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搖滾樂(There's Rock & Roll in China)

2022-01-27 搖滾幫

中國搖滾全輯試聽地址,持續更新中http://music.163.com/#/playlist?id=32729656

前言:這篇文章是我在網絡上轉載的,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樂隊是Chyna。一個看上去離我們很遠的故事。分享給你們,希望你們和我一樣,願意去發掘那些微不足道的過往。

先從樂隊的故事講起吧,20世紀七十年代,香港最有名氣的鼓手Donald Ashlry(唐龍)和香港一流的吉他手Peter Ng(吳士明)組成了「Ramband」樂隊,帶動了香港的樂隊熱潮,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Beyond樂隊等,都誕生於這波熱潮之中。Beyond後來成了香港最有名的樂隊,而催生他們的「Ramband」卻在不久後無奈的解散了。

  1983年,唐龍謀劃組織新的樂隊,有一天他遇到一個美國朋友來到香港,那位朋友身上穿了一件T恤,上面印著「There's No Rock & Roll in China」(中國沒有搖滾樂),雖然唐龍是美國和馬來西亞華裔的混血兒,他但自小在香港長大,一直以中國人自居,他不能忍受別人說中國沒有搖滾樂,於是他將新組的樂隊命名為「Chyna」,讀音和「China」是一樣的。同年樂隊推出了專輯「There's Rock & Roll in China」(中國有搖滾樂),全部是英文歌,試圖走國際路線;這段時間的Chyna人才濟濟,全部是香港最優秀的樂手,主音及鼓手唐龍(Donald Ashley),主音吉他手是外號小飛俠的蘇德華(Firman So),貝司手單立文(Pal Sinn),和音及鍵盤手黃良升(Peter Wong)。樂隊後來還成為第一支前往大陸地區演出的香港搖滾樂隊,但之後不久又因故解散了。

  分分合合不斷折騰,似乎就是Chyna的寫照,1985年底,唐龍重新將Chyna組織起來,並在1987年發表了新專輯《Back 2gether》,並一度打進Billboard排行榜,成為唯一受到歐美樂壇注意的香港搖滾樂隊。但當時的香港樂壇偶像派當道,搖滾樂隊瀕臨絕境,縱使有超一流的實力又滿腔熱誠,Chyna仍在這種商業歪風下步履艱難。

  Chyna樂隊的成員雖然經常變換,但來來去去都是香港的頂級樂手,雖然樂隊本身沒有取得大的商業成功,但他們對香港樂壇甚至華語樂壇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樂隊成員們以各種方式長期活躍於香港樂壇,特別是唐龍和蘇德華,唐龍不但是香港第一鼓手,還是一個很成功的唱片監製,我們可以在很多的香港唱片內頁上看見唐龍的名字;而主音吉他手蘇德華則更是不得了,從張學友到譚詠麟,從梅豔芳到陳慧嫻,幾乎所有的香港大歌星都請他彈吉他……他還組織了香港樂壇另一個殿堂級的樂隊Blue Jeans,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轉眼到了1992年,搖滾之心不死的唐龍正在考慮以何種方式復出,巧遇來自在臺北長大的韓籍實力派女歌手崔元姝,她到香港希望找一個搖滾樂隊合作,兩人一拍即合,「Chyna」再次重生,以全新面貌在臺灣登陸,發行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張國語專輯《Chyna – 答案》。

  參與《答案》錄製的成員有:主唱崔元姝,來自臺灣;鼓手唐龍 (Donald Ashley)、吉他手吳士明 (Peter Ng)、鍵盤手袁卓繁(Richard Yuen),以上三人來自香港;吉他手Jim Knettle、貝司手Stephen Hogg,以上二人來自加拿大。

  《答案》發行的同年,樂隊舉行了全國巡演並發表一張巡演記錄專輯,遺憾的是這一切都並未獲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崔元姝和Chyna的合作也就止步於此,之後Chyna再也沒有以團體的形式出現過,而崔元姝在1995年發行了一張翻唱的英文專輯後,就基本從樂壇消失了。

  《答案》專輯發表至今二十年,一直是我最喜愛的華語搖滾專輯之一,整體風格大氣磅礴,編配繁複,技術精湛,製作精良,是華語樂壇的佼佼者。主唱崔元姝也是我最喜歡的搖滾女歌手之一,她的嗓音蒼勁有力,激情洋溢,充滿震懾力和爆發力,其技巧已經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境地。在我看來,與她不相上下的只有「指南針樂隊」的羅琦了。崔元姝還是一位不錯的詞作者,這張專輯中有四首歌詞出自她的手筆。

  就是這樣一張在商業上不太成功的專輯,卻成為了搖滾樂迷心目中無可替代的經典,它不但記錄了一代頂級樂手的夢想和努力,掙扎和失敗,同時引發了我們很多的思考,為何擁有頂級水準的Chyna卻始終無法獲得應有的認可和成功?原因其實很簡單,就四個字「商業利益」。Chyna的音樂雖然大類上是Rock,但細分下來恐怕只能劃到較為溫和的Pop Rock一類了,可以說已經盡力向商業靠攏了,可是還是無法得到那些音樂商人們的青睞。

  香港是個百分之百的商業之都,所有的東西都被商業利益所左右,做原創音樂,特別是搖滾樂,費時費力,投資回報率遠遠不如以翻唱為主的偶像歌手,所以香港樂壇從來都是以翻唱日本歌曲為主,本地音樂一直在夾縫中生存。有香港網友就曾經吐槽說香港是一個埋沒音樂人材之冢,抹煞了無數支持本地音樂的真正樂迷,令人憤慨!《答案》專輯雖然由臺灣發行,情況稍好於香港,且發行公司「友善的狗」本身就是著重於發行搖滾樂的唱片公司,但在這樣的商業大潮面前,也顯得有心無力。

  時間過去了二十年,樂壇似乎又進入了一個輪迴,不光是香港,整個華語樂壇在經歷了90年代到00年代短暫的搖滾樂輝煌後,隨著崔健、唐朝、黑豹等一批搖滾人逐漸的老去,新生代的搖滾樂隊和歌手在商業和數位化浪潮的雙重打擊下,徹底的一蹶不振,除了汪峰還在無奈的唱著「我在這裡活著也在死去」之外,幾乎聽不到任何的聲音了。於是再一次出現了There's No Rock & Roll in China的尷尬境地。

  其實碼了這麼多字,只是想紀念一下這張曾經給我很多回憶的專輯《答案》,作為音樂從業人員,我不想在這裡過多的抱怨什麼,也無法展望什麼,市場經濟畢竟有它的生存法則,作為人生,留有稍許的遺憾也是一種美麗。

原文連結:http://www.zyyy.in/?p=768

本消息來自:搖滾幫微信公眾平臺,是(www.YaoGunBang.com)網站的官方平臺帳號,除每周一期的分享搖滾圈內的演出資訊及信息外,每天都會推薦一首歌曲,如果你喜歡搖滾樂請關注我們。

如何關注我們?查找朋友輸入"yaogunbangcom"或者查找微信公眾帳號「搖滾幫」.新浪微博@中國搖滾幫。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到Chyna樂隊歌曲試聽頁面

相關焦點

  • Let's rock n' roll 譯成「讓我們一起搖滾」外國人不是這個意思
    They can rock and roll, they can tango, but they can't bop.他們會搖滾,會探戈,但不會博普舞。但如果我們將「rock n' roll」聽成「讓我們一起搖滾吧」,我們很可能誤解了對方的意思。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對方(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說,rock n' roll」。
  • 可可聽歌學英語:I love rock 'n' roll我愛搖滾
    歌詞如下:I love rock 'n' roll 我愛搖滾- 鄧麗君 I love rock 'n' roll 我愛搖滾 SoI love rock 'n' roll 我愛搖滾 So come and take the time and dance with me
  • 《搖滾編年史》01. 貓王來了!'54 ~ '62 早期搖滾,山地搖滾 (Rock 'n' Roll, Rockabilly)
    這一般被認為第一張搖滾錄音。然後1954年的「Rock Around the Clock」 獲得美國英國雙料冠軍開始,搖滾開始獲得國際聲譽。其實吧,大家估計對這個時代的搖滾也不關心,我自己也不關心,而且是屬於資料比較多,比較有定論的時代,我就撿重要的說說就好了。
  • 2017秋冬|一場ROCK&ROLL的秋季狂歡!
    [rock&roll]搖滾,是每個年輕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的一種精神。它象徵著 年輕、活力、自由、瘋狂、勇敢做自己!說到搖滾,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搖滾巨星。snekay 2017秋冬,以1960-1970搖滾的黃金時代為靈感來源,回到搖滾的初衷,選取代表搖滾的電吉他、全球標誌性rock手勢...等搖滾元素。
  • 周六晚: Rock'n Roll Attack(四樂隊)
    Brought together by fate, mutual passion for beer and shared love of jamming, they formed in Ningbo city 2013.
  • Rock&Roll 搖滾樂
    好久不見,我是Mae老師😊上周的拉丁主題大家有沒有去翻之前公眾號歷史消息,拉丁一➕拉丁二就是換新後的拉丁音樂。 好了,回到正題,本次要介紹的是搖滾樂,上周有感受到搖滾樂的快樂嗎? 主要風格有:民謠搖滾、藝術搖滾、迷幻搖滾、鄉村搖滾、重金屬、朋克、另類搖滾等。
  • 3ROCK搖滾季之光棍搖滾狂歡夜3ROCK Rock Season – Singles Rock Carnival Night
    3ROCK搖滾季       3ROCK Rock season    之-光棍搖滾狂歡夜
  • Trash Crash Rock N' Roll
    這是一張野心勃勃、厚積薄發的專輯,樂隊全部採用同期錄音這種極具挑戰的方式錄製13首新歌,力求還原最經典的搖滾之聲。經過一段時間的忙碌,這首主打單曲終於推出了,感謝歌迷朋友們的支持,巡演8.26日正式開始,新歌會在接下來陸續推出,敬請期待!
  • Weplay 搖滾陀螺,rock'n roll中尋找平衡力
    Weplay的搖滾陀螺,小編和女兒戲稱它為「大碗」。看著很樸素,明亮的純色,乾淨光潔的表面。除了感嘆好大,光從外觀上,小編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詞可以描述它。但就是這麼個其貌不揚的「大碗」,卻有多種玩法能讓家長和孩子樂在其中!什麼什麼?你不信?我們先來看看這隻「大碗」可以怎麼玩!搖滾陀螺最低的適玩年齡是6個月。
  • 英文歌曲:Party Rock Anthem—歌手LMFAO
    Party rock is in the house tonight派對搖滾就在今晚Everybody just have a good time所有人都樂開懷And we gonna make you lose your mind我們會讓你失去理智We just wanna see yaa!
  • 'School of Rock' musical ready to rock GZ 《搖滾學校》來襲廣州,助你燃燒卡路裡!
    今晚開始,屢獲殊榮的音樂劇《搖滾學校》國際巡演班底「萬裡迢迢」來到廣州大劇院與羊城觀眾見面啦!
  •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
    迷幻搖滾(英文:Psychedelic rock)是一種搖滾樂流派,其源自迷幻文化及使用迷幻*而產生的思維驟變。
  • Rock and roll,勁爆樂隊提前睇【五一時尚攻略第一輯】
    盛宴,這個五一我們要盡情rock and roll....專屬的搖滾舞臺!為的就是呈現一場大家專屬的rock音樂文化盛宴!!!幕府樂隊是著名音樂製作人,獨立音樂策劃者鄧湘斐集合一批幕後製作高手而組建的電子搖滾樂隊,樂隊集結了廣州音樂族群中最有操控能量的樂手,改變隱藏在幕後掌控音樂的方式,出現在舞臺上,用極其精湛的器樂演奏,配上嚴絲合縫的編配,將電子樂與搖滾樂華麗地結合
  • 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
    大部分的子分類都有自己的聽眾,其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樂隊像Hüsker Dü 和 R.E.M.甚至籤約了唱片公司。然而,在當時相對於其他的類別的搖滾樂和流行樂,大部分商業另類搖滾樂隊的成就都是有限的。有些作品依然被歸為個人作品,只有少部分的廣播,電視媒體會播放他們的歌。
  • 後搖(Post-Rock)
    但有的刊物又因針對其樂風或淵源,於是有人又稱之為"DroneRock"、"Space Rock"、"Out Rock"、"Neo-shoegazer-rock"或"Kraut-Rock"等各種名詞。然而,"後搖滾"這個名稱被正式採用,則還是後來英國《Wire》音樂雜誌持續有系統的用"Post- Rock"一詞做大幅度的介紹報導後,整個所謂的"後搖滾運動"才慢慢地傳開來。
  • Chilean psych-rock Föllakzoid China Tour
    音樂之前,唯有節拍有規律的節拍讓所有人遵循著同一個節奏律動表達自己的文化、傳統、儀式與信仰時刻提醒著我們的身份一個社群一個國家我們用節拍打出了一個個故事我們自己的故事紀錄片《一脈相承:Krautrock
  • 8/25 Saturday → POST-ROCK + SURF ROCK + INDIE ROCK!
    (Surf rock), White Paper 白皮書 (Indie rock)10pm, Free!And it's Marshall's birthday. You have mixed feelings about that guy but it's still a pretty good show.JUST COME!有驚喜!但是你得到現場發現。不過看看這陣容: 白皮書、Boss Cuts、Macondo,沒驚喜你也不能錯過。
  • First Desert Music Festival in China !
    本次騎士音樂嘉年華一次集齊中國搖滾殿堂級領軍人物鄭鈞、搖滾傳奇黑豹樂隊,以及布衣樂隊、戰斧樂隊、褚喬、發光曲線樂隊、潛逃樂隊、魔力大巴樂隊、熊貓眼樂隊、秋野樂隊等國內搖滾中堅力量,他們將帶領樂迷一起勇闖戈壁沙漠,高舉搖滾大旗
  • 講搖滾精神的,知道什麼是搖滾嗎?
    每次一聽到關於搖滾精神的討論,我的尷尬癌總會發作。奇葩大會第二季第五期截圖我不否認《老搖滾》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它給我們展現了中國8090年代搖滾人的狀態以及對搖滾樂的「中國化」。先來看看Wikipedia對搖滾的解釋:搖滾(rock and roll/rock'n' roll/ rock & roll)是一種音樂類型,起源於1940年代末期的美國,1950年代早期開始流行,迅速風靡全球。
  • ··搖滾舞臺陣容· Rock Stage Artists info|THE BOND藝術音樂節|
    Their songs range from the explosive edge of traditional rock and roll to the end of a shoegazers galactic pedal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