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金蓮 高鵬
11月27日上午,郵政儲蓄的工作人員專門給寧波市慈善總會送來了一封厚厚的掛號信,署名是「然然」,落款地址則是不存在的寧波市中山路1號。
「順其自然」歷年的匯款單。寧波市慈善總會供圖「看到熟悉的白信封和娟秀的字跡,我們估計是『順其自然』又來捐款了,於是我們專程送來,這是對他(她)和所有其他隱名捐贈群體的致敬。」郵政儲蓄的工作人員激動地說道,「能為他(她)服務,我們真的很開心!」
在眾人的關注下,總會陳雲金會長拆開了信封,映入眼帘的果然是一疊厚厚的匯款單,共105張,其中103張是9999元,1張50元,1張53元,累計103萬元!善款分別從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寧波分行以及寧波海曙區郵政大廈營業所寄出。
這是一份溫暖的約定。從1999年起,「順其自然」堅持每年向市慈善總會會捐款,今年已是第22次,累計金額達1258萬元。她(他)的捐款有幾個特點,一是這幾年署名從「順其自然」四個字中隨即選擇兩個字作為捐款人名;二是落款地址都是不存在的;三是每張匯款單都不超過1萬元(達到1萬元需要署上真名);四是都在每年的11月匯出,然後單據郵寄至市慈善總會。
「順其自然」歷年的匯款單。圖片來源:寧波市慈善總會供圖行善貴在持之以恆,「順其自然」連續22年向市慈善總會總會捐款,早已成為愛心寧波的「金名片」。在他(她)的影響下,隱名捐款在寧波成為一種風尚,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愛心群體,總額超過5000萬元。就在11月初,一名隱名愛心人士通過寧波慈善網捐款50萬元,用於14個慈善項目的開展;而在前天,又一位化名「圓木」的愛心人士隱名捐贈14.3萬元,用於一位大學生母親的白血病救助。
壞事不做,好事不說,這是「順其自然」的心願,助學則是她(他)的主要資助方向。20多年來,市慈善總會一直遵循著他(她)的要求,堅持將善款用於助學、教育方向,並通過各類媒體對每一筆善款的使用進行公布。
附:「順其自然」歷年捐款及使用情況
1999年 5萬元 用於2000年春節向特困家庭送溫暖。
2000年 20萬元 用於建造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仁慈教學樓」。
2001年 15萬元 用於資助2002年100名在校特困大學生。
2002年 18萬元 用於資助2003年100名在校特困大學生。
2003年 16萬元 用於資助2004年80名在校特困大學生和30名特困小學生。
2004年 18萬元 資助2005年70名在校特困大學生和資助45名特困中、小學生。
2005年 25萬元 為「仁慈學校」添置教學設施和為110名貧困山區小學生補充營養餐。
2006年 35萬元 已資助貧困大學生130名,餘下15.75萬元,用於2008年資助餘姚四明山鎮中心小學教學設施。
2007年 51萬元 資助2008年180名大學在校生。
2008年 53萬元 資助2009年105名大學新生助學。
2009年 60萬元 資助2010年120名大學新生。
2010年 66萬元 資助2011年140名大學新生。
2011年 72萬元 資助2012年240名在甬高校貧困生。
2012年 73萬元 資助2013年146名慈谿、奉化等地大學新生。
2013年 75萬元 25萬元用於2014年海曙、江東50名大學新生助學;50萬元用於貴州黔西南州興義市瓷龍小學援建。
2014年 81萬元 資助2015年160名大學新生助學,其中海曙、江東、鄞州、慈谿各30名、象山縣40名。
2015年 85萬元 資助2016年172名大學新生助學,其中江東、海曙、江北各30名,餘姚、象山各41名。
2016年 91萬元 資助2017年180名大學新生助學,其中慈谿、象山、奉化、海曙各40名,鄞州20名。
2017年 96萬元 30萬元用於資助黔西南州興仁縣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牽手特色課堂項目,66萬元用於延邊州4個國家貧困縣農村學校更新和添置學生電腦。
2018年 99萬元 支出99萬元用於建設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興平學校教學樓。
2019年 101萬元 支出100萬元用於黔西南州甬黔兒童體驗館建設,剩餘1萬元轉入2021年留待安排。
2020年 10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