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南京市鼓樓區「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議在小市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召開。會議由鼓樓區政協常委、南京市僑聯廣東山莊管委會主任徐立主持,主要議題是關於緩解東井亭路交通擁堵這一長期困擾周邊居民群眾生活出行及影響路邊兩所學校學生交通安全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會上,小市街道城管、東井亭社區、礪志實驗小學、紫金大地雙語幼兒園及居民群眾代表等圍繞以上議題展開了「激烈」的交流與協商討論。
東井亭路的「前世今生」
東井亭路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長690米、寬5米,是南京有線電廠(734廠)為滿足家屬區東井一村居民出行而自發自備自用修建的,一直俗稱「自備路」。東井亭路兩側有礪志實驗小學、紫金大地雙語幼兒園等,住宅樓79棟、住戶3060戶、居民近萬人,是周邊居民群眾和學生家長通行的重要通道。
東井亭路的路幅窄,人流、車流集聚,眾多的商販在此擺攤設點、佔道經營,道路擁堵現象嚴重,影響群眾出行。隨著南京市申報國家衛生城市、文明城市的逐步深入,2007年前後,小市街道加大了對東井亭路市容環境的管理力度,分期分批拆除了部分佔道經營的違法建設,2013年左右政府批准了「東井亭路」路名並改為單行線,交警在路兩側劃上黃實線,小市街道城管加強巡查並貼違停罰單,東井亭道路擁堵現象得到一定好轉。
但是,街道城管在執法管理上遭遇到「尷尬」。按現行管理規定,城管貼一次違停罰單後,如果車輛不開走,不得再貼第二次,且一次僅處罰50元,不扣違停車輛駕駛證分數。因此,一些違停者長期違停在原地,認為「比交停車月租費還便宜」。城管對車輛違停執法,經常遭到違停人員的謾罵、阻撓。此外,由於東井亭路建設先天不足,加之兩側存在一些披棚門店,人行道斷斷續續,行人習慣了走機動車道,沒有真正實現人車分流。
「有事好商量」促成共識
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軾、南京中建鼓北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郭心紅、南京大學附屬中學行政中心主任殷紹澤等鼓樓區政協委員現場參與了本次「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議,並結合各自的專業,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關意見或建議。經過與會相關各方的進一步協商討論,初步達成共識:一是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大對車輛違停、佔道經營等執法力度,堅持長效管理;二是發放致家長一封信,開展「小手拉大手」,規範接送孩子家長的電動車輛臨時停放管理,做好錯時交峰接送,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防止人員聚集擁堵;三是發動家長志願者和社區志願者共同維護東井亭路的交通秩序。
搭建平臺 充分發揚基層民主
「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建設是在黨委統一領導和組織下,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重要平臺,也是鼓樓區政協當前重要工作之一。鼓樓區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主任範利雲、鼓樓區政協教衛文體(文史)委主任王啟倫現場全程聽取了本次「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會議。
範利雲主任用「早、準、透、實」四個字總結點評了本次小市街道「有事好商量」議事室會議。早,是說小市街道「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工作啟動在13個街道中是最早的,啟動是最快的。準,是說本次協商議事的議題切口小,情況準,不推諉,不迴避,直指居民群眾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和痛點。透,是說議事會上利益相關各方交流協商充分、暢所欲言、說開說透。實,是說達成了學校幼兒園各年級錯時上學放學和城管雙向配合管理等統一認識,真正讓「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成為了發揚基層民主的重要平臺、推進社區治理的有效形式、開展協商議事的有益嘗試。(劉正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