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國家文化資金重點項目——CCTV大型戲曲紀錄片《大戲記憶》在建業足球小鎮、戲緣·建業大食堂隆重開機,經數天拍攝,歷經近四個月的精心製作, 2019年3月11日上午,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和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國之瑰寶——大戲記憶》之豫劇篇」在北京召開審片會。
《大戲記憶》是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的重大項目,它以紀錄片形式和電影手法呈現經典大戲背後的動人故事,用虛擬實境等創新技術再現名家名段,不但充分展現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鐫刻下一份最珍貴的時代記憶。
《大戲記憶》的主創團隊選擇在戲緣·建業大食堂取景拍攝,正是看中了園區濃鬱的文化氛圍,戲緣用網際網路思維,讓人文精神、古建築和戲曲文化的獨特魅力相結合,傳播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更多人通過線下體驗的方式感知戲曲的魅力,成為河南文化新地標,不僅吸引了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也是影視劇拍攝的絕佳之地。
《大戲記憶》在戲緣·建業大食堂取景拍攝
《大戲記憶》總製片人兼總導演季林
「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副總編輯、《大戲記憶》總製片人兼總導演季林說,黨中央和政府一直把「三農」工作做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報告特別提出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的七大發展戰略之一。《大戲記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文化產業重大項目,是農影中心貫徹黨中央精神,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鄉村文化振興一個關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順民意、接地氣的文化保證和精神支持的一次重要實踐。
《大戲記憶》副總導演高光磊
《大戲記憶》副總導演高光磊也介紹到,《大戲記憶》的一個重要創新之處是將虛擬實境技術引入戲曲紀錄片的製作中,把傳統戲曲藝術與先進的影像技術和融媒體傳播理念相結合,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現和傳播中國傳統戲曲之精神,讓觀眾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傳統戲曲之美,體悟中國優秀傳統價值觀念。
原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
原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在審片會後表示,《大戲記憶》突出體現了戲曲大師經典劇目的時代背景,正是時代賦予了藝術作品光彩。藝術家在舞臺後的故事也特別感人,讓每個人都不覺開始思考,自己能為藝術的傳承做些什麼。
中國文聯副主席、原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董偉
原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向主創團隊表示了敬意,因為用電影記錄戲曲的作品很少,彌足珍貴。戲曲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傳承,我們也期待更多像《程嬰救孤》這樣開創新時代,走出國門,彰顯中國文化自信的作品。
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
北京大學陸地教授提出,《大戲記憶》主要有四重價值:歷史文獻價值,傳播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用豐富的人物、感人的故事、正確的價值觀和真情實感抓住觀眾。
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趙洪
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教授趙洪點評,這三部作品在視聽情節設計上表現優異,能帶給觀眾良好的藝術享受感。她認為《大戲記憶》這部作品,對戲曲的傳承和保護,具有教育片的價值,「這樣的作品特別適合走進課堂」。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大戲記憶》大型紀錄片總顧問李樹建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大戲記憶》大型紀錄片總顧問李樹建熱淚盈眶看完了三部紀錄片後深情回顧了與常香玉、馬金鳳兩位大師相處的往事,他說,我們這代戲曲人站在這些大師的肩膀上,趕上了好時代,有決心、有義務把豫劇傳承發揚光大,走向世界。
「此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親身感受到了總書記對中國戲曲藝術的關心和支持,回去後一定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做一個胸中有大義,心裡有人民,肩頭有責任,背下有乾坤的戲曲人,在中原戲曲舞臺上、在中國戲曲舞臺上和國際戲曲舞臺上,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為黨的戲曲事業盡職盡責、盡心盡力、盡情盡意、盡忠盡孝。」
大型戲曲紀錄片《國之瑰寶——大戲記憶》之豫劇篇將於今晚央視七套聚焦三農欄目播出,預計播出時間為晚上十點二十左右,戲緣·建業大食將在片中「閃亮登場」,讓我們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