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支架,一個10年血管通暢,一個10個月閉塞,原因何在?

2020-12-28 澎湃新聞

同是支架,一個10年血管通暢,一個10個月閉塞,原因何在?

2020-08-20 0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

上午做了兩臺造影,兩個人年紀差不多,病史也有點像,也都放過心臟支架,但結果完全不同。

洪師傅,54歲,10年前,因為嚴重的心絞痛,藥物控制不住,最後做了造影,發現一個血管狹窄99%,後來放了支架。

最近打算出個遠門,妻子非常擔心,非要複查一下造影,結果造影顯示:支架內血流通暢,別的血管只有小斑塊,基本上和10年前做完手術一樣,沒有任何進展。

另一位一位張師傅,56歲,10個月前,也是因為心絞痛放的支架,可是最近1周再次出現心絞痛,吃飯、刷牙都發生心絞痛,不得不再次造影複查,支架內嚴重狹窄95%,不得不藥物球囊擴張,同時別的血管比起10個月前,也有一些進展,更嚴重了。

為什麼同樣是放了心臟支架,一個人10年都沒事,一個人10個月後就再次堵塞呢?

原因就是這兩個:

一、聽不聽醫生的話規律吃藥

洪師傅,自從10年前做完支架,能按照醫囑,按時規律吃藥,非常謹慎,醫生要求支架術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吃1年到1年半,洪師傅吃了1年半。醫生要求,阿司匹林、他汀,必須長期服用,洪師傅一直吃到現在。

醫生要求:支架術後第一個月,第三個月,半年,以後每年都複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四項、肌酸激酶。看看藥物有沒有副作用,看看低密度脂蛋白是否低於1.8。同時建議每年查一次心電圖和彩超,洪師傅都能做到。

醫生要求,在家監測血壓和心率,血壓最好控制在120/70,心率控制在60次/分左右,洪師傅都能做到。

張師傅,做完支架前三個月,確實能按時吃藥,但後來再也不發作心絞痛了,就覺得自己跟好人一樣,慢慢的就把藥物忘記吃了,久而久之,沒吃也沒事,就不再吃藥了,後來半年的時候也沒去醫院複查。

醫生要求了很多,可是張師傅就是沒做到。

我們在此強調,很多藥物,尤其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再或他汀,都不是直接緩解心絞痛的藥物,這些藥物主要是預防斑塊加重,預防斑塊破了,預防心血管狹窄加重的藥物。您停藥後,初期確實沒有不舒服,可是隨著斑塊加重,狹窄加重,就會出現心絞痛。

洪師傅和張師傅的血管情況就是事實。

二、有沒有健康生活很關鍵

導致兩個人血管情況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是否健康生活。

洪師傅做完支架,醫生交代,心血管疾病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太油太鹹太甜,吃的細糧太多,肥膩紅肉太多;活動太少,肥胖超重,抽菸酗酒,熬夜壓力大等等原因。

隨後洪師傅就開始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始健康生活,菸酒肯定戒了,開始多吃水果蔬菜、粗糧雜糧、魚肉等等健康飲食;同時堅持運動,控制體重,再也不熬夜了,人也想開了,沒有什麼比心臟重要,沒有什麼比健康重要,整個人心態也好了很多。

可是張師傅,過了3個月後,不但悄悄的把藥減少直至停藥,慢慢的偷偷開吃抽菸喝酒,也不願意運動,體重不但沒有減輕,反倒增加了,吃飯也不忌口,啥「好吃」吃啥。就這樣一方面不健康的生活產生著更多的血管垃圾,一方面把藥物停掉,失去了抑制血管垃圾增多的保護。最終在短短幾個月內血管再次狹窄,支架也堵塞了。

其實,心臟支架只能解決嚴重的心血管狹窄,或者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時候救命。但放完支架後,支架的任務基本就完成了,接下來的治療還得靠健康生活,按時吃藥,定期複查。

千萬記住,放完支架不是萬事大吉,沒有症狀不代表沒有危害,凡是不健康生活,或隨便停藥者,病情都會再次加重!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原標題:《同是支架,一個10年血管通暢,一個10個月閉塞!醫生說這2原因》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男子心肌梗死,檢查血管沒有狹窄,沒有閉塞!原來是血管痙攣!
    晚上10:00,張先生實在忍不住了,才讓家人開車送他去醫院。 晚上10:30,醫院急診,給張先生做完心電圖,提示ST段抬高,這是典型的心肌梗死。結合患者胸痛大汗的表現,診斷為心肌梗死,馬上送進導管室進行造影檢查。
  • 心臟支架都1個月了!還是心慌、隱隱作痛、心煩意亂,怎麼辦?
    簡單來說分為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本身心臟的問題,一種情況就是非心臟原因。一、心臟本身問題就算是心臟原因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心臟支架有關,或心血管狹窄有關;另一種是跟支架沒有任何關係,其他心臟問題。1、心臟支架相關們做完支架,千萬不要覺得萬事大吉,心臟支架的任務是把非常嚴重的狹窄支撐起來,讓原來狹窄或閉塞的血管恢復正常的血流。
  • 血管裡的「石頭」可能影響支架安放
    就是冠心病患者的動脈血管壁鈣化嚴重,壁壘重重,如同血管裡的「石頭」,這種病變導致支架釋放效果差,甚至都無法到位。而且併發症也顯著升高,包括慢血流、穿孔、夾層、支架膨脹不全、甚至支架脫載、導絲斷裂等,是冠脈術者真正的「攔路虎、絆腳石」。  老馮近幾年生意做得比較大,平常菸酒不離,各種應酬不斷,回家已是一身酒氣。有天酒後入睡,睡到一半突然感覺一陣陣胸痛。
  • 65歲,心臟血管2根嚴重狹窄,還能不能支架搭橋?心血管專家解答
    冠心病目前不但高發,而且發病年齡越來越低;最主要有一些冠心病,像心肌梗死,或者嚴重的狹窄血管,藥物解決了,不得不手術治療。第一、年齡並不是手術的禁忌症從來沒有說大於多少歲就不能做手術,我們做過90歲的支架,也見過80歲的搭橋;我們判斷手術風險,當然年齡肯定算一個標準,年齡越大相對風險也就越高,但並不是過了多少歲就不能手術,主要看必要性和風險評估。
  • 「皮膚病」治了10年後「瘸了」,反覆潰瘍當心下肢血管病變
    楚天都市報11月18日訊(記者 晏雯 通訊員 劉瑜)87歲的戴老漢間斷下肢腫脹伴瘙癢10餘年,多次輾轉於各大醫院當「皮膚病」治療。然而非但沒有效果,近期還出現雙下肢皮膚顏色變黑潰瘍及滲液,不能下地行走。
  • 心肌梗死,做完心臟造影又說血管沒有閉塞!原來血管抽筋!
    凌晨1點,55歲白先生,因胸痛持續不緩解,伴胸悶、憋氣、大汗;120趕到後,做完心電圖檢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啟動胸痛中心綠色通道;在給患者家屬交代病情的時候,就告訴家屬:心臟血管堵了,估計得放支架。可是做完造影顯示血管完全正常,這下我們有點懵,是心電圖做錯了?
  • 一文讀懂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行業
    其實跟心腦血管病類似,就是主動脈和外周血管由於各種原因發生了狹窄、閉塞、異常變形等病變,導致相應區域缺血或破裂出血而引發嚴重症狀。主動脈疾病主要包括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其中,主動脈夾層指主動脈腔內血流從主動脈內膜撕裂處進入主動脈中膜,使中膜分離,沿主動脈長軸方向擴展形成主動脈壁的真假兩腔。
  • 血管堵到啥程度放支架
    一名患者在醫院做檢查時發現冠狀動脈血管狹窄,螺旋CT結果顯示堵得有點嚴重,但是運動試驗提示缺血面積不大,所以醫生不建議放支架。其實,是否需要放支架,主要考慮狹窄程度問題。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對於嚴重的冠脈血管狹窄,放支架可以疏通血管改善供血,就像打通了淤堵的河道,讓水流像從前一樣暢通。但是,血管堵到什麼程度才需要放支架呢?
  • 心臟支架降價了,就能想安就安?你所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下面敲黑板,劃重點了……什麼是心臟支架放支架是心內科介入手術,不需要開胸剖肚,僅僅需要一個類似於打針一樣的口子,屬於微創手術,術後恢復快。說是支架,其實是一個管狀彈簧網。將這個管狀彈簧網放在血管裡,把狹窄的血管撐開,讓管道再通,讓心臟需要的血液和能量重新運進來。這個彈簧網就是支架。
  • 裝了支架是不是「一勞永逸」?來看心臟支架那些事兒!|延慶科普
    心臟支架是治療冠心病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另兩種是藥物和搭橋手術。▲正常動脈與粥樣硬化動脈對比圖(圖片來自網絡)據統計,中國是冠心病大國,2009年到2019年,冠心病患者人數從23萬例發展到超過100萬例,與之相對應的是心臟支架介入治療手術每年的增長比例在10%以上。
  • 放了心臟支架,就代表活不久了嗎?做到這些,血管才能一直通暢
    社會大環境在不斷發展,人們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其中心血管問題就是一大健康威脅,而像心臟支架等技術的介入,雖然給很多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但也有人由於認知偏差而質疑心臟支架的作用,評論道:心臟支架做了,人也沒幾年活了。事實是這樣嗎?你真的了解心臟支架嗎?
  • 裝了三個支架怎麼又心梗了?原來患者擅自長期停藥
    福州新聞網12月2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陳文璇)胸痛5小時,一名老人被推進了福州市第一醫院胸痛中心,一查,心臟3根重要血管都堵住了,可他已經裝著3個心臟支架了!事後醫生追問病史,發現是自己擅自停藥導致。
  • 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動靜脈內瘻是指將人體的淺表靜脈和它鄰近的動脈進行吻合,把動脈血引到靜脈中,動脈血衝擊靜脈以後靜脈會增粗、血管壁會增厚,一般2-3個月血管成熟以後可以使用。最常選用的是前臂的橈動脈和頭靜脈。
  • 德國三氧免疫療法,冠狀動脈搭橋治療,告別血管支架!
    專家解答:確診為冠心病需不需要植入支架?回答是否定的。首先我要解釋一個概念,支架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實際上我們做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或者冠狀動脈搭橋並不是在治療冠心病,我們治療的是心肌缺血,同時預防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臟 惡性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
  • 【領冠之路】堅硬的前降支近段閉塞
    在外院行冠狀動脈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100%閉塞,迴旋支及右冠狀動脈未見顯著狹窄。嘗試幹預前降支慢性閉塞病變未成功,為再次幹預前降支病變入院。 【既往史】 高血壓病史8年,間斷服藥治療,平素血壓控制欠佳;高膽固醇血症4年,未堅持藥物治療;吸菸30年,每天20支;無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 下肢動脈硬化或要截肢,讓下肢血管堵住的6個高危因素,需警惕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全身動脈硬化在下肢的表現,斑塊附著於動脈管壁,突起於動脈管腔,隨著斑塊不斷擴大和繼發血栓的形成,動脈逐漸變得狹窄,血液流速減慢,血流量減少。當狹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管腔閉塞時,可因供血不足導致下肢發涼、麻木,腿部肌肉痙攣,運動後甚至休息時下肢酸痛等症狀。打個比方,動脈血管就像是人體的供水管道,長時間積攢下來的水垢堵塞了水管,影響了水流,這是一個道理。
  • 寧德市首例採用超聲引導下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手術成功
    近日,寧德師範學院附屬寧德市醫院成功完成了一例閉塞人造血管球囊擴張術(PTA),為患者撐開了血液透析的生命線。這是目前我市首例超聲引導下球囊擴張成功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標誌著該院在處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方面實現突破。
  • 3個方法,自測下肢血管是不是生病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常見的血管疾病,如果你在慢跑或者走一段路程後,突然感覺腿疼,這可能不是關節炎,也不是抽筋或者扭傷了,更不是一種正常現象,而很可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在作祟。
  • 2小時10分鐘,這是一場「生死時速」!
    2個小時10分鐘,通過網際網路+智慧醫療成功挽救了一名中年女性急性心梗患者。患者到達市一醫院急診內科,確診患者系急性心肌梗死,心內科迅速行冠狀動脈造影,術中可見患者降支近中段狹窄85-90%,高位對角支近段狹窄80%,右冠開口後完全閉塞,使用球囊擴張開通閉塞血管,放置了兩枚支架,永久性的開放閉塞血管。
  • ...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成功開展複雜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CTO...
    老人因胸悶、活動耐量下降,於10月底與家人來京,在某大醫院就診後轉往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經遠端橈動脈完善冠脈造影顯示:右冠狀動脈慢性完全性閉塞病變,迴旋支瀰漫性狹窄90%。心內科苗立夫主任詳細閱片,結合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心臟彩超和心電圖,判斷左心室下壁存在存活心肌,有明確的側壁和下壁心肌缺血,決定為患者行右冠和迴旋支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