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與爬行動物肖像,從「鱗」開始

2021-02-25 惠佳攝影視界

兩棲類、爬行類動物,有的被覆著精緻的鱗片,有的生長著精妙多彩的皮膚。想要走進這個奇妙的世界,在考驗著攝影技術的同時,更是對生態知識、身體素質的多方考驗。今天,讓我們跟隨攝影師@OrcinusOrca,看看他鏡頭下兩棲與爬行動物,都有著怎樣的魅力。

Zhangixalus dennysi/大樹蛙,安徽歷溪

D850, 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大家好,我是攝影愛好者@OrcinusOrca。拍攝兩棲與爬行動物的靜態肖像影像,向來也想要通過極致的解像力與畫面質量賦予動物肖像照科學的意義與用途,雖然部分情況下會對環境進行一定幹預,但也依然堅守著野生動物不應被抓捕拍攝的原則,所以筆者個人的所有影像記錄均攝於物種的原生環境下。

Pseudoagkistrodon rudis/頸稜蛇,安徽歷溪

在受到手電光線的驚擾時,頸稜蛇往往會蜷縮起來,並用身體其他部分保護頭部

D850,AF-S 微距尼克爾 60mm f/2.8G 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筆者覬覦尼康的單鏡頭反光數位照相機系統已久,在尼康D850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發布後更是被其出色的靜態影像表現說服,於2019年決定摒棄先前所使用的照相機系統,轉而研學尼康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系統,並將其運用在動物肖像照的拍攝中。

Trimeresurus gumprechti/岡氏竹葉青蛇,雲南紅河

D850,AF-S 微距尼克爾 60mm f/2.8G 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考慮到物種活動規律的特殊性,本文中出現的所有影像均於夜間拍攝。在具有閃光燈作為輔助曝光光源的情況下,拍攝兩棲與爬行動物的肖像照並不如其他野生動物攝影題材一般繁瑣,其他野生動物攝影題材中,拍攝者往往需要考慮包括測光區域、曝光情況、自動對焦等在內的多方面因素,而兩爬肖像照的拍攝是在曝光條件得到了高度保證的情況下,將影像的表現全權交由機身與鏡頭處理,所以在拍攝肖像照時,影像的質量將依賴於機身與鏡頭本身的性能與特點。

Trimeresurus popeorum/坡普氏竹葉青蛇,雲南西雙版納

D850,AF-S 微距尼克爾 60mm f/2.8G ED

光圈:f/16,快門:1/200秒,ISO64

我對於兩爬肖像照的首要關注點是圖像質量,即畫質。D850搭載有約4,575萬有效像素的全畫幅 CMOS傳感器,在AF-S 微距尼克爾 60mm f/2.8G ED的配合下,可以將畫面合焦部分的解析度最大化。而一個物種的形態特徵,往往只有在高解析度的靜態影像中才能被完全展示。

坡普氏竹葉青蛇是形態特徵出眾的小型毒蛇,圖中的雄性亞成體伸舌偵測身邊的氣味情況

D850,AF-S 微距尼克爾 60mm f/2.8G ED

光圈:f/16,快門:1/200秒,ISO64

在拍攝過程中,我將傳感器靈敏度降低至ISO 64,即保證了寬廣的動態範圍,也將畫面噪聲降至最低。

Trimeresurus stejnegeri/福建竹葉青蛇,安徽祁門

D850,AF-S 微距尼克爾 60mm f/2.8G 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得益於尼康D850的高像素拍攝能力,配合尼克爾鏡頭優秀的解像力與超低色散鏡片(ED)的色散處理,在拍攝三種竹葉青蛇時,全像素輸出所帶來的精緻細節滿足了我對高解析度影像的要求。

Trimeresurus stejnegeri/福建竹葉青蛇,安徽祁門

D850,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如圖所示的竹葉青蛇在體側有白色色斑,在曝光充足的情況下,白色色斑邊緣高光處幾乎沒有出現色散,在輸出圖像中,蛇頭側的鱗片排列形式、瞳孔、頰窩等關鍵信息得以表現,使得該影像可以服務於科學研究、普及和物種留影等需要嚴謹圖像表達的工作領域。同時,在後期瀏覽、大幅展示、印刷等展示過程中可以進行放大,並對輸出像素數進行進一步調整,為影像的二次加工提供充足的條件。

Trimeresurus popeorum/坡普氏竹葉青蛇,雲南西雙版納

D850,AF-S 微距尼克爾 60mm f/2.8G ED

光圈:f/16,快門:1/200秒,ISO64

而且尼康D850機身具備1/250s的熱靴燈快門同步速度與低至約0.04s的快門時滯,能夠幫助我輕鬆抓拍蛇類伸舌的瞬間,使影像在觀感上的內容更加豐富。

Trimeresurus popeorum/坡普氏竹葉青蛇,雲南西雙版納

D850,AF-S 微距尼克爾 60mm f/2.8G ED

光圈:f/16,快門:1/200秒,ISO64

此外,還要提示一句:竹葉青蛇是小型蝮亞科毒蛇,雖然體型小巧,在拍攝時仍具有危險性,我會在機身與鏡頭的連接處固定一張軟質泡沫塑料板,以便照相機更接近被攝物種。一來保證了拍攝時的安全,二來避免了後期處理時對圖像進行剪裁導致損失有效像素的情況出現。

在拍攝運動迅速的遊蛇科物種,精彩的身體形態與行為瞬間轉瞬即逝。響應迅速,合焦準確的自動對焦系統尤其重要。

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us vaillanti/紫灰錦蛇範氏亞種,幼體,安徽歷溪

D850, 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幼體紫灰錦蛇體型小巧,行動迅速,筆者在拍攝時選用了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鏡頭,對該個體的特定身體細節進行小範圍抓取,尤其是眼部。在拍攝過程中,我用手電燈光進行對焦輔助,動物受到對焦燈光的刺激時會不斷活動,而透過柔光板的手電燈光約在-3EV左右,微距攝影中常用的單點對焦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非常吃力。

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us vaillanti/紫灰錦蛇範氏亞種,幼體,安徽歷溪

D850, 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這時,我使用了尼康D850中搭載的3D Tracking物體追蹤自動對焦模式,並將初始對焦點預設在蛇的眼部。如此設置下,蛇頭在取景框內的小幅移動便會被自動對焦系統識別,並自動調整焦平面位置,確保眼部(選定區域)在合焦範圍內,使拍攝者可以專注於在合理構圖時釋放快門,大大提高了拍攝便利性。在3D Tracking模式下的尼康D850,焦平面調整迅速,合焦精確,在野外拍攝中非常可靠。

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us vaillanti/紫灰錦蛇範氏亞種,幼體,安徽歷溪

D850, 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在這組紫灰錦蛇的影像資料中,得益於尼康D850所搭載的Multi-CAM 20000自動對焦感應器模組,大面積的對焦點範圍(153點,55點可選),以及理論值–4至+20EV得自動對焦偵測照度範圍,使我在拍攝時擁有更大範圍的有效對焦面積,與更加迅猛的自動對焦表現,保證動物的眼部合焦準確。

同樣運用3D Tracking自動對焦模式拍攝的物種還有勐臘鈍頭蛇。

Pareas menglaensis/勐臘鈍頭蛇,雲南勐臘

D850,AF-S 微距尼克爾 60mm f/2.8G ED

光圈:f/16,快門:1/200秒,ISO64

在與尼康D850,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AF-S 微距尼克爾 60mm f/2.8G ED三款產品的合作中,我僅僅開啟了靜態畫質與自動對焦兩項性能的研學,而這臺相機還有許多強悍的性能尚未被我運用,也因為尼康D850的高水平發揮,使我不禁期待這臺高性能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在日後的表現。

Amolops wuyuensis/武夷湍蛙

D850, 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如果一定要用言語去描述尼康D850的實戰表現,除了尼康百年來對照相機的理解與尊重芸芸,我更傾向稱之為——馭光駕影。


附,使用尼康D850拍攝的其他物種

Zhangixalus dennysi/大樹蛙,安徽歷溪

D850, 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Odorrana tianmuii/天目臭蛙,安徽歷溪

D850, 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Odorrana tianmuii/天目臭蛙,安徽歷溪

D850, 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

光圈:f/13,快門:1/200秒,ISO64

相關焦點

  • 中生代,三疊紀,爬行動物的王朝
    >二疊紀大滅絕後,地球開始休養生息,爬行動物的兩大家族——.蜥形綱成員誕生,分別是身披硬殼的龜鱉類,另一個則是蜥蜴和蛇所在的有鱗類,但在三疊紀繼沒蜥蜴又沒蛇,他們分別要到侏羅紀和白堊紀才會出現。三疊紀大滅絕。距今2.3億年前的晚三疊世,全球氣候突然轉變,迎來了一場超大型的降雨期,「卡尼期洪水事件」。
  • 國內首家爬行動物主題親子樂園來了!與爬行動物們來一次親密接觸~
    這裡的爬行動物不再那麼恐怖和高冷,它可以被看、可以陪玩、可以逗笑、可以和人類親密合影!還有熱情洋溢的講解員小哥哥和小姐姐誒,為大家科普兩棲爬行動物的進化歷程、形態結構、生態行為學和生物多樣性知識。帶領我們從多角度了解和認識兩棲爬行動物及其瀕危現狀,最終達到保護動物的目的。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地球上從沒有任何生物能像爬行動物一樣,一度稱霸整個海陸空世界。它們曾統治地球長達數億年之久,不料卻於「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慘遭滅頂之災,僅剩一些小型且堅強的爬行動物存活至今——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有三分之一的爬行動物被登記為易危、瀕危,甚至極度瀕危。
  • 烏龜屬於爬行動物,你對它們真的了解嗎?
    烏龜屬於爬行動物,你對它們真的了解嗎赫曼 陸龜是歐系陸龜的代表品種之一,強健的體魄,活潑開朗的性格,適中的售價以及中等大小的體形,都使之成為非常合格的入門品種。赫曼陸龜壽命較長,飼養情況下不冬眠約有70-80年,按時冬眠約有120年壽命。
  • 《國家地理》影像方舟:兩棲及爬行動物照片精選
    「影像方舟」項目計劃在全世界的動物滅絕之前,為它們留下珍貴的肖像照。等到雨水再次降臨,它們就返回地面,開始新一年的繁衍生息。照片攝於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國家水族館。
  • 黑鱗鮫人,人魚居然不是美麗善良的精靈,而是醜陋的食人族
    黑鱗鮫人據說世界上已經有很多人發現了人魚的屍骨,美國人還抓過活的。這種美人魚叫做「黑鱗鮫人」。黑鱗鮫人有潔癖,生活在潔淨的海水中。身材類似人類,凹凸修長,瘦高勻稱。咯吱窩那裡有半透明皮質翼和飄須,顯得飄逸美麗,這也是在水中遊動的需要。據說,他們是古代某國為了躲避戰亂,躲入水中的人民。又有傳說是被海中仙變成僕人的水邊漁民。
  • 給兩棲登陸艦裝反艦飛彈,美海軍這是開始學前蘇聯海軍了?
    [LPD17聖安東尼奧號兩棲登陸艦和NSM「海軍打擊飛彈」]這些報導都是引用美國海軍作戰司令部遠徵作戰司司長,美國海軍陸戰隊少將特雷西·金(Tracy King)在2021年1月8日向記者提供的詳細信息。美國海軍在2018年開始採購挪威設計的「海軍打擊飛彈」(NSM)並將其命名為RGM-184。
  • 爬行動物中的活化石--喙頭蜥(Sphenodon punctatus)
    喙頭蜥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它是三疊紀初期喙頭類殘留下來的唯一代表,我們都知道爬行動物的分類非常複雜,恐龍可以說是遠古爬行動物的祖先,而我們現代所說的爬行動物其實只有龜類與蜥蜴不同的是它有第三眼瞼(即瞬膜),能水平地閉合。
  • 兩棲作戰「硬核」先鋒:05式兩棲戰車丨央視《國防科工》
    兩棲登陸裝備性能的優劣,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戰爭態勢的走向。那麼在國產戰車大家族中,誰是搶灘登陸的「排頭兵」呢?已躋身世界先進戰車行列的05式兩棲戰車車族必須榜上有名。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國防科工》播出《兩棲作戰「硬核」先鋒》,用鏡頭記錄這款戰車如何獨步水陸,發揮出最大戰鬥力。
  • 兩棲艦燒完沒幾天,美軍又一輛兩棲戰車海上沉沒,8人屍骨無存!
    包括「羅福斯」號在內的多艘戰艦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接著有一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被徹底燒毀。7月30日,又有一輛AAV兩棲戰車在海上訓練時沉沒,車上共有15名精銳海軍陸戰隊員和1名水手。當時只救起來8人,其中1人因為傷勢過重死亡,另有兩人重傷。美軍此後調動海軍、海岸警衛隊和海軍陸戰隊展開了大範圍搜索。
  • 中華鱉、牛蛙等兩棲爬行類動物……
    中華鱉、牛蛙等兩棲爬行類動物可以養殖、食用!會上記者了解到,列入了我國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就是可以養殖食用的。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該決定第三條規定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屬於家畜家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規定。
  • 同美軍兩棲艦艇比,我軍兩棲艦近防能力差強人意
    我軍兩棲戰艦近年來開始快速形成戰力,隨著071型船塢登陸艦,072B型坦克登陸艦,還有075型大型兩棲攻擊艦的相繼到來,我軍兩棲登陸作戰能力快速提升,綜合戰力僅次於美軍。不過也有苛刻的軍迷細心地指出,同美軍的兩棲艦艇出色的近防能力相比,我軍的兩棲船艙明顯處於劣勢。071僅有4門630近防炮,072B更寒酸,僅一門單管30毫米速射炮,075稍好點,裝備了1130近防炮及紅旗近防飛彈。可美軍同級別的以安東尼奧級可是有2門30毫米艦炮及2部21聯裝拉姆近防飛彈,同時還預留了2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
  • ...42)兩棲船塢登陸艦和「紐奧良」號兩棲船塢運輸艦(LPD 18...
    【美國頻繁派機到南海偵察之際 美軍兩艘萬噸巨艦也在南海現身】在美國頻繁派機到南海偵察之際,據美國太平洋艦隊9月8日發布的消息,美國海軍兩艘兩棲艦船於9月6日在南海開展了航行訓練活動。 這兩艘兩棲艦船是「日耳曼城」號(LSD 42)兩棲船塢登陸艦和「紐奧良」號兩棲船塢運輸艦(LPD 18)。
  • 日本兩棲突擊裝甲車戰力如何
    在眾多裝備中,有一款其貌不揚、但對日本自衛隊而言有特殊意義的裝備,那就是日本以高價從美國引進的AAV7A1型兩棲突擊裝甲車。 2013年,為加強兩棲作戰力量,日本以30億日元(當時約合人民幣2.44億元)高價,從美國採購4輛AAV7A1型兩棲突擊裝甲車。儘管該車是AAV7型兩棲突擊裝甲車改進型,但服役時間已超40年,被日本媒體嘲諷為「老爺車」。
  • 《精靈寶可夢劍盾》心鱗寶怎麼樣 心鱗寶屬性資料圖鑑
    很多玩家對精靈寶可夢劍盾心鱗寶屬性不是很了解,本文為大家帶來精靈寶可夢劍盾心鱗寶屬性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精靈寶可夢劍盾心鱗寶屬性介紹 基礎屬性 ... 【九遊攻略】精靈寶可夢劍盾心鱗寶的屬性是什麼?
  • 《魔獸世界懷舊服》光滑的蛇鱗護腿怎麼獲取 光滑的蛇鱗護腿獲取...
    導 讀 相信大家一直在尋找魔獸世界懷舊服的光滑的蛇鱗護腿在哪掉落,以及光滑的蛇鱗護腿的屬性和裝等一些內容
  • 橘子洲水陸兩棲車(艇)首航 開啟中國首條水陸兩棲遊之旅
    華聲在線12月25日訊(記者 李向)亦車亦船,既能像巴士一樣在陸地上行駛,又能像船舶一樣在水域中航行的水陸兩棲車你見過嗎?今天上午10點30分,在長沙橘洲沙灘公園,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郭固權宣布,橘子洲水陸兩棲車(艇)首航正式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