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或正在過情人節的人們,你知道這個來自西方的節日中的一些和地理有關的知識麼?不知道的就來惡補一下嘍。作為地理愛好者,過情人節的時候別忘了不但顏值高責任大,素質高責任更大哦……
情人節的起源
版本一:約在公元三世紀的羅馬,那時愷撒已經死去快三百年了,暴君克勞多斯(Claudius)當政。當時,羅馬內外戰爭頻仍,民不聊生。為了補足兵員,將戰爭進行到底,Claudius下令,凡是一定年齡範圍內的男子,都必須進入羅馬軍隊,以生命為國家效勞。自此,丈夫離開妻子,少年離開戀人。於是整個羅馬便被籠罩在綿長的相思中。對此,暴君大為惱火。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竟然下令禁止國人舉行結婚典禮,甚至要求已經結婚的毀掉婚約。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就在暴君的國都裡,居住著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瓦淪丁(Valentine),他不忍看到一對對伴侶就這樣生離死別,於是為前來請求幫助的情侶秘密地主持上帝的結婚典禮。一時間,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在整個國度傳開,更多的情侶秘密地趕來請求修士的幫助。
但是,事情很快還是被暴君知曉了,於是他再一次顯示了殘暴面目--將修士打進大牢,最終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敢於與暴君鬥爭的人,漸漸地使得2月14日成為一個節日。很多世紀過去了,人們再也記不得Claudius的大名,再也記不得他的權杖與寶劍,但依然會紀念Valentine修士,因為那個日子是Valentine's Day,是情人節。
版本二:這個版本似乎沒有上一個精彩。傳說中瓦淪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蹟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 Fomyou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淪丁) 。
版本三:歷史學家們更願意刨根揪底,他們關於情人節的演繹似乎令人信服。其實遠遠早於公元270年, 當羅馬城剛剛奠基時,周圍還是一片荒野,成群的狼四處遊蕩。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那時的日曆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 (Faunus),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主管畜牧和農業。在節日的各項慶典中,有一項是年輕的貴族們,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輕婦女們會聚集在街道兩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們頭上。人們相信這樣會使她們更容易生兒育女。在拉丁語中,羊皮鞭被叫做 feua,鞭打叫做 fauatio, 實際上都含有'純潔'的意思。二月的名字(Feuay)就是由此而來。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calia)改成瓦淪丁節(Valentine's Day),並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繡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有史可查的現代意義上的瓦淪丁情人是在十五世紀早期。法國年輕的奧爾良大公(Duke of Oleans)在阿根科特(Agincout)戰役中被英軍俘虜,然後被關在倫敦塔中很多年。他寫給妻子很多首情詩,大約60首保存至今。用鮮花做瓦淪丁節的信物在大約兩百年後出現。法王亨利四世(Heny IV)的一個女兒在瓦淪丁節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晚會。所有女士從選中她做Valentine的男士那裡獲得一束鮮花。就這樣,延續著古老的義大利,法國和英國習俗,我們得以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向自己的朋友傳遞愛的信息。鮮花,心形糖果,用花邊和摺穗掩蓋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僅僅是代表著一份份真摯的愛,更是對敢於反抗暴政的瓦淪丁修士的最好緬懷。
版本四: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后,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版本五:一本英語辭典上注釋說,範泰倫節(情人節)二月十四日,據說鳥在那天開始相尾。
總的來說,起源的國家應該是古羅馬帝國。也叫聖瓦倫丁節。
大家都知道,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在每年公曆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
可是你知道這個節日發源於哪個地方麼?根據傳說,情人節的來源是古羅馬城,位於現在的義大利羅馬。
▲2世紀古羅馬帝國
義大利,位於南歐,主體位於亞平寧半島,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地區為地中海氣候。是歐洲傳統的工業國家,在其中中部及東北部新興工業較為發達。首都羅馬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義大利地圖
玫瑰,原產中國華北以及日本和朝鮮。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於亞洲東部地區、保加利亞、印度、俄羅斯、美國、朝鮮等地。喜陽光充足,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壤土或輕壤土,在粘壤土中生長不良,開花不佳。宜栽植在通風良好、離牆壁較遠的地方,以防日光反射,灼傷花苞,影響開花。
生長季節日照少於8小時則徒長而不開花。對空氣溼度要求不甚嚴格,玫瑰對土壤的酸鹼度要求不嚴格,微酸性土壤至微鹼性土壤均能正常生長。冬季有雪覆蓋的地區能忍耐-38℃至-40℃的低溫,無雪覆蓋的地區也能耐-25℃至-30℃的低溫,但不耐早春的旱風。
玫瑰一年一次或多次開花(絕大多數玫瑰品種一年只開一次花,只有中國平陰玫瑰中的豐花系列玫瑰等少數幾個品種,可一年多次開花)。大多數玫瑰品種都具有濃鬱的玫瑰花香。中國現在普遍栽培的傳統玫瑰品種只有:苦水玫瑰(甘肅省永登縣苦水鎮)、平陰玫瑰(山東省平陰縣)、沙漠小刺紅玫瑰(新疆和田)、大馬士革系列玫瑰(陝西渭南)、中國紅玫瑰(江蘇銅山漢王鎮)、金頂玫瑰(北京門頭溝妙峰山北部)以及百葉玫瑰(法國品種)等十餘個品種。
這是因為覆蓋的雪(特別是新雪)疏鬆多孔,能夠貯存大量空氣,導熱性能差,致使土地中的熱量不易散發,具有防凍保暖作用,從而保護玫瑰不會凍壞,所以可以忍耐更低的溫度。
巧克力(chocolate),原產中南美洲,其主要原料可可豆產於赤道南北緯18度左右以內的狹長地帶。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可可脂中含有可可鹼,食用巧克力有提升精神,增強興奮等功效。
可可豆產自可可樹,可可樹是常綠喬木,高達12米,樹冠繁茂;樹皮厚,暗灰褐色;嫩枝褐色,被短柔毛。花著生在樹幹上或粗枝上,故稱莖花植物,終年開花結實,而5~11月為盛花期。
果為核果,長橢圓形,有縱溝紋,成熟時橙黃色或淺紅色,每果有種子20~50個,種子扁圓柱形。
可可樹喜生於溫暖溼潤的氣侯和富於有機質的衝積土所形成的緩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颱風侵襲的地方則不適宜生長。喜生在溫度高、溼度大、土壤肥沃的環境,世界上主要可可產區的年平均溫度都在25℃以上,溫度的變化幅度也很小。要求栽培地區年平均溫度22.4-26.7度,月最低平均溫度15度,絕對最低溫度10度,雨量1400-2000毫米,忌大風和漬水。大多數種類的可可樹會在第五年開始結果。
可可樹原產美洲中部及南部,廣泛栽培於全世界的熱帶地區。中國於1922年在臺灣南部開始引種,現在海南東南部和雲南南部有栽培。種子是世界的飲料原料,也是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可可作為世界三大飲料植物之一(其他兩大為咖啡,茶)。
世界上產可可較多的國家有非洲的象牙海岸、加納,南美的巴西等。而比利時則被譽為「巧克力王國」。可可和咖啡是象牙海岸的支柱產業,這個被譽為象牙海岸的國家,可可生產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佔全球供給量的40%,稱為「可可王國」。加納上世紀20至70年代可可產量曾居世界之首,2009年產量達71.1萬噸,僅次於象牙海岸居世界第二位。曾被譽為可可王國,又稱可可之鄉在加納的經濟地位中可可曾堪比黃金,有「綠色黃金」的美譽。
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讓,地勢由西北略向東南傾斜。沿海地勢低平,多紅樹林沼澤、沙洲、潟湖;內陸多為海拔400米以下平原和低高原,西北邊境幾內亞高地和西南邊境寧巴山山地較陡峻。象牙海岸屬熱帶氣候。北緯7°以南為熱帶雨林氣候,北緯7°以北為熱帶草原氣候。咖啡生產居非洲第三位,世界第十二位。農業是象牙海岸經濟基礎,可可和咖啡的出口收入是國家主要外匯來源。
而加納位於非洲西部、幾內亞灣北岸,西鄰象牙海岸,北接布吉納法索,東毗多哥,南瀕大西洋。因盛產黃金,獨立前稱「黃金海岸」。地形南北長、東西窄。加納全境地形中間為盆地,周圍有高原山地,該國有50%以上領土屬白沃爾特河盆地,全境大部地區為平原。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屬熱帶雨林氣候,白沃爾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4至9月為雨季,11至翌年4月為旱季。在西非國家中加納經濟較為發達。以農業為主。黃金、可可和木材三大傳統出口產品是加經濟支柱。
23個心形景觀的形成,是出自一雙手,一個智慧,一個創意,只不過,這雙手,這個智慧,這個創意,是來自大自然。看來,大自然也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呢。愛不只存在於口頭中,更是隱秘在地球上的眾多自然奇觀中。環礁、島嶼和巖石峭壁,它們組成了心形,成為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賞。
第一封情書:
我愛你,就像地球繞著太陽怎麼轉也轉不離。
我愛你,就像梅雨淋透了維納斯,刺穿了心。
我愛你,就像莫斯科的交通網,從中心衍射,輻散到了空氣中的每一顆粒。
我愛你,就像錢塘的江水,被月光吸引,不斷狂烈的潮汐。
我愛你,就像荷蘭的風車,攪動著鬱金香的浪漫,飄蕩到寫滿王子公主的丹麥。
我愛你,就像赤道南北的信風,永恆不停。
我愛你,就像無名小行星撞落了冥王星的碎片,以520光年的秒速度遠離,終靠不近你的邊緣。
我愛你,就像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偏移,能逆流印度河卻被擋於喜馬拉雅的漉漉雪雨。
我愛你,就像衝撞到亞洲大陸的赤道逆流,慢慢地滲透進千島寒流,最後直到沉入到了冰冷的日本海底。
第二封情書:
我是西氣東輸一線起點輪南,
你是西氣東輸一線終點上海。
我跨過兩級階梯,
穿過戈壁沙漠黃土高原,
走過三次黃河一次長江。
哪怕道路曲折漫長枯燥無味,
我也願意奉獻我所能汲取到的所有。
第三封情書:
颱風過境,滿目狼藉。
我相信真的有蝴蝶效應這回事。
否則為什麼你的一個眼神能讓我難過了一年多?
第四封情書:
一個宇宙,七個大洲,八顆行星,二百零四個國家,八百零九個島嶼。
我是如此榮幸,可以遇見你。
就算颱風呼嘯,就算滄海桑田。
就算日夜顛倒,就算沒有春天。
矢志不渝。
第五封情書:
你是瑪旁雍錯,我是拉昂錯;
縱然你是聖湖,我是鬼湖;
就算一錯再錯,我也願與你隔岸相望,
靜靜守候你一生。
第六封情書:
你是伊犁河谷地,我是大西洋水汽。
即使相距五六千公裡,我也要為你帶來降雨。
你是伊犁河谷地,我是塔裡木盆地。
即使有天山的阻擋,我也要和你一起共同迎接來自西部的水汽。
第七封情書:
你是京九線,我是京廣線 ,我們原先緊密相連,一路南下, 竟逐漸成了平行線。
你是京廣線,我是隴海線 雖然此生我們只在鄭州見過一面,但是永遠無法忘記你那迷人的笑臉。
第八封情書:
冬季季風帶走了炎熱卻帶降不下思念你的溫度,愛戀的氣息如同冬季高壓慢慢沉澱,我對你的感情跟隨著大氣環流穿越萬年不曾停止。
第九封情書:
你是中原大地,我是蒙古高原;一路南下的風是我對你的眷戀;陽光猶在,心情可暖?
第十封情書:
滄海桑田只一瞬。寒暖流交匯處的小魚找不到溫度。厄爾尼諾猙獰著來又呼嘯而過多少回。梅子黃時雨消耗了那麼多日夜。可是你呢?你在哪裡。
第十一封情書:
冥王星已經離開。我分不清晨昏線。看著仙后座也找不到北極星。萊茵河邊夜夜笙歌。可是你呢?你在哪裡。
第十二封情書:
冷鋒過境。摩爾曼斯克港開始結冰。積雪冰川譁譁倒塌。北極又迎來一個極夜。可是你呢?你在哪裡。
第十三封情書:
我愛你,我對你的思念猶如波斯灣沿岸的石油源源不斷,雖然有阿拉伯半島橫在中間,那裡仍然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共同對付列強的侵犯,也許有一天那裡的石油會枯竭,可是我對你的愛卻永恆如一天地可鑑。
第十四封情書:
我愛你,你的出現根本無法預料,既不是緯度地帶性,也不是經度地帶性,而是非地帶性,就像東非高原上的熱帶草原,就像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熱帶雨林,就像天山腳下的綠洲,就像塔裡木河邊的胡楊林,就像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的溫帶荒漠.
第十五封情書:
我愛你,你的存在就是我的溫度和我的大氣,沒有你,生物就無法呼吸,因為有了你,我的世界裡大小行星才能各行其道,互不幹擾;因為有了你,我的世界裡才有了穩定的太陽能;沒有你,我的世界就是寸草不生的河外星系.
第十六封情書:
我愛你,我對你痴痴的戀就像南非約翰尼斯堡的黃金一樣熠熠生輝,雖然那裡還比較貧困,那裡的孩子仍然穿不上衣吃不上飯,可是我相信,金子般的心靈肯定會打動上帝,讓你發現我在閃光,就像南非的人民早晚會有財產.
第十七封情書:
我愛你,你在我心中就像青藏高原支撐著整個世界那般偉岸,我永遠甘做高原上的青稞陪伴著你,直到喜瑪拉雅山都夷為平地,直到太平洋都被填滿,直到東非大裂谷都癒合,我相信,總有一天滄海桑田會實現.
第十八封情書:
我愛你,就像紐約街頭的自由女神時刻守望整個美利堅,我時刻守望你,雖然我現在不能和你在一起,就像阿拉斯加和美國總隔著個加拿大,但是我相信,板塊總要漂移,總有一天你的心和我的心會飄到一起.
第十九封情書:
他們告訴我,女孩的心是水做的
也難怪
我的愛,是橫波啊。
註:這個跟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有關係
第二十封情書:
越過喜馬拉雅的山巔
願世界化為滄海
願你我歸於初見
註:滄海桑田
第二十一封情書:
你離開的那一天
如自西向東越過180°
只剩昨日,沒有明天
註:自然地理知識
第二十二封情書:
我看過加那利寒流與日本暖流的相遇
看過撒哈拉沙漠的暴雨
看過反氣旋上的鋒面
沒看過你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註:幾種出現概率極低的自然地理現象
對於地理人,每一首情詩後面, 其實都很有深意,有感情的深意,更有地理學的規律。
第二十三封情書:
「你是京廣線,我是隴海線
雖然我們只有一面之緣
但是我卻永遠無法忘記你」
第二十四封情書:
「你是塔裡木盆地,我是太平洋水汽
我長途跋涉竭盡全力地去靠近你
卻永遠無法到達你心裡」
第二十五封情書:
「你在北極,我在南極
相隔一萬九千九百九十八公裡
我順著磁感線,只為找到你」
第二十六封情書:
「一直向西走
越過晨昏線,越過日界線
回到初識你的那一天」
第二十七封情書:
「你是暖氣團,我是冷氣團
遇到你
我止不住眼淚」
第二十八封情書:
「除了冷鋒就是暖鋒
希望我們的關係
可以變成準靜止鋒」
第二十九封情書:
「你是伊犁河谷 我是塔裡木盆地
即使有天山的阻擋
我也要和你一起迎接來自西部的水汽」
第三十封情書:
「你是摩爾曼斯克
我是北大西洋暖流
你該被抱緊,有風我來頂」
第三十一封情書:
「你是我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一直都是暖暖的」
第三十二封情書:
「你是我的北極星
鬥轉星移
仍在我心」
第三十三封情書:
「就算黃赤交角變成90度
我也不會放開你的手」
第三十四封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