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零點,哥哥的新歌《春夏秋冬(A Balloon&34;新瓶裝舊酒&34;我還能演點不一樣的東西出來&34;拍戲和唱歌一個樣。"
新版是由梁榮駿監製,唐奕聰編曲,鋼琴和弦樂代替了舊版裡的吉他與貝司,特別是開頭小提琴明亮的音色加上哥哥清亮通透又不失溫柔的嗓音,這個新版裡哥哥的嗓音是明亮的,沒有後期那種沙啞性感,但溫柔的好像春風拂面。
對於榮迷尤其是後榮迷來說,終於也有了等到愛豆發新歌的時候了。撇去粉絲濾鏡,這確實是首好歌。在新浪音樂微博上架後,不到24小時播放量突破了600萬。9月14日的上午九點左右播放量突破800萬。
MV播放在B站音樂區直到9月14日還佔據第一位
對於一個已經離世多年不會再自己出來宣傳的歌手而言,播放量都是實際的數據,這其中更多的是覺得好聽的路人的加入。
這首歌的詞作者林振強先生,是香港著名的鬼才,也是香江才女林燕妮的弟弟。他為眾多的香港歌手填詞多達千餘首,哥哥早期唱的熱辣情歌如《不羈的風》、《熱辣辣》、《H2O》、《Stand Up》、《拒絕再玩》、《請勿越軌》、《禁片》、《黑色午夜》都出自林振強之手,但鬼才通常是風格多變的,他還給老張填過三首大熱慢歌《願你決定》《共同渡過》以及這首《春夏秋冬》,公主陳慧嫻最著名的《千千闕歌》也是出自林振強之手。
林振強的慢歌填詞哀而不傷,有種面對苦難一笑而過的瀟灑。這位大佬去世於2003年11月,和哥哥同年去世。《春夏秋冬》的歌詞四季輪轉,時光荏苒。如果聽老版的演唱有種秋季過後春再來,重新開始一段新感情的寓意,但是老版的採用的原聲吉他體現出的民謠風格和老張的演唱加了一絲對逝去愛情的嘆息。新版的用鋼琴為主伴奏,弦樂部分採用的是提琴,老張用完全不同的感覺去詮釋,和新版相比,是兩張完全不同的感覺。新的《春夏秋冬》有人形容如同春日暖陽融化了冰雪。聽這首歌好像漫步花海,四周都是開滿了花的樹和消融的冰雪,張國榮溫暖的歌聲如同暖陽照在身上,連空氣中都瀰漫著芬芳馥鬱的花香,是的,這首歌裡我好像聞到了花香。隨著歌聲越往深處走,四季分明變化,人生也在經歷不同。雖然中間也有困難波折,但始終帶著一份堅定在前行,歌聲似乎總在引導你走向後面更好的風景更好的人生。張國榮的這版《春夏秋冬》透露出一股勃勃的生機,每個季節都讓人有期待,因為有你在場,每個季節都很美,無論何時都有希望。歌中有花草香,還有春雨香,因為哥哥的演唱,在歌中似乎都能聞到那種撲面而來的清新的氣息,一滴春水沾在唇邊,小心翼翼的嘗了一口,還帶著花草的甜香,那是春天的氣息。
張國榮實在是會給我們驚喜,同一首歌他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感覺來唱,同一段戲他也可以演出幾種不同的樣子,唱歌演戲都有極強的畫面感,讓人印象深刻。真正是「自然為道,大匠不工」,歌聲中沒有過多的炫技,只有引起共鳴的真摯情感。
張國榮曾經花了很多時間分析林振強的歌詞,他說就算你和那個人分開了,但你們曾經可以在這個地球上遇到,以前的一切都不算白費。《春夏秋冬》的歌詞經過了張國榮的刪減,原先的歌名也不叫《春夏秋冬》,最後這個歌名應該是哥哥定下的。
這首歌的作曲是新加坡音樂人葉良俊,這位作曲人非常低調,但如果提到他的四首作品,你一定是聽過的,張信哲的《太想愛你》,張學友的《想和你去吹吹風》,張國榮《春夏秋冬》《左右手》。三位張先生的大熱經典都出自同一人葉良俊先生的手筆。新加坡的音樂人和老張合作的不多,但每次碰撞似乎都有美妙的火花,比如葉良俊,還有一位李迪文,《追》的作曲,也是張國榮的好友,兩人在廣島和平音樂節還現場合作演唱了《追》。和張國榮合作最多的新加坡音樂人是梁伯君,就是《寵愛》專輯的編曲George Leong,他稱呼張國榮Leslie,感覺應該很熟絡。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感嘆,之前聽張的歌感覺滾石後期的有些寡淡,原版的《春夏秋冬》他也不喜歡,這新歌是用當年的演唱(1999年)重新做的編曲伴奏(弦樂鋼琴為主)。再聽原版還是聽不太下去,聽這個新伴奏版,哪兒哪兒都對了。
林振強大師的歌詞也能聽進去了:
秋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
再聽張國榮的演唱,基本是化境了。
張國榮的確是用歌造境,用歌寫意的高手。
對於喜歡聽歌的人來說,聽到一首好歌是一種愉悅,尤其歌曲來自自己喜歡的人。他一直都在,活在他的作品裡。不經意間總是會遇到並帶給你驚喜。春夏秋冬,共同度過,永遠記得,全賴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