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鴉陳村隸屬鄭州市惠濟區長興路街道辦事處,位於南陽路北段,東臨金水區,西接中原區,北與連霍高速公路相接。江山路將該村分為東西兩部分。全村總佔地約4000畝,共19個村民組,共有村民17000人,其中農業人口15000餘人,非農業人口2000多人其中村民居住區佔地約750畝,農用地約2000餘畝,其它佔地約1200畝;連霍高速公路已經在該村西北角開設出口。
村名由來
東漢末年,因該地交通便利,農民起義軍張角、張梁領導的黃巾軍在此建倉貯存糧草。黃巾軍被曹操擊破後,又成為漢朝名相曹操建倉貯存糧草的地方,取名為「黃巾寶屯」。後逐漸形成村落。
明初洪武年間,姓陳的一族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陳姓逐漸成為村中旺族。村中栽種很多樹木,因此招來許多烏鴉(俗稱老鴰).後來,「黃巾寶屯」村根據烏鴉、陳姓,更名為「老鴉陳」。
歷史脈絡
古代,該村緊依賈魯河,此河古時稱汴河、浪蕩渠、通濟渠,曾是古代南糧北運的重要通道。
東漢末年,張角、張梁領導的黃巾軍在此建倉貯存糧草。後來,逐漸形成村落。明洪武年間,姓陳遷居此地,後發展成「老鴉陳村」。
清威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林風翔率部攻克鄭州,西進榮陽,老鴉陳村的張大鱉聯絡附近村民,組織聯莊會進行起義。
清代,老鴉陳村民貧窮落後。96%的人都是以扛長工、找短工為生。
民國時期,老鴉陳曾改叫「樂群鄉」。
1948年10月20日,劉鄧大軍進逼鄭州。10月22日守敵棄城北逃老鴉陳地區,當日下午,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北逃之敵被解放軍阻擊,經解放軍主力部隊分路夾攻,逃敵全部被殲,鄭州宣告解放.鄭州解放後,老鴉陳為鄭縣一區,轄弓寨、毛莊.東西趙等17個鄉。
1954年,設立鄭州市郊區老鴉陳鄉;1955年,成立老鴉陳初級社,1956年成立老鴉陳高級社。
1958年,鄭州市郊區分東、南、西、北加古滎五個大公社,老鴉陳屬於北郊公社。1959年10月設立老鴉陳公社,轄老鴉陳村以及周邊多個村莊。
1960年2月,鄧小平同彭真、劉瀾濤等中央領導同志,視察老鴉陳人民公社。
20世紀60年代初,在老鴉陳村南寨東崗上,有人取土時挖出古墓,據說是「黃守備墓」,系磚拱古墓。
1963年,老鴉陳人民公社,轄老鴉陳等30個大隊、47個自然村、185個生產隊,以生產蔬菜為主,是供應鄭州市場用菜的主要生產基地。
人民公社時期,老鴉陳村叫過幾天「新興村」,但都沒叫起來,後恢復「老鴉陳」村名。
1981年,鄭州市設立鄭州市金海區,老鴉陳村隸屬金海區。
1987年,撤銷金海區,設立邙山區,老鴉陳村隸屬邙山區。
2004年,邙山區改名惠濟區,老鴉陳村隸屬惠濟區至今。2006年5月,老鴉陳村被批准實施拆遷改造,是鄭州市2006年第一批城中村改造計劃的村落。
村莊檔案
陳明韶
老鴉陳村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8軍參謀處長(少將軍銜)。1945年11月,陳明韶隨高樹勳在邯鄲起義後,任民主建國軍第一師師長,併到延安受到過毛澤東的接見。(常松木 鄭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