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入手那麼一盞檯燈,它有一個挺奇怪的名字 —— Jya,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低調造型,還有一副不受約束的、自由的軀體;它叫「Jya 新光檯燈」。
Jya 究竟怎麼念呢?把 y 理解成 i ,也就是「Jia」,相信你就懂了。
▍不是棍子,是一根檯燈
Jya 新光檯燈的造型真的很特別,特別到第一眼望去並不會聯想到它就是個檯燈;造型也很簡單,就那麼一根柱子,不,應該說是一根棍子,比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檯燈都要簡潔。
這也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 —— 存在感低:筆者認為,作為一款檯燈,本體的存在感不應該太高,更不應該佔太多空間,所以我之前入手了一臺 BenQ 的 ScreenBar Plus 顯示器掛燈,它幾乎不佔任何空間,夾在顯示器上,開燈後光線撒在桌面前的區域,不反光、不對其它區域造成光汙染,適合夜晚在電腦桌前集中精神。
但說實話,ScreenBar Plus 夾在屏幕上也不算很好看,線材還有那麼一丟丟礙眼、礙地方;Jya 的新光檯燈似乎能解決美觀的問題。
▲ BenQ ScreenBar Plus 屏幕掛燈
▲ BenQ ScreenBar Plus 屏幕掛燈
首先同樣的磨砂鋁材質沒有多餘修飾,全身不見一枚實體按鈕,而是以觸控的方式放在了燈柱頂部,底部後方一個 USB Type-C 充電口和一個復位針孔,整機直徑 3.5cm,高 35cm。
標配了一個直徑 6cm 的磁性底座,檯燈與底座能牢牢吸住,放在桌面上還算穩當;當然,會只佔點地兒,但相比起傳統檯燈,它佔地可以忽略,畢竟即使是屏幕掛燈 ScreenBar Plus,它的遙控座也是佔了點地方的。
另外,Jya 這款新光檯燈有多個版本,手上這款智能版,售價比普通版貴上那麼 100 塊,有灰、銀、粉、金四個顏色可選;另外非智能版除了有灰、銀兩色以外,還有兩款番茄紅的限量版,至於價格嘛 ...
不過這磨砂鋁材質有些矜貴,日常使用的時候得注意磕碰,我手上這臺用了幾天,就已經有小劃痕,心痛。
▍檯燈不是主角,光才是
Jya 新光檯燈的光源看似挺簡單,LED 燈珠被塞進了燈靠上的這個凹槽裡,這個凹槽也像極了一個用來開啤酒瓶蓋的開瓶器,酒瓶放在槽裡,一扣,酒瓶蓋就打開了(誤)。
仔細看凹槽內部上方有一大一小的 LED 燈珠,能實現遠光、近光兩種不同的照明模式,就像汽車遠近光燈。
不過照明的範圍跟汽車的遠近光不同,大燈珠對應的是近光,小燈珠對應的是遠光;它的近光的光線擴散範圍更廣,亮度也更高,而遠光雖然遠了點,但光線擴散的範圍更窄了,小燈珠的亮度也稍微更暗些。
▲ 近光最高亮度光照效果
▲ 遠光最高亮度光照效果
兩枚燈珠分別來自歐司朗的 Duris S 8 5050(近光燈)和科銳的 XP-G2(遠光燈)的 LED 光源。
燈頂的觸摸按鍵可以切換檯燈的狀態:近光的三檔亮度、遠光兩檔亮度,長按熄滅。在近光最高亮度下測得亮度約 600Lux,近光中等亮度約 400Lux,遠光、近光最低亮度約 100Lux, ,而遠光的最高亮度大概只有 300Lux。
順便一提,美國建築照明設計的辦公室照明標準明確了,辦公室光照亮度必須要到 500Lux 的狀態下,書寫、閱讀,眼睛不容易產生疲憊感,能滿足正常的紙本工作。
所以在夜晚不開燈的房間裡,Jya 新光檯燈只有在近光的最高亮度下,才更適合閱讀或者辦公狀態下;其它亮度嘛,還得開著其它燈光輔助使用,或者用來充當氛圍燈;畢竟這樣無線的設計,只用作普通的檯燈豈不是有點浪費?
作為一款檯燈,更重要的是它跟 ScreenBar Plus 一樣能避免屏幕反光,也不會對其它區域造成光汙染。
關於燈的另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顯色指數」,英文簡稱 CRI 或者 Ra,指的是光源對物體真實顏色呈現能力的量值,它又取決於光源的光譜;我們一般定義太陽光的 CRI 為 100,數值越接近 100,顯色性能越好。通俗點來說,就是 CRI 值越高,被照物體的顏色還原越準確,可以大致類比成屏幕的「色準」。
Jya 稱新光檯燈近光的 CRI 為 95(遠光為 85),跟筆者一直在使用的 BenQ ScreenBar Plus 一樣,等級都屬於「優良」。
在 BenQ ScreenBar Plus 上,筆者常常根據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場景,調節不同的色溫來營造氛圍;但遺憾 Jya 新光檯燈不能調節色溫,讓我少了用不同色溫營造不同氛圍的樂趣。
新光檯燈 45° 側發光模式,跟 BenQ 的 ScreenBar Plus 的多 LED 燈帶直下的布光方式不同,集中式光源的它在桌面使用時難免會有遮擋(說白了就是有影子),不可能像 ScreenBar Plus 燈帶布光均勻,因此就考驗檯燈的擺放位置了;不過這也能理解,畢竟新光臺無線的設計還可以被帶走,用作氛圍燈或者裝飾燈,用途其實比 ScreenBar Plus 要自由。
▍什麼智能其實無所謂,重要是接入了米家
Jya 新光檯燈的所謂「自由」,是建立在可充電無線設計上的 —— 擁有 5200mAh 的電池,筆者測試過,以最高亮度使用能支撐約 2 小時;官方稱若以最低的亮度使用,能有 12 個小時的續航。
入手的這款為智能版,配合 Jya Life App 可實現所謂智能互聯功能,因為 Jya 其實是智米旗下的高端家電品牌,而智米又是小米生態鏈旗下企業,因此新光檯燈被加入了「米家」智能家居豪華套餐大家庭裡,能在米家平臺跟其它產品聯動,光這一點就足夠吸引我。
不過要實現它的所有智能功能,還得用上自家的 Jya Life app。
Jya Life 界面跟檯燈的設計很搭,整個並不複雜,配對後進入檯燈的界面,可以實現遠程開關機、定時、提醒、遠光燈切換,甚至能對亮度進行細調,這是普通版都沒有的功能。
Jya Life 界面做得足夠簡單,一些視覺反饋做得也不錯,例如這個亮光效果很容易就能讓人了解現在是遠光還是近光狀態;但一些邏輯和操作指引還是做得不夠,例如同樣是這個界面,你以為上下滑動是調節亮度,其實它跟切換遠近光的操作衝突了,讓人摸不著頭腦。
有趣的是,Jya 還在 app 裡塞進了一個音樂聯動的功能,跟特斯拉聖誕彩蛋類似的跑馬燈功能,能跟著音樂有律動地閃耀,不過嘛,只能播放自帶的寥寥幾首音樂,不能自行添加音樂進行編程 ...
這個功能有用嗎?其實沒什麼用,但就圖個一時半會兒的好玩就足夠了。
▍為什麼要入手這樣怪異的檯燈?
除了掛燈、吸頂燈外,筆者家裡已經有不少於 5 盞檯燈或者氛圍燈,兩款飛利浦的 Hue,兩款米家的燈,一盞宜家落地燈配 Yeelight 的彩色智能燈泡,一款 BenQ 的 ScreenBar Plus,如今還有 Jya 的新光檯燈。
完成一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它們能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場景,以我不同的心情,營造不同的氛圍感,可以亢奮,可以溫馨,可以專注,也可以慵懶,而不是只有單調乏味的、永遠只有一個亮度、只有一個色溫的吸頂燈。
智能版 599 元的價格其實並不便宜,不過當初 ScreenBar Plus 也咬咬牙花了千來塊,說實話,Jya 新光檯燈最吸引我的是這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但又特別到不能再特別的造型,特別是用膩了 ScreenBar Plus 後,就一直想找點新鮮感,Jya 新光檯燈正好。低調且易搭的造型、局域照明方式、不錯的照明效果、無線可攜帶的設計都是它打動我的點,但不可手動調色溫、單點式布光,都是它讓我覺得不夠完美的地方。
差價 100 元的普通版和智能版哪個更抵買?如果智能版只有多了個普通的遙控功能,我會推薦普通版,但接入米家生態、細緻調光、定時提醒等功能的加持,當然更推薦智能版。
坐在電腦桌前,現在我更願意打開 Jya 新光檯燈而不是 ScreenBar Plus,畢竟 ... 筆者是出了名的喜新厭舊(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