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地人
大眾網娛樂 好的電影歌曲有很多的好法,但有一個標準和規律,卻是通用的。那就是好的電影歌曲,除了要為電影服務之外,它也必須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就比如華晨宇的新歌《Here We Are》,雖然是還沒上映的新片《使徒行者》的主題曲,但它卻並不是為電影而電影的主題曲,而就是他唱作生涯的一個延續、一個節點,有著非常強烈的個人印跡和辨識度。雖然,誰也無法對華晨宇的辨識度進行準確描述,只能說不走尋常路,就是華晨宇的辨識度。
《Here We Are》就是一首不走尋常路的歌曲。雖然,現在一提到不走尋常路,很容易讓人理解為擰巴。就是故意要和正常的不一樣,故意要和別人區別開來,別人正著走、我就反著走,別人好好唱、我偏偏唱跑調。但這種不走尋常路,實際上是一條死路,因為這不是有個性,而是和自己過不去。真正的不走尋常路,其實是一種天賦,它自然流淌、野生野長,但卻同樣需要技術、創意等細節去支撐,而不是靠想當然就能完成的。
《Here We Are》是一首極具戲劇化張力的作品,而且在一首歌曲裡,融合了大量的元素和層次,以至於從第一個音符開始,你很難確定整首歌曲的走向。不像有些正常的流行歌曲,歌手唱上一句,你能跟著接下一句,唱完主歌還能夠判斷副歌怎麼走。《Here We Are》卻不是這麼一覽無遺的,這倒更應了《使徒行者》這部臥底警匪片的主題,讓音樂本身也充滿了一種神秘的懸疑感。
華晨宇在開始那段飄逸中有著舞臺劇風格的唱腔,幾乎已經成了他出道後的一種風格印跡,那種柔中帶剛的聲線,既給人一種東方式仙的感覺,同樣也有著英式搖滾那樣的內斂和神經質。此後反覆循環的「Here We Are」則是整首作品的支點,同樣的句子通過不同的和聲選擇,就像是古詩中定字、定位、定聲等手法的運用,從而給人一種抑揚頓挫之美。這種用不同和聲變化去「包裝」一句歌詞,從而形成豐富變化的手法,其實華晨宇早在《Why Nobody Fights》裡也曾經運用過,而這種由簡生美的創作,歷來也是音樂創作中一種比較高級的手法。
與此同時,「Here We Are」這段支點型的旋律,還有學問和講究。那就是華晨宇在看似隨意的吟唱中,還融入了民歌小調的元素,這也讓「Here We Are」這句英文唱詞,聽起來竟然有種東方的味道。東西融合,一直是中國流行音樂的終極命題,也有很多人通過各種的技術,強行並生硬地拼貼各種元素。但「中國風」的更高境界,就應該是這種簡簡單單一句,就能讓你感到既中國又現代,即使英文詞都能唱出民間小調的味道。
作為遞進的最高潮,《Here We Are》還設置了一段說唱部分,從而將作品開始的迷惘情緒,帶到了一種堅定並無所畏懼的確定。除了鄭楠在編曲上從鋼琴到弦樂,再到Nu-Metal加說唱的戲劇化營造之外,這首作品的填詞部分也同樣精彩。新生代音樂人趙一騰和莫安琪(今年超女的參賽選手),很好地將《使徒行者》中臥底阿Sir的內心戲,進行一定程度的破題,從而引申到人心和人性的高度。那種欲說還休的情緒拿捏,不僅很好地完成了電影主題曲定向打造的任務,其實也保證了歌曲本身的獨立藝術生命體。
而華晨宇的音樂表現,更像是很多人心裡的那個「臥底」,在掌握人性和人心的同時,用那種穿越黑暗、抵達黎明的起伏和爆發,引發了很多人身上的潛能,也讓歌曲成為走出迷茫、堅定信仰的人生主題曲。如果說電影想要說的是《使徒行者》的故事,那華晨宇則已經先於電影之前,成為了音樂的光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