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一線戰疫觀察|我在美國抗疫:官員在做什麼,民眾慌嗎

2021-01-10 澎湃新聞
寫在前面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2020年春節以來的這段時間成為大家一次特殊的經歷。從重災下的湖北小城到坦然中的江南古鎮,從嚴陣以待的深圳到靜待花開的揚州,從東北邊陲到南洋獅城、美國紐約,留守在家的中金研究員們匯總所見所聞所感,積極展望新機遇。京東、順豐、抖音這些名字不斷被提及,買車、自動化、進城、健身等新的需求蓄勢待發。透視疫情生活,努力「危」中尋「機」,中金研究帶您共同走進一線戰「疫」觀察。

鑑於美國數據和信息更新迅猛,文中所有數據和媒體報導截止時間為北京時間3月13日凌晨5時(美東時間與北京時差為12小時)文中時間皆為美東時間。本文純屬個人經歷,難免夾雜個人態度,但希望盡我所能從已知信息和數據角度與大家分享我親歷美國抗疫的林林總總。

01.全美數據速覽

美國CDC於3月3日宣布只在周一至周五中午宣布截至前一日下午4時的數據,實時數據只有從第三方如紐約時報、一畝三分地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獲取。

1月21日,西雅圖 (Seattle)確診美國首例新冠病例。截至3月12日17點,紐約時報全地圖平臺數據顯示 ,美國50個州中,45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白宮所在地)共確診至少1422人,死亡38人,其中859人為「無源頭可溯感染」。前三名華盛頓州(Washington State), 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 State), 紐約州(New York State)均超過200確診,共計佔據全美60%的總確診數。一畝三分地公眾號數據顯示總確診人數達到1564,華盛頓州和紐約州數據呈現「大頭長尾類湖北」的特徵,即單一重點感染區域貢獻60%-70%的州內確診。華盛頓州死亡人數為30人,佔全美死亡人數78%。

數據被低估並會迅速上漲是廣泛共識,檢測試劑盒短缺(簡稱檢測盒)依然是主要瓶頸,CDC和白宮為此廣受詬病。

美國疫情數據;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北美新冠肺炎疫情數據;來源:微信公號一畝三分地(請注意各類第三方數據稍有差異)

02.檢測盒怎麼會不夠用?

在中國經歷一個半月抗疫,韓國日均檢測可達1萬人次的情況下,從國家層面出現檢測盒短缺和檢測效率低下,是出乎我和很多人意料的情況。

早在2月初,美國就開發出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盒,最初全美只有CDC (聯邦疾控中心)有能力檢測病毒。2月5日之後,檢測盒開始下放到州、郡和城市層級的實驗室,與中國期初節奏相近。但這個過程十分緩慢,並且CDC在生產病毒檢測盒過程中一度遭遇技術困難,試用幾天後,發現檢測盒存在質量問題。

在具體的檢測對象上,CDC指引要求只有最近兩周內到過疫情嚴重國家,或曾接觸過確診病人,或有嚴重症狀的人才有資格受檢。在這樣的條件下,2月底,韓國已對超過9萬名民眾進行病毒檢測,美國只進行了約500個檢測。

3月3日,FDA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總負責人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周末前全美可提供100萬檢測盒,而白宮在三天後的周四正式宣布遠無法達到這一目標。儘管副總統Mike Pence上周五表示已發放75000個檢測盒,BuzzFeed News對全美50個州的公共衛生部門電話調查顯示,截至3月6日晚9點,全美只有2187人接受了檢測。The Atlantic (大西洋月刊)調查顯示的數字更低,只有1895人。BuzzFeed的數據並不包括阿拉巴馬州(Alabama State)和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 State),因為這兩個州的衛生部門沒能提供數據,且沒有公共數據可以查詢。值得注意的是,數據中呈現「貧富差異」,病情嚴重的華盛頓州每天可以檢測900人,而懷俄明州Wyoming State還未能開始檢測。

3月9日晚間的新冠病毒通風會上,副總統Mike Pence說,私人實驗室已經參與到檢測大軍之中,檢測能力將「drastically increase 急劇增加,跟3月1日的表述一致。他還提到,「我們已經發放了超過一百萬的測試盒,本周末會前會再發出四百萬個。」

3月12日,主管Robert Redfield表示現在CDC每天能夠處理300-350個檢測,其他可以處理數以千計測試的私人實驗室正在陸續開放中。

03.那檢測上以後進展應該很快吧?

借用BBC中文版一篇文章的例子。

一名西雅圖居民分享了她尋求病毒檢測的波折經歷。她在一家物理治療康復中心工作,接觸不少病患,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所有症狀。當她撥打當地新冠肺炎熱線電話時,等了40分鐘未有回應。家庭醫生與急診室不清楚如何尋求受檢,當地醫院表示沒有檢測試劑盒,又把她轉至新冠肺炎熱線。她最終得知,只有最近兩周內到過海外、曾經接觸過確診病人的人才有資格受檢。

西雅圖居民在推特上分享自己尋求檢測的波折經歷;資料來源:推特帳號@into_the_brush

這個問題於3月3日晚上得到國家層面的「表態」,副總統Mike Pence 表示 「Today, we will issue new guidance from the CDC that will make it clear that any American can be tested no restrictions, subject to doctors' orders。今天CDC將實行新的指引,明確任何美國人都能不受限制地接受檢測,「只要有醫生的處方」。然而這一「明確」 表態依然沒表明潛在風險人群是否可以接受檢測。而在實際執行中,這一「明確表態」效用大打折扣。一名紐約時報記者於3月9日發表文章,親述出現高燒症狀的自己是如何去了三趟急診,撥打數次醫院和州長辦公室電話,才得到自己的檢測結果。

紐約時報評論文章;資料來源:紐約時報網站

除了測試本身迷障重重,費用方面也一波三折。中國政府宣布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能夠獲得免費治療,而在醫療費用昂貴的美國,儘管新冠病毒檢測本身是免費的,故事就沒有這麼簡單了。這裡將會涉及到美國醫療體系和各種醫療保險計劃之間的千差萬別,非內行,只就費用問題做出闡述。

最先受到公眾關注的,是邁阿密先驅報(Miami Herald)在2月2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一名在上個月去過中國出差的邁阿密居民Osmel Martinez Azcue發現自己出現了流感症狀。出於對家庭和社區的責任感,他沒有隨便買個感冒藥了事,而是到本地醫院要求新冠病毒檢測。

邁阿密先驅報文章;資料來源:邁阿密先驅報網站

因自己的醫療保險覆蓋有限,他拒絕了護士建議的CT檢查,只做了血檢。檢測結果顯示只是流感。兩周後,Azcue收到來自保險公司高達3270美金的帳單。醫院負責人跟媒體說Azcue應該只需要付其中的1400美金,但 Azcue被保險公司告知他需要提供三年的醫療記錄,以證明他的流感與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無關。

故事還沒有完,醫院說Azcue還會收到更多的帳單,但並不確定總額會是多少。這篇文章激起了公眾對於「測不測得起」的討論。

為了更好地理解跟新冠診斷相關的費用,Business Insider (新聞媒體)根據醫療費用資料庫Fair Health估計了平均成本。在下表中,Fair Health列舉了三種人們可以檢測新冠病毒的方式和費用:正常急診(ER visit), 門診( office outpatient visits),和全球緊急診療(global urgent care visits)。 費用中也包括了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流感和血液檢查。

美國診斷新冠病毒的平均費用;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中文部分為作者翻譯

舉個例子:一個出現超級嚴重有生命威脅症狀的病人去看急診,醫生開了甲型和乙型流感檢測和血生化全項。沒有保險的費用為1295美金,有保險的話,全費用為491美金,但根據個人自負扣除金(deductible)的情況,實際支出可能是491美金的一部分或全部。

簡單總結,儘管新冠病毒檢測本身是免費的,希望受檢的病人往往需要為配套檢測與其他診療環節埋單,而治療的總費用恐怕遠遠更高。目前約有2700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 2019年11月的發表的研究表明,美國18至64歲的工作人群中,44%都是低薪工作(low-wage jobs)。而有保險的人中,根據Healthcare.com 和YouGov對2500名美國人的投票調查顯示,有將近一半人認為若感染新冠病毒,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保險計劃可以負擔所有費用。法律和醫療各界專家呼籲政府關注測試和治療費用問題。 目前的進展大體可以總結歸納為「我們在努力」。已有保險公司表示願意免去病人的分攤費用,但在聯邦政府層面還沒有看到統一政策。

參與投票的有保險的2500名美國人中,近半數對自己的保險計劃沒有足夠的信心;資料來源:Healthcare.com/YouGov

04.檢測難+檢測貴是華盛頓州死亡數量高的原因嗎?

並不全是。

華盛頓州金縣(King)柯克蘭市(Kirkland)一家養老院(The Life Care Center in Kirkland)在2月29日出現全美第一例新冠死亡病例,也是悲劇的開始。3月7日,養老院負責人第一次接受公開採訪,形容這一段時間的跟新冠交手的感覺為「volatile and unpredictable」(變幻莫測)。負責人表示,正常情況下,養老院每月的去世人數約3-7人。然而從2月19日至今,已有26例死亡,其中13例被確診新冠病毒陽性。目前,金縣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數為26人,佔全美死亡人數的68%。

華盛頓州新冠肺炎疫情數據;來源:微信公號一畝三分地(請注意各類第三方數據稍有差異)

在54名老人被轉移到當地醫院以後,目前有63名老人依然居住在養老院。值得敲黑板的是,養老院在3月5日拿到45個檢測盒,不足以覆蓋所有老人,且養老院的工作人員還沒有得到檢測。報導還顯示,目前似乎並沒有對「潛在風險對象」的追溯機制。一名柯克蘭市居民告訴記者,她的父母因訪問過養老院而在家自我隔離,但「沒有任何人聯繫過我爸媽」,「非常多訪問過養老院的人都沒有被聯繫」。

文中養老院負責人接受採訪的文章;資料來源:www.kuow.org

05.你在哪兒?你那裡還好麼?

我住在位於紐約州紐約市的曼哈頓,也是人們口中經常說的「曼島」/「大蘋果」。大家耳熟能詳的世貿中心、華爾街、帝國大廈、百老匯、大都會博物館、中央公園等都在這裡。6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常駐人口約163萬人 (2019),若涵蓋周中上島工作人數則近400萬,穩坐紐約市五區(borough)人口密集度第一名,在全美也名列前茅。今年是我居住曼島的第10個年頭,來美第12年。

曼哈頓對應紐約市位置地圖。資料來源:谷歌地圖

3月8日晚上我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紐約州新冠病毒感染者確診人數106例,全美第3。隨著3月9日開盤市場一瀉千裡(三大指數開盤熔斷,跌幅超過7%),紐約確診數也陡增34%到142例,一度成為全美第一(這句請屏蔽我媽)。截至3月12日17點,總確診人數為328,位居全美第二。數據和華盛頓州類似,呈現「大頭小尾類湖北」的特點, 即328例中,威徹斯特和紐約市貢獻了243例。紐約市確診數量攀升較快,僅在周一威切斯特還佔據70%的州內確診病例和絕大部分新增。

紐約州新冠肺炎疫情數據;來源:微信公號一畝三分地(請注意各類第三方數據稍有差異)

曼哈頓3月12日新冠肺炎確診地圖,紅色類為確診,灰色為疑似;資料來源:谷歌地圖

紐約州第一例確診在3月1日,為伊朗輸入病例,患者在曼哈頓家中自我隔離。3月3日,一位居住威徹斯特縣(Westchester)並在曼哈頓工作的白人男性成為紐約州第二例確診,也是首例「社區傳播」病例。該男子成為「超級傳播者」,使得紐約州整體確診數據以幾乎每天翻倍的速度一周內激增至3月8日的106例。

紐約州於3月7日下午宣布進入「緊急狀態」(State Of Emergency)。 需要說明的是,緊急狀態使州政府和緊急事務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可以更快響應並調動資源,但大多數時候並不直接限制人們的日常生活,包括出行,上班,上學。天氣原因經常成為宣布「緊急狀態」的緣由,比如紐約州曾於2014年和2019年因暴風雪宣布過5次。截至目前,美國目前有超過30個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學校方面,除了跟「超級傳播者」家庭相關的學校第一時間關閉,其他學校在上3月2日(上周)還正常運行。3月8日晚開始,哥倫比亞大學宣布周一和周二停課,本周餘下課程改為遠程授課,源於有教職人員目前因可能接觸到新冠病毒進行隔離。3月9日(本周),紐約市和新澤西(毗鄰曼島)陸續有超過50所學校宣布停課,越來越多的學校加入了自願停課的行列。

公司方面,GAP紐約市辦公室因員工感染而最先關閉。3月10日,更多知名金融公司宣布有員工確診,但公司正常運轉(現實版金錢永不眠),包括BlackRock (貝萊德),Barclays (巴克萊), Morgan Stanley (摩根斯坦斯), Wells Fargo(富國銀行),這與曼哈頓擁有大量金融公司有關。逐漸有更多的公司開始宣布Work from home (在家辦公),但並非主流。TIME文章表示,對於上百萬在服務業工作並賺取時薪的美國人來說,在家辦公是不可能的。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數字表示,2018年,有8200萬美國人以來賺取小時工資為生,佔全美有薪工作人群的59%。GOBankingRates於2018年對5000名成年美國人的調查顯示,58%的人儲蓄帳戶不足1000美金。

GOBankingRates2018年調查的5000名被訪者儲蓄帳戶的餘額;資料來源:gobankingrates.com

我們公司在2月28日更新了新冠影響下的業務連續性計劃(Business Continutiy Planning),決定於3月2日起施行為期一周的抗壓測試,除必要人員外,全部在家辦公。於是我們成功躲過上一周的爆發期,本周繼續在家辦公,直到後續通知。

CNBC報導越來越多華爾街公司受到新冠感染。資料來源:CNBC網站

TIME報導對於上百萬的美國人來說在家工作是不可能的。資料來源:TIME網站

公共運輸方面,3月2日一周內一切正常。3月8日晚,紐約州長Andrew Cuomo與紐約市市長Bill De Blasio一起,宣布了最新的通勤指南 (無強制效力) – 儘量避免公共運輸,尤其是地鐵和公交車。地鐵的旋轉門欄,車站扶手,售卡機消毒時間為每天一次,而車廂和公交車消毒時間為三天一次。紐約市地鐵的人口密度可以參考下圖。紐約市第一條地鐵線建成於1904年,設施老舊,通風條件堪憂。

紐約上下班高峰時人口密度;資料來源:CityLab網站

值得注意的是,3月9日確認的人員中,包括了擔任紐約和新澤西Port Authority (相當於汽運總站)總負責人Rick Cotton。州長說自己可能和Rick有過直接接觸,但沒有去檢測,因為他認為自己「not a probable positive」,中文找不到準確的翻譯,但核心意思是說他不是潛在危險人群。

POLITICO網站對於紐約州長認為自己不會感染的報導。資料來源:POLITICO網站

日常生活方面維持原樣。走在熙熙攘攘的紐約街頭,沒有任何異樣。3月9日晚,去超市囤貨的路上,順便路過一些平時常去的地方。

超市供應充足。越來越多耳熟能詳的中國白馬品牌在非中國超市可以買到,在H-mart裡(韓國超市),我滿心感激地囤了海底撈、三元和洽洽。

美東時間3月9日晚,作者途經著名連鎖超市Trader Joe’s 擁擠如常;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美東時間3月9日晚,作者途經著名連鎖超市Wholefoods貨品齊全;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美東時間3月9日晚,作者於超市購物,國貨供應充足;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餐館,咖啡館,露天廣場依然人頭攢動。3月9日晚氣溫將近20度,跟平時冬日夜晚10度左右的氣溫相比異常溫暖。在曼哈頓,外出人數跟氣溫完全正相關,還遇上華盛頓廣場公園有人在拍戲。

美東時間3月9日晚,作者途經Union Square 聯合廣場,遠處左後方為帝國大廈;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美東時間3月9日晚,作者途經紐約大學附近的Washington Square Park 華盛頓廣場公園,背後為紐約地標建築之一華盛頓廣場拱門;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美東時間3月9日晚,作者途經Washington Square Park 華盛頓廣場公園拍戲現場;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美東時間3月9日晚,作者途經著名漢堡連鎖店SHAKE SHACK;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美東時間3月9日晚,作者途經一家墨西哥餐廳;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美東時間3月9日晚,作者途經一家冰激凌店;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看到這裡,你一定很想問:「為什麼沒人戴口罩?!」

這是個明顯到晃眼的抗疫區別。在美國的傳統認知裡,通常只有病人才會戴口罩。從疫情開始到現在,CDC一直是「不建議通過戴口罩來預防新冠病毒」,而是通過日常的防範措施比如「生病時待在家裡,並用水和肥皂洗手」。

CDC於2月27日建議不要使用口罩來預防新冠病毒;資料來源:推特帳號@CDCgov

美國Surgeon General(類似衛生署署長) 在推特上請求民眾 「不要購買口罩」,因為「口罩對於大眾來說起不到阻擋新冠病毒的作用」,而且「會導致真正需要口罩的醫護人員和病患無法得到充足供應」。然而並沒有解釋為什麼口罩對醫護人員有用,而對普通人沒用。

U.S. Surgeon General 於2月29日號召民眾停止購買口罩;資料來源:推特帳號@Surgeon_General

即使疫情發展迅速,CDC依然不建議健康人在旅行過程中通過戴口罩防範新冠病毒。

CDC於3月6日建議健康的人旅行中不需要使用口罩來預防新冠病毒;資料來源:推特帳號@CDCgov

你是不是要問:「美國人民信麼?」

CDC160萬推特粉絲,而轉發和評論大多不過千。這些有限的推特留言也主要集中在質問CDC為何亞洲和歐美的對於口罩的佩戴建議差異如此之大,以及如何判斷自己到底是不是健康的。

根據我上周至今體驗,島上中國城的口罩佩戴率約40%,而偏向市中心和日常生活區域基本為0%,戴的基本都是亞裔。至於此前偶有報導的 「歧視/襲擊戴口罩亞洲人」事件,其實極為少數。曼哈頓本身是多移民城市,紐約人也多信奉「與你何幹,與我何幹」。雖然大部分民眾對戴口罩無感,還是有額外小心的人。廣受歡迎的Instagram帳號Subwaycreatures (專門記錄地鐵中搞笑和奇軼的人和事) 也出了一組紐約人民在地鐵裡如何進行自我防範的組圖。

紐約民眾新冠病毒自我防護;資料來源:Instagram帳號#subwaycreatures

醫院的口罩佩戴率目測也不高。我於3月4日坐車路過曼哈頓Bellevue Hospital Center,門裡門外沒人戴口罩。沿途經過Tisch Hospital,臨街玻璃窗看到進去,醫院咖啡廳裡的醫護/路人無口罩,NYU Medical Center亦然。當時,紐約確診人數已經因第二例超級傳播者陡增為11例。

作者途經Bellevue Hospital Center 醫院門口,往來人群沒戴口罩;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作者途經的三家醫院位置;資料來源:谷歌地圖

紐約時報3月9日發表文章表示因為供應緊張,美國很多醫院開始短缺抗新冠病毒急需的N95口罩。

紐約時報報導醫院口罩短缺;資料來源:紐約時報網站

除口罩外,全城全網斷貨的是各類消毒類產品如消毒洗手液,清潔溼巾和噴霧,跟目前美國防疫手段榜首為「洗手」直接相關。能買到消毒洗手液甚至成為一些美國網民打趣的新「炫富」方式。寫字樓,住宅樓和公共場合大多配置了公用消毒洗手液。在朋友的指點下,我曲線救國,購買了CURAD的mini消毒小紙巾。雖然真的是很小張,聊勝於無。

消毒洗手液和消毒溼巾斷貨,走了N個超市依然無功而返;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左圖:CURAD的mini消毒小紙巾;右圖:對比華為Mate 30 Pro大小;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3月12日,隨著紐約市新增確診數量近Westchester的兩倍,大都會博物館閉館,百老匯劇場停業,超市購物的人明顯增多,但依然沒有人佩戴口罩。

3月12日中午,Trader Joe’s排長隊;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3月12日中午,曼哈頓街上行人往來;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3月12日中午,曼哈頓教師帶學生外出散步;資料來源:作者自主拍攝

06.紐約政府官員在做什麼?

紐約州長Andrew Cuomo的推特,從「我今天要參加電視節目」「紐約州有些地方可能會下暴雪」「今天起紐約市不可以再用塑膠袋兒了」這些廣泛而隨機的話題,迅速專注到各種疫情更新,包括每日確診數量,新增等。

州長於3月2日第一時間宣布了紐約將免除和新冠測試相關的所有費用,3月8日下午公開批評了CDC拖延允許私人實驗室展開新冠檢測,當晚便得到了許可。私人實驗室Northwell Health於3月9日開始測試,日均60-70人。儘管州長疾呼CDC加速測試加速開放,紐約市衛生專員3月10日表示目前城市公共衛生實驗室(Public Health Lab)只能日測60人,希望很快可以達到100人。

3月9日州長要求紐約州所有學校,如果有確認新冠病例,必須關閉至少24小時,然後再做評估。同時,也針對消毒洗手液短缺問題立即開始每周100000加侖的生產,以提供給政府、學校、公共運輸、監獄等地。3月10日所有大型聚集被叫停;3月11日州長宣布因新冠病毒而隔離的人將會保證2周的帶薪休假;3月12日,通知所有百老匯劇場自下午5點起關閉。

紐約市長Bill De Blasio為了減緩紐約人民對新冠病毒的恐懼,於3月5日躬(以)先(身)表(試)率(法)去坐了一站地鐵。3月8日市長開始建議大家應該儘量在家工作。如果實在不行,建議大家留一些富裕的通勤時間,比如地鐵車廂人太滿就再等一輛,或者騎自行車/走路上班。這在寒冷且沒有太多自行車道的紐約並不現實。還好兩小時後,同紐約州長Andrew Cuomo一起,兩人宣布了最新的通勤指南 (無強制效力) ——儘量避免公共運輸,尤其是地鐵和公交車。

紐約市長、紐約州長的部分推特內容;資料來源:推特帳號@ NYGovCuomo,@ NYCMayor

07.那美國民眾慌嗎?你慌嗎?

沒完全慌。

這要多寫兩筆美國媒體。

1月至今,簡單分割,美國媒體大體經歷兩個階段:與我無關,與我有關。

與我無關:

中國和亞洲少數地區疫情爆發時多為隔岸觀火,報導以負面為主,大多跟病毒本身無關。

與我有關:

從日韓以及歐洲疫情飆高開始,媒體轉向關注病毒本身。從美國出現第一例死亡病例(2月28日) 開始火力升級,從刨根問底事實到天馬星空臆想,可謂各顯神通。

比如從科普基本的「病毒是什麼,怎麼防範」,到「能不能吃中國菜」,再到「美版雙黃連」的報導——華盛頓郵報採訪一名病患,副標題使用的是「my treatment has largely consisted of drinking gallons and gallons of Gatorade 我的治療方案基本是成桶成桶的喝佳得樂(功能運動型飲料)」,導致局部地區Gatorade的搶購脫銷。這種看似百花齊放的「全面溝通」對於普通讀者如我,理智上和情感上都有些不堪重負。所以,慌有慌的道理,不慌有不慌的證據。

華盛頓郵報對病患的報導;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網站

周一(3月9日)美股開盤熔斷將報導升級,轉向嚴肅關注新冠病毒的潛在威力和威脅。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病毒定義為「全球大流行」,3月12日美國市場出現一周內第二次熔斷。

CNBC報導新冠比一般流感致死率高;資料來源:CNBC網站

簡單小結,在全社會層面上並沒有明顯的恐慌跡象,因為:1)官方似乎有意(或因無知無心)地降低新冠病毒的嚴重性,一直強調對比每個流感季數以幾萬計的死亡,減少民眾對於致死率的擔心;2) 對數字激增有共識。政府與專家兩方統一口徑表示「數據不增長才是奇怪的」。

但隨著報導數量增多,股票市場下跌,確診數字激增,越來越多跟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和人物相繼受到影響,如NBA因球員感染而推遲賽季,著名演員Tom Hanks夫婦在Instagram宣布兩人在澳洲因新冠感染隔離,民眾的恐慌情緒可能會上升。需要密切觀察美國聯邦和各州政府是否會做出有效的抗疫方案,也需要密切關注隨著檢測能力提高而帶來的確診人數激增是否會對醫療資源造成悲劇式的擠壓。

至於我,一個月以前慌過了。目前穩紮穩打,認真防護,積極面對,遠離手機。

最後,以巴西作家保羅·柯愛略(Paulo Coelho)的一句話結尾:

「People never learn anything by being told, they have to find out for themselves.」

(本文原題為《中金:一線戰「疫」觀察——我在美國抗疫》,作者丁凝為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師,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金點睛 」,澎湃新聞獲授權轉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環球深觀察丨亂象遠未結束 美國抗疫希望在哪裡?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170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31萬例,這一數字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戰鬥中喪生的人數。  過去一周,美國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於新冠肺炎。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能否挺得過這個至暗的冬天?被寄予厚望的疫苗能帶來奇蹟嗎?
  • 還記得那個深圳「最美女孩」嗎?班雅倫為一線抗疫女性籌了300萬元
    還記得去年那個深圳 " 最美女孩 " 班雅倫嗎?最近她又做了一件暖心的事兒。 2 月 17 日傍晚,班雅倫 " 逛 " 微博偶然看到一則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的 " 為抗疫女性送安心 " 的騰訊公益項目。
  • 川普稱早知道新冠肺炎是大流行病,這些「名言」美國民眾信嗎?
    延伸閱讀:盤點川普對疫情判斷名言合集,美媒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川普式抗疫,欲蓋而彌彰!」隨著疫情日趨嚴重,越來越多美國民眾認為,川普政府此前的「盲目樂觀」不過是向下敷衍的「執政套路」。近日,美國多家媒體紛紛盤點川普的相關表態,有媒體辛辣地諷刺道,這場危機期間,「總統越是否認什麼,民眾就越應該擔憂什麼」。
  • 《戰疫英雄》熱拍 孫徵宇演繹小人物的抗疫故事
    來源:千龍網由鄧安東導演,林志國、呂卓、鄧安東擔綱編劇,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和北京卓邁影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抗疫題材電影《戰疫英雄》正在石家莊緊張拍攝中;據悉,劇組部分主創人員已於日前殺青。講述了在全國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新形勢下,以「陽州市人民醫院」為中心,李雲華、楊柳為首的一批醫護人員,無私無畏,不計得失,衝在「抗疫」第一線的故事。除醫務工作者以外,影片參考了「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原型人物和故事,通過藝術加工,塑造了「抗疫」一線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群像,致敬每一位為戰疫無私付出的工作人員和每一位配合防疫的中國人民。
  • 原創|武漢上了美國推特趨勢榜,中國抗疫勝利震撼全世界
    美國政府尷尬的是,中國積極抗疫,結果病毒在中國基本絕跡了。美國反而一步步的成為了世界上病毒蔓延最嚴重的國家。中國人沒事,美國人卻在不斷的死去。川普等政客不斷的轉移民眾視線,試圖推卸自己的責任。中國的舉國抗疫,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在美國,因為中國的積極抗疫,誘發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更間接誘發了西方民眾對本國體制的懷疑。三、「我們想向世界表示,像中國這樣去做吧,這樣可以拯救生命。」
  • 首部「抗疫」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感動全球網友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一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截至3月16日,《武漢戰疫紀》視頻觀看總量已經近4000萬,其中,海外觀看量近千萬,成為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真實情況的一扇窗口。「這是歷史上首次對一個千萬級人口的大城市進行高級別的封鎖,全世界都報以高度關注。我和外國媒體做連線時,他們都在問:武漢老百姓現在怎麼樣了,武漢大街上是什麼情況?」
  • 電影《戰疫2020之我是醫生》獨家影評:加油中國,抗疫成功
    2020之我是醫生》已於11月3日正式網絡上線,影片展現了2020年初武漢市江河醫院的醫護人員抗擊新冠疫情的艱辛過程。但是,我們更不能忘記那些為守護百姓平安而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突然襲來,中國政府做出了最為積極的應對,「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並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在全國大量的醫護人員、醫療物資支援武漢的情況下,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之戰,《戰疫2020之我是醫生》從一所醫院為切入點,也成為中國抗疫成功的一個縮影
  • 我的戰疫故事|曾妍希:雲端合唱 齊心抗疫
    這是國慶節我才去過的武漢嗎?雄偉的長江大橋,飄香的巷尾小吃,喧囂的早餐門店,仿佛一夜間靜默了!天空仿佛也被憂鬱的情緒所感染,顯得黯淡。看著電視裡的畫面,想著印象裡的武漢,我的心揪成一團,心裡有一個聲音,我想要做點什麼。未知的新型冠狀病毒就像一張灰色大網,迅速在全國蔓延,不斷上升的確診人數,讓心裡的惶恐和不安也不斷上升。
  • 堅守深圳抗疫一線的「候鳥」醫生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在深圳抗疫一線,有一群特殊的「候鳥」醫生,他們放下自己在香港的家,選擇逆行而上,在深圳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他們就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港籍醫生團隊。他們是香港人,也是深圳人,為了守衛深圳的抗疫防線,無私付出。
  • 江海女護士奔赴機場戰疫一線……這篇特殊的日記看完又感動了!
    江海女護士奔赴機場戰疫一線……這篇特殊的日記看完又感動了!由於大量國際航班停飛,許多回國人員經歷了多次轉機,途中的飲食和休息難以得到充足的保障,精神壓力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當接受完入境邊防檢查後,他們無一不是如釋重負,有幾個回國的阿姨來到我面前(採樣區)跟我說:「回到祖國真好!孩子,不要羨慕出國!」有些做完核酸檢測的旅客會驚訝的說:「做完了?比國外做得好多了,中國技術,真棒!」
  • ...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我在中國做電影|加布裡埃爾·費爾南德斯|...
    1.CGTN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海外熱播日前,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全景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紀錄短片《南京抗疫現場》登上日網首頁3月2日,一條名為《南京抗疫現場》的紀錄短片登上日本雅虎首頁。這是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南京疫情防控實錄,從多個角度展現了普通中國民眾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日常工作與生活。
  • 【一線抗疫群英譜】忠誠為民勇擔當 警徽閃耀抗疫一線
    【一線抗疫群英譜】忠誠為民勇擔當 警徽閃耀抗疫一線 2020年04月08日 12:44:00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抗疫如戰,崗位所在就是戰場;人民需要,就是人民公安的使命。
  • 退伍軍人全家上陣 為青島一線戰疫人員送暖心餐
    文/圖 半島記者 徐傑因為妻子臨產需要格外照顧,今年3月底,80後退役軍人孫原茂只好暫停了給一線戰疫人員送暖心餐。疫情發生以來,這一愛心舉動,孫原茂和家人堅持了一個多月,自2月9日以來,共為島城一線戰疫人員送去了2000多個雞蛋、約700公斤粥、4000多個串串以及近1000個手工水餃等深夜美食。
  • 致敬抗疫中的平凡英雄,電影《武漢戰疫》劇本研討會成功舉行
    ,讚美英勇善良的湖北人民,致敬逆行在一線的抗疫英雄,將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和努力傳播到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再現中國人民與這場疫情鬥爭的偉大歷史事件,讓世界為中國點讚!武漢抗疫公益志願者聯盟發起人李冰講述抗疫經歷 在研討會,作為參與武漢抗疫的一線新聞記者和志願者,武漢廣播電視臺記者
  • 【榜樣力量】佛山南海「95後」護士:戰疫一線,我要上!
    「面對疫情,誰也會害怕,但當知道很多人需要我們的時候,只要我們敢於站出來,當我行動起來就什麼都不怕了。」葉建婷說。但當接到醫院通知,需要醫護人員前往湖北支援抗疫的時候,張毅強卻瞞著家人報了名。他說:「湖北需要我,所以我就報名了!」 在湖北,張毅強需要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翻身、拍背、呼吸支持等護理工作,還要檢測患者生命體徵。「其實跟我日常的工作沒有什麼不同,不過是多了一套防護裝備罷了。」 但張毅強口中的「多了一套防護裝備」,卻給他護理工作的難度提高了幾個等級。
  • 【視界戰疫】直擊四川抗疫一線,省視協抖音直播300萬人在線圍觀
    2020年2月20——25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抖音平臺聯合四川省十家廣播電視臺共同推出了【視界戰疫】抖音直播活動。在6天時間裡,四川省十家電視臺進行直播大接力,每天直播4個小時,帶網友觀眾走進四川各市州「戰疫」一線,看四川「戰疫」成果。
  • 湖北影視人重磅打造抗疫電影《武漢戰疫》劇本研討會隆重舉行
    電影《武漢戰疫》出品方代表朱巒致電影《武漢戰疫》出品方代表朱巒在致辭中說:電影《武漢戰疫》將體現武漢精神,讚美英勇善良的湖北人民,致敬逆行在一線的抗疫英雄,將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和努力傳播到全世界武漢抗疫公益志願者聯盟發起人李冰講述抗疫經歷在研討會,作為參與武漢抗疫的一線新聞記者和志願者,武漢廣播電視臺記者、主持人王佳傑、武漢抗疫公益志願者聯盟發起人李冰,給大家講述了抗疫過程中親眼所見和親身經歷時幾度哽咽
  • 環球深觀察丨「為什麼不給我們做病毒檢測?」
    △當地時間11月30日,美國舊金山的醫護人員為民眾做新冠病毒檢測。  被忽視的一線護士  瑪麗·特納是美國明尼蘇達州護士協會的主席,也是一名夜間重症監護室的護士。從今年2月起,她就在抗疫一線工作,但自己卻從來沒有接受過病毒檢測。
  • 「你們是在拯救生命」——美國大華府地區僑團積極支援當地抗疫
    負責應急管理事務的高級法律與政策分析師內特·斯基雷斯代表蒙郡及處在前線的抗疫工作者感謝華人社團此次善意而且意義深遠的捐贈,她深有感觸地說:「你們是在拯救生命。」值得一提的是,華人社團不僅積極為當地政府和民眾捐款捐物,而且身體力行居家隔離,遵守美國政府發出的防疫行政令。
  • 戰疫:觀察與鏡鑑|以色列依託科技優勢抗擊疫情
    《參考消息》特別策劃:「戰疫:觀察與鏡鑑」專題報導之八十四【原標題】以色列依託科技優勢抗擊疫情文/本報駐耶路撒冷記者 陳文仙 尚昊總人口約900萬、感染病例9000多例為了兼顧疫情防控、民眾生活和經濟活動,以色列逐步升級抗疫力度,直到6日晚宣布全國封鎖三日。同時,以色列依託自身優勢,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疫情防控這一艱巨工作中的作用。4月6日,以色列中部城市布內布拉克居民在排隊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