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秋

2021-03-02 行走的販子

我要從南走到北,我還要從白走到黑。

我要人們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誰。

前天,你與我電話,說老猿,都立冬了,錦溪的秋,你可是與我寄出了沒有。

還真讓我寄啊!

不是你自個兒說要把錦溪的秋天寄給我的嗎,難道你想你家的母豬上樹嗎。

好吧,好吧,我給你寄。

雖然,老猿沒養什麼母豬,但萬一別人家的母豬上了樹,這不都要怪到老猿頭上了呢。

這年頭,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甭說母豬上樹了。

可放下電話一想,這秋天,怎麼寄啊。

唉!一失言恨一秋啊。

都說男人輕易不要在女人面前承諾什麼,這回我是領教了。

四月時,你來錦溪,與老猿的三間房結上了緣。

看你來自北方,看你在江南春天的柔軟中竟也溫婉了起來,老猿有心讓你多住幾天,格外用心陪你在錦溪多走了幾個地方。

恰好,那幾天有風有霧有雨,羨煞了你這個北方女漢子。

臨走的那天,你說這麼多天喝了你老猿的好茶,今日我請你喝酒。

與美女單獨雙雙對飲,老猿雖嚮往以久,卻是從未有過。想想這情景就美。

雖一沾杯會醉,但這種機會,感覺怎麼也不能錯過。

人家酒後起色膽,老猿起色裝酒膽。

只是幾口酒下去,便胡言亂語起來,把春夏秋冬的錦溪如何如何美,盡說得天花亂墜。

最要命的是,就是與你說了,錦溪的秋天才是最最美的。

還說,倘若你沒時間再來,老猿我到時,可以把錦溪的秋天,與你寄來。

就這麼隨便一說,現在倒好,誰想,你可當真了起來。

錦溪的秋色,這麼濃,走在街上睜不開眼。

錦溪的秋意,這麼重,出門盡染一身衣衫。

錦溪的秋味,這麼鮮,拿起筷子就停不下。

你說,這樣的秋天,怎麼寄啊!

再說,錦溪的秋,在夕陽下那棵老牆邊的銀杏上;在天水橋堍那座老屋裡探出牆頭的那株金桂上;在風裡翻滾怎麼也不肯離去的幾片葉子裡;在老猿梅園弄三間房鄰居場頭曬著的蘿蔔乾裡;在尋常人家餐桌上那一隻只大閘蟹裡;在剛剛收割曬淨脫粒放在鍋裡煮出的那一碗白米飯裡、、、、、、、

老猿是越想越難為自己了,倘若真能寄,怎麼也寄不過來。

要是少寄了一樣,不怕你責罵我,倒怕是對不起錦溪這麼好的秋了。

要不乾脆,就把老猿自己寄將給你。

這個秋天,老猿可是呆在了錦溪,關鍵老猿這般也正值秋季的年齡,應該能見我如見錦溪的秋了。

再說,有人本就言老猿平日裡總是說得比唱的好聽。

到時,不僅讓你賞秋,還可聽秋。你看如何!

相關焦點

  • 《夜雨寄北》,寄與誰人?
    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經人指正後又說:「對不起,不知道李商隱是個冷門詩人。」這一下子激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把「冷門詩人李商隱」送上了熱搜。唐朝詩人李商隱七言絕句《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詩到底是寄給誰的?最為引人關注和撲朔迷離,多年來眾人各執一詞,議論紛紛。
  • 未來講堂|李商隱《夜雨寄北》 誦讀:肖玉
    今天,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播音員主持人肖玉老師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夜雨寄北》。點擊收看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隱(唐) 誦讀|肖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此詩現傳各版本題為《夜雨寄北》,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當時詩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長安,故稱「寄北」。據南宋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此詩題目為《夜雨寄內》,即是寄給妻子的。持此觀點者認為李商隱於大中五年(851)秋赴東川節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則於該年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隱過了數月才得悉妻子死訊。
  • 李商隱的一首思親念鄉之作,有寄內、寄友人二種說法,你怎麼看呢?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就是李商隱寫的一首思鄉念親的深情之作——《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譯文: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家?唯一能夠告訴你的就是此刻這裝滿了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什麼時候我才能夠回到家鄉?那時的我們一定會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著燭花,一同訴說著今宵這巴山夜雨中的相思之情吧?那個場景一定會十分美好!「君問歸期未有期」採取了一問一答的方式:先說「君問歸期」,後回答「未有期」,一停一頓,一轉一折,跌宕起伏間盡顯詩人的文筆表現力。
  • 楓葉|這多情的秋
    秋窗風雨夕,何須秋悲春? 奏起理想的弦,唱一首抒心的歌, 一路灑汗水 ,一路向前行,風景會向你召喚。人生長河日月短,風雨兼程度艱辛。拂去紅塵它日埃,夕陽輕裝步態爽。秋色蕭瑟,歲月薄涼,楓葉盡染晚霞紅。磨礪酷寒,花不染塵,殘墟孤梅傲霜雪。
  • 我愛記詩歌|李商隱《夜雨寄北》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一起欣賞李商隱這封寫給妻子的家書。 #唐詩#一、說文解字在記憶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第一步是理解《夜雨寄北》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商隱的基本情況和《夜雨寄北》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夜雨寄北》就無從談起了。
  • 「每日詩詞」夜雨寄北,秋天的思念,如約而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慕青小居,ID:muqing2020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夜雨寄北—晚唐詩人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我此時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這正在盛滿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一齊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巴山:指縉雲山 ,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裡泛指巴蜀一帶。
  • 2020中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夜雨寄北》
    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賞析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遊。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 楊雨:李商隱《夜雨寄北》
    長期讀詩的人,不鳴則已,一開口就讓人驚豔。長期讀詩的人,讓人久處不厭,閒談不煩。在楊雨看來:詩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詩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展翅飛翔;詩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今天請一起跟楊雨老師品讀古詩詞吧!
  • 李商隱之《夜雨寄北》賞析
    《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山雨欲來這首詩又名《夜雨寄內》,內就是古時稱自己的妻子為內人,是作者在巴蜀寫給北方妻子的詩。
  • 【一日一詩詞】夜雨寄北
    雨帶給人寧靜,夜雨更帶人思緒,那漲秋池的夜雨卻帶給了羈旅他鄉的李商隱對故鄉妻子的思念。 雨下得纏纏綿綿,引得思念也綿延起來,且時松時緊,這雨池邊是否有幾葉衰荷,幾聲蛙鳴?詩人想起家鄉的來信,不由得向北眺望,奈何雨簾遮住了遠望的目光。滿世界的雨,滿心的念,和著雨聲,隨著詩意,詩人不覺感慨:心似屋前池塘,念如雨漲秋池。
  • 李商隱《夜雨寄北》,道不盡的是對家人的殷切思念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譯文: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注釋: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其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裡泛指巴蜀一帶。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裡形容深夜秉燭長談。
  • 一落索 • 訪秋
    一落索 訪秋   秋在行程眼,相看天地新。近山生夜白,做客得緣真。     縹緲楓前露,希微世上塵。諸層渾欲化,羨彼黑頭人。又     春已尋秋萬裡。似隔煙水。可憐風物爽分毫,看鴻去、同書字。         寥落夢中都換,當壚塵世。淡妝秀靨聽琴時,古曲盡、傷心味。
  • 李商隱《夜雨寄北》:人生何如,如此悲涼
    我停了停,看著他的眼睛說道: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他看著我認真的表情,不像在開玩笑,很是疑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是這首嗎?」,他熟練背完後問我。「是的」,我答道。「這是李商隱寄給妻子的家書,怎麼會和殘酷絕望扯上關係?」,他更是疑惑。
  • 吟友(第27期)楚江閒鶴寄酬詩友專輯
    菩薩蠻·步韻寄詩雨幽蘭(2015-06-27)       痴詩醉墨依情致,逢秋偏愛芬芳季。嶺外散流霞,簷前看雨花。       寒香浮臘月,蘭枕一池洌。同在水雲間,何慳一面緣? 鷓鴣天·拜讀董凱吟長詩文集有寄(2014-08-26)       林下仙翁忘古稀,猶憑老土種新葵。當時看影何曾倦,此刻尋詩不肯歸。       懷磊落,夢葳蕤。以真紀實一情痴。墨香今共蘭香鬱,過雁鳴秋向翠微。
  • 李商隱《夜雨寄北》兩處「一無所知」的哀傷
    奈何天認為,《夜雨寄北》是稀缺的回覆格式詩詞,在唐詩浩瀚的星空裡,能夠散發出自己的光芒,實屬難能可貴。這一首詩的情緒飽滿,作者李商隱的深意溢於言表,讀來意味無窮。一、職場失意、親人離散,是作者創作《夜雨寄北》的歷史背景《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一首覆信。說是回信也好,或者是詩詞也好,李商隱創作時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因為看不到歸期,不知何時才能與妻子見面。
  • 李漁:閒情何處寄,認真過此生 | 回聲
    予有四命,各司一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秋海棠為命,冬以蠟梅為命。一生著述豐富,有《閒情偶寄》《笠翁十種曲》《無聲戲》《十二樓》《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一個人總要生活的「精緻」些,才愜意人精緻起來是什麼樣的狀態?
  • 組團寄刀片
    除了《仙劍一》,暴露年齡的還有這兩位:@LSP:俞飛鴻版本的慕容秋荻感覺暴露年齡了。@大橘為重:我說傻妞會不會暴露什麼。雖然我們嘴裡嚷嚷著要給作者編劇寄刀片,實際上我們也超感謝他們塑造出的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並且,有些作者我們想給寄刀片,人間都已查無此人。@一念蓮花蔣蘇靖:作者把林黛玉和梁山伯、祝英臺都寫死了,我把刀片寄給誰?@一隻滾瓜溜圓的小倉鼠:林黛玉啊!
  • 十首《採桑子》,道盡人間春紅秋恨
    ▐《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五代】李煜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欲寄鱗遊,九曲寒波不泝流。全詞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機地融成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畫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內有思,秋風秋雨關秋思,離情別恨聯秋怨,寫得婉約蘊藉,回味悠長。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頗得其婉約韻致。
  • 溈痴寄廬:感受思想的胎動
    「溈痴寄廬」所在的這個地方叫劉家臺子,也叫周家臺子。蔡和森一家從嶽麓山飲馬堂搬到濚灣鎮劉家臺子「溈痴寄廬」的日子是1917年9月16日,《蔡和森年譜》註明是個星期日,搬家當天早晨,蔡和森曾計劃「與毛澤東張昆弟作一、二日旅行」。
  • 月下寄哀思,香火念故人
    月下寄哀思,香火念故人 中秋是人間的希望,寄在碧落。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 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 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