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池州市貴池區涓橋鎮普豐村普豐圩一眼望不到頭的大堤上,拄著拐杖的洪發壽望著幾個大的滲漏處被一點點的堵上,終於安心地鬆了一口氣,心裡有底的他這才放心地拄著拐杖一步步慢慢的跛了回去。大約一公裡的路程,他走了半個多小時。
洪發壽,今年62歲,原涓橋鎮普豐村黨委書記兼流賽電力排灌站站長。2017年,他突發腦中風,後被診斷為出血性中風,從此便必須依靠拐杖走路。退休後,他被聘為涓橋鎮谷潭排灌站、流賽排灌站技術顧問。7月13日一大早,洪發壽接到駐守在流賽站的涓橋鎮鎮長胡士珍的電話,稱普豐圩出現三處明顯的滲漏點,希望他過來協助指導。接到電話的洪發壽心急如焚,因為凌晨兩點的一場雨下的太猛,他在夜裡就開始輾轉反側,擔心普豐圩的安危。普豐圩守護著萬畝良田、近萬人口安全和318國道暢通,若不及時處理,後果不堪設想。在司機的攙扶下,洪發壽來到了流賽電力排灌站。
「我們本來就是想讓洪老來排灌站拿個主意,商量一下怎麼樣高效迅速地把滲漏點堵上,但是他堅持要上大堤檢查,說只有到現場才能發現真正的問題。」涓橋鎮黨政辦副主任劉燕說,險情處離排灌站大約1公裡的路程,由於大堤太窄而且泥濘不堪,車子根本無法行駛,洪老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穿上雨靴、拄著拐杖就一步步慢慢的上了大堤。此時,洪水已經快與大堤持平,洪老所走的路段隨時可能出現險情。大堤上,一排排「黨員先鋒隊」的紅旗迎風飄揚,上百人正在鏟土裝袋、上袋入船、碼袋上埂,切削樁尖,釘樁入埂……大家分工合作,緊張地忙碌著。看到這樣團結一致的場面,洪發壽更是儘量加快了腳步趕往滲漏處。可儘管如此,大約1公裡的路程,他還是走了半個多小時。
「這裡是凌晨兩點開始出現險情的,險情發生時,涓橋鎮前任水利站站長陳敏義和鎮村幹部正好在巡堤,及時拿出了應急處置方案,及時導滲,止住了部分出水點。」涓橋鎮鎮長胡士珍說,洪老在普豐圩工作21年,對圩堤情況瞭然於胸,加之30年的防汛搶險經驗,請他過來商量對策,我們才能安心。當天,洪發壽在查看滲漏點後,與水利專家們一起商討,共同做出了「內圍導滲,外圍下障,內疏外堵形成合力共除滲漏」的建議。
「出水口堵住了!快看,這裡不冒水了……」下午3時,筆者正在滲漏點採訪時,工作人員看到前一秒鐘還在不停冒水的點突然停止冒水了,開心的歡呼了起來。一旁正在搬運沙包的小夥子用袖口擦了把汗水浸溼的臉龐露出歡心的微笑。涓橋鎮鎮長胡士珍說,上午11時,險情基本排除,目前,部分小的滲漏點也在被一一堵上,險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我只是協助大家給出應急處置方案而已,真正辛苦的還是大堤上這些可愛的人。」洪發壽說,再好的方案如果沒有大家的團結一心,就沒有這樣的成果。據悉,普豐圩險情發生後,位於涓橋山區、丘陵地區的7個村迅速集結應急搶險隊123人,趕到普豐圩馳援搶險。當地企業得知險情後,也立即組織73人成立志願隊參加搶險。當地的貧困戶們更是主動請纓,竭盡全力幫助抗災。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天災難測、人心可聚。相信只要大家眾志成城、齊心協力,一定能戰勝汛情,共保安瀾。(錢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