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最聰明謀士,察人心識人性,無人能及!

2021-02-23 三國故事

三國時期優秀的謀士有很多:

曹操就有大批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劉曄、司馬懿…

劉備也有不少謀士:諸葛亮、龐統、法正、劉巴、馬良…

而孫權基本沒有正兒八經的謀士。

魯肅算一個,周瑜、陸遜都是統帥性質。其他的如張昭、諸葛瑾之類,也算不上謀士(特別是在軍事方面)。

在這些謀士中,若論洞察人心、識人性、明哲保身,筆者認為最厲害的莫過於賈詡。

易中天先生曾評價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在後世有「毒士」之稱的賈詡。

他終其一生,奇謀百出,算無遺策。

他明哲保身的功夫無人匹敵,這得益於其高超的「謀心」之道,本文以人物生平為線索深度解析「謀心大家」賈詡的讀心自保手段。

少年非凡

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人(今甘肅武威市)。

他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

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

賈詡說:「我是段公(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

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

賈詡年輕時候就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能力。

一計成名千古罵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餘黨。

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

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說:

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

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徵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

此計為眾人採納。

賈詡的這條毒計使長安再一次陷入了屍橫遍地、血雨腥風的人間煉獄,其初衷雖然是為了自保,但賈詡因此也在歷史上留下「毒士」的罵名。

後賈詡為左馮翊。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

賈詡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

李傕等又讓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享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

於是改拜賈詡為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

漂白之路

既然幹了教唆孽黨枉殺忠臣義士的事情,又當如何洗白自己讓子孫撇開這大黑鍋呢?畢竟以後還是要繼續混的,自己的子孫總不能替我賈詡繼續背這大黑鍋吧?

機會終於來了。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襲佔長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權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打鬥起來。

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於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

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

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

賈詡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多有出力。義舉很快收聚了人心,朝廷上下對賈詡感恩戴德,似乎忘了先前賈詡的所作所為。

賈詡這樣做是要冒一定風險的,尺度也較難把握。

首先,你要瞞天過海,在人家不知情下,讓被挽救的人對你感激涕零;

其次,你還要厚顏無恥的化妝成偽君子,明明是我賈詡耍流氓了,我卻還要作出一副與群臣同樣遭罪受苦的模樣,該流眼淚的時候就得如喪考妣嚎啕大哭盡顯悲慟欲絕,否則怎麼與群臣打成一片?

想來,只有演技派高手能做到,否則你賈詡就沒辦法漂清你的負面影響。

入夥張繡

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去投靠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敬服,段煨心裡怕賈詡奪其兵權,但在表面上對賈詡十分禮遇。

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

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

賈詡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

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

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對他「執子孫禮」。

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張繡集團對外宣傳說好聽點是一個公司,相較於曹操、劉表這些大公司來說那簡直就是一小作坊,賈詡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張繡與賈詡都是甘肅武威老鄉,都是出來過生活闖江湖的。老鄉見老鄉,自然更加親切更加信任。

其次,賈詡的確是名士。賈詡還是年輕帥小夥時,甘肅的名士閻忠就品評過賈詡有張良、陳平之才。

張良、陳平何許人也?一位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的神人,另一位是有著「安邦輔國,計平諸呂」的能人。

閻忠對賈詡的這番評價實在是空前絕後的,當然作為老鄉的張繡不可能沒有聽說過賈詡的大名。

漢代的品評,確切的應該叫「月旦評」,通俗點說就是漢代的某位爆紅大V不斷地點讚褒揚你智慧、人品如何的出類拔萃,那麼你這個人在士人圈子裡身價名望瞬間水漲船高。

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張繡跟曹操是死對頭。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徵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

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

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佔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

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

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

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

這張繡一臉懵逼,想不通,心想這沒有有道理嘛。

於是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

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

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繡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說:

這個道理很簡單。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

曹軍雖然剛撤,但曹公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的士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

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

張繡大為佩服。

那麼賈詡要入夥曹營,為何非得幫張繡打贏曹操?

首先,你要入夥對方,你得證明你自己有本事讓對方記住。光有名士閻忠的點評沒有顯露真功夫,別人也不知道你的深淺啊。

再者,不給張繡打場漂亮的仗長期在張繡帳下混吃混喝的,作為老鄉也過意不去嘛!

經此一役,曹操也算是徹底記住了賈詡這個人了。

投奔曹操

群雄逐鹿的亂世裡,實力能說明一切。在大型集團縫隙中求生存的張繡集團亦深諳此道,但要等機會。

機會說來就來了。

建安四年袁紹派人招降張繡,大意是:你吶!就別在夾縫中死撐著啦!快來投入到我袁紹集團的懷抱中來吧!保證你吃香喝辣的。

張繡很心動,賈冷眼旁觀對著使者立馬罵了句:你打哪來滾哪去!

袁紹的使者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離開了。

張繡很生氣,認為後果很嚴重。

賈詡不緊不慢地給張繡分析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現今勢弱正需用人(言下之意:你去袁紹那裡估計只配得上給他提鞋了)。

張繡還是惴惴不安,心想啊: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可都是我親自殺的啊!我去入夥曹操?人家還不把我千刀萬剮咯!

想到這裡心裡禁不住一陣陣發怵,頭搖的像篩子一樣。

賈詡看出張繡的憂慮,補充道:曹操志向遠大,一定會不計前嫌,這個亂世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此語一出,張繡總算是稍微安心了一些,曹操探聽到後,大喜!很快收編了張繡集團。

賈詡明明知道張繡幾乎殺了曹操全家卻依然投奔張繡,甚至給張繡出謀劃策打敗曹操,因為他深知操乃當世之梟雄耳。

梟雄們有一類共通點,那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梟雄考慮的問題標準只有一個:一統天下、席捲八荒!

安全著陸,了此餘生

在曹操手下混了幾年後,賈詡也經常給曹操出謀劃策。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

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

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採取懷柔政策,安撫百姓,把荊州這個地方治理好,等待時機。

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結果赤壁之戰狼狽逃了回來,從那以後賈詡深居簡出很少再給曹操出奇謀了。

給曹操出的最後一條妙計應該是渭南之戰「反間計」,離間馬超和韓遂,那可真是「一紙書信抵萬兵」。

支持曹丕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

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

賈詡說:「我在思袁紹和劉表之事啊。」

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

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賈詡為什麼從赤壁之戰之後就很少為曹操出謀劃策了呢?

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從曹操的發家史來窺探一二:

曹操的發家班底都是一群以曹氏、夏侯氏宗親為根基的,相對於賈詡來說他只是一個外來戶,期間還頻繁換老闆。

「三姓家奴」為世人所不齒,明白這層心理的賈詡,自此很少給曹操提建議。

因為他懂得再怎麼樣自己也只是個外來戶,外來戶就得有自知之明,跟曹氏宗親攀附,反客為主,最終只有禍及全家老小,賈詡深刻讀懂了這個道理。

黃初四年(223年),一代謀臣賈詡病逝,終年77歲,諡號肅侯。

若從儒家士人的角度來看,賈詡卻是一個毫無政治節操,為求自保不擇手段的「毒士」。

其政治節操遠不能與「迎奉天子,以制天下」的荀彧相比,更無法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

縱觀賈詡一生,其洞察人心,察查人性的本領在三國時代可謂無出其右者也,逢兇遇險能泰然處置的自保手段一般人也難以望其項背,無怪乎名士閻忠評價其有張良、陳平之才。「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三國中最牛的謀士,就連郭嘉、司馬懿、諸葛亮都遠不如他
    堪稱三國中最牛逼的謀士,郭嘉、司馬懿、諸葛亮都不如他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三國中文臣武將數不勝數,但其中才智過人的謀士也不在少數
  • 三國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司馬懿第四,諸葛亮第三,第一無人能敵
    三國是一個亂世,但也正是亂世出英雄,出來了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也出來了呂布、關羽、張飛這樣大將,今天,我們要來聊一下三國時期的謀士,聊聊三國時期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在說謀士之前,先明確是一下,謀士和輔臣之間的區別。謀士是指給主公出謀劃策的人,輔臣是除了會說,還具有一定的行政處理能力的人。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謀士,只出謀劃策的那種。
  • 三國中最聰明的三位謀士:諸葛亮墊底,榜首實至名歸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由此可見世人對諸葛亮聲望的肯定;「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乃周瑜臨死之前所說的一句話,周瑜是吳國的大將,他為孫策統一江東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由此也可看出諸葛亮的威望。可是在三國中最聰明的謀士排名中,我們的臥龍先生諸葛亮僅排第三名,第二名是賈詡,那第一名是誰呢?
  • 三國頂級謀士成就排行,諸葛亮排第三,第一名當之無愧
    要知道在中國古代那個朝代最讓人感到興奮,就只有三國莫屬了,因為這個朝代不僅出現了很多武力高強的戰將,還出現了許多的智多星謀將,說到武將大家都知道呂布跟典韋,還有關羽跟張遼,更出名的是識曹營萬人如草芥橫衝直撞的趙子龍,也出現了像諸葛亮這樣的謀士,不過人們稱諸葛亮是第一謀士,那麼諸葛亮究竟是不是第一謀士呢?
  • 三國十大最強謀士,諸葛亮竟沒進前三!
    看過三國的看官們,應該都會被裡面聰明絕頂的謀士們所折服。在三國中,諸葛亮出鏡率最高同時最具有人氣,或許我們都覺得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無人能比,其實不然。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前,徐庶是蜀國最重要的謀臣,大破八門金鎖陣,直取樊城,大敗曹仁,是蜀國的奠基人之一。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和關羽共同構成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
  • 他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東漢末年,亂世三國,給無數英雄創造了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絕佳的平臺,能在亂世中建立功業,被世人所傳唱。尚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不是一人能單挑上千敵軍的將軍,更不是紙筆如劍的文臣,而是大將手下的頂級謀士!
  • 三國十大最強謀士排名
    服裝設計師也是要有勇有謀的,能吃苦耐勞,能。。。。。。那麼問題來了,你是三國時期的哪位謀士呢?
  • 三國時期的四大謀士,郭嘉上榜,司馬懿第2,第1無人不敬!
    回故我們的歷史,翻閱我們的名著,不難發現,時間短暫的三國時期,其實是最星光璀璨的一個時期,正如那句我們熟悉的名言「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三國時期裡
  • 三國奇才,一生教育無數謀士,堪稱三國第一伯樂
    司馬徽和鬼谷子一樣,不是自己出山,而是世界在他的控制和期待之下。因此,司馬徽成了三國中最神秘、最強大的隱士。司馬徽,生在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禹州)人,品行端正。司馬徽端莊典雅,學識淵博,尤其善于欣賞各種才華。凡是被司馬徽評價過的人,都能一夜成名,身價倍增。
  • 三國第一謀士郭嘉郭奉孝
    說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很多人心裡不服,三國裡智謀不是諸葛亮最厲害嗎?從演義裡看,諸葛亮神機妙算,確實厲害!未出茅廬,三分天下。但是諸葛亮實際是被《三國演義》神化了,很多計謀並不是諸葛亮的,而且也遠沒有那麼玄乎。比如說借東風、火燒赤壁、空城計等,只是三國演義基於「尊劉反曹抑孫」的主基調,為了戲劇效果而強行安插到諸葛亮身上。
  • 三國最強謀士排名,臥龍諸葛亮排名第六!
    說到三國中的謀士,我想大家第一時間,肯定想到的是諸葛亮,俗話不是說,臥龍有經天緯地之才,三國中的謀士,要像梁山一樣排一個名次的話,大多數人想到的肯定是諸葛亮第一
  • 名字最好聽的五位三國謀士,周瑜第5,郭嘉第2,第一無人不服
    5、名字最好聽的五位三國謀士,周瑜第5,郭嘉第2,第一無人不服,周瑜,字公瑾,都知道周瑜長得很帥,名字也很好聽。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陰謀家,尤其是他的隱忍能力可以說是三國第一。司馬懿早年的時候就開始在曹操的手下做事,不過司馬懿卻一直低調做人,這讓曹操都沒有注意到他的野心。直到曹芳繼位的時候,司馬懿才開始發難,一舉奪取了曹家的天下。
  • 三國謀士們的見識,究竟有多大差距?
    英雄所見略同,各個集團都有頂尖謀士,就看君主識不識才,能不能用。人們說起三國謀士,一般會提到荀彧、郭嘉、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原因是這些人成就了帝王的一番事業。真正的傑出人才,能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同時能在較長的時間內有所建樹。三國各個集團都有很多謀士,能站得住腳的都是有所建樹的。但是,什麼樣的謀士才是頂尖人才呢?
  • 三國謀士前五之爭,曹軍竟佔4位!
    三國謀士前五之爭,曹軍竟佔4位!東漢末年,群雄爭霸,魏蜀吳之前紛爭不斷,而其中有才幹的謀士也是層出不窮。這些謀士為君主出謀劃策,為的就是一統天下。那麼你心中能排出來前五的謀士是哪些?每個人和每個人心中的選擇都不相同,但是要說最出色的謀排名前五,竟然有4位都是曹軍的手下,實在讓人吃驚,不過仔細想來也不奇怪,畢竟那是魏國最為強大。那麼究竟是哪五位謀士可以站在三國的頂峰呢?五、荀彧,眾所周知荀彧是曹操能夠順利統一北方的功臣之一。他的地位可以說只在曹操之下,有點像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而荀彧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不必隨軍徵伐依然可以給出一些意見或建議。
  • 三國第一謀士是郭嘉諸葛亮?非也!這位西北毒士恐怕更勝一籌
    函谷關以西百姓彪悍尚武,易出大將,秦朝的白起、王翦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函谷關以東則民風偏文,多出謀士,如漢朝的張良、蕭何等。但在三國時的西北荒涼之地,有一人卻打破了這條古諺,和鬼才郭嘉、臥龍孔明同屬三國頂尖謀士,甚至論工於心計還略高於這兩人,那麼這位謀士到底是誰?
  • 城郊酒肆丨三國最強謀士排行
    為了幫各位主公過渡,早點滿血復活,小仙帶來「三國最厲害謀士排名榜」,分享給大家輕鬆輕鬆~ 小仙百度了一下「謀士」的定義,貼出來給主公們看看:謀士,指的是設謀獻計的人,他們可以說是智囊,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軍隊的智囊,在戰爭中他們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往往一個決定能夠改變整個國家或軍隊的命運。 好了,了解到了謀士的概念,下面我們言歸正題。
  • 三國悲劇謀士陳宮慘死,程昱一語道破:他不能識人相君
    陳宮,字公臺,在三國中是一個悲劇謀士,原因出現在哪裡呢?聽我來給你分析一下陳宮他正直剛烈,不能很好地看人識人,首先他還是東郡的時候,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走,偶遇到陳宮,他那時候是這樣評價曹操的: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我們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陳宮在當時認為曹操是當世的英雄,其次陳宮想快速的結束亂世硝煙,讓百姓得以免受戰亂之苦,陳宮第一次看錯人的轉折點在這裡開始了,曹操殺名士邊讓
  • 《代號:三國》公布謀士造型與獸化設計依據
    日前,騰訊創新融合策略卡牌手遊《代號:三國》正式公布部分謀士角色的造型與獸化設計依據,包括諸葛亮、司馬懿、周瑜、荀彧等一眾謀士的形象首次曝光。不論是謀士們的造型設計,還是謀士們的獸化設計,遊戲美術團隊能在最大程度貼合歷史以及相關作品為依據進行設計。相信對歷史有所了解的玩家,能一眼明白頂級畫師們的良苦用心。
  • 諸葛亮,司馬懿,魯肅,郭嘉,周瑜,三國時期謀士,到底誰最厲害
    三國故事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這時人才輩出,英雄無數。人們所熟知的三國人物中,有著賢君明主、猛將良帥,以及以智謀聞名的謀士。三國時期的謀士們不但數量驚人,還各具特點。他們各顯神通,在亂世中施展著自己的才華,並留下了許多被後世傳頌的佳話。
  • 三國排名前五的謀士,諸葛亮排第三,第一無可爭議!
    三國之中最出名就是武將,三國亂世,戰亂時期,天下諸侯紛紛起兵,很多武藝高強的人便紛紛出山去為國家效力,其中最出名的武將有呂布,關羽,典韋,張飛,許褚等等,每一個人在三國演義裡被羅貫中的刻畫都變得栩栩如生,如同神明,而其中除了武將,那麼能左右三國亂世的就必屬三國之中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