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2021-02-07 FlowSun

成都 克氏讀書會 的多期活動中,大家共同引發了一個有趣又深刻的話題之探討: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自由意志與宿命的關係?生命的真相是怎樣?故我們大家相約一起,開展了一次關於這一主題的討論會。

這次討論會由宇輝主要闡述,其他朋友們會提出探討點和自由表達觀點感受。

討論會一開始,宇輝首先向我們分享了「鴿子的迷信」這一實驗

(視頻如下):

通過這一實驗,宇輝向我們講述到,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會有這種迷信意識或行為,比如怪力亂神、欲求式的燒香拜佛等,也會有「亂歸因」的現象,並且不同的文化程度、信念系統,也會把同一事件發生歸為不同的緣由。

由此,宇輝提出可能我們最大的迷信,就在於日常生活中,認為「有自由意志」的思維與情感模式。

宇輝 進一步引入了討論會的主題,大家也積極回應與深入探討:

首先宇輝講到,身體其實是先於頭腦發育的,故頭腦的權限其實低於身體權限;另外,頭腦也是自然發育形成的,而不是自我掌控下的產物,我們也無法通過頭腦掌控心跳停止一秒的跳動或讓傷口馬上癒合。

一個生命,從受精、懷孕、十月懷胎、出生,人是從何時開始,頭腦中產生了「自我」的概念的呢?據說大概是一歲以後,開始由於大腦發育較為成熟、以及在環境的影響下,而有了明顯的「自我」認識,有了「我的爸爸」、「我的媽媽」的身份意識,以及有了「我與桌子」等一類的、自我與外境之區隔的二元對立觀。而頭腦其實是局限於身體的,有一種力量其實超越了頭腦,心理學中叫做潛意識,宗教中叫做法、道、基督、安拉等。

而不僅我們的出生、父母、家境等是我們無法預設掌控的,我們所遇到的環境人事也是無法自我掌控的,就連我們面對周圍環境人事的反應都不是可以自我主宰的,有時候更像是一種自動化生命程序的自然呈現。

人們在本來天然的環境裡,總覺得可以、或者試圖讓「自我」可以自主選擇或掌控,但實際卻常常受挫於現實生活,發現很多無法掌控、無法自主自由的生命現實。就好比,時常打坐之人,也會發現念頭的發生也是自然呈現,無法預設或掌控的。所以當我們以為日常生活中,是「自我」自主地做了選擇、做了決定時,或許可以反觀一下這種思維與情感模式,這種自我自主的、自由意志之感,其實值得懷疑與探究。

我們接觸外境時的反應、情緒感受、感情觸動等,也都不是自我掌控的,而是一種自動自然呈現的生命狀態。比如一母生九子,九個小孩對媽媽同一句話的反應理解,都各有不同,這些也不是自主選擇的,而會受到基因的先天傾向之影響,生命會自動化根據基因先天因素對外境有所反應。

宇輝也提到自己以往研究命理學的經驗,也感受到基因等先天因素對生命的影響也是很明顯,也佔很大比重的。另外命理學中的預測也是有一定準確性的,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到,生命與外境其實更可能是一種整體化的動態運行,而非自我意志下的獨立觀,或是二元對立論。

也就是說,我們不難發現,儘管我們很想掌控自己的人生歷程,但實際卻是,我們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出生、長大、生長環境、外在所遇人事的發展、遇到外境時的反應,就連自己的念頭都無法掌控;又比如我們對什麼事物感興趣,也不是自我操控的,也是一種自然生命呈現。

所以我們以為我們在掌控自己的人生,而這或許只是一種幻覺?其實更可能是有超越於自我掌控感的力量,在推動生命整體化的運行。我們其實連一點點的自由意志都不具有。生命萬象更像是連動的自動化程序之運作。

其實通過一定深度的身心洞察,或許會發現自由意志的虛幻性,或許自由意志只是人為的一種想像或欲求。可能有人會因此產生疑問?如果沒有自由意志的存在,那麼自己豈不是什麼都不用做,一切自然發生就好?宇輝對此給出的說明是,其實如果留心觀察,很多人其實做不到「什麼都不做」的,人往往會在無事可做時,內心空虛或煩悶,覺得「自我價值」無法得以展現,所以往往會試圖讓自己忙起來;另外即使有時看起來沒做任何事的情況,其實也是對環境的一種反應,也是一種自我式的「什麼都不做」。因而,真正不試圖自我展現、自我掌控的「天然而動」之大道無為,其實是並不容易能夠體悟到的智慧。

當洞悉了自由意志的不真實性,我們會明白什麼呢?又要怎麼具體落實生活呢?

其實我們大部分的痛苦都源於,我們以為可以自我掌控、有自由意志,但生命真實卻是無法掌控、沒有我們以為的堅實的「獨立存在之自我」。而如果我們了解到自由意志的非真實性,我們就不會在順境中過度自我膨脹,在逆境中過度自卑。一個事項的成功,自然需要自身的努力,但是這份努力只是無數成功因素中的某一環,而不是全部,也就不必因為成功而過度凸顯自我;而一時的失敗,也並不是完全在於自我的能力不足,也是有多面因素的影響,因而也不必過度自責。

另外,試圖營造自由意志,會呈現出趨樂避苦的單一生命模式。遇到對「自我」好的、有利的經驗,就試圖抓住,試圖重複體驗;遇到對「自我」壞的、無利的經歷,就試圖逃避,試圖避免再次遇到。當自由意志的欲求所想,與生命天然決定因素合一時,我們就單一淺顯的認為是「如願以償」,還可能會進一步試圖通過宗教情感去穩固或重現某種內心欲求所願,但進一步就不一定能經歷到一如往常的如願;而當自由意志下的欲求,與生命道法中的某些決定因素相悖離時,我們所試圖營造鞏固的自由意志,就會有受挫感,會覺得「自我」沒有如願地展現、或是產生所求未能實現的不滿,進而也就會有自由意志下的生命痛苦。

而當我們明白了自由意志中會引發的痛苦,也明白自由意志的虛幻性,生命無法自我掌控,我們會對不同的生命更能欣賞與理解,會更加深入的體察到生命的不易與寶貴。而天然道法之決定因素,也會讓我們明了一切結果的無法掌控性,就會專心於過程的體驗,做過程中能做到的最大努力,細心正念地品味過程中的智慧營養,不期待或強求於某種特定的結果,歡喜於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只是用心歡喜地去做、去體驗過程、去全然行動,對於結果沒有過多的期待預設,那生活就變得簡單純粹,更加喜悅平和。

對自由意志的透徹洞察下,明了其中的痛苦與虛幻性,也就不會因為生活中好的事項進展而自大,不太理想的生活進展而自怨自艾。全然的努力,坦然的接納,生活智慧也於其中自然生發。

自由意志下的認知,覺得一切行動都有一個「自我」的主體,而真實中,其實只有行動的過程,沒有行動中的「自我」中心。這也讓我們聯想到克裡希那穆提所講到的,「全神貫注之行動」,其中沒有主體中心的掌控,也沒有欲求式的或預期性的結果。

當然,這些觀念的梳理,只是一個開始,更為具體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每個起心動念、點滴細節中,去觀察自我感的發生,以及通過洞察去發現,生命的真實面貌與想法中自由意志的不同。

談到這裡,大家又想到 大發 在克氏讀書會中,分享給我們的莊子之空船理論,在《莊子·山木》篇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白話翻譯:當你劃著一隻小船在河中遊走,如果是一隻空船撞到了你,那麼就算你脾氣不好也不會生氣;但如果那隻船上有一個人的話,你就會大聲呵斥他。叫喊一次對方沒聽到,你就會再三地呵斥他,並且會口出惡言。之所以前者不生氣而現在卻生氣,那是因為前者是空船而現在船上有人了。)

所以我們以為可以滿足欲求的、試圖營造的自由意志,其實帶來的反而是不必要的痛苦和煩惱,若能「虛己以遊世」,哪裡還有對生命智慧成長無益之事項或經歷呢?豈不皆是正向力量與生命營養。

最後,宇輝還跟大家分享了愛因斯坦說過的一段話:

」一切都是由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決定。從昆蟲乃至於星系都已註定。人類、植物或宇宙星塵,我們都隨著神秘的曲調起舞,由一位隱形吹笛手在遠方吟唱。「

當然,在無法完全洞悉自由意志的真相時,我們仍然可以帶著我們以為的自由意志去生活,去做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事,但是也需要明了,結果不掌控在我們手中,所以對待結果不必有過多的預設期待。

討論會末了,大家都有不少的感悟收穫,但我們內心也知曉,關於自由意志與生命真相的探究學習,也是沒有終點的,大家也通過彼此的互動中,發現了需要進一步深度體察的廣闊生命空間,更多的生命精彩課題,需要我們誠意用心地去發掘探索。就像宇輝時常在克氏讀書會中,分享給我們的蘇格拉底那句話:「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所謂的自由意志,或許就是如此,在自由意志幻覺下的生命,或許是全然無知的。

帶著開放悅納的心態,我們結束了這一次美好的相聚與探討。

相關焦點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神經科學的成果又進一步壯大反自由意志者的聲勢。人類行動的源頭不是有意識的思想、欲望與意圖,而是腦子裡無意識的過程;這種過程甚至在我們尚未察覺之前,就已經為我們設定好行動。近來反自由意志最力的神經科學家山姆.哈裡斯(Sam Harris)總結說︰「自由意志的一般概念立基於兩項假設:一、每個人過去的一切作為,原本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二、我們自己其實是我們當下大多數的想法與行動的有意識的源頭。」
  • 「自由意志」的傳說
    當時,勇敢駁斥伯拉糾異端思想的古教父奧古斯丁,在聖靈的光照下,總結並澄清了有關」自由意志「的問題。他解釋道,我們不能空談」自由意志「這個概念,而是要放在」人的四種狀態「下討論。下面這張圖清晰明確呈現了這四種狀態下人的意志:
  • 人類是否有自由意志?量子物理學可給出答案
    大多數人相信人類具有自由意識。法律和道德讓人們對他們的行為負責,就好像他們是出於自己的自由意願而決定採取這些行為一樣。如果愛因斯坦並沒有真正做出他的發現,但他的大腦卻不可避免地做出了這些發現,那麼他真的配得上諾貝爾獎嗎? 一些人認為,我們應該接受自由意志是一個神話,並相應地改變我們的社會。
  • 《暗黑 第三季》自由意志的假象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編劇帶著我們從時空穿越,平行世界到分裂的世界,我們一次次以為世界毀滅了,沒想到一次次反轉,山外有山,追溯到最初的起點,原來一切都源自愛。第九集提出很有意思的問題。在生與死之間,是否存在這多個重疊的現實,是否可以同時活著和死去?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 意識機器(一)
    前言人類的自由意志是否真的存在
  • 衛斯理高舉人的自由意志了嗎?
    (約翰·衛斯理的弟弟查爾斯·衛斯理 作,小編 譯)   衛斯理高舉人的自由意志了嗎?他把這神聖榮耀的形象解讀成三大點: 一、人有上帝的天然形象(naturalimage),被造像上帝有思考能力、自由意志、豐富的情感以及不朽的生命,能與上帝靈交。
  • 滅霸真的是"inevitable"的嗎?以《復仇者聯盟4》為例淺談決定論與自由意志
    這種窒息感是否真的化為了現實?對滅霸而言,遺憾的是,在影片中復仇者們取得了一千四百多萬種結局中唯一的那一場勝利,充滿著正能量與對英雄們的能動性和主觀性的讚揚。這其中蘊含著自由意志獲勝的意味。然而這一切真的是自由意志的獲勝?還是只是命中注定?我們不妨先從決定論本身談起。
  • 自由意志和真實的力量
    ,但,我們是否真正懂得它所代表的意義?最初,造物主為體驗祂自身,創造我們所在的宇宙和無數靈魂,一起開拓並豐富這個宇宙。並且,造物主賦予了每一位靈魂最珍貴的禮物 - 自由意志。正是因為有了自由意志,使得每個靈魂都能以自主的方向和意願探索這個宇宙,完全的自由。倘若沒有自由意志的賦予,靈魂對宇宙的探索也將變得索然無趣。為什麼?
  • 淺談命定論與自由意志
    鄧曉芒 | 自由意志意味著什麼?
  • 《信條》— 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對立統一?
    我想聊聊作為一個普通觀影者,這部電影帶給我個人的震撼: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對立統一。我看到有網友分析Neil到底是正向還是逆向而行。這裡且不提爭議,我們可以比較確定的是,Neil知道自己會在任務中死去,但依然選擇了赴死。你看,「知道會死」和「選擇赴死」在一個人的身上同時出現了。如果「知道會死」是宿命,「選擇赴死」還算Neil的自主選擇嗎?
  • 罪惡與自由意志——奧古斯丁「原罪」理論辨析
    在《論自由意志》中,奧古斯丁以對話的形式系統地論述了罪惡的原因。他把罪惡的實質定義為「忽視永恆之物」而「追求屬世之物」,而它的原因就是人的自由意志。對話的另一方埃伏第烏斯據此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既然如我們發現的,是自由選擇給了我們犯罪的能力,那它本足我們唯一的創造者給我們的嗎?
  • 長恨此身非我有——自由意志的尷尬處境
    這就是關於自由的第二個二律悖反:自由意志與社會規範之間的矛盾3、自由思想的問題身體上和行動上的不自由還算比較容易接受——每一個物種在生理上都各有長短,我們不可能都變成超人;我們為了保障最大限度的自由,就必須讓渡一部分自由給社會集體。
  • 《發條橙》:一部關於自由意志的電影是如何體現社會的強決定論?
    但是這種觀點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人真的有自由意志嗎?不然,如果先假定必須要維護自由意志,但是《發條橙》卻在警示要我們維護自由意志,那麼這種觀點就失去了一定的意義。那麼按照這麼說的話,「自由意志」真的就只是一個錯覺了嗎?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早已被其他因素所決定好?就像宿命一樣的存在嗎?那如果我今天早上起床,偏偏我就要玩一個隨機挑戰來選擇今天早上吃什麼。
  • 自由意志是錯覺,潛意識是算法,人類是被創造出來的虛擬角色?
    之前咱們有文章專門聊過一個話題——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在那篇文章中咱們先介紹過一個關於人的自由意志的著名實驗。這個實驗是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班傑明.李貝特組織實施的。這個實驗是通過研究神經信號與意志行為之間的關係來證明自由意志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客觀存在。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從上面這個例子大家也就能知道,所謂的「命」,大多數時候是因為我們無法掌控所有達成目的的條件。混沌理論也在「暗中」幫助了自由意識多年之後,終於跳出來「打」了自由意志的臉。這個隨機是真的隨機,看起來自由意志找到了新的幫手:如果量子的坍縮是隨機的,那麼由量子構成的人所作出的行為,自然也是隨機的,既然是隨機的,那麼自由意志(主觀能動性)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更進一步說,萬物皆由量子構成,那麼是不是就代表著整個世界的運行都是隨機的?
  • 《西部世界第三季》:自由意志與革命
    所以接下來將從自由意志與革命兩個方向,來分析一下故事裡的一些人物,然後聊一些現實情況。其中機器人(或人工智慧)主要有德洛麗絲(德妹)、梅芙、黑爾、伯納德、所羅門和羅波安;而現實真人部分有卡萊布(也叫小粉,來自絕命毒師的粉)、威廉、塞拉克兄弟。
  • 《西部世界 第三季》極端數據主義能夠否定自由意志嗎?對工具主義的極端排斥會帶來怎樣的解放?
    一種極端的數據主義真的就可以否定自由意志嗎?難道是我受康德的自律自由影響太深了?我甚至想不通為什麼對人類行為的精準預測就會否定人的自由意志,在我看來機器的預測似乎並不妨礙人們自我立法的自由。即使Rohoboam可以對大多數人的行為做出精準預測,但這種預測是基於收集到的人過往經驗的數據。說白了,還是我自身造就出的可能性,只是機器會代為運算得出一種結果。
  • 人工智慧時代的自由意志幻覺,附覺醒指南|《西部世界》觀後感
    腦中還迴響著Free will is never free(自由意志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的聲音,卻也無妨趁著餘下不多的閒暇刷刷手機,打打遊戲 ,享受享受我們作為人類的不用執行程序的自由意志——慢著,這是真的自由意志嗎?最先由哲學家提出的自由意志,可以理解為不受特定約束地作出選擇和決定行動的能力(摘自英文維基百科)。
  • 自由意志的選擇——《魔鬼代言人》
    關於基努的人生傳奇有很多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們可自行查找。撒旦在世間有很多孩子,但成器的沒幾個,他唯獨認為凱文是其中最優秀的。他一直等待凱文長大,在觀察他,試探他,誘惑他,讓他逐步泯滅良知、道德和正義感,成為自己的幫兇、最終成為自己「偉業」的繼承人。可是,為什麼撒旦不直接改變凱文的靈魂,而是要引誘,勸導?因為即便是撒旦,也不能操縱人類的「自由意志」,即使他是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
  • 《V字仇殺隊》:權力審判與自由意志的勝利
    本文認為影片通過設定未來社會場景,於科幻中注入政治隱喻,審視極權國家統治,並刻意塑造反叛角色通過暴力革命手段實現對極權主義的審判,從而表達對於自由意志的強烈訴求。於是,它在400年後重新以復仇者V的姿態出現,攜一身改變世界的力量,以匡扶正義為名,意圖喚醒「沉默中的大多數」,通過暗殺製造恐怖,讓昔日的極權見識到思想的威力,最終在捍衛自由的麾下,集結了浩浩民眾,內心中自由意志的覺醒使他們如洪水猛獸般衝破了極權統治下的最後一道防線,形成了全民皆V的宏大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