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二哥版納聊有感》之四:家書的力量

2021-01-10 邯鄲趙金海

《與二哥版納聊有感》之四:家書的力量

作者:柳惠蘭

話題是我挑起的,我對二哥說:「二哥,你猜我在家裡最得意的時候是哪個階段?」二哥說:「你啥時候不得意過啊?」呵呵,這就是二哥的高明之處,調侃中有肯定,同時把問題又推回給我。

那我就直截了當吧:「二哥,就是你考上大學以後啊,那可是家中無老虎猴子成大王嘍!之前家裡往來書信都是你寫,你一走就輪到我揮筆上陣了,雖不敢說大顯身手,卻也是穩操「一筆」地位。」由此,聊到了家書。二哥說:「家書抵萬金之說,不僅僅是古代的烽火連三月,家書的力量在任何時候都珍貴如金。平安報捷、思想交流、情感傾訴、相互鼓舞……尤其在非常時期,家書的力量更是巨大的。書寫家書還帶來了副產品,無形中鍛練了寫作能力和情商的養成。」

我非常贊同二哥的說法。現在的通訊發達了,打開視頻就能見到人,再也不用家書的常用開頭語「見字如面」了。但我總覺得這樣的交流,缺少書信形式的感情積累和沉澱,還是懷念家書往來的時候。在家裡,我上有一姐三兄,下有一妹,6人全在一起時,我就是小草妞兒一個。後來大哥參軍走了,家書交流隨之開啟,執筆人似很自然地落到二哥身上。雖有大姐年齡在前,二哥也當仁不讓。每次念大哥來信和給大哥回信,我們都圍著聽,尤其是二哥將母親的口述再條理、再升華,令我們欽佩不已。有一次大哥的來信在家裡引起了轟動。大哥說他們的部隊出了個叫雷鋒的先進人物,給他們做報告了,其中一段話太震撼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我們都搶著反覆讀這段話,聰明的三哥一會兒就背誦下來了。那時距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要早上三、四年。1962年大姐上大學走了,1964年三哥上軍校走了。記得三哥考試前,母親答應三哥如考出好成績,就買上半個西瓜慶賀。結果三哥以狀元之名榮登榜首時,自己卻不捨得買西瓜了,而是買了許多特別粗糙,人稱「馬糞紙」的信紙和信封,可見家書在三哥心目中的位置。當時二哥雖然馬上面臨高考,但二哥仍一如既往地代父母寫信,而且在傳情達意中成了父母的參謀,成了兄弟姐妹們的精神依靠。

當二哥考上大學走後,代父母寫信的接力棒交給了我,使命感、自豪感抑制不住的洋溢在臉上,迫不及待地揮筆上陣了。母親對姐姐、哥哥們的思念、叮囑,母親不顧急促的哮喘,在昏暗的燈光下為姐姐一針一線地縫製盤扣的中式上衣,為哥哥們翻制舊衣服、縫補鞋襪的情景,我都繪聲繪色地寫給他們。結果搞的哥哥們鼻酸眼紅,姐姐哭得稀裡譁啦,直說我的信就是催淚彈。

當一股政治暗流在家裡湧動時,當接二連三的災難砸向我們時,當全家人面臨四分五散時,家書也變得沉重起來。堅強的父母面對現實,鼓勵兒女放長眼量,相信自己的實力,勇敢向前走。三哥破滅了分到總參的夢想,背起行囊奔向了甘肅酒泉戈壁荒漠。姐姐姐夫到西藏已定,但有到藏南藏北的選擇。父母知道這種情況,趕緊讓我寫信告訴姐姐,一定服從組織分配,艱苦的環境你不去別人就得去,咱不要去爭。唯恐信走得慢,又讓我拍去電報。父母的骨氣和善良就這樣在家書中傳遞著,給予我們滿滿的正能量,我也隨之成熟起來。此階段的家書中,二哥定了個基調,對父母只報喜不報憂。這樣姐姐姐夫在西藏那曲10年,三哥在甘肅酒泉戈壁灘12年,他們遭受的苦難,在來信中隻字不提。但有兩件事兒我記憶深刻,一個是有一次大姐夫收到我的信時,大姐恰去牧區出診,他就把大姐寫給他的信直接轉給了家裡。我拆開信封掏出信來就念:「老餘:騎馬三天,終於到達……」不對勁兒啊?下面都是雪災、飢餓、暴亂的話語,我不能再念下去了。於是我就東一句西一句地編著「念」。聰明的母親肯定聽出了破綻,佯裝著幹話,只說了一句話:「這永昌懶得,他自己的事兒也不說說?」另一個事兒是三哥,突然往女中給我寄了一封信,信中告訴我他險些被康拜因卷進去,現在正在治療,暫不能給家裡寫信,要我遮掩一下。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康拜因,也可以想像三哥傷勢一定很嚴重。我躲進旁邊的鍋爐房邊哭邊思考著如何「騙」過父母。記得理由是三哥參加學習班封閉學習,很緊張,信寫得會少些。大姐和二哥知道了三哥的情況,分別寫信問候、鼓勵三哥。直到三哥完全傷愈,我才吿訴了母親真情。母親沒有埋怨我,深為子女們的孝心感動,為子女們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而驕傲。

在文革那個特殊時期,特別是全家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政治災難,這時的通信更多的是彼此鼓勵,共度難關。當父母受衝擊、遭批鬥時,家書基調又反轉了,母親要我給哥姐寫信報喜不報憂了,不讓哥姐們擔心。母親突發心臟病住院了,危在旦夕,這個憂我必須得報了。我每天衣不解帶地照顧母親,晚上趴在床沿上寫信,邊寫邊哭,但還不忘其中如何有別。對大姐寫詳細些,她和大姐夫還可以參與治療意見。對二哥可流露心中的恐懼,可以得到二哥的開導,二哥還請假回來替換我照顧母親。對三哥就是點到為止,故做輕鬆,不願他鞭長莫及徒增傷悲。就這樣全家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逐漸看到了曙光。由於我家的信多,多到郵遞員都熟知了我們的情況。比如大姐來信了,他就邊按鈴鐺別喊:柳大嫂,西藏大閨女來信了!三哥來信,他就直接喊:小兒子信到!這位快樂的郵遞員,家書的美好使者,至今我還記得他的名字叫楊靖。

懷念家書,家書的力量是其他任何聯繫方式也不能替代的。遺憾的是我們都沒有保存下來,不然輯印成冊是否可題為《柳家家書》?不過後來小妹寫給二哥的一封信,讓二哥保存下來,又收錄到他的回憶錄中。小妹真幸運。

2021年1月9日

相關焦點

  • 【青蓮劍歌】讀《傅雷家書》有感
    作者:楊偉(鹽城市射陽縣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 初讀《傅雷家書》,很是為傅雷與傅聰那種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
  • 《家書裡的故事》——四封書信重溫中國名家教子故事丨文末有福利...
    鄭板橋教子之道,就是要做一個好人!中華文化安身立命最根本的一個字,就是「善」。 對於中國人來說,天有好善之德,人有好善之心,發之於外,就是敬天愛人,勤儉惜物,自利利他,報效國家。 平等互愛 做人第一,心存仁厚 推己及人。
  • 一封家書 | 雨夜賦寄家書
    第55期 | 總80期 一封家書,紙短情長;一封家書,滿滿摯愛。
  • 見字如面(一)丨這封家書在巴中監獄「霸屏」了
    「我不得不感恩監獄的又一次良苦用心,才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到唐某姐姐的這封家書。這是一封樸實無華卻又字字珠璣的家書……每一次閱讀和學習都讓我飽噙熱淚、產生諸多感慨和思考。」近期,巴中監獄開展「家書抵萬金·學習促改造」主題活動,以上是罪犯馮某在「對照反省找差距、明理感恩知榮恥」活動中的討論發言。
  • 家書傳情 家風傳承
    情暖冬至家書傳情   12月21日,恰逢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玉環市紀委市監委舉辦了一場溫情而又生動的「清廉家書」分享會,12位分享者輪番上臺講述自己的家風好故事,字裡行間,情意深深,廉意濃濃,全體紀檢監察幹部一起聆聽家書
  • 家書一封
    至於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識字;她才剛四歲呀!每見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號,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兒童為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長也。  我近來身體稍強,食眠都好,唯仍未敢放膽寫作,怕再患頭暈也。給我看病的是一位熟大夫,醫道高,負責任,他不收我的診費,而且照原價賣給我藥品,真可感激!
  • 一封抗戰家書裡的壯志豪情
    原標題:一封抗戰家書裡的壯志豪情   父母親大人:   膝下敬稟者男,分別慈嚴,未接一信,掛念得很,不知堂上雙親玉體康泰否?今接嚴諭,誦讀迴環,一切知悉,不勝欣喜。家中均各安好,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呀!但男現在部隊在敵後,駐在涇縣楊村。每天只是出操、上課,快樂得很。男之身體比在家時強壯得多。
  • 彭浩翔的香港家書
    [摘要]內地人香港人美國人朝鮮人,都知家書之貴,貴在平凡。作者:廖偉棠(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香港作家)「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老杜此聯上句用於最近的內地香港民間矛盾多麼貼切。今天烽火最烈之際,我在香港看了無辜惹火上身的彭浩翔電影《香港仔》,卻生無盡清涼熨貼感受,如在戰時收到一封平心靜氣的家書。是家書,不是戰書。不分內地人香港人美國人朝鮮人,都知道家書之貴,貴在平凡,尤其在充斥著炫目奇蹟的盛世,它帶來一些人間煙火粗茶淡飯的回憶,不外是提醒你日子曾經是這樣過的。所謂凡塵味,所謂平生意,不外如此。「人亦有言,日月於徵。安能促席,說彼平生?」
  • 一封家書 此致 敬禮
    第一次,在曲藝雜談聽到了洛桑改變的一封家書。記得是一個冬夜,我跟兩個姐姐圍在火爐旁烤著火,阿爸阿媽在喝著酥油茶,看著《曲藝雜談》,洛桑與博林的表演使我們不斷的大笑著。阿爸說:「洛桑死了很久了,多麼有才的一個人。」當時的我還是一個學會「書信格式」不久的小學生,又怎麼會知道回味「此致敬禮」這簡短的四個詞,更不用說鄉愁為何物。
  • 家書抵萬金!70歲老者 10餘年寫下30餘萬字家書
    #SplitPageHere#家風永流傳30餘萬字的家書,融匯何白李人生七八十載的學問與智慧,不僅感動外姓晚輩,更是子孫眼裡珍貴的文化遺產。「我的父親不只在家書裡言傳,他這一輩子就是這樣身教的。」何白李兒子何開四說。
  • 特別的四史教育,95後學子講述家書故事
    據《青年報》報導:一封家書,遙寄情思;光陰流轉,星火不滅。  銘記歷史  家書的溫柔中蘊含力量  「我對革命盡責,對家庭感情較薄亦是常情,望你諒之。」這句話摘錄自朱德同志在抗戰取得首次大捷時寫給妻子的一封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那個鐵騎肆虐的年代,朱德寫下的每個字,都凝聚了他深切的情感。他與士兵同甘共苦,保持革命軍隊的良規。
  • 寫給天國的外婆 劉濤《一封家書》:我把幸福讀給您
    在繼武大靖、袁姍姍、郭麒麟之後,演員劉濤在節目中寫下一封家書,送給天國的外婆,「外婆是對我這一生影響最大的人,我從來沒有給她寫過一封信,雖然她已經離開我很久了。給外婆寫下這封信,因為她就是『最愛的你』。」家書文化續真情正能量永遠不過時家書文化源遠流長,因為愛是人與人之間永恆的聯繫,無關時代的變遷。
  • 《曾國藩家書》家訓50條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 7、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8、 曾國藩語錄:1,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2,為人不可過於聰明。3,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4,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5,不可輕率評譏古人。6,先靜之,再 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7,另起爐 灶, 重開世 界。
  • 鄭板橋家書的溫情
    但他自己似乎並不陶醉於此,覺得寫字作畫只是「供人玩好的俗事」而已;他看重的是自己寫給堂弟鄭墨等親人的家書,曾不無自得地說:「板橋十六通家書,絕不談天說地,而日用家常,頗有言近旨遠之處。」確實,板橋最深情而有意味的文字在此,而其間最動人心弦、亦令人回味的是其諄諄告誡親人的「做個明理的好人」:「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 家書裡的「林琴南」
    新近出版的「碎金文叢」第三輯中,有一本特殊的家書——《林紓家書》,便展現了不同於被新文化人標籤化的「林琴南」之另一面。    林紓,字琴南,既是為當世所重的翻譯大家,又是後人稱道的古文殿軍,身處中西文化之間,對於二者的態度頗可玩味。《林紓家書》一書正是從他的示子箴言切入,通過這些100年前的家信展現了這位文學家的內心世界。
  • 家書(6)
    通過一封封家書,我們仿佛聽到了許多兒女對父母表達的心聲,也看到了許多家庭的心酸與無奈,同時也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濃濃親情。今天,選發董貴撰寫的家書。在此,歡迎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撰寫家書 ,把您想對父母說的話表達出來。
  • 「衡陽群眾」戰「疫」家書:筆隨疫情律動 文詠人間真情
    「匆忙趕回家收拾行囊,來不及和您吃飯便奪門而去,出門瞟見您側著身,弓著背,我沒有半句告別,對不起,不是不想告別,而是不敢告別……」援鄂醫療隊南華附二醫院醫生「衡陽群眾」洪餘德在湖北馳援時,深夜寫下的一封家書,家書的字裡行間,飽滿深情地表達對家人的愧疚。「『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三讀《傅雷家書》
    前兩天還在跟亞蘇姐討論中學為什麼薦讀《傅雷家書》,畢竟此書思想的深度不是初中學段的學生能夠消化吸收得了。
  • 辛識平:讀懂「戰疫」家書裡的真情與大愛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 題:讀懂「戰疫」家書裡的真情與大愛「你不要有後顧之憂,放開手腳,開足火力」……連日來,一封封來自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家書在網上刷屏。字字句句,讀來令人感動不已。  見字如面,紙短情長。危難時刻,一封封「戰疫」家書用最樸實的方式,訴說著「白衣戰士」內心深處的真情與大愛。  家書中,有難捨的牽掛。「我在一線阻斷病毒,卻阻斷不了對你們的愛和思念。
  • 32組家書講述家風傳承故事,曾國藩這句話已成世間流傳的名言警句
    「見字如面——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昨天開幕,32組家書訴說著名人世家的精神傳承,展現著凡人家庭的諄諄教誨,詮釋歷久彌新的家風力量。展覽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涵蓋「敬老慈幼、親愛家人」「誠信節儉、讀書自強」「視野寬廣、樂觀向上」「志存高遠、敬業愛國」四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