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經費有限 美媒:美軍造艦預算85%將被核潛艇消耗

2020-12-25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造船經費有限 美媒:美軍造艦預算85%將被核潛艇消耗

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導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11月7日發表了題為《美國軍艦建造:今天還存在,明天可能就消失》的文章,作者為戴維·拉特,文章認為,隨著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在未來幾年退役,預計美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數量到本世紀20年代末將從52艘減少到42艘,但如果按每年建造3艘核潛艇計算,這意味著美海軍從今年開始的造艦預算中大約85%將被核潛艇消耗。全文摘編如下:

「海軍必須儘快開始一年建造3艘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這是美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10月份宣布的消息。當時,他提出了「戰爭力量2045」計劃的基本要素,即加強海軍艦隊,減少大型(有人)水面艦艇,增加潛艇,增加無人的水面和水下艦艇。

他有理由希望迅速啟動潛艇建造。隨著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在未來幾年退役,預計美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數量到本世紀20年代末將從52艘減少到42艘,這導致有人呼籲將每年建造的攻擊型核潛艇數量增加到3艘。所有這些都是以「追趕迅速擴張的中國海軍」的名義出現的。

但建造這些潛艇的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以及大量為組裝核反應堆或飛彈發射管提供特殊零部件的小企業,都有充分的理由忽視埃斯珀最新的宏偉計劃。

業界對20世紀90年代的情況記憶猶新。當時,成本迫使美海軍將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的訂單從29艘削減至只有3艘,那時還沒有任何替代型核潛艇做好了繼續服役的準備。海狼級生產的中斷沉重打擊了美潛艇工業基礎。它迫使零部件供應商破產,並迫使技術工人進入其他領域——雖然可以通過培訓新勞動力重獲相關技能,但可能要花費數年時間。

考慮到這些記憶,埃斯珀的計劃似乎不大可能說服美企業擴大產能。在美海軍似乎無法在一個以上預算周期內堅持造船計劃的時候,情況尤其如此。

無論誰接替埃斯珀執掌國防部大權,下一任國防部長都將面臨同樣的問題:如何在預算持平的情況下應對不斷增加的海上威脅。

如果每年建造3艘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據美海軍領導人說,最新批次的該級核潛艇每艘造價為35億美元),並且從2026年開始每年開工1艘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核潛艇(每艘耗資75億美元),按如今的美元計算,這意味著每年將投入180億美元建造潛艇,約佔2021財年造船預算的85%。

背景是,美海軍在2021財年要求的造艦費用略高於210億美元,這意味著美海軍從今年開始的造艦預算中大約85%將被核潛艇消耗。

幾乎沒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可持續的造艦預算,因為美海軍還需要購買水面艦艇、兩棲戰艦,當然還需要重振後勤系統,後勤系統對維持與對手大國的海上衝突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幾乎沒有分析人士預測美國防開支會大幅增加,大多數人預測的預算與通脹基本持平。

這是哈得孫研究所最新的分析報告背後的想法。該報告呼籲建造500多艘艦船,這些艦船將主要是無人駕駛和輕型載人平臺,並維持一定數量的核潛艇。這種情況增加了艦隊的進攻性打擊和傳感器分布,但限制了與昂貴大型(有人)水面作戰平臺(艦艇)相關的成本上漲。這些大型艦艇需要大量人員和大量維護。簡而言之,艦隊的規模更大、活動範圍更廣、但行動和維護預算相對穩定。

在未來幾個月裡,五角大樓和國會山的防務規劃者們應該就他們想要什麼樣的海軍達成共識,並制訂計劃實現這一目標。因為除非有一個穩定、合理和可行的計劃,否則業界似乎不大可能投資於擴張,以滿足最新的今天還存在、明天可能就會消失的造船計劃。

正在建造中的美海軍維吉尼亞級核潛艇資料圖。(美海軍官網)

相關焦點

  • 大約85%的預算將被核潛艇消耗,美媒稱:軍艦建造,明天可能消失
    西太平洋作為對抗的最前沿,眼看中國海將軍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美軍似乎也是放棄了水上對抗,轉而押注水下核潛艇艦隊!看來我們該給「餃子」也加點餡了。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12日報導,美軍近日發布了一項新的長期軍事艦艇建造計劃。
  • 美欲再擴海軍 軍費成「絆腳石」
    為完成海軍軍力擴張的既定目標,多名美國軍方人士近日呼籲,用各種途徑為美國海軍造艦計劃「補貼」。但專家分析,未來美國國防預算繼續增長的可能性不高。造艦經費從何而來?目前沒人能給出答案。美「防務新聞」網站指出,僅在建造2艘核潛艇上,美國海軍就花費了85%的造艦預算,且未來每年都需要投入同樣數額的經費。此外,美國海軍還需要購買更多艦載戰鬥機、艦船以及升級後勤系統。長期保持如此高的投入幾乎「不可持續」。美國海軍造艦預算的另一項主要支出來自「福特」級新型核動力航母。
  • 美媒炒作美軍潛艇數量將被解放軍超過 臺媒:臺灣能幫上忙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19年,解放軍已擁有4艘戰略核潛艇、6艘攻擊核潛艇和50艘柴電潛艇。所有戰略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都是新型的,而50艘柴電潛艇中的42艘也是新型的,包括039A型潛艇、「基洛」級潛艇和元級潛艇。美媒文章稱,解放軍仍在繼續擴大潛艇規模,這值得美軍「警覺」。
  • ...開啟「造艦競賽」,這次的戰書給了中國!甭管接不接,先來算一筆帳
    100年前,美英日等國在華盛頓締結《五國海軍條約》,暫時遏制了當時列強間幾近失控的海軍軍備競賽。 100年後的今天,這熟悉的一幕重映了:12月17日,美國軍方發布海軍戰略文件,鼓動海軍大肆擴軍,頗有要給拜登時代的海軍政策定調的意味。結合此前提出的「海軍力量2045」計劃,美軍即將在西太平洋掀起一場規模更浩大的造艦競賽,目標直指中國。
  • 美軍未來造艦計劃,野心勃勃重回500艘規模,試問天下誰第一
    現在,海軍"下餃子"的主要方向就是中大型驅逐艦和大型輔助艦,航空母艦等。其中,075兩棲攻擊艦的加入,為我們海軍"下餃子"增添了更多的活力。海軍在下餃子,美國海軍也不例外。雖然這些年美軍造艦速度和造艦規模都要低於我們海軍,但是美軍已經出臺了相應的發展計劃。
  • 美軍高調宣布:核潛艇進入波斯灣
    本文轉自【央視軍事】;12月21日美國軍方罕見公開宣布一艘巡航飛彈核潛艇進入波斯灣美媒表示>這是時隔8年美軍首次高調公布核潛艇進入該水域美軍核潛艇進入波斯灣 可載超百枚「戰斧」飛彈 當地時間12月21日,美國海軍發布消息,美軍現役一艘「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核潛艇「喬治亞」號與兩艘飛彈巡洋艦當天穿越荷姆茲海峽,進入波斯灣。
  • 美將售臺兩艘派裡級巡防艦 擬改造成「小神盾」
    6.4億),美國也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由國務院批准售臺,臺灣海軍預計明年編列預算購買。該名官員強調,在目前預算緊縮的情況下,「買『派裡』級的二手艦,算最符合海軍需求。」  但美軍目前只有2艘可提供給臺方,今後可能還會有。這次美方將援用「剩餘國防物資法案」,以每艘僅2000萬美元的價格售予我方(目前歐美新世代巡防艦,造價動輒超過10億美元),對「國防預算」捉襟見肘的臺灣來說,可謂是相當划算的買賣。
  • 美媒:棕熊因「造訪」俄軍戰略核潛艇被擊斃
    (2018-05-25 07:54:00)【延伸閱讀】俄海軍大幅調整造艦計劃 增購大批輕護艦及柴電潛艇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9月6日發表了題為《波濤洶湧:海軍調整艦艇採購重點 副題:「軍隊-2020」論壇上簽署的海軍合同令專家驚奇》的文章,俄國防部消息人士說,俄國防部可能大幅修改海軍造艦計劃
  • 12月21日,美艦浩浩蕩蕩過海峽!核潛艇打頭陣,俄:這次動真格了
    根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在12月22日的報導,美軍航母編隊和轟炸機以及連續開往中東波斯灣海域,而在這之後,滿載150多枚戰斧巡航飛彈的美軍俄亥俄級核潛艇也挺進了波斯灣,與核潛艇一起出動的,還有兩艘飛彈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
  • 美軍核潛艇闖入演習區,遭反潛直升機鎖定,被迫上浮掉頭撤退
    據美國「戰區」網站1月15日報導,當地時間14日,伊朗在中東海域舉行代號為「Eghtedar 99」的大規模海上軍演,期間美軍「喬治亞」號巡航飛彈核潛艇試圖進行抵近偵察,闖入伊朗演習區域炫耀武力,但是卻遭到了伊朗海軍SH-3「海王」反潛直升機的鎖定和追蹤,雙方在交手多次後分出了勝負,最終以美軍核潛艇被迫上浮掉頭撤離結束
  • 美媒:加劇與伊朗緊張局勢,美軍罕見宣布核潛艇駛入波斯灣
    美國海軍在聲明中稱,12月21日,俄亥俄級核潛艇「喬治亞」號(SSGN 729)與「皇家港」號(CG 73)和「菲律賓海」號(CG 58)飛彈巡洋艦穿越荷姆茲海峽進入波斯灣。美軍「喬治亞」號核潛艇與兩艘飛彈巡洋艦通過荷姆茲海峽報導指出,在美軍艦艇進入該地區之際,美國與伊朗的緊張局勢加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責伊朗支持的民兵武裝在20日對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建築群發動了火箭彈襲擊。一些美國官員表示,他們擔心伊朗可能會在蘇萊曼尼將軍被暗殺一周年之際對美國目標發動襲擊。
  • 「好人理察」宣告「死亡」,美軍未來造艦計劃如何走向?
    美東時間11月30日,美國海軍正式向外界宣布:在今年7月12日曾發生全艦失火的「好人理察」號兩棲攻擊艦,經過艦體損傷評估與修復概算後,認為其艦體過火面積太大、全艦已經喪失修復意義,也沒有改建為其它種類艦艇的必要性,故而美國海軍決定「忍痛割愛」,正式將這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六號艦提前退役拆除。
  • 美媒:中國海軍「十四五」造艦計劃史上規模最大
    文中關於造船的說法,是由一位備受尊敬的內部人士透露,該人士擁有建立良好的過往預測記錄,並且是最早披露有關055驅逐艦信息的人之一。據此人說,從2021年到2025年的「十四五」計劃中,中國海軍的採購包括:[造船廠中的075型兩棲攻擊艦]當前已知16 艘055型驅逐艦訂單(這意味著到2025年還將有8艘055型驅逐艦下水或投入使用,因為目前已有8艘)。
  • 臺首艘600噸級巡防艦今交船,蔡英文將主持,艦上保留飛彈發射基座
    臺「海巡署」安平級巡防艦首艘安平艦(CG-601)完成海上公試,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將親臨交船典禮。臺灣省綠媒吹噓稱,安平艦具平戰轉換功能,平時捍衛藍色「國土」,也可搖身一變成為「國防戰力」。根據「海巡艦艇發展計劃」,共要建造141艘艦艇,新造600噸級巡防艦參考海軍沱江艦設計基礎,最大特色為甲板面積大,保留了雄二、雄三飛彈發射基座,也增加了警備救難區及救難艇,平常可以執行海巡救生救難及海域執法任務,平常速度達40節以上,據稱「可大幅提升巡防能量」。
  • 美媒闢謠:照片裡的是美軍
    美媒闢謠:照片裡的是美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近日一名擁有近5萬名粉絲的推特帳戶發布了一則謠言,聲稱在美國緬因州與加拿大邊境有數以萬計的中國軍隊在此集結,還稱中國擊落了美國戰鬥機,美媒立即對這一假消息進行了闢謠。
  • 美媒:臺灣艦隊是雜牌軍,戰力有限,臺當局採「買艦+自造」方案
    臺軍佩裡級「銘傳號」@銳看臺灣報導臺媒引用美媒《富比士》雜誌網報導稱,臺灣海軍已經很久沒買大型新巡防艦了,雖然臺當局想改變這點,但事情進行得並不順利。《富比士》雜誌網稱,臺灣的艦隊是雜牌軍,其中有授權打造的戰艦,美法的二手巡防艦和驅逐艦,還有一大隊自製巡防艦。然而,這些既有的巡防艦和驅逐艦都稱不上新,臺灣海軍有6艘1970年代的古董級諾克斯級巡防艦、10艘1980年代的派裡級巡防艦和4艘紀德級驅逐艦,以及6艘1990年代的拉法葉級巡防艦。
  • 美海軍:福特級航母沒用,停止採購
    近期根據五角大樓所發布的報導稱,經過工作組研究,美海軍將在2026財年之前購買10艘"星座"級護衛艦。此外,美海軍還將購買更多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同時也增加了對無人平臺的投入。據美方報導,美軍大肆增加戰鬥艦艇的採購數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2045年之前打造一支由500艘各式現代化戰艦組成的大型艦隊。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在這一份發展計劃中,美海軍將停止對福特級航母的採購計劃。
  • 大批艦機圍堵失敗,美海狼核潛艇逃出北方內海,軍方承認差距明顯
    美國海軍專家就此表示,美軍再次公開海狼號核潛艇的行蹤明顯是在向俄海軍「示威」,表明俄方就算大動幹戈也沒能阻止它成功「逃出」巴倫支海。「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此前曾報導,俄軍通過設在巴倫支海入口處的水下監聽設備發現了海狼號核潛艇的蹤跡,北方艦隊為此出動無畏級大型反潛驅逐艦、22350型神盾艦、攻擊核潛艇、伊爾-38和圖-142反潛巡邏機等海空力量前出搜潛。
  • 美國海軍30年造艦計劃太漫長,還是看看中國速度吧!
    相比美海軍30年製造軍艦計劃,我國在這方面簡直完勝。美國製造軍艦30年計劃據悉,美國川普發布最新消息30年長期建造軍艦,是一種不靠譜行為。甚至對地區安全局勢會產生負面影響。製造海軍艦艇數量龐大,計劃前5年,由預算450億美元提升到1470億美元。並且大量投入資金用來建造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
  • 美國海軍祭出暴兵計劃,甩開中國狂造400艘戰艦保住全球第一
    同時,雖然倒黴的埃斯帕已經被川普「大統領」給開除了,但這一由美軍軍政系統主導、海軍深度參與的兵力遠景規劃的出臺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多少證明了美軍軍政體系的穩定性。 「2051年兵力規劃」概況 提到美國海軍祭出的「2051年兵力規劃」或「三十年遠景規劃」,大多數讀者最先驚異的都是該規劃那規模龐大的財政預算與巨大的造艦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