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柏燕 梅清平)近年來,瀘州市龍馬潭區蓮花池街道龍祥社區積極主動在小區矛盾糾紛治理中思考更好的管理辦法,按照省委、市委、區委、街道黨工委提出的在小區、網格中成立黨支部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採用「找、建、定、評」四字工作法,有效解決小區治理難的問題。
3年前,龍祥社區清泉銀座小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清泉銀座小區屬於老舊小區,總戶數200多戶,面積3萬多平米,物業費0.5元/平米。因為小區小、物業費低,物業公司覺得無利可圖,所以管理到位,導致環境髒亂差、管理鬆散、問題成堆、矛盾糾紛不斷,居民因此意見很大,紛紛拒繳物業費,形成了惡性循環。小區物業公司撂挑子走人,業委會多次更換物業公司,但問題仍未得到解決。而且問題愈演愈烈,矛盾進一步惡化,業委會一班人灰心喪氣,集體辭職,將矛盾和問題甩到了龍祥社區手裡。
開會碰頭「找」問題 理清矛盾責任點
面對這個情況,龍祥社區依據蓮花池街道提出的基層治理「兩制度一指南」實施辦法,多次深入小區調研了解情況,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最後根據該小區實際情況,決定成立小區網格黨支部,由黨支部牽頭開展工作,推進小區治理。小區黨支部成立後,首先組織召開了第一次黨支部民主生活會,並邀請居民代表參與,居民代表和黨員們各抒己見,查問題、找方法、抓關鍵,釐清了工作思路,找到了矛盾糾紛產生的聚焦點。
支部引領「建」班子,臨時解燃眉之急
針對清泉銀座小區物業退場,無人管理的現狀,龍祥社區指導該小區網格黨支部,根據收集到的「問題、困難和處理問題的思路」建議其再次組織召開協商會,廣泛邀請小區業主代表參與,請他們推薦自己理想的業主委員會人選。會議通過充分討論後,提出由支部書記牽頭,先期組建小區業委會班子,將網格黨支部書記列入小區業委會中,並且吸收小區優秀黨員和業主加入其中,成立臨時小區管理辦公室,臨時負責小區日常管理,及時緩解了小區的燃眉之急。
建章立制「定」規矩,提升服務滿意度
小區業主委員會,是小區自治管理機構,既要為小區業主服務,又要公平公正地處理小區問題。業委會班子組建後,為了規範業委會的運作,小區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要求重大事件必須提交業主大會討論表決,從而化解業主與業委會之間的矛盾。其次,針對小區小、物業服務費較低無公司願意「接盤」的情況,業委會牽頭逐戶入戶徵求業主意見,經過取得大多數業主的支持後,酌情提高物業服務費,選到優秀的物業公司入駐管理,相應的加大對物業公司的監管,健全物業公司的管理機制。同時為更好地處理業主之間矛盾糾紛,重新組織修訂了業主公約。
服務質量大家「評」,優化環境顯成效
為更好地服務好小區,業委會提出對物業公司制定退出機制,每年由全體業主對物業公司的服務進行測評,達不到半數以上的支持票,物業公司則無條件退出,把物業公司的聘用權交給了全體業主,從而提升物業公司對小區的管理責任心,也最大限度化解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物業公司進駐後,動用維修資金對小區消防系統進行整改,消除小區消防安全隱患,並對業主反映強烈的下水道、綠化帶、水池景觀等其他問題進行逐一整改。 2020年由於小區環境改善了,還驚現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引來地方媒體報導和周邊小區居民到清泉銀座小區觀賞。
清泉銀座小區通過以上一系列舉措,物業費收繳率從原來的60%升到了85 %,矛盾糾紛從原來的每年20多件降到每年6件。這個小區的實例僅僅是一個剪影,龍祥社區利用「四」字工作法,較好地改善了小區矛盾糾紛,轄區矛盾糾紛總量從每年100多起,降至目前每年30餘起,凸顯出了工作成效,成為蓮花池街道基層治理的亮點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