揭秘控制狂蘋果的供應鏈操控術

2020-12-27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姚贇

來源: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還是動手了。

「M1晶片是我們迄今為止創造出最好的一款晶片,它使Mac電腦的運行速度大幅提升,提供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使Mac能夠運行更多軟體。」庫克對著鏡頭自信地介紹到。

11月11日凌晨,蘋果召開了秋季的第三場發布會,主題為「One More Thing」。這一返場發布會迅速收穫了市場和行業高度的關注。但,與往常不同的是,引起熱議的並非三款新品——蘋果首款自主研發的Apple M1晶片,以及與老供應商英特爾的關係。

這意味著已經深度合作15年的蘋果與英特爾,即將分道揚鑣。而這次分手,外界早有預判。

從蘋果公布的2019年供應商名單來看,其供應鏈至少涉及200家企業,800多個工廠,其中這些工廠分布於27個國家數百個城市中,而這些企業中,又涉及到跨國管理。話語權、成本控制、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商業效率等問題交織下,蘋果供應鏈管理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但,得供應鏈者得天下。前有諾基亞為削減成本和控制組件供應鏈,自研自產,錯過智慧型手機拐點;後有小米雷軍親自下場管理供應鏈,小米逆襲。

蘋果為何甩開合作15年的國際知名大廠英特爾?到底是靠什麼協調管理供應鏈的?其供應鏈的操控術到底是什麼?

意在沛公

如果沒有大立光告玉晶光的訴訟案,外界對蘋果供應鏈的了解,還僅僅停留在單純美好的想像階段。

2013年6月4日,蘋果手機鏡頭供應商大立光向美國加州地方法院提起了一場專利訴訟。被告是玉晶光,同為臺灣光學鏡頭廠商,且同是蘋果供應商。控告的是,玉晶光引誘蘋果侵犯大立光5 項美國專利,同時認定玉晶光8項產品侵害大立光專利。

直到2016年,美國法院判決文件,蘋果到底是如何管理供應鏈的商業秘密被逐漸揭開。從文件中發現,名義上是起訴同行玉晶光,其實劍指的是蘋果。

2010年,玉晶光打進了蘋果供應鏈。同時,和蘋果籤下了一份重要的供應契約(MSDA,Master Development and Supply Agreement。)

這份縮寫為MSDA的協議細節,便是訴訟爭議的焦點。

據臺媒《財訊雙周刊》報導,這份協議中蘋果只告訴玉晶光每款鏡頭的型號,可接受的最高價格和供貨的最低數量。既沒說蘋果要用什麼價格採購玉晶光鏡頭,也沒說要買多少鏡頭,或是要買什麼型號。

但是,該協議中玉晶光不直接供貨給蘋果,而是和代工廠另外籤訂合同,鏡頭出貨後,也由代工廠付款,再由代工廠把產品通過供應鏈體系賣給蘋果。

所以在法院的判決中指出:大立光雖然證明玉晶光和蘋果總部達成供貨協議,但這些協議裡並沒有實際的價格、交貨的數量,不算是在美國直接銷售這些產品。法院認定,實際的交貨、付款、訂約都是在海外進行,屬於海外發生的交易行為。

而這些發生在海外的交易,就算玉晶光侵害了大立光美國專利權,美國也無法可管。

2016年12月1日,玉晶光發布公告稱,其與大立光於2013年這起專利訴訟案達成和解。案件的和解,令光電行業一片譁然,業界紛紛猜測是因為蘋果公司的斡旋促使了大立光和玉晶光的和解。

大立光不止起訴了玉晶光。

2013年10月起訴先進光,同年11月起訴三星電子。從玉晶光、先進光到三星電子,大立光啟動專利大戰,意在沛公。

自玉晶光進入蘋果供應量後,分別與大立光供應蘋果手機的前置攝像頭和後置攝像頭,雙方井水不犯河水。

但蘋果的常規做法是,其零部件將從至少兩家供應商那裡採購,以獲得更好的價格,並減少對單個供應商的依賴。面對一家獨大的情況下,蘋果往往會採用多種方式,牢牢佔據掌控權和議價權,收購合資、扶持新手、專利控制、人員派駐都是常規選項。

和解後,市場和媒體一致認為,本次訴訟大立光大勝。

外界解讀,大立光啟動的專利訴訟大戰,一來有利大立光爭取更多蘋果訂單、反制價格壓力外,大立光通吃蘋果及非蘋訂單,唯獨三星手機因一貫化製程,鏡頭多自製,大立光狀告三星侵權和解,三星被迫釋單,補足大立光手機鏡頭最後一塊拼圖,進一步擴大全球市佔。

有意思的是,自大立光狀告玉晶光後,蘋果便積極尋找其他的競爭者。尤其是在 iPhone7 雙攝像頭的問題上,蘋果引入了日企關東辰美試圖與大立光一搏,只可惜關東辰美在技術上與大立光還是存在太大差距。(《大立光敲「山」震蘋果》裴瑩)

高手過招

蘋果的供應鏈管理一直被當成跨國供應鏈管理的標杆。

如,國內的瑞聲科技,為蘋果提供聲學元器件,最初有幾條生產線專門供應蘋果。目前從2019年蘋果供應商名單來看,已有3家工廠,兩家在江蘇,一家在廣東。

那蘋果是如何掌控這條關鍵供應鏈的呢?

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曾在一次分享中,詳細提到了其中的細節:這幾條線上所有的控制軟體和電腦是蘋果公司的,ERP 系統也是蘋果的。瑞聲負責生產線的人經常會收到蘋果的郵件,說某一條生產線的某一個地方有點問題,然後蘋果來開權限,讓瑞聲的生產線負責人去現場查看。此外,蘋果還有20來位工程師輪流駐廠。簡單來說,原則上除了設備和工人是瑞聲的,剩下的都由蘋果控制。

蘋果模糊了設計、開發和製造生產的關係,開發就是製造,製造就是開發。蘋果的手機工程師可以很多天待在工廠裡,與製造元器件的工人功能共同做開發,據說蘋果工程師最多的時候再富士康工廠裡有2000人。(《如灰姑娘嫁入豪門,蘋果對供應鏈的強勢遠超想像》吳俊宇)

駐場只是控制方式之一。

《福布斯》曾贈予庫克「供應鏈宗師」(Supply Chain Guru)之稱。全球著名顧問機構 Gartner,每年會選出全球25家供應鏈管理最優秀的企業,蘋果連續10年蟬聯「供應鏈大師」(Supply Chain Master)。

要理解蘋果供應鏈管理能力有多強,先來看看蘋果供應鏈管理有多難。

以英特爾為例,根據2019年公布的蘋果供應鏈名單來看,目前,英特爾涉及蘋果的工廠有9家,分別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和俄勒岡,中國的四川和遼寧,以及以色列、越南、愛爾蘭、馬來西亞。

要知道,在這份供應鏈名單中,如果沒有與蘋果相關的內部生產基地則會直接以總部形式出現。英特爾上述9家工廠或製造點,直接與蘋果有著直接的關係。

盒飯財經製圖

盒飯財經特將800多家工廠的位置區域以及總部位置進行了統計和分析,蘋果供應鏈分布於愛爾蘭、奧地利、巴西、比利時、德國、法國、菲律賓、哥斯大黎加、韓國、荷蘭、柬埔寨、捷克共和國、馬爾他、馬來西亞、美國、墨西哥、挪威、日本、泰國、新加坡、以色列、義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亞、英國、越南、中國(含香港、臺灣)。

這800多家工廠中,其中171家來自日本、美國、韓國等其他國家,436家工廠位於中國(含香港、臺灣)。其中,152家為總部在中國臺灣,11家總部在中國香港。

跨國企業管理中,海外監管、本土化、地方政策和文化等問題,不少企業折戟於此。然而,這些問題對於跨國供應鏈管理來說,只是其中之一。跨國企業的高效協同便是一個難點,更何況要與分布於世界各地跨國企業進行協同,難上加難。

早在2012年,時任科通芯城副總裁的朱繼志在一次活動上談到,蘋果的供應鏈為無縫供應鏈,即蘋果會融入到上遊所有的元器件開發、生產和製造過程中。如果一個一個計算,iPhone大概可以拆成500個左右的元器件,這使得蘋果上遊的供應商達200家之多,但是在蘋果管理所有供應商的過程中有一個原則——不允許供應商存有任何「黑盒」,包括晶片、天線、耳機等主要組件均在列,必須由蘋果完全控制。

而蘋果需要全流程完全控制的,並非行業新秀。英特爾、三星、德州儀器、高通、松下這些C端耳熟能詳的企業外,還有全球最大的磁性元件製造商之一的美國線藝公司,全球100大紙業公司之一的正隆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封測廠的日月光集團。

這些企業本就有自己的文化和制度,如何讓其他高手成為自己的幫手,甚至協同高效如一體,這簡直就是意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控制狂

蘋果對核心技術和商業效率有著極強的控制欲。

2012年,蘋果宣布以3.56億美元收購生物公司AuthenTec,而後蘋果便可以使用AuthenTec 的硬體、軟體以及專利技術。

一年之後,蘋果在當時的iPhone5s中配置了Touch ID技術。核心原因就是為了階段性壟斷指紋識別技術,事實上,主流手機廠商基本是在兩年後才真正普及該技術。後來,蘋果故技重施,試圖收購Imagination Technologies。蘋果看中的是這家公司圖形處理晶片的能力,以及對蘋果對未來的預判。然而,當併購失敗後,蘋果開始「挖人」。

核心技術關係著未來活得久不久,商業效率關係著現在活得好不好。

大立光與玉晶光專利訴訟案的源點,便是蘋果不會將需要的器件押注在某一家企業身上,只有兩家以上的供應商供選擇時,其話語權和壓價能力愈強。

非核心技術尋找多家供應商,相互牽制壓價。如代工廠,其名單就有仁寶電腦、偉創力(Flex Limited)、英業達集團、光寶科技、和碩聯合、廣達電腦、緯創資通、臺積電(晶片代工)以及鴻海。

涉及核心技術的便買下來。蘋果一旦發現某供應鏈廠商的技術與蘋果未來的核心利益綁定,則會選擇收購這家廠商。如,剛才提到的AuthenTec。而這樣的好處,不僅僅是話語權和未來利益捆綁。

早些年,iPhone中的觸控螢幕等關鍵零部件。於是,蘋果在供應商建廠時就會投入巨資,直接買斷6~36個月的產能。等到這些技術成了大眾化的商品後,競爭對手可以採購時,蘋果則利用早已談好的合同,拿到供應商的相對優惠價。iPad 、iPhone能始終保持高利潤,也與此有關。

換句話說,東西好的時候先提供給我,東西都有的時候我要更便宜的,大家都在搶的是時候先要保證我的,同時還要保證優質的質量和匹配商業效率。

如何理解這裡的效率?

「庫存本身就徹底是一種罪惡」,痛恨庫存是出了名的庫克認為,經營電子業就像賣鮮奶,一定是賣最新鮮的產品給客戶,保留大量庫存,不是無能,就是懶惰。

龐大的庫存就是反商業效率。供應鏈的管理除了議價權、成本控制、產品質量控制和話語權外,低庫存的高效協同也是重要指標。

那蘋果是如何做到低庫存的?

在十多年前,蘋果的庫存奇高,出貨率低下,和戴爾對比落後了一大截。而後,庫克開始重建蘋果高效的供應鏈。

《庫克傳》中曾提到,庫克為了加強對供應鏈的額掌控,他說服供應商搬到蘋果工廠的附近,能使組件交付的效率更高,然後又投資了最先進的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並直接打通了零件供應商、組裝廠和渠道的信息系統,從系統中就能把每周銷售預測的具體情況、零售渠道精確的庫存統計、向外包工廠發出訂購需求、庫存是否積壓過多等等細節一手掌握,並隨時調動。

當庫克打開電腦,蘋果在世界各地的零部件供應商今天的產量,甚至良品率多少,都能夠通過一個世界聯網的資訊系統準確查詢。在這一系統中,蘋果能有效地將庫存降低到零,從而節省撤回大量流動資金。(《一隻iPhone的全球之旅》)

資金、成本的大量積壓也是反商業效率的。我們來看一下,一部蘋果手機何時成為蘋果的庫存。

所有的零件向鴻海集合,在這裡完成組裝iPhone的任務。部分零件由模塊廠先下單付錢,向零部件廠商購買。部分核心零件的合同直接和鴻海籤訂,直到鴻海把手機組裝完畢,蘋果為了這批成品付款,此時這部手機才成為蘋果的庫存。

同時,蘋果一旦下調自己的產品預期,那些重資產、積壓了眾多庫存和零件的供應商便是主要衝擊者。著名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曾中標了6S中的A9晶片,為此新增了數條16nm Fin FET Plus生產線。不久後,蘋果下調了銷售預期,據當時媒體報導,其實際開線率不足50%。臺積電一般的產線受到直接影響。

美國《商業周刊》曾寫道:與美國的其他電腦廠商相比,蘋果公司在臺灣電子業界的名聲並不太好,是出了名的難伺候的廠商。由於它對產品的安全和質量要求特別高,因此它的供應商的日子尤其難過……但是中國臺灣的廠商們還是願意為蘋果工作。

走上了諾基亞的老路?

在庫克的主導下,蘋果一度關閉了多有的工廠。

庫克打電話給老朋友郭臺銘,並大膽地把產品交給中國臺灣的代工廠生產。這些臺資工廠絕大部分開在中國內地,並以高效和精益著稱於世。從此以後,蘋果正式變成一家「輕公司」,集中精力投入研發。替蘋果接下生產重擔的是太平洋另一端的臺資代工工廠集群。

《一隻iPhone的全球之旅》中,這樣提到蘋果成為「輕公司」的開端。

在此背景下,再來看蘋果去英特爾,推出自研晶片M1這一事件。是否有些與過去的策略格格不入?甚至還有些許前浪諾基亞的影子?

事實上,自2013年開始,蘋果自來供應鏈的壓力逐年增加。

蘋果製造全流程圖,截圖來自蘋果官網

當看到成為蘋果供應商的商業意義和價值後,不少關鍵供應商被收購。

根據 Susquehanna 金融集團的數據,SanDisk、Broadcom、Intersil、Sharp、Elpida Memory、RF Micro Devices、TriQuint Semiconductor 和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都被大公司收購,從而減少了蘋果供應商之間的競爭。

這些變化促使蘋果公司內部生產了幾種元器件。

2017年,蘋果的圖形晶片供應商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表示,將在兩年內削減一半的訂單,因為蘋果希望在內部製造GPU。

內部生產的範圍逐漸擴大,半導體組件,處理器,圖形、藍牙和其他晶片,再到近期的M1。

據美國媒體報導,蘋果在晶片研發上已花費10多年的時間,至少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6家以上的公司。而在過去15年,蘋果的Mac電腦一直依靠英特爾製造的晶片,客觀上助力英特爾公司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腦晶片製造商。

從外包、併購,逐漸成為自研,為了保持競爭優勢,和對硬體的控制,「輕公司」蘋果也不再輕。

對於蘋果來說,供應鏈的管理並非一門優雅的藝術,而是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搏殺技能。

柯斯有一經典的論斷:「企業的邊界是內部交易成本等於外部交易成本」。

這是一種內外的平衡,無所謂將壓力轉嫁外部的「輕」,還是什麼都自給自足的諾基亞模式的控制,傾向哪種模式都不是絕對的——需要與生命周期、業務、競爭環境等都想匹配。

「One More Thing」是這次M1晶片發布會的主題,也是曾是賈伯斯發布會中經典口頭禪。

發布會臨近結尾時,賈伯斯總會酷酷地說一句:「One More Thing」(還有件事兒),然後帶來更大的驚喜。

然而,這次透露出的供應鏈管理趨勢的重要改變,對供應商來說應當算不上驚喜。

相關焦點

  • 實地暗訪PUA | 「五步陷阱情感操控術」
    此外,部分機構更是直接教授曾多次被曝光的「五步陷阱情感操控術」,將男性和女性的交往分為「天堂周期、瘋狂榨取、專屬烙印、自殺鼓勵」等階段,鼓動學員為了完全「榨取」女性,故意離開讓女性產生自殺的想法。目的不良的PUA挑戰社會倫理和法律。有研究者認為,不良PUA是一種新型的精神控制術,輕則導致受害者自責、自罪、自殘、自殺,重則危害家庭和社會。
  • 疫情全球化,蘋果供應鏈風險依舊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雲鵬智東西3月2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為蘋果iPhone提供攝像頭模塊的LG Innotek公司因一名工人確認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而被迫關閉了這名工人所在的工廠,何時復工尚無定論。
  • 印度工廠暴動,蘋果將放緩供應鏈轉移的腳步
    打開APP 印度工廠暴動,蘋果將放緩供應鏈轉移的腳步 創投時報 發表於 2020-12-18 13:53:39 近日,蘋果代工商之一的緯創,設立在印度的製造工廠在凌晨時遭到打砸,甚至有人放火燒車。
  • 京東方進入OLED供應鏈,蘋果在下一盤大棋?
    對於進入蘋果OLED供應鏈,京東方期待已久,可惜一直以來未能如願。現在,它終於迎來了「備胎」轉正的機會。昨日,據外媒報導,半導體顯示技術公司京東方(BOE)已通過蘋果認證,將於本月開始向iPhone 12供貨OLED面板。
  • 蘋果供應鏈轉移後,印度傳來消息,庫克這次後悔莫及
    蘋果公司的地位可以說在科技領域內設置最高的企業就是蘋果了,蘋果的一舉一動都讓很多企業以及打工族不安,不過如果能夠成為蘋果的供應商,那麼就代表著企業的供應水平以及產品質量得到了認可,而作為蘋果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最近幾年來的發展非常不錯。
  • 控制狂的特點是什麼? 你是一個控制狂嗎?
    控制狂的特點是什麼? 你是一個控制狂嗎?時間:2016-01-29 10:2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有很多人都被認為是一種控制型的人。每個人都曾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時間遇過這種人A型,強迫症患者或者控制狂。另一方面,還有一種與前面所說完全相反的人,他們只是不能停止對各種事情的擔心。
  • 蘋果供應鏈轉移?大立光財報出貨市場首度列入越南
    集微網消息,據經濟日報報導,中美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兩大重擊,加速蘋果及三星兩大手機供應鏈洗牌。另外,產品出貨蘋果比重極高的玉晶光,去年來自中國大陸營收佔比57.7%,年減高達23.5個百分點,日本、韓國及越南等地大幅成長,也反映供應鏈快速轉換至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趨勢。
  • 傳蘋果汽車提前至明年9月問世 和大等臺廠或入列首批供應鏈
    原標題:傳蘋果汽車提前至明年9月問世,和大等臺廠或入列首批供應鏈   根據臺廠
  • 躋身蘋果華為供應鏈 美迪凱技術研發與市場開拓良性循環
    躋身蘋果華為供應鏈,2020年上半年業績大漲據公開資料顯示,美迪凱成立於2010年,主要從事各類光學光電子元器件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及提供光學光電子產品精密加工製造服務。美迪凱主要有四大類產品和服務,包括半導體零部件及精密加工服務、生物識別零部件及精密加工服務、影像光學零部件、AR/MR光學零部件精密加工服務等,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投影機等多個領域,並進入了蘋果、華為等國際品牌的供應鏈。來源:招股書在美迪凱的經營之下,公司業績也有所上漲。
  • 控制狂有哪些表現?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控制狂?
    控制狂有哪些表現?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控制狂?時間:2016-08-14 15:3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控制狂有哪些表現?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控制狂?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不知不覺中成了控制狂?看看以下8大特點中,自己佔了幾項吧。
  • 蘋果代工廠和碩Q4的特斯拉Model3中央控制系統訂單有所增加
    打開APP 蘋果代工廠和碩Q4的特斯拉Model3中央控制系統訂單有所增加 小狐狸 發表於 2020-12-11 10:59:00
  • 蘋果電動車或明年9月問世 臺廠供應鏈已全面爆單
    《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思坦)訊,據臺灣《經濟日報》援引供應鏈消息,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或將於明年9月問世,比預期的2023年提前至少兩年,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
  • 國產巨頭打入蘋果供應鏈!將向iPhone12供貨,這次能否超越三星?
    國產巨頭打入蘋果供應鏈12月24日,據媒體報導的消息稱,國產屏幕巨頭京東方成功打入蘋果供應鏈,將向iPhone12供貨!這個消息來源於蘋果的下遊廠商,京東方生產的屏幕已經通過了蘋果的官方認證,預計12月份就會出現在iPhone12系列手機上。之前,京東方一直想要與蘋果合作,但是都被蘋果以質量不符合要求為由拒絕了;現在,京東方終於如願以償,收穫了蘋果這個大客戶後,以後的發展肯定會更進一步。至於京東方的屏幕到底有沒有問題,蘋果為什麼會拒絕,具體原因沒人知道。
  • 仰仗中國供應鏈的蘋果快速回血,三星700名工程師卻被越南隔離了
    仰仗中國供應鏈的蘋果快速回血,三星700名工程師卻被越南隔離了 iwangshang / 張超 / 2020-03-11 摘要:這次越南製造幫不了三星。
  • 蘋果造車計劃引發蝴蝶效應,供應鏈股價大漲,特斯拉哭了
    蘋果計劃在短期內推進電動汽車的生產計劃,周二該公司股價大漲,漲幅超過 3%,市值增幅有望超過 620 億美元。同時,蘋果公司的一些現有或潛在合作夥伴的股價則迎來了上漲。目前還不清楚哪家公司將成為蘋果汽車的代工商,但是消息一旦透露估計將再次引發股市海嘯。
  • 「控制狂,潔癖狂」英語能怎麼說?真的不是control crazy!
    ( ̄△ ̄)每天晚上一篇英語知識普及英語罐頭本文是我的第265篇英語知識文章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狂人」,控制欲極強的我們叫他為「控制狂」,對於衛生有極致要求的我們會說他是「潔癖狂」。今天罐頭菌來說一下吧~1.control freak 控制狂 控制狂,這裡的狂,我們一般不會使用crazy,而是會使用freak。freak,作為名詞,能表示「瘋狂愛好者」的意思,因此control freak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控制狂」。
  • 網傳供應鏈已開始交付AirPods Studio,蘋果一周後推出該產品
    雖然2020年蘋果舉辦了四場發布會,但是讓很多音頻玩家遺憾的是,傳聞許久的AirPods Studio耳機並沒有亮相。不過蘋果似乎並不打算讓消費者等太久。近日,供應鏈傳出消息,歌爾股份代工的AirPods Studio已經開始交付。
  • 蘋果5G 手機 iPhone 12/Pro 將至,臺灣供應鏈集中火力出貨
    IT之家10月8日消息 蘋果公司昨日宣布,將於北京時間 10 月 14 日凌晨 1 點舉行線上新品發表會。根據邀請函上「Hi,Speed」的標語,蘋果預計將發布速度更快的 5G iPhone 新機。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導,鴻海、大立光、和碩等相關供應鏈集中火力趕出貨。
  • 蘋果供應鏈再添新成員,努力終有回報
    蘋果供應鏈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曾說過,蘋果一旦離開中國,將會有很多公司倒閉。當初大多數人都對這句話不以為然,覺得郭臺銘是在追捧蘋果;但是後來事實證明,蘋果的一舉一動確實會影響到一些國產廠商的發展狀況,因為它們的存在就是為了服務於蘋果。
  • 供應鏈曝光:蘋果瘋了,iPhone11價格或將降到兩千檔!
    但有一說一,猶豫的根本原因其實還是價格目前iPhone11的價格雖然以蘋果的身份來說是很便宜了,僅在四千檔,但對比同樣檔位的國產手機,各方面配置都會更好一些,更為關鍵是它們都支持5G網絡,使用壽命會更長。不過近日供應鏈傳來一個非常驚人的消息,蘋果將在iPhone12系列發布後不久即停產iPhoneXR和iPhone11 Pro這兩款手機,因為它們產生了產品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