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珠子收藏群體的不斷壯大,價格在一路飆升,仿品也在不斷升級,由於自身對珠玉的愛好,一直關注其動向。關於紅縞的鑑定眾說紛紜,也看到過一連串的新手上當。大家對制假者深惡痛絕,而售假者更甚之。考慮到有些東西公開講了,會提醒造假者,使之完善造假工藝。如今看來,對造假、售假者的姑息已經造成很多新人的路子走偏,假貨橫飛。也給了知假買假者一個僥倖心理,促使其去害更多的人。
於是放下懶,提起筆,把自己收藏過程中的一點心得記下來並與大家分享,希望這份綿薄之力對大家會有所幫助。
一件老的紅縞珠環,如果悟性好,路子正,真品看久了,新老的鑑別其實就在上手的一眼間。但這份感覺的培養很重要,相當於一個秤桿的準星,這個標準找對了,鑑定也隨之迎刃而解。這裡特別提下紅縞珠子,要額外留心,最近看過一批新仿品,殺傷力較強。
鑑賞要點:料、形制、包漿、孔道、打磨;更多細節的鑑定可以放到前者熟知的前提下再研究。
1、給自己最初的標尺要準,初學儘量只看真品,研究仿品是在心中已有真品標尺一段時間後方可進行。
2、老的紅縞瑪瑙油潤,非高光類珠環盤玩時,會有反生現象;新料乾澀,多帶石皮、黃色縞絲。老的珠、環上帶黃色縞絲的極少,且珍貴,所以碰到帶黃色縞絲和石皮的要首先引起警惕。
3、由於古代工具的限制,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它的唯一性,紅縞也不例外,沒有一顆形制相同的珠子、環子(水晶也是如此,這個作為下一個課題),反之真品有真品的形制特徵,初學者不可一味追求品相,要記住真品珠子、環子的形制,記住那種古拙、神韻、味道。
4、戰國瑪瑙珠環距今2000多年的使用痕跡、氧化層是今天造假者唯一無法攻克的,光澤凝重柔和、上手油潤光滑,即使是打磨精良、即使是裸露在外的破損面,都沒有棘手的感覺。
5、以前珠子的孔道多以光亮乾澀來識別新老,而今天則要以孔道的光亮度來辨別新老;新的孔道亮度呈膠狀,不自然,或亮的發賊,作新瓷狀。老的孔道光亮似水波粼粼,生美時可用棉籤輕輕拭之,寶光即現。
6、磨砂狀打磨、連貫打磨痕跡是仿品的身份證;老的打磨不連貫、不接刀,似牛毛紋狀,是由多條短線來回反覆,琢磨而成;這裡多提示一點,老的打磨多用獸皮類,手工作業僅限短線打磨,而今天則屬大面積拋光打磨,仔細觀察,每個打磨麵後的拋光痕跡呈凹凸不平狀,多折射線。
紅縞瑪瑙相關知識的普及:
紅縞,這個稱謂並非一個科學上的概念,而是後天古玩意義上的約定俗成,瑪瑙的古籍考據研究的難就在於通常以紅瑪瑙統稱,紋帶呈「縞」狀稱「縞瑪瑙」,稱為「紅縞瑪瑙」,又稱雞血瑪瑙或鴿血瑪瑙,有黃色紋帶者比較稀少,美其名曰黃縞瑪瑙,著名的戰國中山國(河北)就曾經出土過幾千枚的紅縞管、珠。紅縞的縞絲視覺上是重疊形成,如同油畫顏料無數次塗抹而成,實際也類似這個過程,只是並非人力使用顏料,而是大自然使用巖漿。和紅縞有類似之處的品種是一種同樣較為罕見的紅雞肝瑪瑙。但是紅雞肝瑪瑙的視覺結構更類似於水草瑪瑙,或者壽山石中的硃砂。
紅縞具有和血一樣的特性,第一眼看到它,就會感覺它的顏色和血的殷紅是如此的相似,低調卻很吸引眼球,真正血的殷紅色,讓人感覺高貴到寂寞,寂寞到孤獨,孤獨到冷靜,冷靜到似乎不屬於這個世界。從西周開始,我們在零星的組配中可以發現一些紅縞的珠子,不過數量的比例非常微小,更類似於一種無意所為。是作為西瑪的一種替代品存在的。
春秋到戰國晚期的500多年中,紅縞似乎成為了整個社會高端審美追求體現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整個中國北方都湧現了諸多的紅縞珠和紅縞環,並且在考古記錄的統計中,出土墓葬檔次都很高。
戰國晚期到秦漢時期,紅縞的用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類珠、環類紅縞製品似乎一夜之間就消失了。紅縞不再作為純裝飾品與其他玉器類製品配合使用,而更多的使用在裝飾和實用並行的劍飾上,並且單獨使用。這是瑪瑙真正獨立作為玉器一個品種的重要的裡程碑,自此以降,瑪瑙與和田玉徹底分家,瑪瑙從此以後真正作為一個獨立品種屹立於中國的泛玉器(或者稱為半寶石)之林。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秦漢時期的紅縞選料的審美觀似乎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時的紅縞製品的選料更多的出現了紅白相間的原料。其中紅料部分的紅度也出現了下降,在白料中也出現了水晶化、半透明化的趨勢。並且產生了原始的瑪瑙俏色的取向,這一點同樣是非常重要的裡程碑。連雲港博物館館藏的一件紅縞劍飾,就很典型的反映了當時的審美觀。
紅縞告別歷史的舞臺也同樣顯得那麼突然,在魏晉的簡葬之風的影響下,紅縞伴隨著更加著名的遊絲毛雕、漢八刀等等玉器的種種高峰,默默的徹底離去,不見蹤影。這個速度就如同其興起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此後,只有在元代和清代,可以在浩如煙海的玉器大家庭中找到紅縞數量極少的影子。
紅縞資源的枯竭與缺失,也導致由古人對於紅縞原料的選取範圍從寬到窄、從精挑細選,到得一足矣的無奈!
本文配圖均來自盛世版主「玉玲瓏」
【客服微信號】hm15040343759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古玩微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