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本人原創,如需轉載,請通過評論、私信、微信公眾號後臺留言等方式與我聯繫,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犬大將與十六夜(犬夜叉的父母)的故事之前,妖怪與人類長期處於對立狀態。
我國唐朝高僧玄奘曾有云:「人之母,人也;妖之母,妖也。」玄奘西行取經路上,師徒與各路妖怪惡戰多場,這一段傳奇故事代代相傳,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便是據此改編的。
我國南宋紹興年間(對應日本平安時代末期),一位叫許仙的人類男子與千年蛇妖白素貞相戀,兩人墜入愛河,但不懂愛的法海和尚棒打鴛鴦,將白素貞及其婢女、妹妹小青鎮壓於雷峰塔之下。
到了日本戰國時代,「鐵炮」(火繩槍)等熱兵器在戰場上的運用,讓嗅覺靈敏的犬大將認識到:雖然妖怪本身的戰鬥力強於人類,但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妖怪與人類之間存在多年的平衡局面,遲早會被時代的浪潮打破。與其因落後而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帶領犬族對外開放,主動擁抱更先進的人類文明。
而之後的歷史證實了犬大將的選擇是十分明智的。人類科技飛速發展,妖怪被打得節節敗退。到了20世紀初的日本大正時代,民間殺鬼組織鬼殺隊在沒有得到日本政府支持的情況下,通過升級的「呼吸法」、生化武器紫藤花毒等手段,成功消滅了以「屑老闆」鬼舞辻無慘為首的一眾惡鬼。日本漫畫家吾峠呼世晴據此繪製了一部漫畫,並起了個說明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戰鬥力來擊敗鬼怪的名字——《鬼滅之刃》。
而在我國,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改造橫掃各路妖魔鬼怪,封建時代的妖風邪氣一去不復返,「建國後動物不許修煉成精」的觀念深入人心。
在犬大將、殺生丸、犬夜叉等有識之犬的帶領下,積極融入人類社會的犬族非但沒有因為失去妖力而衰落,反而活得有滋有味,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據考證有可能來源於汪星的犬族,其文化也越來越受到人類的歡迎,人們以「單身狗」「上班狗」「學生狗」等自稱,不少人還經常感慨「人不如狗」。
高橋留美子通過犬大將與人類公主十六夜的愛情故事,以及犬大將的兩個兒子殺生丸與犬夜叉在歷經諸多波折、迷茫後進一步拓展了與人類的愛(聯)情(系)的故事,表達了她秉持的不同種族之間應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