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背後的「黑科技」:「科技抗疫 創新強國」黃埔海關科技周來了

2020-12-23 瀟湘晨報

「防疫物資質量如何檢測」

「核酸檢測是怎麼樣的流程」

「海關截獲的進境有害生物有哪些」

8月26至28日,在位於東莞南城的黃埔海關技術中心大廳內,不斷有前來參觀的觀眾提問,這裡正在舉辦「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科技周活動。

本次科技周全方位展示黃埔海關科技興關戰略實施成果,彰顯科技支撐在築牢口岸檢疫防線、守護國門生物安全、促進穩外貿穩外資和服務改革發展大局等方面做出的貢獻。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勢,黃埔海關技術中心大幅提升新冠病毒檢測能力,加強出入境人員和海運口岸的新冠病毒篩查工作,有效維護了疫情期間國際貿易活動有序開展。「我們設置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模擬實驗環境,將生物安全防護嚴密的層層隔離實驗室內部場景展現在公眾面前,讓大家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認識。」黃埔海關技術中心副主任黃斌玉說。

在防疫物資質量監管方面,黃埔海關按照相關質量安全管控要求,精準加強風險布控,嚴格實施貨物查驗,及時發布技術要求,高效實施質量檢測,有效維護了進出口防疫物資貿易活動秩序。在活動現場,觀眾可以直觀觀察防疫物資檢測實驗。

國門生物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黃埔海關科學開展國門生物安全監測計劃,多次檢出重大檢疫性有害生物,防止有害生物入侵我國。此外,本次展會還介紹了進境水生動物檢疫、出入境伴侶動物健康體檢、禽流感和非洲豬瘟等疫病監測等。「現場有黃埔海關歷次截獲的生物標本,動物病原生物顯微鏡展示等環節,近距離的接觸,更能夠感受到國門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在場參觀的黃埔海關關員表示。

近年來,黃埔海關堅持科技賦能口岸營商環境建設,該關技術中心推出「五條措施」,精準疏通企業難點痛點。主動深入企業開展政策宣講,開展技術幫扶,與有關部門全球首推《可水洗重複使用織物口罩》標準,為防疫物資相關產業升級發展提供了技術指引,利用AI人工智慧技術聯合研發纖維成分測定儀,將毛織產品質量快速篩查能力提高十倍以上。深入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和應對,推進東莞大朗毛紡織評議基地建設,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促進產業發展貢獻海關科技的力量。

「目前新海關建設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一方面科技保障要求更高,另一面技術應用領域更廣。黃埔海關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高通量樣本檢測、固體廢物精準鑑定、維護進出口食品安全、守護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和新能源汽車檢測等領域有諸多先進科技應用。」黃斌玉表示。

展位介紹:

【防疫物資檢測展區】

此展區由技術中心消費品實驗室參展。系統展示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的檢驗檢測方法和成果。技術中心的消費品實驗室可以完成進出口防疫物資的檢測。消費品實驗室同時承擔了玩具、童車、仿真飾品、鞋類箱包等日用百貨類消費品的檢驗檢測服務。

【珠寶鑑定展區】

黃埔海關珠寶鑑定實驗室其建設源於聯合國框架下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制度,是中國金伯利進程唯一技術支持實驗室,也是海關系統內唯一珠寶玉石檢測全領域的區域性中心實驗室。至今,實驗室制定了《毛坯鑽石檢驗和分級》檢驗檢疫行業標準,正在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源類及高值產品產地溯源、摻假識別技術研究」項目,制定《進出口毛坯鑽石鑑定、分級規程與估價規程》標準等科研、制標工作。

【化礦金實驗室展區】

黃埔海關技術中心化礦金實驗室包括化礦金實驗室、煤炭檢測實驗室、珠寶鑑定實驗室,檢測業務涵蓋煤炭礦石檢驗鑑定、珠寶玉石檢驗鑑定、危險化學品檢驗鑑定、固體廢物檢驗鑑定等。化礦金實驗室擁有各類專業的資深測試專家以及各類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憑著多年化學品、礦產品、金屬材料等領域豐富檢測經驗,在化學有害物質限量檢測和屬性鑑定方面具備行業內領先的技術能力。

【技術中心東莞保健中心展區】

保健中心實驗室主要承擔出入境監測體檢工作,傳染病、尤其是新冠等新發傳染病的檢測工作。現場的人員進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模擬實驗。東莞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圍繞「國境口岸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國際旅行健康服務」等重要職責,積極構築口岸公共衛生防火牆,嚴防重大疫病疫情的傳入傳出。近三年來年保健中心共體檢出入境及各類人員超4萬人次,實施預防接種超2500人次,檢出各類傳染病280例。為抗擊2020年伊始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心在核酸檢測環節始終堅持「高標準、零差錯」,嚴格執行檢驗流程。

【食品化妝品實驗室展區】

實驗室承擔著黃埔關區進出口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任務以及國家進出口食品、農產品、化妝品等產品的風險監測任務。實驗室的檢測能力覆蓋食品、酒類、水質、農產品、化妝品、食品接觸材料等商品。這也是與廣大消費者日常生活聯繫比較緊密的部分。

【植物檢疫實驗室展區】

植物檢疫實驗室是海關總署區域中心實驗室,實驗室主要承擔黃埔海關關區內出入境植物和植物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包括昆蟲、線蟲、雜草、植物病原真菌、細菌、病毒等有害生物的檢疫鑑定;糧穀類產品的品質理化檢驗;植物轉基因成分檢測;檢疫性實蠅、外來有害雜草、林木害蟲、油菜莖基潰瘍病菌等生物安全監測的實驗室檢測工作。

【動物檢疫實驗室展區】

實驗室承擔黃埔海關關區內供港澳鮮活動物及凍品的實驗室檢疫,打擊走私動物及產品的鑑定等工作,實驗室主要業務有水生動物疫病檢疫,分子生物學檢測,禽流感檢測等。

【電子電氣實驗室展區】

電子電氣實驗室主要檢測業務包括插頭、插座的檢驗。也是海關總署國家電器附件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在電器附件領域具有較齊全的檢測能力。

本次科技周,技術中心還邀請了華為公司,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一汽大眾一起參展,分別在智慧通關、5G技術應用以及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展示。

全媒體記者 曹麗娟/文 鄭志波/圖

全媒體編輯 符德明

【來源:東莞時間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島海關:科技賦能智慧財產權 保護與創新 - 科技服務 - 中國高新網...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11個月,青島海關共採取智慧財產權保護扣留措施1392批次,查獲侵權貨物51萬餘件。  今年以來,青島海關不斷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效能,重拳打擊進出境環節侵權違法行動,培塑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開拓市場,更好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方位對外開放大局。
  • 豐臺五小科技周:科技戰役 創新強國
    豐臺五小科技周活動於8月23日精彩啟動,歷時一周時間,今年活動的主題為「科技戰役 創新強國」。因為疫情的原因,一系列科技活動採取線上形式進行。
  • 堅定科技報國信心為科技強國建設奮力拼博——習近平總書記給科技...
    原標題:堅定科技報國信心為科技強國建設奮力拼博 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袁隆平、鍾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們並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收到總書記的回信後,科技工作者們內心激動、深受鼓舞,同時也感到肩上責任之重,紛紛表示一定要在新時代的創新創造創業生動實踐中建功立業。
  • 科技強國的「AI之魂」:背後是大國崛起,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1年必為科技強國之年:科技強國作為國家戰略,被擺在空前重要的支柱性位置。 1月5日,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據悉,會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AI為科技強國「添翼」,百度挑起智能時代創新大梁
    2021年必為科技強國之年:科技強國作為國家戰略,被擺在空前重要的支柱性位置。1月5日,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據悉,會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縱觀國家對2021年科技的部署,你會發現,2021年,科技強國的地位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從統領全局的概念性綱領,變成了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緊密捆綁的重大戰略。而這背後,是國際形勢嚴峻、AI等科技博弈白熱化下,對我國核心技術自主的迫切要求。
  • 習近平妙喻科技強國:領悟小比喻背後蘊含的大方略
    央視網消息:「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發表重要講話,闡述了他對科技與強國關係的深刻洞察,其中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讓人印象深刻。央視網特進行梳理,邀您一同學習領悟總書記小比喻背後蘊含的大方略。
  • 科技報國守初心 創新為民擔使命——全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側記
    對於廣大科技工作者來說,這是一個激動的時刻,更是一個幸福的時刻。榮譽的背後,既有擔當、也有使命,更有創新、求實的務實精神。「科技報國,創新為民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科技工作者不懈奮鬥的動力之源,也是科技工作者時代的擔當。」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獲得者趙新全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
  • 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創新談)
    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科技創新捷報頻傳。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勇攀科技高峰,勇闖創新「無人區」。「奮鬥者」號完成裡程碑式的海試任務的背後,是研製團隊踐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多年持續攻關,攻克了控制、浮力材料、水聲通信等一系列世界性難題。
  • 王令浚在黃埔海關調研(圖)
    圖為:王令浚在黃埔海關技術中心實驗室調研 濮宣/攝圖為:王令浚在黃埔海關技術中心調研 濮宣/攝12月16日至17日,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黃埔海關調研。王令浚實地調研該關所屬東莞海關、大沙地辦公區、培訓基地及技術中心並慰問關警員。他要求繼續做好新海關資產優化整合的工作,進一步提升保障工作質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實驗室技術能力,在防疫物資檢測、固體廢物鑑定、非洲豬瘟檢疫等領域持續提高守護國門安全科技水平;發揮優勢,推出貼心服務,更好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 大國崛起與科技創新
    來源:國是直通車偉大復興科技創新是大國崛起的基石。縱觀英國、德國、美國、日本這四個先後崛起的有世界影響性的大國,無不是以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為支撐的。系統總結這些大國崛起的科技創新歷史經驗與教訓,對我國具有重要借鑑意義。英國:工業革命將英國推上霸主地位英國是首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霸主。但英國的崛起,主要歸功於工業革命。
  • 夯築科技創新基石,支撐科技自立自強——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
    楊仁全介紹,「十三五」時期,是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速發展期。北京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和《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國發〔2016〕52號),凝聚部市、央地以及全社會力量,堅持「四個面向」,累計推進882項重點項目和任務落地,「十三五」時期各項目標全面完成,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新成效。
  • 「海交會」背後的「黃埔故事」
    在過去幾天舉辦的2020年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下稱「海交會」)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以優越的營商環境、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體系和全鏈條人才服務以及優質的創新創業生態,吸引全球海外工作、留學人才關注。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
    ,同時根據創新型科技企業需求,深化科技保險產品與服務創新,圍繞科技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全環節風險開發設計特色保險產品和服務,打造全生命周期科技保險服務體系,實現科技保險全覆蓋;倡議科技企業積極參與科技保險中,提高風險認知,運用好保險這一風險管理利器,加強風險管理與安排;倡議高校研究機構進一步深入研究科技保險創新內涵,創新手段和做法,將科技保險創新融入風險管理的各個節點。
  • 年輕人,科技強國@你
    編者按  「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其中,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強基礎研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強學風建設、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等表述備受關注。青年一代肩負著科技強國的光榮使命,惟有傳承和弘揚科學家精神,拿出「坐得住冷板凳」的決心,刻苦鑽研、求真務實,才能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 作業幫入選人民日報「品牌強國計劃」 以科技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品牌強國計劃」是人民日報集全社優質媒體資源重磅推出的一項品牌計劃,秉持權威公信、代表中國立場、扶持民族品牌,立足本土,謀跨越、促升級,面向全球,越鴻溝、破壁壘,為中國品牌創新升級注入活力,為中國品牌享譽全球保駕護航,為推動建設製造強國、實現中國製造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
  • 上海科技功臣獎獲得者田禾:秉持科技強國初心
    19日,他被授予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科技功臣獎。田禾是1978級的大學生,在他看來,科技強國的初心貫穿了他們這一代人的學習當中。田禾主要從事精細化工尤其是功能染料的基礎與應用研究。資料顯示,至今田禾及其合作者已在國際化學與材料領域主流刊物上發表論文超過500篇,SCI他引超過3萬次,h指數103。
  • 上海交通大學丁奎嶺:科技創新與高等教育
    「強基計劃」和「拔尖計劃」是實現科技強國夢想的重要舉措。  前言  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科技創新與高等教育一直相伴相隨。儘管在人類社會早期,科技創新和高等教育還不是近現代意義的客觀存在,基本上是生產工具改進的附帶品和貴族階層的特權,但至少表現出人類社會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和提高自身素質的追求。
  • 科技為內核 創新為驅動
    2020年12月12日,雲南瑾曄工業大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雲南瑾曄公司)作為一家工業大麻企業,應邀出席中國北京「2020品牌強國經濟論壇暨(第四屆)創新成果發布」峰會。雲南瑾曄公司作為一家工業大麻企業,獲得了「2020 中國創新力企業100強」殊榮。
  • 科技企業家風雲「季會」,人才牽手資本共助科技創新
    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更大力度實施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戰略。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在人才。科技企業家,可以說是一頭連著科技和創新,一頭連著產業和市場,是引領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更是實現「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宏偉目標的主力軍、排頭兵。
  • 科技創新為國慶打Call, 這裡是一些讓我們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國...
    要想實現這個美好的心願,科技創新必不可少。在這其中,一系列大科學裝置的建成和使用為我國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隊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科學裝置是指通過較大規模投入和工程建設來完成,建成後通過長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科學技術活動,實現重要科學技術目標的大型設施。其科學技術目標必須面向科學技術前沿,為國家經濟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做出戰略性、基礎性和前瞻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