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產業)技術扶貧團隊被農業農村部評為產業技術扶貧優秀團隊

2021-01-17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李國智(肉羊產業)技術扶貧團隊被農業農村部評為產業技術扶貧優秀團隊

中國甘肅網1月13日訊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文)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通報表揚了全國產業技術扶貧優秀團隊,環縣李國智(肉羊產業)技術扶貧團隊在列。

李國智(肉羊產業)技術扶貧團隊以甘肅慶環肉羊制種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國智為牽頭人,成員包括甘肅慶環肉羊制種有限公司澳大利亞專家戴維德·奧斯本和拉斯·戴維斯,慶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徐振飛和李世恩,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曾金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牛春娥、嶽耀敬和楊博輝,環縣畜牧技術推廣中心靳善寧,甘肅農業大學趙雷民等10名專業技術人員。

李國智(肉羊產業)技術扶貧團隊在環縣建辦制種基地,搭建起了世界前沿羊業技術合作研發推廣平臺、肉羊制種和良種基因輸出基地、技術人才隊伍培育基地和科技帶貧示範基地的「一平臺、三基地」,採用智能化機器人飼餵系統等世界先進技術,建成肉羊產業技術中心服務當地肉羊產業。該團隊先後組織32位國外專家和86位國內專家參與慶陽肉羊扶貧產業,為肉羊養殖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和靶向示範。目前,已經示範技術29項,引進肉羊良種4個,篩選推廣優質高產飼草品種4個,研製推廣肉羊營養快餐料2種,培養村級產業指導員251人、大學生羊倌403人,培訓農民2.8萬人次,成為引領環縣肉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矽谷」。

相關焦點

  • 省淡水所大宗淡水魚扶貧團隊獲農業農村部表彰
    近日,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承擔的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樊海平站長作為戈賢平首席科學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扶貧團隊主要成員,獲得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與李大鵬崗位科學家組成的中央蘇區縣精準扶貧團隊,在武夷山市、武平縣、清流縣和光澤縣等地區開展漁業科技扶貧,通過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平臺,結合當地實際,先後引進了異育銀鯽「中科3號」「中科5號」、福瑞鯉、福瑞鯉2號等大宗淡水魚優良品種,應用於稻漁綜合種養、山塘和池塘養殖等模式中,並開展人工繁育及養殖技術研究示範,重點指導當地貧困戶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
  • 產業扶貧怎樣與鄉村振興銜接?農業農村部:不能畢其功於一役
    「當前,扶貧產業總體還處於培育成長期,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還不強。由於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周期不一致,很多問題在攻堅期內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需要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一考慮,創造條件、分階段逐步解決。」  12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產業扶貧成效新聞發布會。針對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問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做出上述表述。
  • 板繞村產業扶貧助農增收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產業扶貧故事》
    板繞村產業扶貧助農增收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產業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21-01-18 10:18:02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全國遴選產業脫貧典型和產業幫扶典型
  •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湖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省產業扶貧工作推進...
    為全面總結產業扶貧工作成效,研究部署產業扶貧與產業興旺有機銜接,11月13日,省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在新寧縣召開。  此次會議由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主辦,新寧縣承辦。省產業扶貧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14個市州農業農村局及扶貧辦相關負責人,51個貧困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42名為產業扶貧作出貢獻的企業、合作社、產業發展指導員等參會。
  • 國務院新聞辦就產業扶貧進展成效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6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雲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謝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委書記鄭東來介紹產業扶貧進展成效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湖北省316萬人受益「產業扶貧」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在建始田間指導農民種植。產業扶貧,脫貧攻堅「第一工程」,減貧脫貧的治本之策。來自全省產業扶貧視頻會的信息,我省37個貧困縣已形成54個扶貧主導產業,316萬人直接從產業發展中受益,實現由「扶生存」到「扶發展」的根本轉變。小掃帚發展成大產業11月10日,鄖西觀音鎮黃土梁村,恆達掃帚專業合作社內,貧困戶文廷山和村民們正加緊綑紮掃帚。「我在這裡不僅免費學技術,每天還補助40元。」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在當前農村吸引人才能力弱的情況下,可根據實施鄉村產業振興的需要,除加強「三農」在職幹部使用和吸引農民回鄉創業外,還可有針對性地選擇一部分城鎮退休人才如科技管理人才及企業家等到農村工作。五是創新鄉村振興項目審批管理方式。不斷深化農業農村領域「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適合農村實際的項目審批和資金使用指導意見,進一步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和資金使用管理制度。
  • 農業農村部:創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鄉村治理模式
    光明網訊(記者 黎夢竹)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鄉村治理工作意義重大。在11月5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負責人毛德智表示,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認真履行統籌推進鄉村治理職能,積極指導各地做好安置區的鄉村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 點石成金,綠色發展:科技助力水城縣玄武巖纖維產業扶貧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水城縣的貧困局面,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項目,真正實現「造血式」扶貧,根據當地資源優勢和企業需求,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地質地球所」)依託巖石學、巖石地球化學等學科專業優勢,在水城縣成立院士工作站,並由劉嘉麒院士帶領科技扶貧團隊深入調研,依託當地玄武巖的資源優勢,為水城縣玄武巖纖維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 青島農業大學科技扶貧隊伍收到感謝信
    今年1月,正值隆冬季節,青島農業大學的科技扶貧第一工作隊隊長趙金山帶領李和剛等團隊成員趕赴平度市南村鎮雲盤頂村調研貧困村科技需求。根據該村地勢低洼、容易積水澇漬的特點,建議放棄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和大棚蔬菜的初衷,重點針對本村傳統大田蔬菜種植尋找突破口。
  • 安徽長豐縣羅塘鄉:推進產業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
    羅塘鄉把繼續推進產業扶貧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重要舉措,依託本鄉的地理位置優勢,抓住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開發等機遇,重點加快發展草莓、甜瓜、稻蝦共養、生態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
  • 最美扶貧人物風採丨產業扶貧的「雙喜」故事
    產業扶貧的「雙喜」故事——記湘鄉市湘中惠農公司負責人鄭雙喜湘潭在線11月28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黃武平)時令進入冬季,以空心菜、莖(葉)用紅薯為主打特色產品的湖南省(湘鄉市)湘中惠農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助力扶貧攻堅
    今年5月,遂溪縣被評為國務院農村電子商務激勵縣,這是今年廣東省唯一獲得這個稱號的縣,全國僅10個;7月,該縣被評為國家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有了這兩塊「國字號」的金字招牌,全縣領導幹部群眾受到了極大鼓舞,擼起袖子加油幹,該縣的做法還受到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農村市場處相關領導的高度肯定。
  • 消費扶貧e起來走進白水 小蘋果大產業 果園託管新模式助農增收
    近十餘年來,白水蘋果試驗站圍繞產業發展「取得了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示範推廣了一批關鍵實用技術、鍛鍊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不僅為蘋果產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服務,也為學校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平臺支撐
  • 近二十九萬科技特派員奔赴脫貧攻堅一線 把產業和技術留在農村...
    「片」上合力推進片區扶貧。科技部會同國家鐵路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繫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通過「三區」人才計劃科技人才專項計劃累計投入經費近5.2億元,支持該片區五省一市選派科技人才2.75萬名,培訓5211名農村科技創業骨幹。
  • 安徽巢湖:扶貧產業守住「穩穩的幸福」
    據合肥日報消息 冬季傳統農業生產進入淡季,但是巢湖市蘇灣鎮扶貧車間和扶貧產業園卻是一派忙碌景象,村民通過參與產業發展,「農閒時節」也能掙外快。除了已經運營的梁帝和坊集兩個扶貧車間,今年底,蘇灣鎮的眾聯扶貧車間也將正式投產運營,是巢湖市最大的扶貧車間,是該鎮9個村(社區)聯合申報的到村扶貧項目。目前,一期項目的3棟標準化廠房已被承租,投產後年納稅達300萬元,可以帶動近百人就業。不僅如此,該項目還將為有就業願望的貧困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優先安排周邊貧困戶就業。
  •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大同區雙榆樹鄉向陽村、雙勝村和沙家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堅持以產業扶貧為主攻方向,克服重重難關,再造發展優勢,培植增收產業,真正實現以「技」富民。區鄉兩級聯合駐村扶貧工作隊,先後舉辦了「蔬菜雜糧種植技術培訓」「家禽養殖技術培訓」等培訓班6期,邀請技術專家現場授課、生產大戶介紹經驗、脫貧典型現身說法,通過理論教學與實地教學相結合方式,有效提高精準扶貧戶生產技能水平。建基地、抓示範。採取村集體+精準扶貧戶、大戶+精準扶貧戶等方式,三個村先後建立了有機穀子、嘎啦番茄、奶山羊等基地,為農戶發展致富產業拓寬了更多渠道。
  • 「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領跑梁河產業扶貧
    因地制宜 產業扶貧闖出新模式梁河縣是一個以種植糧、蔗、茶、烤菸和畜牧養殖為主的農業縣,人多土地少、山多壩子小,經濟發展滯後、發展不充分是最大的縣情。梁河聯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春法卻有著獨到的眼光,認為這些劣勢的現狀可以轉化為發展的另一種優勢,通過多次實地考察後,林春法發現梁河在發展養豬產業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 踏出一條康莊大道——懷化市「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精彩畫面
    懷化市委副書記陳恢清介紹,在探索創新「四跟四走」產業扶貧中,懷化市首先在建優配強農村基層黨支部上著力,大力實施「雙培雙帶」「能人治村」工程,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按照「政治素質高、群眾威信高、致富能力強」的「兩高一強」標準,選拔「能人型」「致富型」「示範性」年輕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其中1694名致富能手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農業戰線上巾幗標兵丨都勻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
    田間觀察西蘭花長勢情況我叫朱子丹,是貴州省產業革命專家團隊,茄子、菜豆小分隊一員,也是都勻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我用了28年的時間來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蔬菜技術研究與推廣。菜豆小分隊到墨衝良畝指導工作作為農業專家下基層服務「三農」的一名科技人員。從1992年起,我就帶著對農村和農業的一腔熱血紮根基層,將我所學的知識應用於農村的每一塊土地上。我的足跡涉及全都勻市8個鄉鎮辦事處80多個鄉村的田間地頭。我用雙腳丈量農村的每一寸土地,用智慧澆灌著農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