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說,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鋪子,
到處都有些時代的遺痕。
小i說,逛孟城老街,就像看皮影戲,
到處都是興衰榮盛人間百態。
老街鎮猶如城市的長者,目睹了歷史的沉浮,也見證了城市的變遷。到孟河老街走上幾遍,雖不至於誤入百花深處,卻總能懷念起不小心遺忘的記憶,遇見該遇見的前世今生。
順來園茶店,位於孟城北街邱氏家族民居內的傳統茶店。茶店坐東朝西,前至街心,後至老孟河邊,五間五進,順來園茶店本身帶有濃厚的江南水鄉茶室的許多特點,是一座典型的茶店,再加上這座茶店所位的這幢民宅,在茶店經營的中後期內進行了徹底的翻修,使它具有了清朝民宅的典型特色。
順來園茶店舊址
舊時,人名們在這裡不僅喝茶聽唱戲,還可以暢談各種大到國事小到家常的話題,一時成為了孟城地方重要的公共場所,這個茶店歷經了明、清、民國,新中國,直至改革開放中才關閉,共經營了480年之久,實在難得。
民國初年,外地來的商人郭晉權為了經商的需要,營造了這幢前為商居樓(樓下開醬品店,樓上住人),後為作坊的建築物。
益泰醬園舊址
益泰醬園青磚灰瓦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兩間,坐西朝東臨街,由一根長獨木為主組成的人字梁承重,表現了特有的建築風格。房屋建成投入經營後,名為「益泰醬園」,生意一直興隆。丹陽、揚州等地方都有人前來購買。
東亞客棧,是民國時謝國偉住宅。謝氏世居孟河,民國初年把原老宅改建成前後兩進。建築坐西向東,兩進樓房的牆簷有常州地區特有的女兒牆,內部是木窗、木門木扶梯,曲線優美柔和。
謝氏住宅在日軍佔領是被徵用,內部建築進行了改造,並改名東亞客棧。目前客棧仍然保留了蘭花浮雕等日式建築風格,牆上留有多個彈孔,仿佛在訴說當年的一場激戰。
東嶽廟戲樓戲樓建於清朝,為東嶽廟附屬建築,是當時老百姓捐資興起的,建戲樓是當地百姓的一種需要,因為東嶽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十月初六要定期的舉行兩次盛大的廟會。
戲樓位於山門內,坐東向西,臺口直對東嶽大殿,歇山頂,磚木結構,屋脊作大梁翻筋,屋簷起翹,高出屋面,發八角合頂,中繪藻井。戲場可容納2000觀眾。臺口兩側的臺柱上有對聯:「離合悲歡天下事如斯而已,生旦淨醜世間人盡在斯焉。」真是人生如戲,戲夢人生啊!
白氏祖先是東北人,明、清時代移居北街菜市口,清末上海經商發了跡。白寶善回到孟河大興土木,建造了白家大院,宅第長40米、寬10.2米,佔地408平方米,原舊居3進。目前,仍保留前、中2進,街面房3間、中間樓3間、兩相房2間,建築具有風格。相樓、天井保留雕花,大廳上留有花雕,保存尚好。
忘不掉的是什麼我也不知道
放不下熟悉片段
回頭望一眼 已經很多年的時間
(來源:青果巷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