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今日子,腦海還在迴旋最後一個謎題--今日子是今日子嗎。編劇再次用英雄之旅的模型講故事:離群(今日子變成人妻裡美,我們都知道她有危險)-考驗(厄介能解救變成裡美的今日子嗎)-回歸(今日子看到備忘錄相信了自己是今日子)
最令我感動的是,劇探討了一個曾經是我的思考題的命題-人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只能讓愛情持續一年半左右,最多兩三年,那一個人可以連續不斷地重新愛上另一個人嗎?劇把愛的存續時間壓縮到一天,人能在一天內重新愛上另一個人嗎?似乎可以,在愛和信任成對出現的時候,劇中今日子重新認識甚至愛上厄介的契機幾乎都是因為今日子信任厄介。在現實中,詭異的是,愛還存在,喜歡不再了。曾經我一度迷戀one day說的:我還愛著你,只是我不再喜歡你了。或者是,人們彼此愛慕的程度退化到喜歡。
從哲學來看,最後一個謎題是在說-昨日的我和今日的我是同一個我嗎。我可以是昨日的我,也是今日的我嗎?也就是哲學命題-人可不可以同時踏入兩條不同的河流?理論上看,人之所以能踏入兩條不同的河流,是因為兩條河流產生交匯。或者人以為踏入新河流,但那只是舊河流產生的新分叉。
我可以既是今日的我,也是昨日的我嗎?如果今日的我不是我,我還有著過去,包括過去的愛人。當過去的愛人和現在的愛人站在我面前,我要怎麼選擇?愛情本質上是理想的自我投射到對方身上。我愛著的是在另一個人身上看到的自己。今日子選擇厄介,本質上也是選擇做今日子,她覺得今日子才是自己。其次,才是在厄介身邊,今日子是今日子,她在做自己。因為愛你,所以想讓你做最想成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