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旋律,聽詞,聽故事。
以前的我只聽旋律,後來的我聽旋律和詞,而現在的我在聽故事。有故事的歌越聽越有味道,歌是唱給懂的人,聽的人懂,懂得人愛。
《奢香夫人》是2009年鳳凰傳奇組合發布的歌曲,歌曲發布後,被各方翻唱至今。前段時間,90零後歌手蘇晗翻唱的片段在各大音樂與短視頻被廣泛引用,爆紅網絡。
詞講述的是故事,故事裡是讓人心動的故事。
越過綿綿的高山越過無盡的滄海如果期待依然在總是春暖到花開請你輕輕留下來
1358年,奢香夫人在貴州彝族誕生。
元末明初時期,年僅23歲的她逝去了摯愛的丈夫。作為彝族土司、貴州宣慰使隴贊·靄翠的妻子,丈夫身死,兒子年幼,23歲的她不得不接過宣慰使這一重任。
攝理貴州宣慰使之後,奢香夫人領導當地修築道路、設立驛站、溝通內地與西南邊陲的交通、鞏固邊疆政權、促進水西及貴州社會經濟文化。
明洪武二十九年,積勞成疾的她在邊陲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為此,朱元璋特遣專使弔祭奢香,同時敕建陵園於洗馬塘畔。
朱元璋贊道: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奢香夫人是彝族著名女政治家,在國家加強西南地區統治的形勢下,為貴州建省創造了必要條件,客觀上維護和促進了祖國統一。鞏固了西南邊疆,促進了各民族的團結;她改良本民族文化、學習漢文化的舉措。
這一曲唱出了傳奇女人奢香夫人的一生,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盡在這歌聲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好的故事還要好人唱啊!
歌手蘇晗,有《離岸》《火苗》等作品。同時也翻唱過很多歌曲。
奢香夫人的故事被唱為歌曲之外,還被翻拍成了影視劇。
其同名影視劇《奢香夫人》拍攝地點就在奢香夫人真實的居住地——貴州宣慰府(畢節大方縣)!
貴州宣慰府建於蜀漢時期,明朝天啟四年(1642年)因戰爭被毀,後得以重建。大方縣也被譽為「古彝聖地、奢香故裡 」。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曲中思念今猶在不見當年曲中人既然已成曲中人何必再聽曲中曲曲終人散了紅塵何處再尋曲中人既知曲人存於夢何必執於曲外人不願再做曲終人奈何越聽越論沉
好聽的歌永遠不會過時
有故事的傳承,就會有歌曲的傳承。
越過綿綿的高山
這首歌仿佛一下子把我的心拉向了千萬裡之外的大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