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十魔神,是以蚩尤為首的十位英雄,他們每個人都擁有強大的戰鬥力,為一時豪傑,在與黃帝的戰爭中不幸戰敗,英勇不屈而戰死,死後被黃帝方稱為妖魔鬼怪,流傳開來。包括魔尊蚩尤、戰神刑天、星神夸父、水神共工、風伯飛廉、雨師屏翳、冥神神荼、冥神鬱壘、魔星後卿、遁神銀靈子。
★魔神蚩尤
蚩尤是上古黃河下遊東夷部落的傑出首領。據野史《龜甲記事》記載:蚩尤出生於黃河下遊的一個氏族首領的家庭,因受深埋於庭下的盤古斧神氣的影響而擁有天生神力,出生時一聲哭啼便驚起山潭中休眠的三條孽龍,族人預言此子日後必成大器。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
後來,黃帝氏靠強大的武力從黃河上遊出兵於版泉之戰擊敗了位於黃河中遊的炎帝氏部落,建立了黃河流域最強大的華夏部落,華夏部落不斷東進,擊敗了黃河下遊很多部落。蚩尤的部族不願臣服於軒轅,便聯合黃河下遊的九個部族組成九黎族對抗黃帝。九黎與華夏之戰中,蚩尤聯合刑天與夸父,又得水神康回與風伯雨師的幫助,一連打敗黃帝七十二戰。後來黃帝請來北極紫薇太皇大帝的女兒殭屍始祖女魃才於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蚩尤於逐鹿之野兵敗被應龍所殺,頸血飛天形成蚩尤之旗封天,使女魃、應龍等不能回天,為東夷部落的南遷提供了機會。屍體歸葬濮陽西水坡,稱「帝丘」。一說蚩尤被黃帝擒殺死於涿鹿之戰,如前引述《史記》、《逸周書》、《山海經》所記;另一說是受到黃帝重用,如《龍魚河圖》所言:「黃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漢,民間尚有以蚩尤為兵主行禮祠之俗。
★戰神刑天
刑天是上古炎帝部落東部的一個部族的首領,後來加入了東夷部落,成為九黎族的主要首領。據《山海經》記載:刑天與黃帝廝殺,最後被黃帝砍斷了頭,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雖斷了頭,卻仍不泯志。他以乳頭為目,以肚臍為口,操盾牌、大斧繼續揮舞,與黃帝再決雌雄。刑天使用的武器是戚,是一種巨斧,還有一塊青銅方盾,古代稱為幹。
而《元陽志略》中稱:刑天擁有聖靈之石,持戈戚與應龍戰於逐鹿,打的天昏地暗難分難捨,於是黃帝乘機乘龍從後偷襲,砍下他的頭顱,但刑天依舊屹立不倒在戰場上嘶殺不已。後來九天玄女派玄天玉女給刑天說了一句話:「沒有頭你一樣可以殺天帝」,他才倒下,後安葬於常羊山略。刑天,死於涿鹿之戰。
★星神夸父
夸父是上古苗蠻部落三苗部族夸父營的巨人部落的首領,後來北進加入東夷部落。民間雜史《書林通志》中記載:夸父與女魃戰於逐鹿之野,女魃在地面上打不過夸父,便長出血蝠之翼飛上天空,渾身圍住烈火,從地面上望去,猶如中間有隻黑鳥的太陽。夸父使出法術使身高增高數倍揮著桃木仗繼續追趕女魃,直至被烈火蒸乾了身體,饑渴疲憊,終於被活活累死了。夸父,死於涿鹿之戰。
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經》,相傳在黃帝王朝時代,夸父族首領為了抗旱想要把太陽摘下,於是開始逐日,和太陽賽跑,在口渴喝乾了黃河、渭水之後,在奔於大澤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軀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戰勝自然的願望。
★水神共工
神話傳說中的共工是在女媧政權時期的造反部落,原為女媧政權下的水正,主管治水方面。後與女媧爭奪統治權,女媧派火正(火神「祝融」,祝融乃後世火正官職的統稱)部族打敗共工部。共工帶領部落逃亡過程中,因打輸而羞憤地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不料卻將不周山撞斷。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泛濫。女媧在洪水中帶領部下伐木為舟,進行救援。後面又帶領人們治水,治水以各種「石料」和「蘆灰」為主。故而有了後來「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造人」、「女媧鍊石補天」之說。
共工是九天玄女的弟子,是玄天玉女的師兄。《元陽志略》中稱:共工,又名康回,業水以為法。九天玄女與女媧不和,便派共工去幫蚩尤與被女媧支持的黃帝為敵,炎帝在逐鹿南野襲擊蚩尤的部隊,共工前去迎戰,一人獨當炎帝坐下的祝融、力牧、句芒、英照等四員大將亦不佔下風,後來女媧在不周之山設壇封天,使蚩尤的部隊不能後退,共工大怒,對天大罵天神不公。而後一頭撞塌不周山而死,破了女媧的封天陣,使九黎族的部隊可以在戰敗後逃亡。共工,死於涿鹿之戰。
★風伯飛廉
《古史箴記》中稱:風伯飛廉鹿身雀首,頭生尖角,通身豹紋,尾如黃蛇,幫助蚩尤一方參加華夏九黎之戰。曾聯合雨師屏翳擊敗冰神應龍。後被女魃擊敗,於涿鹿之戰中被擒殺。飛廉,死於涿鹿之戰。
飛廉原是蚩尤的師弟,曾與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為師傅,在祁山修煉。修煉時,飛廉發現一塊奇石,每遇風雨便飛起如燕,等天放晴時又安伏在原處。飛廉將它逮住,這才知道它就是通五運氣侯,掌八風消息的「風母」。於是他從「風母」這裡學會了致風,收風的奇術。
蚩尤和黃帝部落展開的那場惡戰,傳說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施展法術,使黃帝部眾迷失了方向。黃帝布下出奇制勝的陣勢,又利用了風后所製造的指南車,辨別了風向,才把蚩尤打敗。風伯被黃帝降伏後就乖乖地做了掌管的神靈,作為天帝出巡的先鋒,負責打掃路上的一切障礙。每當天帝出巡,總是雷神開路,雨師灑水,風伯掃地。風伯的主要職責,就是掌管八面來風的消息,運通四時的節日氣候。
★雨師屏翳
《古史箴記》中稱雨師屏翳:形如七寸細蠶,背生鱗翅,幫助蚩尤一方參加華夏九黎之戰。曾聯合風伯飛廉擊敗冰神應龍。後被女魃擊敗,於涿鹿之戰中被擒殺。屏翳,死於涿鹿之戰。
在傳說中,屏翳常常和風伯一起出現,曾是黃帝的屬臣。《韓非子·十過》稱:「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但之後則隨同蚩尤與黃帝作戰,《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從大風雨。」蚩尤敗退之後,雨師是司雨之神,但不能確認其究竟為誰。《楚辭》中稱雨師名「玄冥」、「萍翳」、「屏翳」,《抱樸子》則說「山中辰日有自稱雨師者,龍也。」世間流傳種種說法繁多,足以看出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漢族民間對於作物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地支之中「醜」之神為雨師,所以漢族民間往往在己丑日祭祀雨。
★冥神神荼、冥神鬱壘
《龜甲記事》中稱神荼和鬱壘同為魑魅魍魎之首,歸順於蚩尤,後來在涿鹿之戰中被擒,降於軒轅。被女媧任命為冥府之神,和冥神鬱壘一起掌管冥界。
漢族民間傳說,相傳遠古時候, 神荼與鬱壘為一對兄弟,兄弟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姓,神荼與鬱壘倆便去擒伏,並將其捆綁餵老虎。後來人們為了驅鬼避邪,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及老虎的像,流傳至今。左扇門上叫神荼,右扇門上叫鬱壘,漢族民間稱他們為門神。神荼為左門神將軍,銀盔、銀甲,手持渾鐵點鋼叉,面如生漆,兩眼接耳,兩眉朝天,頜下一部落腮鬍須,切如鐵線。為鍾馗麾下將官。
★魔星後卿
《元陽志略》中記載,後卿為后土皇帝詆的親弟弟,由后土派去幫助黃帝戰蚩尤。不料後卿受蚩尤等人的影響加入東夷與黃帝作對,甚至不惜把自己變成和女魃一樣的飛屍。以至死後化為魔星到處生事也無人能制。後來女媧聯合后土、紫薇、勾陳、地藏以五行陣法將其封印。
後卿是古代漢族神話故事中的魔神。野史中所記述,後卿與其他三名殭屍始祖(嬴勾、旱魃、將臣)一同誕生於人類未現,洪荒妖獸時期,直到中古才消失不見。後卿的身軀並不強悍,他的力量和靈力也不強大,但是他的能力卻十分的可怕——詛咒能力極為強悍。後卿在死之前,用自己的靈魂對所有剛死去的屍體下了一個詛咒:所有含冤而死的人,都可以變成殭屍!也正因為這樣,才會出現人死後屍體變成殭屍的現象。
★遁神銀靈子
銀靈子是在一棵銀杏樹下修煉成魔的螢火蟲,自稱銀靈子(又叫亮魔
獸),是在洪水中出世的十大魔獸之一,擅長迷幻咒,他的迷幻咒連當時的伏魔天神義和也無能為力。《元陽志略》稱,銀靈子為東夷大將,善於自保。蚩尤死後山鬼帶領東夷部族的一部分南下遷到夸父的苗蠻地區,剩下的東夷人就跟他東遷到泰山以東,逃過了黃帝坐下大將王亥的追殺。
傳說中亮魔獸(銀靈子)是十大魔獸之一,在神魔之間的戰鬥中唯有地魔獸與亮魔獸未亡,排行第一的地魔獸被困在封印裡,而排名最末的亮魔獸有預知未來和顫長逃跑的能力,最終逃避了天神之間的戰役。之後由於亮魔獸除了自衛外從不害人,天神們因為內鬥,因此沒有再去追捕它。
微信用戶如何查閱及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騰訊微博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到電腦上查看
如何訂閱人民網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人民網-史說新語
添加朋友→搜號碼:renminxinwen(人民新聞)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兄弟微信公眾號「冷小靜」上線!
挖掘熱乎乎新聞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既有深度又充滿趣味,博學多才的主持人「冷小靜」帶你徜徉另類冷知識海洋。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長按下方二維碼後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冷小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