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點標題下面藍色字「黃信陽道長」關注。
【老友】點擊右上角,分享內容到朋友圈。
在道教官觀內,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道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裡翩翩起舞,猶如演出一場折子戲,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 」,也就是法事。下面分六個部分加以介紹:
「齋」的原意指齊 和淨,後為齋戒、潔淨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須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示祭者 莊誠。道收此禮,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潔身,謂之「修齋」的初為「 積德解愆」,再則「和神保壽」,後為「專道」、「樂道 」、「合道」,即為「修道」,此為修齋的最高境界。因此道教 ,重視修齋,並制定了一整套齋法。按照它的規模和作可以分為:
(一)內齋(極道 ):包括心齋、坐忘、存思等等(見《洞神經》)。
(二)外齋(濟度):包括三篆七品 ,三篆指金篆齋、玉篆齋、黃篆齋;七品指三皇齋、自然齋、上清齋、指教齋、塗炭齋、明 真齋、三元齋(見《洞玄靈寶玄門大義》)。
各種齋法有著不同的意義,如金篆齋 「上消天災,保鎮帝王,玉篆齋「救度人民,請福謝過」,黃篆齋「 下拔地獄九幽之苦」等等。
現在全真派道士,仍保持食素。正一派道觀在初 一、十五或其它宗教節日,均要素食,等等。都是在持齋以奉道。
「醮 」的原意是祭,為古代禮儀。《說文》曰其一為冠娶二為祭祀。道教繼承並發展了醮的 祭祀一面,藉此法以與神靈相交感。
「醮」亦有「醮法」 。所謂「醮法」,指齋醮法事的程式、禮儀等規矩。
「醮 」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會有相應的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龍醮、正一傳度醮、 羅天大醮等等。齋法與醮法本不一樣,後來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後,「齋醮」合 稱,流傳至今,成為道教科儀的代名詞。
「齋醮科儀」指醮禱活動所 依據的一定法規。一般有陽事與陰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與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 福謝恩,卻病延壽,祝國迎祥,祈晴禱雨,解厄禳災,祝壽慶賀等,屬於太平醮之類的法事 。
幽醮有攝召亡魂,沐浴度橋,破獄破湖,鍊度施食等,屬於濟幽度亡齋醮之類 的法事。
宮觀道眾每逢朔、望日,重要節日,祖師聖誕,都要舉行祝壽、慶賀等 典禮,這些常行的儀規統屬齋醮科儀。
道教科儀開壇科儀
功拈香說場白:「日出扶桑映海紅,瑤壇肇啟闡宗風。全真演教談玄妙,大道分明在其中。」
步虛:「行溢三千教。時訂死萬年。丹臺開寶笈,金口永流傳。」
舉「開壇演教天尊。」
起倒捲簾韻:「瑤壇設像玉京山,對越金容咫尺間。寶黍空懸瞻日表,珠簾高卷現天顏。鸞輿鶴駕臨金殿,鳳燭龍燈映寶壇。三界十方齊降鑑,滂流洪福遍塵寰。香供養,金容玉相天尊。」
功說文:「伏以,此日瑤壇設像,爐焚妙洞真香。琅函玉局廣宣揚,好把妖氛掃蕩。今日存誠謁帝,稽首三禮拜虛皇。請眾整衣入壇場,廣取福生(度人)無量。」舉:「福生(度人)無量天尊。」
功說文:「伏以,壇樹八極,按八卦以立壇界;玄元闡化,仗玄科而叩請高真。以今混元宗壇,都爐焚香,下令宣召:乾天、坤地、離火、坎水、巽風、艮山、震、兌澤,八卦大神。再運真香,虔誠奉請,天德君,地德君,日精月華君,天罡大聖,魁罡星君。三元唐葛周,三位真君,五方生氣、旺氣、道氣神君,玄壇四靈、四夷、四獸神君。各請分身化氣,下降行壇,原有開壇符命,謹當告下。」
表白宣開壇符畢,功接說:「開壇符命已宣傳,律令飛敕徹地天。三界大魔齊消散,五方鬼怪盡除蠲。真文本是皇人篆,但蕩無極聽鳥言。咔嚓一聲衝太極,無鞅數眾聽靈篇(說此文時,功於案前書:「四季諱」加蓋太極圖,破之)。」
表白舉:「開化玄宗天尊。」(亦有於此後加小蕩穢念誥:「志心皈命禮(念《三清》、《四御》、《玉皇》、《三官》、《祖天師》、《度人》、《靈官》、《土地》等誥)。如陽事道場,在舉天尊后說此文。
功白:「伏以,天雖高遠,惟念能通;神固威嚴,誠心可格。然達信者,必滌慮以虔恭,則將誠者,首焚香而致敬。功德林中,丹壇善羨;元皇鼎內,寶篆凝真。直使受籙金門,投名玉府。分五雷之權,參三界之師。依教奉行,至切於濟人利物;按法修持,心起於體道合真。地備二方,披龍文而乍焉;珠懸五丈,謁師座以重登。萬聖齊降,由是龍翔鳳舞;溥告百靈,尚於紅塵久染。黃道未開,請敕聖鑑,謹乞神咒,一言證之者,道範宣行」。(接念誥)誥念畢。
功起大讚:「酬天地,蓋載恩,云云。」
功起韻後起身退下,監院上單,拈香,獻茶,叩首畢,退歸原位,功就位,示意剎板。
功說文:「向來開壇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志心稱念,開壇演教天尊,不可思議功德。」如系陰薦亡,則於功起大讚後至靈位前剎板。
功說文:「開壇濟度演金科,天尊接引出洪波,乘仗道祖經功力,群仙保舉上大羅。」
舉:「安靈享供天尊。」
功說文:「天星朗朗步璇璣,正是瑤壇攝召時。符命告下泉曲府,亡魂來赴太黃旗。三聲聖號離長夜,一舉花幡徹地祗。接引亡靈瞻師座,快樂天堂無地獄。」
功起小救苦韻:「三代宗親承攝召云云,雨露吹青草,春風動白萍。孤雁空中叫,驚醒夢中魂。」表白宣《寶籙符》畢。眾念《青華誥》剎板後。
功嘆文:「伏以,一靈真性(女稱淑性)本無去亦無來,四大幻身,乃有生而有死。其生也月明秋水,其死也蟬蛻寒林,欲求解脫之道,須憑玄元之教,以今本月某某日孝眷(齋主)某某某延仗黃冠羽士,虔就孝宅(本宮)設立瑤壇,諷誦《太上諸品度人仙經》,拜禮金闕弘名寶號,祈恩追薦亡故(羽化)某某某一位真性靈(淑)魂,付度本音門中,先遠三代宗親等魂,並及本鏡四維上下,五音男女,十類孤魂甶孑等眾,來臨法會,聞經受度。惟願,雙手撥開生死路,翻身跳出鬼門關,亡靈遠遠而來,或在天上、或在地下,或在五嶽臺前,或在孤魂營中,四維上下來赴會,東西南北盡遙聞。來時華幡引路,去時信馬駝還,華幡引路歸故裡,信馬駝還到家鄉,此日今時,來臨法會。」
舉:「來臨法會天尊。」
功說文:「伏以,雲愁霧慘漏更長,今日追薦痛悲傷。肅肅簾幕安靈位,寂寂深堂徹孝床。霞衣童子站兩廂,黃冠羽士贊靈章。慈悲真人來接引,亡靈從此返仙鄉。羽眾恭虔,引道回壇。」
功起天尊板:「開壇演教天尊」。
回至經壇剎板。功說文:「向來開壇安位功德,上奉高真,下度亡魂,賜福消災,同賴善功,證無上道。仰憑道力,為上良因,志心稱念,開壇演教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功白:「清淨無為道,行道道有闡。有闡主香火,香火感聖賢。聖賢垂神像,神像來臨壇。臨壇恐不淨,不淨奔井泉。井泉取神水,神水淨瑤壇。瑤壇得清靜,清靜保平安。羽眾虔誠,取水如法。
起天尊板:「龍德威嚴天尊」:(至外壇取水)
參考
彭理福著《道教科範全真派道教科儀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