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至冬至怎麼保養身體
一、必須及時防寒保暖
中醫認為冬季屬陰,因此需要去寒保溫,預防寒冷侵襲身體。其中頭部、胸部、足底,這三個地方必須著重保暖,至於理由及保暖法子,如下介紹:
1、頭部
大雪節氣到了意味著天氣將變得更冷了,此時此刻必須要注重頭部的保暖。因為頭部可是身體陽氣匯聚之所,若是頭部被寒冷侵襲了,身體就會感到寒冷,血管就會出現收縮,血液流動就會減慢,造成供給給頭部的血液減少,最終造成頭痛頭暈等症狀。
所以說,大家要記得為頭部保暖,比如說外出的時候,不管男女都應該帶上帽子,為頭部擋風擋寒。
2、胸部
當寒冷侵入身體之後,最容易受到侵襲的除了腹部就是胸部了。當胸部受寒了就很容易折傷身體內部的陽氣,而且胸部是心臟所在的位置,該位置陽氣受損的話,對心臟自然沒有益處的。
所以說,天氣變得寒冷了,這個時候請大家多多為你的胸部保暖,也就是要穿衣物,比如說加件毛衣或是背心,不要讓胸部受冷就好了。
3、足底
足底是全身最接近地面的部位,因此更容易受到地面寒氣的侵襲。天氣不斷變冷了,寒氣不斷增多,足底若是不及時保暖的話,足底就容易被寒氣入侵的。要知道足底布滿了穴位和經脈,當寒氣入侵之後,寒氣就會通過經脈通向全身。所以說,此時此刻請大家認真為足底保暖。
建議這個時候要開始穿上厚襪子了,而且要記得穿長褲,可以開始穿薄款的靴子了,避免將自己的腳裸露在外面,減少寒氣侵入雙足的機會喲。當然,到了晚上的時候,可以選擇用熱水泡腳,這樣熱水中的熱氣會進入到足底,進而趕走已經入侵到體內的寒氣。
二、要記得飲食進補
大雪節氣到來之後,想必未來的天氣會變得更加寒冷,在這寒冷的冬季,除了要記得保暖之外,更要記得進補。而此時進補則要適當補陽,才能應對寒冷。當然,也不能太過,否則的話,陽氣過旺會導致體內陰陽失衡,不利身體健康。
此時飲食進補的話,建議吃這款美食——蘿蔔羊肉湯,因為白蘿蔔入肺經,吃它有助滋潤肺臟,而羊肉性溫熱吃它可以溫胃禦寒,促進血液流動,這樣吃的話,既能夠為身體進補又能夠起到預防寒冷的效果,所以說大家要吃一吃。
冬至大雪有什麼說法嗎
大雪
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在公曆12月6至8日入節,時太陽到達黃經255°。節氣大雪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是表示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天氣更冷,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南方地區降雪量較小,而在北方已千裡冰封。
平氣法劃分的節氣,大雪時節分為三候:「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常說,「瑞雪兆豐年」。嚴冬積雪覆蓋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農諺。
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標示著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不是最低。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