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傻傻 編輯/淑為 圖片/網絡
今天又到冬至節,前兩天娘就打電話過來一再叮囑,「冬至別忘了吃餃子哦,冬至早上吃餃子,耳朵凍不掉」。
我在想為啥吃餃子耳朵就凍不掉呢?餃子和耳朵的形狀差不多,吃啥補啥,是不是吃耳朵形狀的東西就補耳朵,冬天就凍不掉堅強的耳朵了呢?
帶著疑問,問了度娘,緣來如此:
張仲景在長沙做太守,有一年,從長沙回南陽,經過白河時看到兩岸的鄉親父老饑寒交迫,不少人耳朵都凍壞了,就在東關做義診,將具有溫補作用的食材熬煮後包在麵皮裡面,然後煮熟,端給前來求診的人,人們吃了這些食物後凍傷的耳朵逐漸恢復,後來就學著張仲景的製作步驟,做成了餃子,每年冬至都要食用,經過上千年的發展,餃子已經成為了冬至節氣的傳統食物之一。
看著碗裡自己包的蹩腳的餃子,吃著還真不孬嘞,韭菜的鮮味,雞蛋的營養。吩咐著孩子們,「多吃點多吃點,一人兩碗,吃了耳朵凍不掉,還能長心眼呢,哈哈!」,順便揪了揪孩子的大耳朵:「你看看,耳朵長得更牢了!」
團團圓圓冬至餃,歡歡樂樂一家人。
壹點號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