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可能令人不適,但每個人都十分有必要了解。
如果你們曾經讓孩子獨自抱著iPad或手機觀看卡通視頻,他們可能已經在無意間接受了許多含有色情、暴力、兇殺、變態……的信息。
同時,就算你就陪在孩子身邊,你也很難發現這些。這就是曾經一度讓國外輿論譁然的「兒童邪典視頻」。現在已大規模蔓延到國內。
如果只是粗略瞄一眼畫面,各種卡通人物打打鬧鬧,似乎不足為奇,家長們很可能,一晃而過。只有當你仔細觀看劇情,才會震驚錯愕,進而感到可怕。
在這些視頻舒緩的背景音樂和「罐裝笑聲」中,卡通人物們卻在……
喝酒:
抽菸:
裸露:
使用利器和流血:
詭異情節:
還有與性有關的各種事情:
這就是一度在海外引起輿論譁然的「愛莎門」(ElsaGate)。「愛莎公主」(Elsa)是迪士尼動畫影片《冰雪奇緣》的女主角,「門」(Gate)在西方有一種含義表示「廣泛傳播的醜聞」。
2017年,西方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的兒童頻道(YouTube Kids)上,突然出現大量以卡通或兒童劇形式呈現,卻表現大量色情、血腥暴力、恐怖、虐待等等兒童不宜情節的視頻。
由於YouTube以算法自動向用戶推薦視頻,兒童在看正常早教內容視頻時,就很容易被跳轉到這些視頻。
而且,這些視頻往往以「早教」、「認字」、「認識形狀和顏色」等等作為「搜索關鍵詞」,配音配樂也非常舒緩友好,類似普通的兒童早教視頻,甚至時常有一些兒童的「罐裝笑聲」。
這正是更可怕的地方,它有兩點迷惑性:
首先,家長或監護人即使與孩子近在咫尺,只要不是仔細看孩子在看什麼視頻,都會被這些聲音所迷惑,認為孩子在看正常的兒童視頻。
其次,是更可怕的,在心理學上,視覺是主要的攝入感官,但背景音樂和音效有著設定氣氛的作用。3-10 歲的小朋友們就在舒緩放鬆的氣氛中,觀看一部又一部這樣的視頻,大腦吸收和處理著劇中角色瘋狂的動作、荒謬的行為,並不斷鞏固著這種危險的認知。
這就造成許多小朋友會認為,視頻中的行為,就是上述所有裸露、菸酒、暴力、色情、虐待等等,都是有趣而可以嘗試的遊戲。
想像一下小朋友之間,甚至大人對孩子做這種事情,小朋友還認為理所當然,一些網友不寒而慄。
是的,團團也覺得非常可怕,而且,這些視頻為什麼要特別表現拔牙、懷孕、注射不明液體、割喉、吃屎尿、捆綁等等內容呢?
把這些內容渲染為「遊戲」又是想幹什麼呢?再聯想到近期國內外不斷曝出的孌童和虐童事件,還有一度西方社會多處出現的恐怖小丑,這簡直太可怕了!
「愛莎門」最早進入公眾視線是2016年中,但未引起足夠反響。有媒體稱,去年7月,《紐約時報》又報導了這一情況,視頻的劇情不斷地把「兒童友好」的邊界向「少兒不宜」那邊推,「愛莎門」事件已經相當惡劣,引起社會關注。
這些視頻無疑會導致幼兒的暴力傾向,精神不穩定等。
再配以真實社會中出現一些此類恐怖人物(真人恐怖小丑自2016年起就不時在西方社會多地出現,同樣目的不明),兒童就更難以分清虛擬與現實。
注意,這件事情已經不單純是國外的「愛莎門」,類似視頻早就蔓延到國內各大視頻平臺,甚至有團隊對其漢化和再創作。
近日,新浪微博博主@肉呆大魔王注意到這一現象,他的博文已經引起關注,已被轉發超過12000次,評論超過1400次:
家長們行動起來,紛紛提供線索,對相關帳號進行舉報:
網友的努力也引起了部分視頻網站的重視,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搜狐視頻、56視頻等網站已經開始行動:
在優酷、愛奇藝上,用「愛莎公主」相關的關鍵詞,已經搜不到任何結果,也開始刪除一些視頻:
但搜索蜘蛛俠、米奇、小黃人、吸血鬼等等其他關鍵詞,仍然可以搜索到一些此類視頻。
愛奇藝:
優酷:
而目前百度、樂視視頻等等網站似乎尚未採取任何措施,在這兩家網站上搜索「愛莎公主」,仍然能夠看到大量此類視頻。
百度:
不過發布哥發現,百度似乎只提供搜索結果,其視頻源大都來自其他視頻平臺,點擊搜索結果,不少視頻已被各大平臺刪除。
但是,目前這些視頻的數量已經非常非常多,而且還可以用其他手法規避監管。
離真正清除這些視頻,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對此,不少網友非常著急,微博網友@萬非賢建議,視頻平臺不能「簡簡單單的鎖定關鍵詞搜索,應當儘可能徹底刪除相關頻道/視頻及其他類似視頻。建議大家集中使用「elsagate」和「Elsa類兒童惡意視頻現象」兩個標籤,集中力量儘快引起更大關注。
也有不少網友提出,希望政府層面加強監管:
雖然不少人都在痛斥那些為吸引眼球不負責任製作和上傳者、指責沒有做好內容檢查的各大平臺。但現在對每個家長更緊迫的,是趕緊檢查一下自己電腦上、ipad裡的視頻播放記錄;也不再忽視對孩子的陪伴、不再把他一個人丟在ipad前、把動畫片視為萬能解藥,不再不經過仔細篩選就讓孩子隨便在電腦上點播觀看。
我們建議:18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最好不要看電視;18個月至2歲的孩子每天的屏幕時間也不能超過1小時。
而且在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家長們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掌握主動權,做出每周看電視的計劃,選擇那些鼓勵好行為的節目;
節目完了就關掉電視,家長要做好表率,不要沉迷於電視;
千萬不要讓電視成為保姆,寶寶更需要的是和家長之間的其他親子活動,比如搭積木、講繪本;
最重要的是,家長應該挑選適合的節目或視頻,並跟孩子一起看,幫助孩子弄明白看的是什麼內容,而不要把看電視、看動畫片變成讓自己脫身的方式!
我們曾經為了保護孩子竭盡所能:把家裡的插座、尖角封死或包裹,怕他不小心磕到碰到;認真考察幼兒園的每個細節,怕他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受委屈;每次出門都要一遍遍強調遵守交通規則、乘坐電梯要注意……
萬萬沒想到,就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罪惡之手悄無聲息的擄走了孩子心靈健康。
對影視作品法律法制的完善、升級各大平臺的監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責任。
對電子產品的出現,我們充滿感激——它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也解救了很多個我們在孩子和工作間焦頭爛額、分身乏術的尷尬時刻。但請一定不要忘了:孩子是我們的孩子,不是電子產品的孩子。
這場和黑暗對孩子的爭奪戰,我們必須寸步不讓!
請大家隨手轉發
讓更多人警醒
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