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多年前讀過了原著小說,看過了2008年的日版電影,手法、真相、情感,早就瞭然於胸,對於中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最大的疑惑就是如何去呈現這個故事。當湯川學、石神、花岡婧子這些在推理圈中響噹噹的名字,變成了唐川、石泓、陳婧,要如何還原當初那份熟悉的觸動,又如何帶來新的符合中國生活文化語境的表述。
這是一部讓人的觀影預期很矛盾的電影,鑑於國產電影這些年IP改編作的質量普遍低下,導演蘇有朋上一部作品《左耳》也讓人扶額,改編這樣一部囊獲直木獎和本格推理小說大獎、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年度總冠軍的【大滿貫】推理小說,實在讓人不敢樂觀。而作為被蘇有朋承包了童年大半電視劇(同時包含了一部分林心如)的觀眾,又被東野圭吾這本巔峰之作震撼過的讀者,又十分期待這樣的組合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相比於日版,中版還是有一處優勢,即影片的獨立閉合性。由於銜接講述湯川學破案的系列日劇《神探伽利略》,日版的電影加入了劇集中的女主角,柴崎幸扮演的警察內海,和書中的草雉共同分擔尋求湯川幫助的調查戲份,通過女性思維,啟發理性思維的湯川發覺石神的情感動機,稍顯冗餘。片頭湯川的電磁炮實驗,也是與案件毫無聯繫的炫技,單純是為延續劇集中的酷。中版的查案警官只有一個其貌不揚的助手小弟,人物關係恢復了原作的精簡。唐川的出場,也被改為分析物理學博士的聲波殺人案,所使用的設備也在後續的劇情中再利用,沒有出現閒筆。
《嫌疑人X的獻身》作為探案故事的一個新鮮之處,就是在一開始就拋出了兇手,案件的懸念成為了兇手如何沒了嫌疑,並且更讓位於人物情感的剖析,亦如東野圭吾自己所說,寫的是愛情故事。
日版電影基本遵照了此結構,中版最大的改動,就是將案件發生的時間線移至影片中段,並加入了死者的兩名債主同時作為嫌疑人,隨著陳婧自己的回憶,才揭開兇案真相,鎖定真兇。在石泓的獻身行動中,亦加入了假意謀害陳婧女兒與唐川的疑陣,警方飛車阻止的場面。
或許是為了照顧本土觀眾的注意力,而加入更多【調查】的動作,強化懸疑情節劇觀感的電影化改編,但在人物關係的構建挖掘,也更多停留吃原著老本的層面。
究竟愛一個人,可以到什麼程度? 究竟什麼樣的邂逅,可以捨命不悔?邏輯的盡頭,不是理性與秩序的理想國,而是我用生命奉獻的愛情。
這是《嫌疑人X的獻身》小說的卷首語,這個故事最幽深的魅力漩渦,正是由這種沉重詭異的情感,冷酷惡寒的邏輯,彼此扭曲而成。當初閱讀小說,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石神在一步步完成獻祭之後,卻面對婧子的自首而崩潰,全書在一句「他仿佛嘔出靈魂」中戛然而止,留下無盡複雜的悲傷與扭曲的惡寒。日影中堤真一的驚天一嚎,影帝級的表演,基本還原了這個經典場景的衝擊力。中版如何表現這一場「嘔魂戲」,自然也就是觀影的重點期待之處。
最終的結果,稍稍有些遺憾。林心如此次扮演的兇手陳婧,口音與神態動作都無出戲,唯獨到了最後一跪的哭訴,瞬間還是有些陸茹萍附體。而更令人奇怪的是,張魯一扮演的石泓本已在醞釀崩潰的情緒,按理說這是一個應該完全交給演員的鏡頭,但竟然移開,只留下背景中的乾嚎聲,令人頗有不解。中版電影的刻畫到底還是差了一些火候,沒能將這個故事的情感衝擊力最大化。蘇有朋用了心,只可惜還沒有嘔出靈魂。
但是影片有一處改編挺受用。原著與日影中,婧子對石神只是單純的友鄰,對他的幫助十分疑惑,對假意的威脅只是恐懼。一方面這是強調石神獻身的純粹性,所謂的我愛你與你無關,但同時,這也讓讀者觀眾感到無邊的辛酸。中版則加入了些許溫情好感,關心起石泓的生活起居,還為他買了衣服,收到威脅信,恐懼之外更有一種憤怒的失望。
那一件終究沒能送出的衣服,是一個很好的象徵道具,第一次因為有唐川在場為避嫌沒敢送,第二次收到威脅信憤而丟棄,可惜的是,也就此沒了下文。參照日影的結局,鏡頭給到了從河中撈起的砸過富堅的破碎水晶球,中版在真相大白之後,大可落筆於某個垃圾場中,那件曾經寄寓關懷又被丟棄的衣服,亦如這場無果的感情。
另外令人嘆息的是,《嫌疑人X的獻身》裡的這個案件,也算是女兒不堪母親被侮辱憤而傷人,母親不堪女兒受辱憤而的殺人。當年看書的時候當初覺得石神的獻身還有點勉強,或許能算個正當防衛得到輕判呢,但是放在現在,這種守護的必要性似乎完全成立了…
不過死者叫了富堅這個魔性的名字,從原著到日版到中版,卻是一直沒過時的看一次笑一次。看著他被勒死總有一種老賊你也有今天的的喜感,仿佛可以聽見蹬腳踢翻一桌麻將的聲音……
極致的情感獻祭是《嫌疑人X的獻身》的主題,但揭開這一局迷宮的敘事重點與故事主體,是唐川與石泓卻的天才重逢,物理與數學的思維暗戰。日影中福山雅治的湯川與堤真一的石神,也很好地還原了兩者的形象與氣場。重逢那場戲,頹喪落寞與意氣風發強烈對比的兩人對視,湯川一臉驚喜的打招呼,石神慢半拍的回應。那種天才惜天才,又際遇不同的唏噓感,傳達得非常好。
中版這種雙雄表現稍有不足,直至影片最後,都能沒比較強烈地展現出那種惺惺相惜的互動與交鋒。而且說實話,被蘇有朋拍得有些GAY裡GAY氣的,言辭曖昧,閃爍不清。閃回兩人的少年戲,則可以算是敗筆,不知道是不是蘇有朋受早期出演瓊瑤劇的影響,和上次導演《左耳》的後遺症,兩人天才的少年相會,照舊拍出一片狗血青春的氛圍,眉來眼去的哲學凝視不忍直視。明明是新人演,還是給我一種這個段落就是為了讓TF-boys出鏡而強行加進來的感覺。
王凱和張魯一,之前只是有所耳聞,談不上先前印象。就影片的私人感覺,唐川更多像在擔任解說的角色,很難看到唐川看到對是否揭穿真相的掙扎,對石泓的頭腦用作犯罪的痛惜。
張魯一的石泓,到底還是太文秀了點。原作中石神基本屬於土和醜的範疇,是柔道與登山的練習者,身體強壯所以能輕鬆犯案。中版出於本土化,改成了羽毛球,保留了登山。電影有些過於在意表現石泓的頹廢,形象上身體瘦弱,面容枯槁。然而到了犯案時,為了加強情節的動態,又讓他的行動特工化,又是僱兇打人,又是隻身潛入實驗室盜取聲波發生器。
大體上,還是演的痕跡明顯了一些,而且比較出戲的一點,是兩位理科天才有時說的一些話,都太文學了。電影中在學術方面道具場景的考究,都可圈可點,態度可嘉,但在人物的學術造詣與精神上卻無著墨。
日影中石神在黑板上板書時,眼神透出的兇狠仿佛要吃掉算式,一掃平日的消沉。湯川拿來反證黎曼問題的題目,石神當即解題,一直到卷筆機削鉛筆在半夜格外響亮的聲音,才把他驚醒,發現被忘在一邊的湯川都睡著了。中版都有出現同樣的場景,但是很快就切了,沒有去展開那種自顧自沉浸在數學世界的瘋狂,這是讓我感到很奇怪的地方。敢情國產的電影還是不太擅於表現天才型和工匠式的人物。
總的來說,稍遜於日版,強於韓版,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故事片,的確是認真做了本土化改編創作。儘管我很想說希望蘇有朋和國產推理電影都再接再厲,但只恐怕不敢樂觀。如果這一部《嫌疑人X的獻身》中國版的票房收成不錯,那麼很可能會引發一波東野圭吾和其他日本推理名篇的IP改編熱潮。而根據國產影視這些年來的操行,這種潮流下,基本都是開了頭的那部片子即是巔峰,後面的片子瘋狂跟風,粗製濫造,圈一波票房就走。幾年之後,一地雞毛,什麼類型片的經驗積累都沒留下。
就拿此次發行中版《嫌疑人X的獻身》的光線影業之前的片子來說,2012年無心插柳的《泰囧》爆了13億,影視圈就開始死艹各種跟「囧」字沾親帶故的爛喜劇,沒有一個真的去學習《泰囧》對西方喜劇類型劇作的成功化用。2013年《致青春》拿了7個億,又引起各路鬼怪瘋狂榨取青春題材,撈得金山銀山。小燕子的爛片,擱在一堆後來的垃圾裡已經是電影素質最高,五阿哥的《左耳》沒墮胎只出車禍,都能拿出來吹。
所以覺得這次改編不符合心中期待的書迷和影迷,先別急著罵,指不定以後會不會有什麼白瞎的《白夜行》,墮胎的《放學後》,東野先生有的是被糟蹋的時候。蘇有朋這次拿到了這口礦的一血,也許若干年後,這部《嫌疑人X的獻身》就會是國產推理電影唯一的良心巔峰之作。
當然,我當然希望被打臉啦。另外就目前的環境風氣,相當一段時間之內,我是真的不想再聽到林夕量產填詞的主題曲了。一部中年人的懸疑探案片,片尾一聽到了套路的曲風和歌詞,霎時又浮起國產青春的餿味。如果說好歌是耳朵會懷孕,那有些就是聽了就想流產,聽多了會習慣性流產……
至於很多人關心想像的中國版《白夜行》,其實我覺得《烈日灼心》是有一點點像的,曹保平的專業水準無疑是比那些半吊子導演要靠譜太多,但他過於追求戲劇誇張效果,而缺乏社會生活根基的問題也是夠嗆,二十年的草灰蛇線只怕摟不住。所以我的想法還是,不要拍啊………
《烈日灼心》.三個男人的白夜行,中國犯罪電影的尺度探底
剛剛過去的三月,做了一個金剛狼時代的《X戰警》電影專題,加上隨後的《金剛》系列,總共寫了14部跟【金剛】有關的電影,寫完《嫌疑人X的獻身》,等於又寫了10部名字跟[X]有關的片子。只感覺自己X了金剛……
金剛列傳:
《金剛:骷髏島》.越南猴子手擼美帝鐵鷹,中國廣告強插日本文化
《金剛》1933與2005.美女與野獸的食物鏈簡史,經濟危機下的電影情書
金剛狼與X戰警全解:
狼叔三部曲:金剛狼》1-2.戰爭與浪人、《金剛狼3》.再見阿狼》
正傳三部曲:X戰警、X戰警2、X戰警3
前傳三部曲:第一課、未來昔日(上)、(下)、《天啟》
時間線:《X 戰警》電影宇宙時間線,有關狼叔的日子
點擊片名,回顧往期文章:
奧斯卡2017、愛樂之城、爆裂鼓手、歡樂好聲音
西遊降魔篇、伏妖篇、後會無期、仙劍奇俠傳
傷城、降臨 太空旅客 俠盜一號 新希望
羅曼蒂克消亡史 血戰鋼鋸嶺 薩利機長
你的名字 神奇動物 我不是潘金蓮 半場無戰事
想讓文章給更多的朋友看到,歡迎分享。想看我的更多文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