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舉國同慶之際,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重磅推出,這是一部真正的喜劇,高潮不斷,牽引著我們的思緒也是跌宕起伏。電影院裡,能聽到捧腹大笑,也有不少小聲抽泣,整個過程中,笑著笑著就淚目了,哭著哭著又瞬間繃不住笑了出來。笑中帶淚,百轉千回間給我們描繪了五個精彩的畫面,傳遞著五處不一樣的感動。
這是個底層小老百姓的艱難抉擇,一方面是自己積攢了半輩子,將要買到盼望已久的愛車的興奮,另一方面是需要治病,卻沒錢手術的親戚。一系列啼笑皆非的神操作之後,張北京還是不得不在這二者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這是個非常大眾的話題,很多人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考驗了這世間的人情冷暖和金錢的神奇魔力。毫無疑問,金錢是具有無限誘惑力的,它能讓矛盾重重的家庭瞬間父慈子孝,也能讓其樂融融的家庭轉眼分崩離析;它能讓情誼深厚的八拜之交眨眼間反目,也能讓多年不聯繫的過客轉瞬間稱兄道弟。但金錢真的就是我們窮極一生追求的所有嗎?張北京告訴我們,並不是,這人世間還有真情與道義。或許這有些理想化了,但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的美好期許嗎?彼此扶持,互相有愛,這才是這個朗朗乾坤該有的氣象。
貧困,一個困擾著中國幾代人的話題。過去是舉國清貧,改革開放之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了,可我們還有諸如阿福村那樣位置偏僻的地方等著大家攻堅克難。誰能想到,由於交通不便,隔山相望的戀人竟會因為異地而難以終成眷屬?黃大寶是執著的,硬是折騰出了那個不明飛行物,雖然沒有達成他的物流之夢,卻給阿福村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當我們沒有可以依靠的山和水的時候,是不是就只能困居深山之中了呢?並不是,我們還有人,有傳承,有希望。正是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促使著我們一代代人一步步腳踏實地的走向更好的未來。當我們最後看到那個科技感滿滿,民俗文化濃厚的旅遊度假聖地時,誰能想到那裡曾經是貧窮,閉塞的代名詞呢?
鄉村,尤其是數十年前的鄉村,和城市相比天然就給人一種落後,閉塞的感覺。大多數人都嚮往著城市的繁華與燈紅酒綠,但總有那樣一群人,願意紮根其中,以一己之力傳達著愛與溫暖,帶去希望和未來。當歲月流轉,年華飛逝,他們已到耄耋之年,疾病纏身,已經開始遺忘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他們或許只是在自己構建的世界裡重新回到了那個曾經出發的地方。望溪村,那個範老師曾經出發的地方,承載了他太多的過往,在那個漏雨的小教室,那間逼仄的宿舍裡,他待了整整十年,為村子送去了愛,給孩子們帶去了知識和希望。他是欣慰的,尤其是當自己最後看到那所燈火通明的學校時,他明白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沒有白費,那份精神,那顆赤子之心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我想那一刻,他是慶幸的,自己的這個家鄉,有了新的領路人,有了新的希望。
城市是喧囂而繁華,鄉村是樸素而秀美的,那麼沙漠呢?生活在沙漠地區的人們呢?如果看到的場景永遠是漫天黃沙席捲,一片昏黃寂寥的時候,大家想到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逃出去吧?逃離那個乾枯,乏味的沙海。高媽媽教育孩子們,走出去,學到了本領再回來,幫助這片荒蕪的土地。那個被撿回來的孩子,一副市儈嘴臉的喬樹林,他做到了。初一看他,會覺得這人有些討厭,他好面子,愛吹牛,沒有自知之明,還臉皮賊厚,典型的唯利是圖的小商人形象。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副嘴臉,為那片沙漠,那裡的鄉民傾盡了所有?孩子們是純真的,鄉民們是淳樸的,大家銘記了這個改變大家命運的小商人,銘記了他為家鄉所作的一切,那個撿來的孩子,盡己所能的回報著這片養育他的沃土,別人眼裡的荒蕪。
藝術工作者給大家的感覺本該是不染煙火氣,高冷而神秘的。可馬亮是個例外,一個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的孩子,對農村有著不一樣的情感,正是這份深情,促使著他放棄了去高等學府進修的機會,放棄了那份大好前程,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對點扶貧。值得慶幸的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繪畫生涯,只是畫板變了,變成了那片沃土,畫筆變了,變成了那份執著。村子老了,他為她填顏色,抹紅妝,終於,大家都回來了,是他為這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活力,讓那片老舊的山村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這支筆,是無數紮根農村,定點扶貧的基層幹部手中的筆,他們捨棄了優渥的生活,安逸的環境,大好的前程,換來的是為祖國大好河山點綴出更絢麗的色彩。很慶幸,在新的時代,還有這幫青年展現出這般風採。
不一樣的畫風,不一樣的故事,一樣的家鄉,一樣的感動。在這跌宕起伏間,帶給我們的是歡樂,留給我們的是感動。生命,因為有了這些小人物的精彩而感動,祖國,因為有了這些大人物的付出而美好。願世間多一些這種忙忙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