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疫情一直待在家中,一邊「暫時性失業」一邊幫助我的女友製作她的旅行Vlog和短視頻,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很多製作短視頻的朋友,他們都有很多關於短視頻錄音方面的痛點,包括我自己作為一名錄音師也發現要在短視頻,特別是旅遊短視頻和Vlog的拍攝中錄製到滿意的聲音,其實還是有很多門門道道的。
今天我就介紹一些我所使用的或者是我知道的適合Vlog類短視頻拍攝的錄音設備和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要想知道在包括但不限於旅行題材的Vlog拍攝中需要什麼樣的錄音設備,我們就要先了解Vlog拍攝的特點和難點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
我認為適合Vlog拍攝的錄音設備必須具備:
小巧的體積,便於攜帶,可以快速的取出和收回
在拍攝Vlog時和紀錄片很多時候有點像,就是有些時候你看見了有趣的事情,但是這個事情稍縱即逝,所以一定要靈活
傻瓜式操作,不會分心於錄音,最好是集成式設計,或者擁有強大的續航力,可以一直保持開機狀態。
Vlog的拍攝有可能是口播,也有可能是一邊走一邊說,但是不管怎麼樣,一邊想說什麼一邊調整攝影機就已經很忙碌了,如果還要調整錄音顯然是手忙腳亂或者幹擾思緒,所以Vlog的錄音設備一定要簡單易用
具有較好的音質和電氣性能,特別是接口要可靠,不會因為連接有一點點不到位就出現雜波或者噪聲
在拍攝的時候很難做到一邊監聽一邊拍攝,而且鏡頭裡面帶著耳機也會顯得太過散漫,影響美觀,所以一切接口和電氣性能要足夠可靠,保證拍攝的時候「一條過」
如果是機頭麥克風最好能有防震架,保證噪聲不會傳導進入麥克風
防震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你肯定不想在視頻裡頻繁出現「砰砰砰」的聲音
接口通用,可以快速接駁到其他設備上,也剩下很多購置其他設備的費用
Vlog的拍攝設備大多都是3.5接口的,不管是數碼單反、微單、手持DV,所以接口的通用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費用。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開始「正片」
為什麼不推薦性能更加強大的videomic、videomic pro、videomic pro+呢?
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大了
他們都是基於單反或者攝影機平臺設計的話筒,現實的Vlog拍攝大多都是微單、黑卡甚至運動相機所以這個體積基本上是最大的接受範圍了
這裡要上一段視頻,由我拍攝,我女友出演的「大型真人旅遊紀實Vlog」
片子使用大疆OSMO的自帶話筒和搭載在Sony A6400上的RODE videomicro錄製,可以直觀的看看他的整體素質
可以聽出裡面的聲音還算清晰和可用,連腳步聲都可以清楚的聽見。當時海拔4000米,氣溫在零下9度左右
RODE videomicro 經受住了考驗,這代表他滿足日常使用問題不大
同時他的價格很便宜,人民幣300-400左右,可謂是「年輕人的第一支話筒」
前提是不要買到仿冒的了
全身沒有一個開關,接上相機就可以用,也滿足簡單易用的要求
但是它也有它的不足,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兩點:
不知道是我的機器的母頭問題還是他的接口問題,在使用的時候要把它轉
到一個角度才能正常工作,不然就會出現雜波或者信號無法傳輸的問題,
類似接觸不良
附贈的防風毛衣有點太重了,裝在上面會把話筒頭往下壓,讓防震架的功能打一個折扣,所以有條件可以購置一個輕一點的防風毛衣就可以解決
正兒八經的打個廣告,在抖音、馬蜂窩、微信視頻號搜索:「大臉貓出走記」,關注就可以看更多RODE videomicro的「錄音演示」啦!!!要說以口播為主的短視頻裡什麼最重要,一定會說是內容
但是不要忘了,內容的載體是聲音,所以擁有一個無線麥克風就是勢在必行
RODE Wireless GO是羅德推出的號稱「世界上最小的無線麥克風」
但是除了小之外,他的兩點設計卻讓我看到了Vlog和短視頻錄音的曙光
在RODE Wireless GO發射機的頂部集成了一個內置麥克風
這個設計對於專業場景用處不大,但是對於Vlog的拍攝上來說可以說是省去了很大的麻煩
一般的無線麥克風需要線纜連接麥克風,再進入發射機,這樣的好處是易於隱藏和放置話筒
但是在Vlog的拍攝很多時候可以不避諱它,他就像一個裝飾品,可以放在衣襟或者襯衣口袋裡
RODE把logo印在發射機的正面也把每個人的胸口變成了硬廣告位
同時他也保留了3.5話筒輸入接口,也可以接駁適合的麥克風
在RODE Wireless GO的背後都有兩個小夾子以便於安裝
妙就妙在這個小夾子的寬度是按照相機熱靴口的寬度設計的
也就是說接收機可以直接「插入」熱靴口,連常規的擰緊熱靴固定螺母的工序都節省了
同時他還有一系列的技術特點2.4G 數字傳輸、128位加密、USB -C充電等等
個人認為它是目前為止最適合單人Vlog和短視頻製作的無線麥克風ZOOM F1乍一看像一個常規的無線發射機,但是它其實是一個擁有完整功能的超小型錄音機
它擁有ZOOM自家十分推崇的10-pin連接接口,可以接駁ZOOM自家的模塊化話筒
ZOOM在自家的全線產品上都使用了這個接口,就連旗艦級的F8/F8N都有
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我們快速的切換各模塊化話筒,所以F1也有一個響噹噹的外號:「錄音機中的變形金剛」
我們來看一下使用場景
把F1組裝上指向性麥克風,再安裝在熱靴上,變成一個可以錄製的機頭麥克風
安裝立體聲麥克風,變成快速的立體聲錄音平臺,錄製唱歌、環境音又多了一個有力的補充
接駁領夾麥克風,變成腰包錄音機,錄製採訪、口播視頻有了有力的保證
連接XLR擴展接口,變成可以接駁卡農口的兩軌錄音機(唯一的遺憾是不支持48V供電,在話筒的選擇上有點局限)
雖然他不像無線麥克風一樣可以實時傳輸,但是他有3.5輸出接口,可以把信號進入相機或者其他機器,這樣就省去了後期校對的煩惱
隨著手機的攝影功能愈發完善,很多人也開始使用手機拍攝,可以說短視頻的發源地在手機,所以如何解決手機的錄音問題,也是一個有意思的點
市面上的設備也是千奇百怪,我就列舉幾個供大家參考
左圖為Me-L,右圖為Me
從底部的接口可以看出Me-L為蘋果lighting接口,另一個是3.5接口(可惜沒有USB-C。。。安卓哭泣。。。)
他是一款手機外接話筒,直接接入手機就可以使用,基於lighting口正反可插的特點,話筒可以超前或者正對自己,非常適合Vlog的拍攝需要
同時,話筒的後面還有一個3.5的監聽接口,這樣就可以在錄製的時候進行監聽了
小巧的外形完全沒有什麼攜帶的負擔,即插即用的設計也讓使用變得簡單
VideoMic Me-L兼容所有帶有閃電埠並運行iOS 11或更高版本的蘋果iOS設備02
RODE
SC6-L Mobile Interview Kit
在一次翻看RODE官網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這個小東西,它相當於手機的外置音頻接口,可以讓手機接入兩個話筒輸入
從圖中可以看出,他擁有兩個3.5輸入接口,一個監聽接口,使用蘋果lighting接口接駁手機,這樣就可以使用手機錄製兩個3.5領夾麥克風的聲音信號了。
如果想拍攝採訪,或者兩人對話的視頻而苦於沒有無線麥克風、錄音機,那它就是很好的解決方案。
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其實自己身邊就有好用的錄音設備,那就是蘋果自家的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
連接上它就可以使用其上面的麥克風在室內或者較為安靜的場所下錄製到比較好的聲音了,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也有不少博主使用這樣的方法。
具體參數因為本人是有線設備愛好者所以可以去各大實體店體驗一下。
短視頻和Vlog一定會是一個未來的趨勢,也希望越來越多更加專業、優質的視頻誕生,在拍攝的同時希望大家也要重視聲音的質量
推廣|合作|放映 加微信☞zhanglaodong投稿|轉載|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