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又是一年。
不過,每年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三月上旬,選出我的年度十佳電影。之所以選擇三月,是因為有些電影實在沒太早的機會看到,所以一直拖一直拖,就到了三月。
倒也還好,這樣篩選的範圍更廣,也更合理。
這幾年,因為參加電影節的機會變多,電影也更多都是在影院看的。剛才算了下,今年的年度十佳,竟然都有影院觀看的經歷,倒是有點小小幸運。
畢竟,電影還是要在電影院看的。
對我來說,2017年是特別奔波的一年。當然,也是成長的一年。
奔波在於,正式成立了「桃桃觀影團」,跑到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還曾經做過15城的聯動放映,如今,觀影團已經三十多期了。估計在最近,還會有兩期觀影團要做,別急。
去年的一周年紀念場
因為觀影團,見到更多的人,學到更多的事,對我這種社交困擾的懶人,也必須硬著頭皮學會更多交流,確實是成長了很多。
同時,在去年年末,還推出了自己的視頻節目「本色視頻」,單期全網播放量也有200萬左右,並收到了不少關注,希望在今年能更進一步吧。
僅是秒拍一個平臺的單期數據
畢竟,關於視頻節目,我在今年還有好幾個計劃即將推出,也等我的消息吧,嗯嗯。
回到電影,這才是我每年快樂的核心,去年一年跑去了香港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金馬影展等等,也有幸看到太多好電影,稍微整理了一下,挺幸福的。
迄今,一共看了377部2017年的新電影。其中,選出我的年度十佳片,如果其中恰好有你們喜歡的,那也算我沒白寫。
不過,這是我自己的年度十佳,不是別人的。所以,你們喜歡的沒在這裡,或是你們討厭的恰好在這裡,我也沒辦法,因為這是我的十佳哦。
2017,我的十佳電影,排名基本分先後,如下:
1、《臉龐,村莊》
在二刷之後,我終於確定,它就該是我去年十佳的第一位了。
老頑童一樣的瓦爾達奶奶,她執導的這部記錄新片屬於回味型的電影。當初在坎城看過之後,只是覺得片子很好,卻還真沒有到深愛的程度。
然而,在看過之後,卻會經常想起這部電影,忍不住想要再去看。這時候,才覺得,這真是一部好電影。
前幾天的奧斯卡,《臉龐,村莊》沒有拿到最佳紀錄片,其實還挺遺憾的。因為作為一部紀錄片,這部電影,最珍貴的地方就是,它並沒有什麼功利心、或者說企圖心。
其實是有點無欲無求的一部紀錄片。越是這樣的電影,在這樣一個功利性十足的時代,才彌足珍貴。
作為「法國電影新浪潮」僅剩的幾個重要導演,瓦爾達身上,確實有些特別讓人羨慕的東西,是非常難得的。
另外,有個特別有趣的地方,就是整個故事始終穿插著她與戈達爾的友情,而那個JR,造型看起來就特別年輕的戈達爾,這就非常有意思了。
2、《三塊廣告牌》
已經不止一次說起這部電影,確實很喜歡。
如果說到不足,大概就是劇本還是太設計了吧,戲劇性過強。當然,並不覺得這是不足,這樣的設計使得影片更具可看性,也讓我非常享受這部電影。
是的,只是很享受,很入戲。
看了這麼多年電影,看了這麼多部電影,卻一直是個沒什麼長進的人。
並不擅長特別專業的分析,也不懂政治的批判。
仍然是一個很感性的初級影迷,單純喜歡看電影,還特別容易被電影感動。
而《三塊廣告牌》這樣的電影,不管別人怎麼高冷,我是真的很享受,喜歡那些吸引人的情節,也喜歡那幾個又喪又暖的角色,然後,還會被感動到一直抹眼淚。
這部電影,最大的觸動其實是無力感,揮重拳打空氣的無力感。就好像山姆·洛克威爾的角色得知局長自殺,只能跑去街對面去毆打無辜的廣告男一樣。
這明明毫無意義嘛,但是,我們又要怎樣發洩怒火呢?
是無的放矢的。
而這個懸案也是這樣,兜兜轉轉,一路毫無發洩對象。這種無力感,蔓延整部影片,讓你都不知道該恨誰,卻又要這麼一路喪下去。
很多時候、很多事,其實就是這種情況:
無力、無奈、無解。
3、《囚》
難得有部內地的華語片,不過也是部紀錄片。
那就是《囚》。
之前在FIRST影展看的,五個小時的片長,真的是五味雜陳。這個片,有讓人笑到不行的地方,也有人讓人眼淚止不住的地方。
一切的緣由,因為它關注的是生活本身。
馬莉導演在眾多素材中,選出非常有特點的幾條線索和人物組合,也讓整部紀錄片變得非常戲劇性。尤其是那個一直認為自己沒有問題的男人,更讓影片有了更多解讀的空間。
當然,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你們要想看到這部紀錄片,其實還挺難的。如果有機會能看到,記得別錯過哦。
4、《銀翼殺手2049》
當然要有這一部,這部對我來說也特別有意義。難忘當時在臺北一天三刷,並讓這部電影正式成為我豆瓣標記的第一萬部電影。
從影片本身,在這個時代,仍能看到這樣的電影,還是大片,真是非常難得了。簡直是各種反市場,充滿導演個人口味的一部。
而羅傑·迪金斯出色的攝影,也讓影片變得更加好看。
那是一個魔性的視覺世界。
尤其在這個時代,請珍惜這樣仍然保持自我的大片。
5、《方形》
當初在坎城看完首映之後就有點激動。因為,影片中的各種諷刺,恰好能戳中我的點。
這是一部特別知識分子的諷刺電影,那些對藝術、對文化、對知識分子的諷刺,都非常到位,會讓人忍俊不禁。
尤其是男主這種設定,也能戳中很多人吧,有點裝,又有點慫。外表體面的同時,心理其實還挺衰的。
整個劇情也是各種嘲諷,一種尷尬之後的會心一笑。
若說遺憾,就是後面太長了,感覺有點沒收住,略可惜。但是,這仍是去年看到的,非常快樂的一部電影。
6、《就這樣,我們把金魚放入了泳池》
這部日本的短片,還去過FIRST青年影展。不足當然有,但還是想把它選進來。
只因為,片中難得的青春氣息:特別狂妄、特別放肆、特別肆無忌憚。
以及,特別青春。
影片非常難得的,呈現了青春片該有的樣子,無論是花哨的形式,還是整體的精氣神上,都是當下青春片中非常難見的了。
即便會有遺憾,我卻仍然非常享受這樣的青春片,以及它帶給我的,難得的青春熱情。
7、《大佛普拉斯》
也算是2017年難得有趣的華語片了。
說起來,也是跟這部電影有緣,先是在香港亞洲國際電影節的新導演獎做評委,各種力推,幫助本片最終拿獎。之後是在我們迷影精神獎上,又是各種力推,再次讓這部電影拿獎。多少也算為影片,稍微貢獻了一丁點推廣力量。
黃信堯這部電影,好玩的地方就是非常幽默,各種戲虐的手法,尤其是間離與解構這種形式上的小把戲,我也是相當享受。
甚至,還能把黑白和彩色的變化都當成梗來玩,也是非常厲害了。
影片整體的風格,是從喜到悲的。用導演的話就是,結尾黑場之後的敲擊聲,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被關在大佛裡面的,也有作為觀眾的我們。
8、《佛羅裡達樂園》
也是一部時常會想起的電影。
尤其是,其中的兒童演員表演實在太出色了,讓人念念不忘。
幾個小朋友出色的表演,也是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怎麼可以這麼靈,怎麼可以這麼靈!
同時,肖恩·貝克在視覺部分也非常有天賦,整部影片色彩非常突出,也非常讓人難忘。以及,威廉·達福的角色,格外的暖,特別增加好感。
當然,最棒的,還是這個小朋友。
後面有場戲,我真是被感動到不行,真是太會演了。
9、《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雖然,不會像很多人那麼喜歡這部電影。
但是,我仍然想說,這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我也非常享受觀看的過程。
這種好看,是視覺上的好看。那個美到不行的、夏日午後歐洲小鎮,陽光、綠地、遊泳池,以及顏值非常高的演員們。
這樣的電影,首先是視覺享受,畢竟本片導演在視覺上始終非常厲害(包括《我是愛》)。美術,攝影與恰到好處的配樂都太出色了,美好的夏日時光,恰好對應初戀的故事。
而甜茶結尾那場戲,回想起來,還是覺得非常厲害。
無論如何,記住了。
一個有靈性的年輕人。
10、《伯德小姐》
稍微有點猶豫,一方面,還是想把這部電影放進來;另一方面,卻也覺得影片有不少不足的地方。所以,最後排在了第十位。
這部電影,最讓我難忘的還是特別自由的創作狀態,或者,也是因為電影本身就是源自導演自己的生活體驗吧。整個狀態非常真實、也非常生活,不少生活細節,尤其是母女關係,也會非常觸動女性觀眾吧。
而重新美回來的羅南妹子,也是影片一大看點,真是開心啊!
好吧,以上,就是我的2017年年度十佳電影。當然,其實去年還有不少新片我非常喜歡,比如:災難藝術家、大壞狐狸、小丑回魂、鬼魅浮生、極盜車神、雙面情人、好時光、酒會……
只可惜,我只能選十部進來。
那麼,就先這樣吧。希望在2018年,仍然能看到各種好的電影,驚奇的電影,難忘的電影、感動的電影、可愛的電影……
這些,才是快樂的源泉啊!
2016,我的十佳電影
2015,我的十佳電影
2014,我的十佳電影
2013,我的十佳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