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古典/發燒類是黑膠玩家的摯愛。其中郎朗《哥德堡變奏曲》與穆特&馬友友&巴倫博依姆《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第七交響曲》為今年新發行的黑膠唱片,是當今古典音樂巨頭們為在疫情中迷茫焦慮的樂迷所帶來的獻禮。
而傳奇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的作品一向是人們的心頭好,今年大師仙逝,更引發了愛樂者空前的思念與緬懷,他的作品霸佔了TOP10的頭兩名。其他的都是歷來古典和發燒界備受推崇的「明星黑膠」,像《阿姐鼓》、《Tutti》、《帕格尼尼:加農炮》都是風靡了十餘年的經典唱片。
《海上鋼琴師》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與情節發展協作得天衣無縫的電影配樂。著名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在《海上鋼琴師》中創作了大量的爵士配樂,而鋼琴家Gilda Buttà則製作了更多的古典配樂。他們以鋼琴為主、配合適當的管弦樂,編寫出古典與爵士相融合的迷人樂章。《海上鋼琴師》電影原聲帶於2000年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配樂」大獎。2020年7月6日,莫裡康內逝世,享年91歲。Music On Vinyl將《海上鋼琴師》配樂原聲帶母盤重新壓制,以紫色彩膠LP載體的形式發行,以向這位傳奇配樂大師致敬。2001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中,上臺演奏奧斯卡得獎音樂作品「臥虎藏龍」的馬友友遇見了以「真愛伴我行」入圍的顏尼歐莫利克奈。這次會面後,莫利克奈開始思考自己的電影音樂以大提琴為主角演出的感覺。
當莫利克奈最具情感的浪漫電影音樂,與馬友友充滿生命悸動的大提琴偶然邂逅,譜成大提琴與電影樂章共舞的「馬友友的電影琴緣」--兩位不同領域的音樂人燃燒音樂情感的美麗之作,也成了兩人永生難忘的美好合作經驗。
郎朗錄製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不朽的鍵盤作品《哥德堡變奏曲》,可謂實現了一個人生的夢想。這部作品被稱為「音樂的珠穆朗瑪峰」。該作品由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2020年9月4日全球發行,包括兩個相得益彰的演奏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在萊比錫聖託馬斯教堂一氣呵成錄製;第二個版本是在一個靜謐的錄音室。超豪華版專輯有4CD,由2個版本共同組成,第1次以錄音室版、現場實況版雙版本模式發行全新專輯。
1995年《阿姐鼓》在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的中文唱片。該專輯於1995年獲美國錄音協會「經典唱片獎」、臺灣金鼎獎「最佳專輯獎」,於1996年獲中國廣電部「雙向獎聲樂類一等獎。
有「當代帕格尼尼」之稱的義大利小提琴家阿卡多用帕格尼尼生前愛琴「加農炮」為DYNAMIC所錄製的一張小提琴經典曲集。這當中收錄了風格相當廣泛的曲目,如帕格尼尼的隨想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德彪西的月光等,可以多方位展現這把琴的音色。
據說瓜奈裡名琴本身的音色變化十分豐富,只要運弓的力道有極細微的變化,它便可生出不同的表情,就以這張專輯的錄音而言,為了配合加農炮的神力,當然連一個最細小的呼吸都不放過。專輯被臺灣的《音響唱片試聽指南》評為「可以珍藏一世」的演錄俱佳唱片。這張「RR無敵天碟Tutti!」破天荒精選了Reference Records旗下16首份量最重的古典音樂精華曲子,首首精彩! 其中還有世界首度錄音的,難怪被香港的音響雜誌稱為「天碟中的天碟」。
驚人的錄音效果不僅一般床頭音響的使用者會驚嘆於您床頭音響的潛力竟然可以如此,使用優秀的頂尖音響的發燒友更會感嘆您的錢沒有白花。RR歷年來所發行的精選集,張張都獲得很高評價,這一張CD的錄音成就也真不是蓋的,在極大動範之下,聲音的厚度還保持著平衡,絕對不會有吵雜刺耳的情形。這份錄音除標榜有義大利小提琴名家阿卡多精彩的演奏外,更重要的是其中所使用到的名琴。「春」使用的是當年十九世紀小提琴大師姚阿幸用過的「克雷蒙納人」,這是1715年的名琴;「夏」使用的「雷尼葉」名琴是1727年制,當年由小提琴名家法蘭契斯卡第所使用。《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第七交響曲》(黑膠2LP)
穆特&馬友友&巴倫博依姆&西東合集管弦樂團
1999年夏天,巴倫博依姆與巴勒斯坦建國運動活躍分子薩伊德在德國威瑪成立由阿拉伯與猶太人組成的「西東合集管弦樂團」,實現讓對立的民族透過音樂來反思與相互了解的理念。這個已經成為包容多元文化象徵的樂團在2019年慶祝成立二十周年,以貝多芬的作品來紀念這個珍貴的成果。
專輯的兩部作品都反映出這種肯定生命的信息。第七號交響曲以愉快的舞蹈風格聞名,整部作品幾乎都有輕快的節奏。三重協奏曲在貝多芬的作品裡也佔有特殊的地位。高雅精練的風格與樂曲結構,既彰顯出他的幽默感,也表現出革命精神。正如馬友友所說,音樂裡接連不斷的創意令人驚訝不已。
這張SACD集結了15首最廣為人知的古典小提琴錄音,每首都是原專輯名副其實的「主打曲目」,包括亨德爾《水上音樂》、施特勞斯家族《撥弦波爾卡》、維瓦爾第《四季》、《卡農》、比才《卡門》等多位大師膾炙人口的名作。
這套作品舞臺層次感極好,樂器紋理清晰,聲音也很明亮;另外小提琴的明亮和弦樂的氣勢呈現出飛一般的音質,稱得上是發燒界一張靚麗的試音天碟。
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其特有的深刻抒情性和戲劇性著稱於世。是普羅科菲耶夫舞臺作品的最高成就,也是迄今為止最經典的芭蕾舞配樂之一。
擅長戲劇化渲染的指揮大師普列文似乎很適合指揮演奏由戲劇改編的音樂作品。由他帶領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的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朱麗葉組曲》整體音響飽滿厚實,色彩絢麗多變,節奏根據不同的情節有豐富的變化,並不一味為舞蹈性服務。他對樂曲情緒的捕捉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既怦然心動,又肝腸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