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年,這些老照片首次集中展示

2020-12-22 人民日報

今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從戈壁大漠騰空而起,我國成為第五個把衛星送上天的國家!「東方紅,太陽升」的電子音樂在太空中奏響,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成為中華民族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記憶豐碑和精神象徵。

曾經參與「東方紅一號」研製工作的科研人員回憶,「當時我們搞『東方紅一號』是從零開始。打個比方,就是你想要吃饅頭吧,饅頭當然買不到,麵粉也買不到,小麥也買不到,你得開荒、種麥子。」

「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不僅要幹出來,更要幹好,確保成功」……這是當時研製「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真實寫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國科技工作者創造了裡程碑式的奇蹟和壯舉。

「東方紅一號」掀開了中國向浩瀚宇宙進軍的璀璨篇章, 5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穩步前行,取得了以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為代表的成就,也孕育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

傳承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經社君精心選取了一批珍貴的老照片,一起感受中國航天勇攀高峰的50年!

奉上視頻,一睹為快吧!

精選圖片來嘍,趕快收藏!

1960年2月,在上海市南匯區簡易機場,研製人員正用自行車打氣筒作為壓力源,為我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T7M加注推進劑。2月19日T-7M探空火箭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飛向太空的第一步。

1960年4月17日,在上海市南匯區探空火箭發射架前,錢學森、王希季等海外歸國專家與參加發射任務的科研人員合影。

1970年初,材料工藝研究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43所前身)科研人員,正在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水陸庵古廟裡進行型號設計。

1970年初,科研人員在陝西省鳳縣一間廁所改裝的實驗室中,研究姿態控制發動機。「廁所試驗室」從1970年一直使用到1980年,測試過200多臺次試驗件,總起動次數達十萬次。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時期,航天科研人員通過肩擔人抬,趟過河水,搬運固體發動機進山試驗。

停放在總裝車間的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航天運載火箭長徵一號。長徵一號火箭從1965年開始研製,1970年4月24日成功將東方紅一號送入橢圓軌道,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1970年初,科研人員正在廠房內測試東方紅一號衛星。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第一個裡程碑。衛星重173公斤,超前蘇聯、美國、法國、日本四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重量總和。衛星的跟蹤手段、信號傳遞形式、衛星調控系統,也均超過四國第一顆衛星的水平。

研究所裝配人員在裝配「東方紅樂音裝置」。1965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研製重啟,代號「651工程」。當年10月,召集一個全國性的方案論證會議,經過42天討論,最終確定了「東方紅一號」的基本方案,要求只有12個字: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

朝陽下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塔。李陽 攝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後,大家圍坐在收音機旁收聽《東方紅》樂曲。《新聞公報》發布消息後,人們爭看《號外》,聆聽《東方紅》樂曲,上街遊行慶祝。

1970年4月26日,人們爭相眺望「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

1986年2月1日,長徵三號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把東方紅二號實用通信廣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實用衛星的發射,標誌我國已全面掌握運載火箭技術,開啟獨立自主研製並發射通信衛星的時代。

1992年,東方紅三號熱控星準備在KM4容器進行熱平衡試驗。

1996年,中國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FY-2A在進行試驗,1997年6月10日該星發射成功。經過近50年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8顆衛星在軌運行。風雲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為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和國際災害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多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

1999年9月18日,屠守鍔、楊嘉墀、黃緯祿、任新民、王希季、孫家棟(從左至右)六位院士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後,在人民大會堂外合影留念。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凝練形成「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

任新民院士,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屠守鍔院士,火箭總體設計專家,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黃緯祿院士,中國著名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梁守槃院士,飛彈總體和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四位都曾在美國或英國留學,20世紀40、50年代毅然決定返回祖國,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稱為「航天四老」。

2003年5月15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人員在火箭總裝現場對發動機進行調試。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裡程碑事件。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第二個裡程碑。1992年,中國政府正式批准載人航天工程。目前,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發射11艘神舟飛船,將11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2005年,神舟系列飛船任務返回艙正在進行落水試驗,為神舟系列飛船研製收集相關技術數據,並對其改進設計的正確性和可靠性進行驗證。張長宇 攝

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中,擔任飛船指令長的翟志剛正在進行出艙活動。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號衛星在距地球約700萬公裡遠的深空,飛越探測圖塔蒂斯小行星並成功獲取清晰光學成像,最近相對距離達3.2公裡,實現了國際首次對該小行星近距離探測。嫦娥二號衛星2010年發射後,先後對月球、日地拉格朗日L2點、小行星等多任務多目標進行探測,獲得當時世界解析度最高的7米解析度全月球立體影像圖;首次實現從月球軌道出發飛赴日地L2點進行科學探測等,獲取了大量工程和科學成果。嫦娥二號衛星 攝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用各自攜帶的相機成功實現互相拍照,玉兔號月球車圖像驚豔亮相,五星紅旗分外奪目,中國國旗首次在地外天體「留影」。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圓滿成功。

2014年11月10日,中國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服務艙攜帶的相機在距離地球54萬公裡、距離月球92萬公裡處拍攝的清晰地月合影圖像。

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拍攝下玉兔二號巡視器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2019年 1月3日晚間,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成功分離,玉兔二號巡視器順利駛抵月背表面。著陸器拍攝的玉兔二號影像圖由「鵲橋」中繼星傳回地面。

2019年3月10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把中星6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00次發射。王旭 攝

2019年11月14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正在試驗場進行懸停避障試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4年啟動研製,2016年正式批覆立項,計劃2020年擇機實施,目標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及巡視,對火星展開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萬珂 攝

使用東方紅五號平臺的實踐二十號衛星正在進行測試。東方紅五號是我國新一代超大容量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公用平臺,採用大量新技術和新產品。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從塔架起飛。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中國載人航天新聞宣傳中心、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文化部、中國航天報等聯合主辦的「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50周年航天圖片展」

(來源: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一個明星的誕生|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中國獨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並成功地進入地球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中國正式跨入航天時代。5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是世界第三個突破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運載火箭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譜系,最大運載能力躋身世界前三位;各類衛星已經形成完整的系列,研製出各類科學衛星、應用衛星和技術實驗衛星;航天發射數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或第二位;截止2019年12月,太空飛行器發射數量540餘顆,居世界第三位;截止2019年10月,軌衛星數量319顆,居世界第二位;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
  • 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宇宙高歌東方紅》)21時48分,測控中心正式確認,星箭分離,衛星已成功入軌。消息傳到發射場,所有人都熱淚盈眶,就此,中國正式達成"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21時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東方紅"樂曲,聲音洪亮。
  • 新華時評:從「東方紅一號」開始……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從「東方紅一號」開始……  新華社記者王亞宏  50年前的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攬月九天,探手摘星,千百年來太空探索一直是浪漫主義文學寶庫中的經典題材。新中國航天事業開拓者,通過篳路藍縷的探索,自強不息的努力,開拓進取的鑽研,實打實地譜寫了探索星辰大海的現實主義壯麗詩篇。  靠著自力更生,「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讓中國進入太空,從那以後,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陸續化為實現。
  • 西工大有個「東方紅一號」
    今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 一曲東方紅唱響50年: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
    50年前的今天,中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拉開了中華民族進軍太空的序幕。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軌運行。在天氣晴好的日子,不少天文愛好者還可以拍攝到這顆衛星經過祖國上空的照片。1957年,蘇聯首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次年,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
  •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作品徵集和評選...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新紀元,開啟了我國邁向航天大國的徵程。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導下,為生動展現「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和取得的成就,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激發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學習太空科學知識、增加對航天事業的熱情,激勵航天人為建設航天強國而加倍努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特舉辦「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作品徵集和評選活動
  • 50年再回首:揭秘「東方紅一號」裡的中國故事
    「看得見」: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星」按照1967年確定的「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目標,衛星必須做到「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 孫家棟:發射「東方紅一號」的時候,入軌的精度是相當高的。
  • 東方紅一號發射46周年:實際工作28天 現仍在飛行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 46年前,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 解碼·中國航天日:東方紅一號飛天記
    2020年,北鬥三號有望實現全球組網、火星探測提上日程,中國人認識和探索太空之旅正積蓄力量,向更高目標挺進。  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搭載著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史迎來又一個裡程碑,而這也是中國航天日的由來。
  • 東方一曲響徹寰宇 築夢九天開啟新程 ——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
    憶往昔——讓崢嶸歲月曆久彌新    請將思緒拉回到1970年4月24日。這一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同時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
  • 中國航天日|守護、測試...陝西航天人和「東方紅一號」的故事
    1965年一季度  周恩來批示科學院提出具體方案(651後來被定為衛星任務代號)。8月,中央專委批准該規劃方案。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東方紅」音樂在太空響起。  2003年10月15日  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往返,從此,中國人叩開了太空的大門。
  • 國博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雲展覽時間及亮點介紹
    > 展覽時間: 2020/4/24 – 永遠  展覽地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雲展廳  主辦單位: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雲展開幕+導覽直播:2020年4年24日20:00  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暨「東方紅一號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50年前,中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太空時代!從那天起,浩瀚的太空中,有了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東方紅一號」!那時,中國人抬起頭,看到自己的衛星經過夜空時,激動之情,油然而生!從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入軌的那一刻起,中國已經與其他世界強國並肩而立!
  • 關於「東方紅一號」:看看《中國國家天文》怎麼說
    (原標題:關於「東方紅一號」:看看《中國國家天文》怎麼說)
  • 「東方紅一號背後的青春」第一期:我們也要搞人造地球衛星
    【編者按】每當仰望星空,你是否會猜測哪一顆星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50年前,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響徹寰宇,正式揭開了中國航天的序幕。50年來,歲月如流,中國航天人步履不歇,從火箭到衛星、從載人航天到深空探測,長徵、神舟、嫦娥、天宮、北鬥……每一個名字都是中國航天鏗鏘有力的註腳。
  • 國人的驕傲:從東方紅到天問一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並展開太陽能電池板,向世界播放東方紅的美妙旋律,從此原本在外層空間探索為零的中國,開始進入了空間探索的新階段。
  • SpaceX 2021年首次獵鷹9號火箭發射成功
    打開APP SpaceX 2021年首次獵鷹9號火箭發射成功 宋際金 發表於 2021-01-08 16:16:28 雖然馬斯克已經成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
  • 這些「第一」了不起 | 嘹亮的「東方紅」
    這些「第一」了不起 | 嘹亮的「東方紅」 2019-07-04 13:40:12來源:經濟之聲微信公眾號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東方紅一號背後的青春」第二期:土法上馬的「東一」人
    【編者按】每當仰望星空,你是否會猜測哪一顆星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50年前,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響徹寰宇,正式揭開了中國航天的序幕。50年來,歲月如流,中國航天人步履不歇,從火箭到衛星、從載人航天到深空探測,長徵、神舟、嫦娥、天宮、北鬥……每一個名字都是中國航天鏗鏘有力的註腳。
  • 【人民日報海外版】吳連大:東方紅一號鮮為人知的故事(科技名家筆談)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飛天。彈指一揮間,半個世紀歲月悄然流逝。今天,回望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筆者作為東方紅一號飛天工作的親歷者、參與者,深感榮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