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優酷《老友記》 用網際網路思維做談話節目

2021-01-08 環球網

2014 可以說是傳統電視和視頻網站的「 PK 元年」,大衛視的版權緊縮向視頻網站宣戰,在綜藝和電視劇方面,視頻網站想和大衛視抗衡還需時日,但在在訪談節目以及脫口秀節目的製作方面,視頻網站已經後來居上。《老友記》、《邏輯思維》、《曉說》等談話節目均獲得了自己的粉絲群,而《老友記》又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個。

可能提到《老友記》很多人會想到美劇《 Friends 》,而《老友記》雖不是情景劇,但竟然也包含幽默元素,柳傳志、潘石屹、劉德華、馬雲等等這些在老百姓看來互不搭界的大咖們,被兩兩一組拉到節目裡侃大山,配對原則只有一個——老友。開播兩年,創紀錄的 2 億次點擊,不管是「吃大蒜」還是「喝咖啡」的人,都《老友記》所吸引,這在傳統電視上市從未出現過的。

其實,電視臺上的精英訪談節目有很多,但往往有個誤區,就是太專業。比如請馬雲就聊電商聊管理,請王石就聊地產,但這就造成:邀請的嘉賓越大牌,談的領域越垂直,則節目越嚴肅深奧,如央視的《高端訪談》,東方衛視的《楊瀾訪談錄》,鳳凰衛視的《名人面對面》等等,受眾太高端太局限,普通觀眾難免感覺「高不可攀」。

而《老友記》從第一季的《 Mr.Pan 》潘石屹擔當主持獨自邀朋出鏡,到第二季的《 come across 》跨界老友對談,不僅請的嘉賓夠重磅,而且聊的話題更接地氣。聊什麼?觀眾定。網際網路化的一周一播的頻率保證了節目能夠緊跟熱點。比如梁冬與延參法師聊末日傳說,潘石屹和龔琳娜、袁莉大談《江南 style 煉成術》,不管是時政、民生、經濟、娛樂,老百姓關注什麼,老友記就請大佬們聊什麼。

因為每期的嘉賓本身都是朋友,所以根本沒有距離感,跨界還組合特別多,產生的「化學反應」往往超預期。柳傳志對話俞敏洪時,兩位大佬就著備好的小酒小菜分享了當年創業的奮鬥艱辛路;在宋柯與汪小菲的對話中,兩人更是從大 S 聊到家庭生活,從婚姻聊到企業經營,又從做菜聊到音樂。觀眾看的新鮮,大佬們聊得也 high 。

這樣的《老友記》,不只大佬們的員工、粉絲們會看,而且老百姓們也會看,雖定位高但仍然是一檔大眾節目,這種受眾群體的把握,是傳統電視臺同類節目未曾達到的。

根據節目製作方優酷土豆發布的數據顯示,《老友記》上線兩年來, 104 期節目集均播放量 172 萬,評論數高達 10 萬次,在財經資訊類談話節目中排名全網第一。能將財經、商業、人文和娛樂元素嫁接,讓晦澀難懂的高端話題變得通俗易懂、簡單有趣,這是《老友記》的成功之道。柳傳志、俞敏洪、王石、馬雲、古永鏘、周星馳、於丹、洪晃,這些「高高在上」的名字第一次離觀眾這麼近。

在《老友記》的模式帶動下,視頻網站的談話和脫口秀節目百花齊放,而且實現了內容的差異化。比如優酷的《羅輯思維》注重知識性,搜狐視頻的《大鵬嘚吧嘚》側重娛樂搞怪, 56 網的《微播江湖》偏重網絡熱點事件和網絡流行文化。近期,優酷土豆宣布推出「文房四寶」四檔脫口秀,持續加大在「說領域」的自製投入。

據悉,目前《老友記》《邏輯思維》《微播江湖》等談話類節目已經成為視頻網站重要的的流量管道,《老友記》總播放量已經將近 2 億次,《邏輯思維》和《微播江湖》也突破以 1 億次,是視頻網站高營收回報業務,減輕了視頻網站版權方面的壓力。

業內普遍認為,傳統電視臺談話類節目的話題選擇受一定局限,製作方面也不如視頻網站靈活,所以被追趕甚至超越。而視頻網站的談話類節目通過接地氣而贏得了觀眾,並有機會從與大衛視的 PK 中突圍。但電視臺與視頻網站的對決才剛剛開始,好消息是,觀眾們會因此看到更多新穎的內容。(王文)

相關焦點

  • 優酷《老友記》陳可辛對話古永鏘 講述現實版「中國合伙人」創業故事
    陳可辛在節目中坦言,「我們幾個人每個人對1997年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反應。大家對香港的未來,對政治的前景也完全不一樣。志偉是很天真的、非常好的一個人,他就覺得這個時期最好用物業把大家綁在一起。但我是一個非常實在的人,我覺得這個對大家不公平,因為你把五個對未來的理念完全不一樣的人,用一個物業綁在一起,我覺得不現實。」最終,風光一時的UFO因為五兄弟各自對未來的想法不同還是以散夥收場。
  • 從魯豫到姜思達,談話節目的客觀去哪了?
    該節目意圖通過跟蹤記錄的方式呈現包括明星在內的公眾人物在生活、工作時的自然狀態。這其實也與傳統棚內訪談節目遇到瓶頸期有關。在《超級訪談》、《鏗鏘三人行》停播後,「訪談節目不行了」、「觀眾不再需要訪談節目了」等言論呼之欲出。許小滸也表示:「後期的節目的確是在從過去的內容中做減法,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明星還有什麼是沒被挖出來的呢?但是我們又不能做重複的內容。
  • 《飯局的誘惑》的「破與立」,換個姿勢再來探討什麼是用網際網路思維做節目
    傳媒內參專訪了米未傳媒聯合創始人CCO 牟頔,一起探討《飯局的誘惑》的「破」與「立」以及其所蘊含的網際網路思維模式。 用「謊言」破除談話類節目的內容邏輯打造娛樂和智慧並存的「後訪談類節目」 「謊言」是《飯局》的一大看點
  • 延參法師坐鎮《老友記》優酷末日七問叩問心靈
    延參法師坐鎮《老友記》優酷末日七問叩問心靈   不管你信是不信,2012年12月21日,傳說中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終於要來了!   圍繞著「末日論」,各路專家、學者紛紛站出來解讀闢謠。
  • 優酷《老友記》宋柯笑對汪小菲:我是大S粉絲
    一個是音樂才子宋柯,一個是俏江南爭議少掌門汪小菲,這兩個和餐飲界、娛樂圈雙沾邊的「老男孩」,近日做客優酷財經頻道自製綜藝《老友記》,敞心對談,講述濃情音樂、香辣川菜背後的成長故事,大聊「舌尖上的老友記」。「你知道我是大S粉絲嗎?你一定要幫我轉告她,給我的偶像」。節目一開始,音樂才子宋柯便和汪小菲「套起近乎」。「我唯一看過的一部偶像劇就是《流星花園》,用了一個半晚上看了17集」。
  • 優酷實現全生態自製節目 開創「電視臺」模式
    優酷土豆集團副總裁李黎在採訪中表示,以《男神女神》項目為開始,優酷將投入重金打造網際網路娛樂產業生態鏈條,其涵蓋內容製作、演藝經紀、電商、衍生品、遊戲聯運等商業模式,建設讓『網際網路偶像』生於網際網路、養於網際網路、長於網際網路、走出網際網路並最終回歸網際網路的完整生態體系。 通過自製節目帶給業界和社會巨大的驚喜,這已經不是第一次。
  • 《曉說2017》回歸優酷,超級網綜時代,優酷如何玩轉網際網路脫口秀?
    文 | 江來脫口秀,可以說是在電視端和網絡平臺地位和市場佔有率差異最大的節目類型。這個被電視大片邊緣化的題材,卻在網際網路找到了最適合生長的土壤。近兩年來,脫口秀在網絡綜藝中所佔比例和份量越來越重,甚至幾乎佔據了網綜流量的半壁江山。
  • 王石做客優酷《老友記》 直面內心講述登山人生
    5月29日開始,為紀念人類登頂世界之巔60周年,優酷財經出品的
  • 馬未都遇上網際網路,有態度的脫口秀《都嘟》落戶優酷土豆
    在娛樂綜藝層出不窮的大爆炸時代,有態度的文化節目尤顯難得。優酷土豆電影中心首度攜手「文化雜家」馬未都,打造高端文化類脫口秀《都嘟》。
  • 線性思維、網際網路思維與生態思維
    本文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媒體發展實踐進行梳理,認為新時期以來我國媒體發展思維逐次表現出三種面向:單向、單一的線性思維對我國媒體發展實踐影響深遠,持續時間長;互聯、互通、互動的網際網路思維正如火如荼地指導著媒體發展實踐;開放、動態、前瞻的生態思維也逐漸開始萌芽。
  • 漫遊式脫口秀《探世界》上線,優酷持續深耕人文內容布局
    尤其是,探索世界與未知,天然地就對年輕受眾有著很強的粘性和吸引力,不斷地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無論是高曉松還是優酷人文,都在不斷地和年輕人的思維碰撞. 優酷文化中心總監王曉楠指出,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OPPO《探世界》講的其實就是在行萬裡路的途中,遇百樣人的故事,是一段又一段關於人的記憶。」
  • 用網際網路思維做教育,百度文庫如何彌補信息鴻溝
    然而在剪彩之後這塊黑板便閒置了下來,數月之後有媒體探訪,村長領著記者走進陰暗潮溼的教室裡同時訴起了苦,這塊費電的黑板用起來全村都不敢開燈不說,就連閒置下來的保養也是個大難題。「糟蹋東西」——在工業革命時代面對地區差異,我們永遠都無法阻止這樣的感嘆出現。但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讓「鄉下人」這樣的感嘆正在變少,也讓「城裡人」依靠信息鴻溝帶來的優越感面臨消失。
  • 老友記重聚節目怎麼回事 老友記重聚節目在哪裡看
    老友記重聚節目在哪裡看 據外媒報導 《老友記》卡司和華納兄弟電視公司達成協議,六位主演珍妮佛·安妮斯頓、柯特妮·考克斯、麗莎·庫卓、馬特·勒布朗、馬修·派瑞和大衛·史威默將重聚錄製一個時長為一小時左右的無劇本特輯節目。
  • 羅輯思維退出papi醬的背後:網際網路風口關閉
    按照官方的說法,papi醬並不是羅輯思維唯一退出的項目,而是「羅輯思維在明確『得到』業務後,原價退出了所有投資項目。  這個話倒不是空穴來風,早在今年7月,羅輯思維CEO脫不花就曾經表示「投資這件事兒要畫句號了,再也不能做了。」他當時說,「不是我們投得不好,我們投的都是很好的公司,但就是因為他們太好,投資上我們可能要賺很多錢,我們就容易受到誘惑。所以,這是我們的恥辱,為什麼?
  • 962節目巡禮 《老友記》-痴住老友記,越聽越歡喜
    節目運作兩年多,在配合廣州市老齡委宣傳國家對中老年人方針政策的同時,也構建了一個「老友記」娛樂、保健平臺、年輕人與老年人溝通的平臺。開創先河地在首屆《老友記金秋歌唱大賽》上使用微信報名參賽,連續舉辦了兩屆聲勢浩大的《老友記金秋歌唱大賽》,主持人帶領獲獎選手唱入中山紀念堂。
  • 百度:網際網路思維背叛者
    撰文 | 翟文婷 成為一家技術公司,這是網際網路巨頭共同的嚮往。但把技術當作信仰的,只有百度。用李彥宏的話說,樂此不疲。 網際網路思維的本質是唯用戶論。搜索是人對內容的一種消費,當這種消費心理發生微妙變化時,百度卻在刻舟求劍。 百度掉隊或失去一個時代,忽視了人的因素才是關鍵。 01 Google比百度更早感受到來自「人」的威脅。
  • 十二檔韓國「知識+談話」類節目,緩解知識焦慮了嗎?
    當下,知識焦慮似乎越來越流行,也就不奇怪那些「從小白到大牛」、「每天五分鐘」這樣的付費內容的熱賣,這些內容往往用簡單通俗的方式去傳遞知識,知識經濟也就初具規模。在韓國,也有一些綜藝節目致力於緩解觀眾們的「知識焦慮」,即「知識+談話」類節目,它們不僅有趣,而且向觀眾傳達有價值的信息。在信息過載的時代,綜藝娛樂與知識吸收達成了一種平衡。
  • 陳榮華:未來屬於傳統產業中懂網際網路思維的人
    尤其是今年,女神林志玲作為太陽雨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並親臨年會現場、西甲官方人員、CCTV、湖南衛視、優酷土豆等合作夥伴助陣,使得太陽雨更顯矚目。「未來屬於傳統行業中懂網際網路思維的人」  網際網路思維新鮮嗎?網際網路思維複雜嗎?
  • 用英文思維解讀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之所以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讓客戶知道這間商店還存在,沒有因為疫情而消失。最終有了新的而且可行的商業模式。本期欄目的主題---用英文思維解讀一句諺語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 用網際網路思維給殯儀館做策劃:818火化節,全場5折起.
    來源:營銷案例精選(ID:m-cases)獨家編輯部分素材來源:爛Gag王(ID:gznfgag)網際網路思維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