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困境少年,用棒球叫板命運

2021-02-18 幼教創新智慧聯盟

留守兒童,孤兒,貧困家庭,叛逆,打架鬥毆…… 

當這些形容詞放在一個孩子身上,人們的第一反應也許都是:「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可惜了」。

現實總是殘酷,你很難把這些灰頭土臉的小孩與光明的未來聯繫在一起。

但偏偏有一個人,要跋山涉水傾囊相助,去拯救這些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扭轉他們偏離軌道的命運。

於是他們得以離開一個個山溝、田地、鄉村,吃上了飽足的飯,穿上了新衣服,讀上了書。

甚至,站在棒球場上高高揮舞起球棒。 

今年的First影展最佳紀錄長片《棒!少年》,講述的正是這群孩子的成長故事。

孩子們來到的新家,叫「強棒天使基地」。而這個試圖叫板命運的人,是前中國棒球隊奧運國手孫嶺峰。 

5年來,他一直在做一件近乎天方夜譚的事:把這群來自貧困鄉村的孩子們湊到一起,組成一支棒球隊。 

儘管他們的性格和心理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他要培育他們成才;儘管他們身體素質不過關,沒有任何棒球基礎,但他要從零教起,讓他們的球棒從北京郊區揮到國際賽場。

聽起來如此匪夷所思,但孫嶺峰和孩子們確實做到了。

2017年,獲得日本PONY亞太區選拔賽成長組冠軍

2018年,作為亞太地區唯一代表隊參加國際青少年棒球比賽

2019年,獲得第四屆清華大學尹嘉瑞杯青少年棒球春季聯賽冠軍

2020年,軟銀鷹杯暨颶龍聯盟青少年棒球挑戰賽冠軍

……

而這,只是強棒天使隊的部分戰績。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孫教練把棒球帶到了孩子們的生命裡,於是他們的生命軌跡也像揮棒時高高揚起的拋物線般,飛往了新的方向。更深Senstory採訪到了《棒!少年》的導演許慧晶與強棒天使基地創始人孫嶺峰。在他們的講述中,孩子們的成長軌跡逐漸浮現。從苦難,到成才,繼而成材,這是一個關於愛與善意的故事。

最憂鬱的投手

最先吸引許慧晶導演目光的孩子,叫小雙。

當其他孩子都圍著教練歡笑嬉鬧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窩在休息區的破沙發上,玩著一隻黃色小恐龍,一言不發,眼裡是濃重得化不開的憂鬱,仿佛自己並不屬於這個地方。

小雙是球隊的主力投手,但卻並不是閃閃發光的亮眼存在。他總是沉默而安靜,稍不注意,就會淹沒在人群中。

作為運動員,小雙的性格顯得有些脆弱。會因為丟了一個球傷心地哭,即使並沒有人責怪他;也會在球場上露怯,不敢去爭取一些明明可以搶到的機會。

自幼親情的缺失,讓小雙習慣性地害怕失去,害怕自己的表現不夠完美,讓別人失望。

來到基地前,小雙生活在河北的一個貧困縣裡,和二伯相依為命。

小雙的父親在他出生前突發腦溢血去世,母親丟下兩個雙胞胎孩子遠走他鄉。大伯二伯無力撫養,將哥哥送給了別人,而太過瘦弱的小雙,差點被埋了。

「我爸死啦。」

「本來應該是把我送給別人的,但是我太小了,就換成了哥哥。」

「我還差點被埋了。」

說這些話的時候,小雙用著一副無所謂的平靜口吻,仿佛在說別人的故事。但轉過頭,卻悄悄地紅了眼眶。

小孩子也許不懂許多大道理,但那些生離死別卻曾真切地發生在他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與烙印。

孫教練去接小雙的時候,他像只鴕鳥一樣把自己藏起來,以為這樣就不會被發現,也不用離開。

他不願意走,對孫教練又踢又踹,哭得撕心裂肺,以為唯一的至親二伯要把他送給這個「騙子」。

來到棒球基地,小雙總是最刻苦練習的那抹身影,但依然敏感。會把結果看得很重,也時常患得患失。 

2018年,強棒天使隊作為亞太區唯一一支代表,受邀赴美國參加了小馬聯盟U11組世界系列賽。那是孩子們第一次出國參賽。

作為唯一沒有超齡的主力,小雙帶著胳膊的傷強撐上場了。

對手是經驗豐富的芝加哥隊,小雙一直在隊友們的加油聲中堅持著,但最終還是因為一次關鍵失誤輸掉了比賽。

在結束聲中,小雙哭得站不起來。

他對所有的安慰都油鹽不進,只是一邊哭一邊喊:「機會這隻有一次了。咱們對得起那些關心咱們的人嗎?」

那是一種普通人無法感同身受的難過。

沒能被好好愛護的孩子,總會把每一份關心和愛都看得很重。

與其說他渴望贏得冠軍,倒不如說,他是不敢辜負那些給予溫暖的人。

在美國的公交車上,孩子們都興奮地談論著這個陌生而新鮮的國度。

只有小雙靜默地將頭靠著車窗上,看著窗外呼嘯而過的風景。燈火明明滅滅,倒映出他憂鬱的臉龐。

在那些敏感與脆弱的背後,小雙也許有過無數次的自責:是不是只要我做得更好一點,就不會被丟下了呢?

想當大哥的「刺蝟少年」

與安靜的小雙相比,馬虎就像一串行走的鞭炮,所到之處無不雞飛狗跳。

挑釁、打架、惡作劇、欺負隊友……你能想像到所有最頑劣的行徑都被他一個人幹了個遍。

在寧夏的國家級貧困鄉什字鄉裡,馬虎是最叛逆的一個小孩。

每天喊打喊殺,一激動就拿出一把宰牛刀甩到對方面前:「一人一個指頭,放這兒,一刀下去,你敢嗎?」尋釁滋事被抓去蹲了一天監獄的經歷,他說起來竟是滿臉自豪。

這股匪氣被他從家鄉帶到了棒球基地。來到這裡,他也想當「大哥」,徵服每一個小隊員。

但在基地裡,沒人會慣著他的無法無天。

好脾氣的隊員們全被惹毛了。素來溫柔的小雙,更是被馬虎的一句「你爸掛在那兒呢」,氣得拿出拼命的架勢跟他打架。

不願意守規矩,教練就不讓他上場碰球。獨自罰站時,他一邊掉眼淚,一邊咬牙切齒地說:

「他們都瞧不上我。我什麼都不是,我就是條流浪狗。」

然而,馬虎就像一隻刺蝟,滿身的倒刺裡,包裹的是一顆柔軟又孤獨的心。

天不怕地不怕的馬虎,怕黑。但惹事的案底太多,儘管他奮力攔著門大聲嚷嚷,也沒人願意和他一起睡。

一個人躺在床上,他要把繩子做成安全帶綁住自己,緊緊地抱著玩偶「大白」,整個人埋進被子裡,才能安心。

無數個思念媽媽的夜裡,他會反覆哼唱一首歌:

「媽媽呀媽媽呀,我想你。

你走了以後,天空一直下著雨,第一次喊媽媽,最開心的是你。

我們約好了嗎?約好了嗎?一起在這裡團聚……」

歌聲嘹亮,一直飄到很遠的地方。

基地的老師來到馬虎家時,奶奶背著馬虎悄悄落淚:「我們馬虎,可憐哇」。

出生3個月,媽媽就被爸爸打跑了。爸爸外出務工,長年累月不回家。

奶奶患了眼疾,沒法給他織衣物,只能到處向鄉親鄰居討要別人不穿的舊衣服鞋子,七拼八湊地把馬虎拉扯大。 

於是,無人管教的馬虎,打小便自顧自地開始「混社會」。越是缺乏安全感,就越是狠,不斷試圖用叛逆對抗生活。

那些虛張聲勢的霸道與頑劣背後,藏著一個小男孩對關注與陪伴的渴望。

他希望被看見,被靠近,哪怕用的是最不討喜的方式。

進入強棒後,馬虎慢慢發現,原來獲取成就感並不只有「徵服別人」這個途徑。

過硬的身體素質讓他在賽場上具有極大的優勢,幫助教練訓練新隊員也讓他感到無比自豪與滿足。

向大家打招呼時,馬虎靦腆地笑著說:「大家好,我叫馬虎,今年十二歲。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就讓愛心棒球基地的人撿到了。」

走丟的小男孩,找到屬於他自己的路了。人生的另一扇門悄然打開,透出了讓他驚喜的曙光。

於貧瘠的土壤中,栽種絕處的花

我們問孫教練,會不會也曾在孩子們身上看見自己當年的影子。答案是肯定的。 

某種程度上,當年的他與馬虎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同樣渴望獲取優質關注,卻總是沒把勁使在正確的地方——「如果沒有打棒球,我就是一流氓」。

同齡人都被保送北大附中時,孫嶺峰是唯一落單的一個,是師爺張錦新帶著他找到了方向。

從泯然眾人,到一路打進國家隊成為隊長,蟬聯中國棒球聯賽三屆盜壘王,他深知棒球擁有改寫一個孩子命運的能力。他想要把這種力量傳遞下去。

「孩子們沒人管,那就我來管。」

然而,這遠比打一場比賽艱難。

當運動員的時候,孫嶺峰最不缺的就是錢。而運營一個棒球基地,處處都需要錢。

他變賣了房子和車子,四處籌錢,但租金,裝修,物資等支出迅速就能耗光一輪融資。期間,基地還經歷了四次拆遷。

要麼四處籌集資金,要麼在基地帶訓練。一年到頭,孫嶺峰迴家的次數屈指可數。他說:「我是一個不孝的兒子」。

運營棒球基地的這些年裡,孫嶺峰的父親患了癌症。直到去世,他都一直無法多回家陪伴父親。

臨走前,父親叮囑他:要照顧好你媽媽。 

但孫嶺峰做不到。身後還有幾十個孩子在等待他,他無法停下來。

最讓他心酸的一幕,是某次他推開家門,看見不會做飯的母親獨自坐在桌前,正在用鹹菜就著饅頭吃。

儘管如此,母親還是對他說:「如果基地實在不夠錢了,四環還有一套房子,你拿去賣掉吧」。

從小到大,父母一直把孫嶺峰視作他們的驕傲,無條件支持著他的人生。

但有時候,人生就是一道單選題:「我對自己只有兩個字,「不孝」。但我沒有辦法」。

像無數河流匯聚成大海,家人、朋友們以及一個個有心人的手託起了這支羽翼未豐的球隊。

基地裝修缺少家具,孫嶺峰就去向公司結業的朋友們要來廢棄的家具;

孩子們治牙的費用算下來需要38萬,從事牙科的朋友大手一揮:這些費用我都給你免了;

資金用盡時,朋友們二話不說就給孫嶺峰打錢,有些數額甚至高達幾百萬;

師爺張錦新,負責日常生活的老師郭忠建,以及其他志願者們,多年來一直在基地義務教育孩子們,分文不取……

用孫嶺峰的話來說:「身邊的朋友都被我坑了一溜兒遍」。

與其說「坑」,倒不如說是在「化緣」。在那些幾乎挺不過去的難關裡,幸好獲得了四面八方的善意。

去年,孫嶺峰還從四川大涼山接回了10個彝族女孩,組建了強棒天使的第一支女子棒球隊。

他說,對於他而言,多幫助幾個孩子,無非是自己再辛苦一些。

但這些女孩們,如果沒有被帶到基地,或許依然在山裡砍柴,餵豬,然後早早嫁人。想到這裡,他就覺得,「管不了那麼多了,能幫一個是一個」。

那麼,他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把帶這些女孩們帶到國際賽場上嗎?

「肯定會的。一定會的。我從來不覺得棒球只是男孩兒的遊戲,女孩子也可以啊」,孫嶺峰毫不猶豫地回答。

談到女孩子們,他的語氣會少有地變得溫和下來。

「物種這東西,真的挺神奇的。男孩子們一個個沒心沒肺的,女孩子是真的不一樣,會關心人,貼心。」

每次孫嶺峰迴到棒球基地,她們就像小鳥一樣迎上去,嘰嘰喳喳地噓寒問暖。叮囑他按時吃藥,不許喝酒,還會把他的煙偷偷藏起來。 

原來,善意與愛真的是一種雙向奔赴。孩子們發自內心地把這個毫無血緣關係的陌生人,視作至親。

看到《棒!少年》這個名字,很多人第一反應會以為這是一部熱血體育片。許慧晶導演也說,他最初的設想,是希望把它拍成一部「傳奇」。

但現實並不是熱血漫,深入孩子們的生活時,你會發現,能看到的只是他們如何日復一日地訓練,在瑣碎的日常小事中漸漸成長,不動聲色地抽枝拔節。

一部關於成長的紀錄片,不見得比一部傳奇的分量要輕。

儘管他們還沒能徹底地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還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和小毛病,但卻展示了一幅堅韌且生機勃勃的人物群像。 

穿上棒球服之前,這群孩子身上遍布原生家庭留下的傷疤。

但最讓人動容的,不是孩子們所處的環境有多悲慘,而是他們即使處在逆境之中仍要掙扎著破土而出的狀態。

那些笑容與眼淚,矛盾與拉鋸,起起落落的成敗得失,才是真實的人生。

採訪中,孫教練告訴我們:

「當你帶著善意去引導一個孩子時,他的心裡是能感受到的。

有人願意為他們負起管教的責任,他們才能慢慢成長,學著如何去對這個社會負責任」。

你撒下種子,用心栽培,它們就會生長,開花。

如今,輸掉的美國比賽後堅持要回家的小雙已經歸隊。雖然依然靦腆,但熟悉了之後也會調皮地嘻嘻哈哈。

他說,他會好好努力補上落下這兩年的訓練。「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畢竟他們是我的家人,最親的人。」

而當初那個圓頭圓腦調皮搗蛋的馬虎,已經長成了挺拔的球手。他不再頑劣叛逆,但一身銳氣依然被保護得很好,像一位驕傲的騎士。

在First影展的映後採訪上,導演哭了。而馬虎捧著帽子在一旁站得筆直,他說,這是棒球隊最起碼的禮貌。

講述的最後,許慧晶導演引用了赫爾佐格的一句話:

「你帶來一個雞蛋的故事只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事實,但你帶來一個破殼而出的雞的故事,這就是關於生命的故事」。

命運沒有給出一手好牌,但有這樣一群人,在用棒球叫板命運。

這,就是關於生命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對話《棒!少年》導演許慧晶:用棒球「叫板命運」,需要給困境兒童一...
    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殘疾人子女……在北京的市郊,一群來自於大山裡的困境少年被選入到了一個名為「強棒天使隊」的愛心棒球基地。今年是愛心基地成立的第五個年頭,從最初的男子棒球隊,到如今新增的女子棒球隊,基地已經累計救助困境兒童80多名,其中,有68個孩子在基地接受著系統而艱苦的棒球訓練和文化教育。
  • 「叫板」命運 口碑佳作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12.11
    電影聚焦一群因家庭環境而背負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魔鬼訓練。棒球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和夢想,少年們也希望棒球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等待他們的,是重重困難。直到有一天,少年們終於迎來了機會,他們將飛往國外,代表中國登上世界的頂級賽場……影片的兩位主角性格迥異。
  • 叫板命運!高分棒球電影《棒!少年》MLB點映專場活動在京舉辦
    少年》是國內罕見的中國棒球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和希望的故事。電影採用紀實的形式聚焦一群曾被生活"放棄"的少年,從零基礎開始學習棒球,努力通過棒球改變命運的真人真事。在放映現場,觀眾席笑聲與眼淚交加,觀眾評價該影片"顛覆了對紀錄片的認知"、"沒想到比劇情片還好看"。
  • 新民藝評丨叫板命運,「棒!少年」
    在戲裡,強棒少年隊在美國,毫無意外地輸了;在戲外,紀錄片《棒!少年》,也毫無意外地輸了。哪怕豆瓣評分高達8.7,但《棒!少年》在上映三天後已經跌出了日票房排行前十,首周末不足300萬元的票房收入,幾乎已經宣告《棒!少年》的院線之路,基本走到了盡頭。
  • 豆瓣8.8:一群「不拼爹媽」的少年,靠棒球叫板命運
    他資助過一位貧困兒童,結果對方張口就是要錢,孫嶺峰失落之餘開始反省自己,金錢並不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於是,2015年的冬天,他在北京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公益少年棒球隊——強棒天使隊。開始輾轉於全國各個貧困地區,「挑來」符合條件的少年並帶回基地培養。他想著:「如果棒球可以改變我的人生,那麼也能改變他們的人生。」
  • 影視熱點:揮棒擊碎困境吧,少年!
    影視熱點:揮棒擊碎困境吧,少年!(影視熱點)  記者 鄭 娜  一個是來自寧夏西海固地區、父母角色缺失的問題少年馬虎;一個是來自河北淶源深山裡的孤兒小雙——2020年歲末,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留守兒童,因為紀錄電影《棒!少年》走進廣大觀眾的視野,以在公益少年棒球隊揮棒改變命運的真實經歷,向人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殘酷與善良、困境與奮進的故事。
  • 心理影音|《棒!少年》:輸在起跑線上少年,如何叫板命運?
    本片聚焦於北京市郊的一所棒球訓練基地,基地對是否招收學員只有一個標準:「是否符合貧困的條件」。    這裡的學員們都有著相似的出身,他們是孤兒、是留守兒童、抑或是服刑人員的孩子。    他們因棒球聚在一起,也因棒球得以離開貧瘠的家鄉,有了「叫板命運」的可能。    《棒!
  • 《棒!少年》上映:一群「沒有爹媽可拼」的少年,如何叫板命運
    看點在中國,棒球一直被視為「中產運動」,棒球運動員也大多是那些準備出國留學的孩子。但在北京西郊,一個叫做「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的地方,卻聚集著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底層少年,在前中國棒球國家隊長孫嶺峰的帶領下,試圖通過棒球獲得與命運叫板的力量,以此改變窮苦的人生。他們的故事,既精彩又震撼。
  • 揮棒擊碎困境吧,少年!(影視熱點)
    一個是來自寧夏西海固地區、父母角色缺失的問題少年馬虎;一個是來自河北淶源深山裡的孤兒小雙——2020年歲末,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留守兒童,因為紀錄電影《棒!少年》走進廣大觀眾的視野,以在公益少年棒球隊揮棒改變命運的真實經歷,向人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殘酷與善良、困境與奮進的故事。
  • 市郊棒球隊衝擊世界賽?國產高分紀錄片《棒!少年》叫板命運!
    這部片就是——《棒!少年》一群「不棒」的少年是的,《棒!少年》是一部紀錄片。在很多人眼裡,紀錄片基本能跟枯燥、無聊、冗長劃等號,而《棒!少年》卻稱得上跌宕起伏,牽動人心。因為它的題材很特殊。它講是一支特殊棒球隊「強棒天使隊」,去美國參加著名棒球比賽的臺前幕後的故事。為什麼特殊呢?因為這群球隊的組成人員,他們是一群問題青年。他們或父母早逝、或家庭貧困,而這些原生家庭的難題,又或多或少造成了他們性格上的問題。比如,主人公之一馬虎。這是一個妥妥的問題少年,他出身西北農村,是隊裡有名的刺頭。
  •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2020年末,有一部既熱血又溫情的紀錄片《棒!少年》上映。這部電影豆瓣8.7分,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摘得最佳紀錄長片、觀眾選擇榮譽獎,包括周迅、李冰冰、王一博、易烊千璽都為它點讚、推薦。1月12日《棒!少年》在愛奇藝上線,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本片導演許慧晶,他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這樣一群少年。
  • 這群叫板命運的棒球少年或許可以顛覆你對紀錄片的印象
    少年》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電影展示了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一群背負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魔鬼訓練。等待他們的,是重重困難。
  • 棒!這群叫板命運的少年
    最近,有一個關於棒球的故事在朋友圈刷屏。故事講述了一群來自山區的困境少年,通過打棒球「叫板命運」。這部紀錄片電影《棒!少年》被網友評價為「2020最值得帶孩子去看的電影」。12月16日,《棒!少年》的兩位小主人公馬虎和小雙來到央視新聞《相對論》錄製現場,暢談少年逆風揮棒的故事。
  • 《棒!少年》|洞見棒球場上的曙光
    但近日熱映的《棒!少年》帶來的是持久的驚喜,影片將鏡頭對準一系列社會現象,切中兩種最普世的情感,一是成長的無助感,一是人們對於教育的普遍關切。兩種情感形成合力,催淚效果極佳,不僅有關於體育電影蓬勃未來的期許念想,也存在思辨的空間。
  • 輝縣:二中棒壘球協會組織棒球少年觀看,《棒少年》!
    12月18日下午13時,在學校和輝縣市棒壘球協會的組織下,輝縣市二中棒壘球隊全體隊員及體育組教師在華納影院觀看了勵志電影《棒!少年》。《棒!少年》是一部高口碑紀錄影片,講述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選進北京市郊一個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隊,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的故事。少年馬虎以「刺頭」狀態闖進了基地,天天打架幹仗;而「元老球員」小雙心思細膩敏感,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
  • 少年強則國強!長沙市電影德育課堂放映《棒!少年》
    三湘都市報12月29日訊(記者 袁欣)「棒球,是他們叫板命運的武器——投出的每一個球都是選擇,揮出的每一棒都在擊打命運。」今日下午,長沙市電影德育課堂觀摩雨花專場活動在雨花區星軼STARX影城舉辦。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
  • 《棒!少年》:被看見與被選擇的命運 | 名家
    這是一部聚焦一支由貧困少年組建的棒球隊「強棒天使隊」的體育題材紀錄片。棒球,在美國和日韓相當普及,但短期內改變不了在國內屬於小眾運動的命運;紀錄片,在熱鬧的影視行業中一直受眾面很窄。從這一點來講,《棒!少年》突破了體育紀錄片之前的題材局限,不僅聚焦於小眾運動和普通人,更以其深切的社會觀照和人文關懷贏得了很多連棒球規則都不懂的觀眾。雖然棒球少年「叫板命運」的宣發容易讓人以為這是一部決戰棒球場並喚起觀眾熱血和激情的紀錄片,但事實上,記錄棒球少年的生活只是紀錄片呈現出來的表面,觀眾在片中看到的更多是棒球訓練和比賽之外的生活。
  • 從零開始學打棒球的少年們如何追夢?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
    《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幅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他們突破困境、叫板命運,勵志、熱血,搞笑且催淚。電影《棒!
  • 《棒!少年》定檔: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
    電影展示了一卷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一群背負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魔鬼訓練。棒球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和夢想,少年們也希望棒球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等待他們的,是重重困難。直到有一天,少年們終於迎來了機會,他們將飛往美國,代表中國登上世界少棒的頂級賽場……其中的兩位主角性格迥異。
  • 揮棒叫板命運
    「砰——」棒球應聲而出,一瞬間裡他扔下球棒瘋也似的衝向一壘。二壘,三壘,本壘,有了,得分!強棒天使基地的68位小棒球手明白,這一次,不是命運選擇了他們,而是他們在揮棒叫板命運。不一般的強棒天使12月上旬,北京的氣溫終於跌破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