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在雷公山下的「葡萄村」——腳猛村,讓中國農業銀行總行派駐雷山縣腳猛村駐村第一書記劉韜心心念念的葡萄秧苗,終於在這個秋天結出了累累碩果。
2018年,農總行將雷山縣腳猛村作為定點幫扶村,並派總行內控合規部高級專員劉韜為駐村第一書記。在農行的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和他用心幫扶下,腳猛村貧困發生率從2017年末的9%下降到2018年末的1.72%,並最終於2019年5月正式宣布「脫貧摘帽」,以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了脫貧攻堅的階段性任務。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劉韜春節回家探親期間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為不影響腳猛村脫貧成效鞏固提升,農總行審計局濟南分局派出劉鵬飛掛職農行雷山縣支行副行長,接過了「第一書記」劉韜手中的腳猛村扶貧接力棒。
信貸支持解決葡萄種植資金缺口
在拿到劉韜傳遞的扶貧接力棒後,劉鵬飛率先對腳猛村的區位優勢和特色產業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水晶葡萄、蜜蜂養殖是腳猛村主村民的主要產業,但當地村民卻苦於沒有種養殖的啟動資金。為解決葡萄種植戶的資金問題,劉鵬飛多次帶隊到腳猛村開展「鄉旅e貸」「晶葡e貸」「脫貧成效鞏固提升e貸」等產品推介,幫助村民解決融資難題。截至目前,已累計為10多戶農戶提供70餘萬元貸款支持,幫助農戶擴大產業、創業增收。
「這兩年,多虧農行的針對性幫扶資金和信貸支持,我們村的葡萄產業才發展得這麼快,成為全縣產業脫貧的典型,不少村鎮都紛紛前來參觀學習。」雷山縣腳猛村黨支部書記文錫紅這樣說道。
除了信貸資金支持,為解決種植戶的技術問題,讓更多村民參與到葡萄種植產業中,農行還以黨建共建的方式,提供技術培訓經費,幫助當地黨員和鄉村致富帶頭人改良葡萄品種,提高葡萄種植技術水平。
為葡萄銷售牽線搭橋
「今年的葡萄結得好,葡萄棚裡結著一串串,個大肥圓、晶瑩剔透的葡萄,能賣到五六塊錢一斤。如果能夠全部賣出去,我們腳猛村的種植戶們今年肯定能賺不少錢!」文錫紅說道。
為幫助種植戶解決銷售難題,劉鵬飛積極與農行貴州省分行、貴陽分行和黔東南分行聯繫,以消費扶貧方式,採購腳猛村水晶葡萄1200多盒、共計6500餘斤,幫助種植戶實現銷售收入3萬餘元。
由於水晶葡萄保存期短、不宜長途運輸等特點,「葡萄村」的「富裕果」只能養在深閨、在村頭街邊零星叫賣,不能大批量向外銷售,運輸保鮮問題成為葡萄種植戶的頭號難題。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劉鵬飛積極協調聯繫冷鏈運輸公司,保證了葡萄鮮果的新鮮和口感,進一步暢通了腳猛村葡萄外銷之路。
修好種植產業的致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為解決交通不便這隻腳猛村致富路上的「攔路虎」,自2018年以來,農總行先後兩次共向腳猛村捐贈了210萬元幫扶資金,幫助腳猛村修建了3條寬敞的產業路,為產業路周邊的80畝稻田種植基地、100畝葡萄種植基地和300畝果林種植基地創造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