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秦說漢(254)拋夫棄女的王娡,以二婚之身嫁入太子宮,詭異地生下了漢武帝劉徹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藏在心底不願讓人知道的秘密。漢文帝的太子妃王娡也一樣,一直不敢讓人知道她入宮前曾嫁給金王孫為妻,還生了一個女兒叫金俗。後來漢文帝駕崩,太子即位,也就是漢景帝。王娡被冊立為皇后,還生下千古一帝劉徹。
坦誠能讓人活得舒心,但守住秘密卻能讓人獲利更大。而人中龍鳳的漢景帝劉啟卻對王娡拋夫棄女的故事渾然不知。在這場犯有欺君之罪的豪賭中,王娡成為人生的贏家。最終整個王氏家族,還有她與前夫金王孫的女兒金俗,也因此獲益匪淺。
拋夫棄子入漢宮王娡的母親叫藏兒,是漢高祖劉邦創業時燕王臧荼的孫女。臧荼謀反失敗被殺後,藏氏家道中落,命運多舛。藏兒便嫁給槐裡人王仲為妻,生了兒子王信和兩個女兒。王仲英年早逝,藏兒又改嫁到長陵的田家做媳婦,又生了兒子田蚡、田勝。
藏兒的大女兒王娡嫁給金王孫為妻,生了一個女兒叫金俗。本來吧,女人嫁人生子,基本上就定型了。但藏兒信命,她找人為女兒算了一卦,發現兩個女兒都是富貴命,很高興,也想後半生有個依靠,就讓王娡與金王孫離婚,看起是有點荒唐。
這明擺著欺負人,金家人自然不同意。藏兒就乾脆把兩個女兒都送進太子宮,金王孫也不敢跟皇家鬧,只好作罷。太子劉啟卻非常喜歡熟女王娡,她很快就有了身孕。她跟太子說,懷孕的時候,夢到一輪太陽撲入腹,劉啟認為這是顯貴的徵兆。
漢文帝駕崩後,太子劉啟即位,也就是漢文帝。這時王娡正好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叫劉彘。由於皇后一直沒有生養,慄姬的兒子劉榮被立為太子,王夫人的兒子劉彘被立為膠東王。這時,王夫人開始顯老態,漢景帝漸漸對他的寵幸減少了一些。
王娡聽從母親藏兒的安排狠心拋棄前夫與自己的親生骨肉進入皇宮,除了心腸之狠外,更多的還是貪圖皇家富貴吧。而富貴險中求,這也是一場豪賭了。但懷孕之時夢見陽光照入腹中,女人真的能即時知道懷孕?看來得做個親子鑑定才能說清楚。
與長公主聯合立儲長公主劉嫖是竇太后的掌上明珠,又是漢景帝的親姐姐,常在宮中走動,對漢景帝有一定的影響力。長公主喜歡爭權,想將七歲的女兒跟太子劉榮定個娃娃親,就找慄姬說了這事,然而慄姬腦子進水,想也沒想就拒絕了,搞得長公主好尷尬。
失寵後的王夫人經常帶著四歲的兒子劉彘向竇太后請安。有一次,恰恰遇上了長公主帶著女兒在竇太后那裡說話。竇太后就逗劉彘說:「屋子裡的美人,挑一個給你做媳婦。」沒想到劉彘卻指著長公主女兒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長公主聽了也很高興,慄姬看不上,嫁給膠東王也不錯,就跟王夫人提了定娃娃親的事。女大三,抱金磚,王夫人正巴不得攀上長公主這棵大樹呢,就立即同意了。於是,長公主就不停地在漢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而竇太后也時不時地幫腔。
自薄皇后被廢之後,漢景帝一直沒有另冊立皇后。漢景帝曾經託付慄姬照顧好他的皇子,慄姬非常的惱火,而且出言不遜。這時起,漢景帝就已經心裡不滿了。只是沒有發作出來。而現在長公主、竇太后又在不停地說慄姬的問題,就更加煩她。
王夫人與長公主聯盟這一步棋走得很妙,長公主對竇太后有影響力,竇太后對漢景帝有影響力,等於是曲線又拉攏了與漢景帝的關係。最主要是,這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形成了以劉彘為中心的爭權網絡。
漢景帝廢嫡立幼,王夫人榮升皇后於是,王夫人暗地裡催促大臣們提議冊封慄姬為皇后。大行上書說:「子以母貴,母以子貴,」請求冊立太子的母親慄姬為皇后。漢景帝本身已經對慄姬不滿,看到奏書後大怒,責怪其妄議後宮,就下詔殺了大行,又廢了太子,改封為臨江王。
慄姬之前仗著得寵於漢景帝,人緣關係不好,長公主與竇太后又在背後說她壞話。王夫人又讓人在背後使絆子,成為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最後憂懼而死。而王夫人終於被冊立為皇后,劉彘成功晉升為太子,改名劉徹。皇后哥哥王信封為蓋侯。
與王娡一同入宮的妹妹兒拘,因為皇后之故,所生的四個兒子被封了王,大女兒被封為平陽公主,二女兒被封為南宮公主,三女兒被封為隆慮公主。再後來,漢武帝即位後,王娡被尊封為太后,母親藏兒被封為平原君,父親王仲被追封為共侯。
王氏、田氏家族封侯者有三個人,蓋侯王信喜歡喝酒;田蚡被封為武安侯,田勝封為周陽侯,都善於辭令卻非常貪婪,田蚡官至丞相。而王太后與前夫金王孫之女金俗,也得到了漢武帝厚重的賞賜。整個王氏外戚因王娡而輝煌騰達,恩寵無加。
寫在最後拋夫棄女可以理解為是其母藏兒為貪圖富貴,相信佔卜之術。但以太陽之光照入腹中因此懷孕,那就是王娡故弄玄乎了。而與長公主結為親家同盟,暗地裡使壞讓漢景帝廢嫡立幼,最後不但自己被冊立為皇后,而且兒子也成為了太子,那就是工於心計了。
縱觀王娡的後宮爭鬥過程,第一,她不講究規則,離婚再嫁,拋棄親生骨肉毫不心軟,這性格能成大事;第二,敢於賭博,冒著欺君殺頭之罪,隱匿已婚生子的身份;善於利用同盟,長公主、竇太后都成為她的棋子;第四,扮豬吃老虎,陰使人上書立慄姬為後,最終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漢武大帝劉徹。
2020/10/31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談秦說漢」,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