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先導片一放出,沒見過世面的我就被馬蘇訪談裡的一番言論驚到了:時代需要流量,我們就去流浪。
其實一點不驚嘆於馬蘇會復出,畢竟現在的姐姐們都趕上了乘風破浪的翻紅時節。
馬蘇當初火的時候是真的火,像她在訪談裡談到的一樣,一年五六部戲排的滿滿當當,連睡覺都是件奢侈的事情,而把劇組當成自個兒家更是家常便飯。
當年和柳雲龍主演的《大西南剿匪記》,作為女一號的馬蘇可是有將近上千場戲要拍攝;
和王志文主演的《旗袍》也有小七百多場戲要演。
忙麼?忙。
紅麼?紅。
要論知名度,前幾年的馬蘇一定是排的上號的女演員。
可近些年來,熒幕上好似再也沒有出現過馬蘇這麼一號人物。
年齡對女演員來講屬實並不友好,中年女演員也確實面臨無戲可拍的困境,但說困難到銷聲匿跡的程度,馬蘇也是獨一份了。
所以當馬蘇噙著眼淚,把自己快要糊到失業了的根源一股腦歸結到了時代變了的時候,我驚呆了。
時代是變了,當下流量為王也毫無疑問是時代變換的產物。
但如果說所有演員將自己的「過時」歸咎為流量的錯,世道的錯,那就沒有一批又一批經久不衰的老戲骨什麼事兒了。
同樣是處在尷尬年齡的孫儷,《安家》不是依舊能打,穩坐女一號?
出道多年卻一直不慍不火的劉敏濤,即使很多戲都是女配,不也照樣吸睛火出圈?
還有大姐大寧靜,要論直爽再無二人能與之匹敵,但那直言直語的性子就是長在了很多人的審美點上啊!
她們一個個也是在流量時代,只不過人家沒有流浪,而是選擇了迎浪。
所以馬蘇的這份說辭並不能讓人很好的共情,相反,有那麼一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所以結果就是,網友們並不買帳。
當年摻和李小璐的事情是馬蘇事業開始走下坡路的起點,無論是之前的維護還是之後的回踩,件件樁樁都讓衝浪的網友們記住了這個轉折點。
倘若馬蘇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糊純粹是自己作的,而是依舊選擇將自己所面對的困境推給時代,推給流量,那這群正在努力轉型的流量們要背起這口鍋可真是太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