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炮營阻擊戰,東北的朋友一定分外熟悉。如今的黑龍江寶清西部三岔河林場東南,保留著李炮營遺址,那是當年東北抗聯二路軍總部的一道防守線,也是十二烈士掩護大部隊轉移的集結地。10月15日上映的電影《天道王》即是將李炮營阻擊戰搬上熒幕的一個東北地道的熱血故事。
與早前八月上映的爆款大片《八佰》有一些相似之處,電影《天道王》同樣著眼於大時代下發光發熱的小人物,將李炮營阻擊戰展開了細說。前者說的是上海的四行倉庫,後者講的是東北小鎮的李炮營,兩者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歷史紀念意義,兩處遺址都有充滿了血與淚。當然,與《八佰》的群星戲截然不同的是,《天道王》主要圍繞著為人剛正不阿的李玉成(綽號李炮)展開,此人好打抱不平,極富傳奇色彩。
電影《天道王》的演員陣容雖不是大腕雲集,但幾位主演也是有著廣泛且良好的觀眾基礎,鞏崢、陶紅、楊鈞丞、朱洪霖等幾位均是演技出眾的資深演員。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幾位專業演員非常給力,共同演繹了一個燃情熱血、大時代下小人物勇於捍衛自己的故事,觀影過後簡直是從精神喚醒人們對於正義的渴望。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役紛爭,但是通過《天道王》這樣的影視作品,我們能了解「遺址」保留的意義,追憶八十多年前的革命鬥士如何用錚錚鐵骨捍衛主權、守護家園。電影《天道王》中的主角李玉成原屬遼寧東溝縣人,只因性格太剛直而與鄉間惡霸發生衝突結下仇怨,隨後攜妻來到黑龍江寶清,正是此地,在1938年曆經了「十二烈士山阻擊戰」之後,李炮一家與趙子文、孫善九與前來討伐二路軍總部的300多名日偽興安軍又展開了一場血戰。正是這一場戰役,成就了「李炮營」,也就是電影裡主要講述的的「李炮營阻擊戰」。
縱觀《天道王》電影全片,有不少讓人感動的地方,印象最深的要數在庭院的牆拐角修築了兩座炮臺。這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氣勢非常鼓舞人心,涉及到李炮一家人,靠的是勇氣,靠的是大義,但凡胸中有大義,不是隨口說說的,而是從內心迸發出的俠骨與硬氣,此等鐵血漢子怎能不敬之。
如今回頭再看「李炮營」,已不再單純只是李家庭院,更是一種家與國的守衛,哪怕是捐軀,這種血氣仍沉重打擊敵人的氣焰,電影《天道王》正是讚頌這樣一種勇與義:人可以倒下,但絕不可以屈服。面對槍林彈雨,面對窮兇極惡的敵軍,他們堅決不屈,彰顯了英雄的本色和民族的氣節。再回看當下的國際形勢,雖然看似和平,但是整體來說局勢非常緊張,內憂外患潛伏著諸多威脅,絲毫不可麻痺大意。觀看電影《天道王》也就更有了凝聚民族的意義。
電影中的李炮的故事來自於東北,他們代表的是廣大群眾,更是東北的民眾。《天道王》這樣一部充滿了東北味道的故事片,充分挖掘了東北人的性格特徵,電影讓一個個人物在鏡頭中,在情感上,和全國觀眾有了互通。
作為一部表現東北鄉親為正義而戰的電影作品,孤軍是當時戰役的悲劇,但頑強抵抗敵軍的精神值得在影史上留有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