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上海最「潮」的酒店之一,上海外灘W酒店在開業初始就吸粉無數,碩大的W標誌成為北外灘最耀眼的一隅。繼承自身酒店的衣缽,WOOBAR以Dare to be the Difference(敢為人先,獨樹一幟)為信條,推出一款款新奇特別的酒,而非淪為平凡的酒店酒吧。作為WOOBAR的酒吧經理,只有23歲的林嘉豪Dylan Lam雖然年輕,但他的經驗與眼界比起同齡人卻遠遠豐富成熟得多。
碩大的W標誌成為北外灘最耀眼的一隅
Dylan在美國讀書時,念的是Radio Production(電臺製作/電臺管理)專業。一心想做電臺DJ的他,回到香港後卻發現,現在除了計程車司機與公交車司機,電臺早已無人問津。
找不到工作,心灰意冷的他,一頭鑽進酒吧喝悶酒,喝著喝著卻發現,眼前的調酒師所進行的花式調酒魅力十足,被深深吸引的他第二天去Hard Rock Café酒吧面試,從此成為一名Barback(吧備)。
從頭開始學習的他,每天都投身於洗杯子、搬東西等雜活之中,又苦又累。不甘心的他偷偷拿了本調酒師的配方放在洗手臺,一邊洗杯子一邊學習背配方。
除了調酒,Dylan還很喜歡貓
有一天,酒吧門庭若市,所有調酒師都忙不過來,其中一位前輩便讓Dylan到吧檯前幫忙調酒。之前刻苦背誦的配方此時派上了用場,Dylan小試牛刀,表現還不錯。
雖說Dylan最初是被花式調酒所吸引過來,但他也清楚,如果不懂酒而純粹去玩花式調酒,只會淪為一種表演,沒有太多實質意義。所以他離開了先前的酒吧,而去到了另一家雞尾酒吧Townhouse繼續學習。
在第二家酒吧,Dylan學習到更多關於調酒的基本知識,比如如何鑿冰,切冰,如何去進行酒的浸泡等。第一次接觸這些概念的他覺得非常新奇,原來酒還能泡檸檬草、咖啡豆等各種原料,於是他便找來各種書學習,並上網查閱個各種資料,還跑到其他酒吧觀摩其他人的做法。
「地獄廚神」Gordon Ramsay及其BSK餐吧
後來,Dylan去到了「地獄廚神」Gordon Ramsay經營的Bread Street Kitchen & Bar。作為顧問的Dylan在BSK並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站在吧檯後進行調酒,但反而給予了他新的角度去觀察整個酒吧的運作,同時學習到了很多餐廳的知識與經營的技巧。
對味道非常敏感的Dylan,調酒時的一大靈感便是食物。無論是叉燒還是蝦幹,在他手裡都能轉變成一杯非常特別的雞尾酒,這些瘋狂的設想都來自於他在J.Boroski日復一日的創作。
Dylan對J.Boroski的定義不是一個普通的酒吧,而是一個exclusive cocktail space(雞尾酒專享空間)。在這裡,每一位顧客可以感受到雞尾酒從零到有的過程,每杯雞尾酒都是一次實驗,而酒吧裡的每一位調酒師都是一名實驗員。
也許你的午飯,就是下一杯雞尾酒的靈感
Dylan和他的同事每天會花一個小時逛菜市場,買一些比較新鮮或特別的食材尋找靈感。買完食材後,會再花四個小時進行開檔準備,比如製作garnish(裝飾),新鮮果汁等。到了晚上,則是真正的表演時間,客人們想要什麼口味、形式或顏色,Dylan和他的同事們都可以滿足。或者客人們也可以嘗試實驗員們的最新創作,絕對是非常新奇的體驗。
在J.Boroski,Dylan每天都要創作20款不同的雞尾酒,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十足的挑戰,但也是一個有趣的鍛鍊過程。在這個自我學習的周期中,他得以往自己的調酒知識庫裡不斷填充新的知識,比如什麼食材一起搭配是可行的,什麼東西混合在一起味道會很奇怪。
Dylan對味道進行大膽嘗試的另一個啟迪,則來自新加坡一家名為「阿森冷飲攤」(Ah Sam Cold Drink Stall)的當地酒吧。這家藏匿在7-11便利店樓上的酒吧,名字看似平平無奇,但Dylan卻在那兒喝到一杯加了叉燒的Martini。學會打破界限的Dylan從此也開始了自己突破常規的創作。
在香港可以找到許多海味乾貨,蝦幹便是其中之一
( Photo Credit: Nobrin )
當問及自己做過最特別的酒是什麼,Dylan說以前做過一款Dry Shrimp Martini。他將蝦幹浸泡在金酒之中,做出來的成品帶有蝦幹的鮮味與海水的鹹味,非常有趣,可以成為Dirty Martini的一個新的替代品。
來到上海只有半年的Dylan,對上海的酒吧卻毫不陌生,甚至分享了自己的秘密基地給我們——位於虎丘路的A.T Bar。他自己笑稱那是一個Bartender Bar,因為許多調酒師下班後都會到那裡聚一聚,可以玩玩飛鏢,喝喝啤酒,工作時緊繃了一整天,下班後就只想在這樣輕鬆的環境和朋友們好好喝一杯。
Dylan身上有著很酷的紋身:一棵樹從生長到死亡,就像人的一生
而對於上海最大的感受,Dylan坦言是「發展速度太快」。時間倒回幾年前,Dylan在香港從未聽說過有哪家上海的酒吧非常有名,而那時香港的Quinary和Lobster Bar在亞洲甚至世界都已小有名氣。
但現在,上海的Speak Low在今年的亞洲五十強酒吧中名列第二,並成為首度躋身世界前十的中國酒吧。同時,上海還有很多優秀的小酒吧,比如Dylan推薦的Bar No.3(私心表示我也非常喜歡),為整個上海酒吧市場帶來良性的競爭。
Dylan表示,在香港喝酒,他可能只會去最有名的幾家店,但在上海,他可以到處串門,因為上海到處都是非常棒的酒吧。同時他覺得,上海調酒師的交流活動非常頻繁,其實也是調酒師行業自我提高的必要舉措。雖然香港也有很多客座調酒活動,但大多是從國外請過來的大師們,觀摩意義大於交流意義。Dylan認為,本地調酒師的交流更重要,因為國外的很多經驗,也許並非適用於國內。自己人相互學習的東西,也許用途更大。
Dylan認為WOOBAR的每一位調酒師
都應該精心打扮,梳好油頭才能來上班
當談到自己的愛好,Dylan笑談道,除了電影最喜歡Hip-pop音樂,因為自己小時候很喜歡跳舞,他就是聽著Hip-pop跳舞跳大的。
喜歡Hip-pop,夢想當DJ的他,卻陰差陽錯成為了一名調酒師。可能世界失去了一位熱愛嘻哈的DJ,卻收穫了一名腦洞大開的調酒師。
Q: 最喜歡的電影是哪一部?
A: 卑鄙的我。
Q: 最喜歡的導演是誰?
A: 李安。
Q: 在酒吧遇到最尷尬的事情是什麼?
A: 有一次在搖酒的時候,搖酒壺爆開了。當時調的是一杯綠色的酒,於是撒了自己一身都是綠色,一整晚就只能又溼又「綠」地一直工作。
Q: 除了逛菜市場,你還有其他的靈感來源嗎?
A: 我會從一款容器出發去創作。其他調酒師可能先開始做酒,然後找個杯子裝進去,我則是相反,我會先逛逛花市或者古董店,找到一款好玩的容器,然後去創作一款符合這個容器個性的雞尾酒。一個杯子不單單是一個容器,它可能裝載著一個故事。
Q: 如果能為一個人調一杯酒,會是誰?會是什麼酒?
A: 我會為我媽媽調一杯酒,因為剛開始媽媽很不支持我當調酒師,覺得酒吧烏煙瘴氣的。後來關於我的第一篇報導出來後,媽媽看到我的努力,開始慢慢接受了。我想調一杯Daiquiri給她,因為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杯酒。
Q: 你覺得一家酒吧最重要的要素是什麼?
A: 最重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人。不單單是調酒師,還包括外場服務的人員。在酒吧裡,酒其實還是次要的,酒吧給你的整個感覺、氣氛能不能讓你感到開心更重要。
Q: 最後有什麼想對我們讀者說的嗎?
A: 來WOOBAR試試我們的酒吧哈哈。
Dylan推薦
Sesame Oil Fat-Washed Negroni
「這是一款加入了麻油的Negroni。因為現在fat-washed是一種新的流行趨勢,很多調酒師會用黃油或者培根等動物脂肪去浸泡烈酒,那我在想是不是也能用植物脂肪?因為我本身很喜歡Nergoni,同時也很喜歡麻油味的『出前一丁』泡麵,感覺兩種最喜歡的東西加到一起,應該不會太差吧?所以我就使用了fat-washed的方法,製作了一款麻油浸泡的Negroni。」
這款Sesame Oil Fat-Washed Negroni,剛入口時,煙燻後的黑芝麻會蓋住麻油原本的味道,讓味蕾暫時失效,只品出濃鬱的煙燻風味,喝到最後,喉底才會散發出麻油的香氣,是一款非常有趣的雞尾酒。感興趣的話,不妨來WOOBAR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