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記者孔琳琳為何大鬧英國保守黨年會?

2021-03-02 天下說法

2018年9月30日,英國保守黨在伯明罕召開了年會。在此次會議中,有一些港獨分子參與了關於香港自由法治問題的主題探討,其中包括香港非法「佔中」主要策劃者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和「港獨」分子戴耀廷、羅冠聰等人。這些人聚在一起討論什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央視記者孔琳琳當場駁斥,還被抓了!

 

 

想當年,香港違法「佔領行動」持續70多天,警方協助司法人員2014年12月11日展開全面清障,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等被警方帶走。一向被公知追捧的李柱銘何許人也?1938年出生的李柱銘(Martin Lee Chu-ming),籍貫廣東惠州,在香港出生,香港的資深大律師,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1988年3月,李柱銘訪問美國時曾說過:「如果香港繼續做100年英國殖民地,我想很多人認為是最好的。但現在香港要回歸中國。」1989年6月在美國眾議院人權委員會聽證會上,李柱銘又說:「英國將550萬港人交還中國,就像二次大戰將550萬猶太人交還納粹德國。」1995年4月,他甚至自稱:「敢於當殖民主義的走狗。」此外,他還呼籲各國增加對中國的貿易制裁,焚燒基本法,以香港民主黨主席的身份要求英國政府不要預留財政儲備給未來的香港特區政府,說1997年7月1日的來臨就如縱火狂「手持燃燒的火炬竄入你家,燒毀你的家園」。回歸後,他竟然在特區立法會的殿堂上為美國用飛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行為辯護,聘請美國反華政客擔任「助理」,而且甘心對洋「助理」言聽計從,拿著洋「助理」寫的講稿到處發言,當洋「助理」的傳聲筒等等。2014年,李柱銘遠赴英國,在其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公聽會上告洋狀,抹黑中央及「一國兩制」白皮書,試圖拉攏英方就香港的政改問題向中央施壓,可惜未能得逞,還自取其辱。

 

戴耀廷,出生於1964年,英文名Benny Dai Yao Ting,香港法學者,現任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是香港非法「佔領中環運動」三名發起人之一。戴耀廷自港大畢業後曾於民主派領袖李柱銘辦公室擔任法案助理,也是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裡的兩位學生代表之一。從2013年初開始,戴耀廷等公開鼓動「佔中」,以癱瘓香港政治、經濟中心——中環為「核彈」,要挾中央和特區政府在政改問題上向其讓步。

2013年1月初,戴耀廷等人提出召集1萬人「佔領中環」的想法,隨即惹來迴響,之後他更表示2014年7月1日是佔領的最好時機。2014年9月28日,戴耀廷等人宣布「佔中」啟動。自此示威者在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裡,持續霸佔金鐘、旺角、銅鑼灣等地的交通要道。2018年9月17日,戴耀廷被控「煽惑他人作出公眾妨擾」,以及「煽惑他人煽惑公眾妨擾」罪、串謀作出公眾妨擾罪等6項罪名。在香港特區西九龍裁判法院進行預審。被告人續准保釋至11月19日開審,預料審訊20天,屆時控方會傳召多名證人,並播放兩段共長超10小時的來自警方及公眾拍攝的視聽證據。沒想到他於受審前竄到了英國,去向洋爸爸告狀去了。

 

羅冠聰,香港學聯秘書長,人稱「羅三七」。2016年立法會開議之際,一些民主派與「港獨」派議員的宣誓被認為不莊重,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聯同律政司司長先後提起兩起訴訟,要求撤銷合共六名議員資格,其中包括羅冠聰,當時部分激進本土派曾揚言宣誓時將會「加料」,包括增減誓言、做出手勢等等,藉此散播其組織的理念,而羅冠聰在宣誓時在讀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字讀音時拉高聲調,宣誓後,還質疑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有何權力裁定宣誓是否有效,因此導致會議暫停。2017年8月17日下午,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作出判刑,「常委」羅冠聰因犯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罪,判入獄8個月。2018年2月6日,羅冠聰就闖入政府總部東翼前地案被改判監後提出上訴,終審法院裁定維持原審判決。

 

上周日,也就是9月30日,這些港獨分子在英國參加保守黨年會。保守黨是英國的老牌大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乃英國兩大主要執政黨之一,另一個是英國工黨。保守黨是在20世紀的英國佔主導地位的政黨,出過邱吉爾和柴契爾夫人等著名首相,並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創下4次連續執政(1979年—1997年)的業績,不過保守黨自從於1997年大選敗於布萊爾領導的工黨以後,一直處於反對黨,直到2010年同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重新上臺執政。現任領袖為特雷莎·梅,不過,其首相寶座正面臨黨內外的潛在威脅。

 

在會議上保守黨與香港的民主黨對香港的自由法治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結束時,英國保守黨副主席發表了一段演講,在演講中,聲稱自己並不是反對中國,他希望看到中國民族越來越發達。但是他自己稱現在的中國政府應該遵守最初的「一國兩制」的許諾。話音剛落,一位中國記者馬上站起來大聲說道,你騙人,你明明就是反華,你想要分裂中國,你不是中國人,其他人都是漢奸(「You are a liar! You are Anti-China! You want to separate China! You are not even Chinese! The rest are all traitors!」)。女華人記者說完之後,保守黨的議員們立刻要求她馬上離開這場會議。女記者的情緒非常激動,直接上去給了阻攔她的人兩個巴掌。之後女記者被當地警方以「人身侵犯」的名義把拘留。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女記者的情緒非常激動,但事出有因,可見她對當天會議保守黨人員有「反華分裂勢力」行為強烈不滿。

 

這位女記者名叫孔琳琳,是央視記者。她被英國警方帶離後,中國駐當地大使館就發表了嚴正聲明,稱當天發表言論的保守黨委員會為「反華分裂勢力」,並表示了對此事的嚴重關切和強烈不滿。在我駐英使館的嚴正交涉和輿論壓力下,英國警方在短時間內釋放了孔琳琳。律師明確表示,孔琳琳是無指控釋放,其行為是正常履職,會議組織方舉止失當。央視發言人1日晚間表示,中央電視臺歐洲中心站記者孔琳琳已經獲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向孔琳琳致以慰問。央視發言人指出,任何鼓吹分裂中國的圖謀和行為都是逆歷史潮流和徒勞的。我們同時要求英國方面切實採取措施,保障我記者權益,確保不再發生此類荒唐事件。

 

我認為,在這件事上,要旗幟鮮明地給孔琳琳點讚。孔琳琳的反擊,讓港獨等搞國家分裂的人難堪,而他們的難堪,是所有愛國人士值得慶幸的事。在那種場合下,就怕沉默,而勇敢嗆聲,甚至冒著被捕的風險公開發難,是需要勇氣的。在國家利益面前,我們需要孔琳琳這樣的勇氣。英國的殖民主義思潮,一直都沒有消亡,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只是如今中國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孱弱國家了,對於分裂主義,必須堅決還擊。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不允許分裂勢力的存在,可是還有某北大著名法學公知在網上宣揚什麼「六十九年的國只是一個政治體」,酸溜溜地諷刺民眾祝福偉大祖國。潘維教授為駁斥這種謬種流傳的說法,特意點了一下:

 

每年國慶,各微信群裡都流行他那說法。國家兩千年,政權不等於國,國更不等於黨國,所以國慶日是扯淡。貌似有理,弄得好多人都跟著這麼講。他說著說著大概自己也就信了。我想針對他這說法做個澄清。所有國家的國慶都短於其立國歷史,都是政權之慶。國無政權就國將不國。所以,小賀找不到一個不以政權確立日為國慶日的國。既然沒勇氣「餓不食周粟」,那就去臺灣吧。可臺灣的國慶日是1911年10月10日,也不是從秦始皇開始的。究竟誰傻?共產黨的黨慶從未混同於國慶,那是1921年7月1日。抽象的政府與國家在英文裡是一個詞,都是 state。祖國是代稱,就是你媽生養你的土地,等著你去捍衛。沒有政權的祖國是沒有的。在紅朝認同白朝,在清朝認同明朝,在明朝認同秦朝,在秦朝認同中山國,反正不可能不奉一個政權為正朔。那就隨意吧。不到七十年,這個國家就被美國當成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論美國是不是看走了眼,那是我們億萬百姓用血汗熬出來的成就,也是紅朝遠遠強於白朝的證明。吃裡扒外是不對的。專噴挫折是偏見,也容易得很。哪國的進步沒代價?美國還有奴隸制呢。天上不掉餡餅,不拼命哪來的進步。與國家共同進步才是我們為國慶節自豪的原因。美國1950年打不敗我們,指望美國2020年打敗我們也還會再度失望。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1840年如此,1900年如此,1937年如此,1950年如此,現在依然如此。只是,赤裸裸的侵略式殖民主義,變成了文化殖民,變成了培養各種代言人。在意識形態領域,一直暗流湧動,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當年和平演變前蘇聯的一幕,隨時都有可能在中國繼續上演,如果我們掉以輕心的話。

 

公知為了抹黑愛國主義,還創造出了「愛國賊」這個噁心的詞。本來「愛國」--愛自己的國家。「愛國」是公民應有的道德情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一個,正面、正義、積極,美好的詞。而「賊」是指偷東西的人,盜匪或是指對人民有危害的人。是一個負面、邪惡、狡猾、醜惡的詞。把「愛國」與「賊」這兩個完全相反的詞現在卻流行連接在一起使用,就是為了讓在意識形態領域製造混亂。歷史上只聽過「賣國賊」「叛國賊」,現在到了部分公知口中,愛國竟然成了一種「賊」,那麼反過來,他們追求的是「賣國英雄」「叛國英雄」了嗎?

 

1922年劇作家陳大悲創作的獨幕劇《愛國賊》,劇中有「那個賊頭賊腦的小毛賊不是好東西!是什麼報館裡的評劇家?還不是一個拆白黨!如今他當了官啦?」……「你們老爺大人賣了國,還要壞我們賊的名譽!」「我們當賊的沒有不愛國的。甘心賣國的就是你們這班大人老爺!」這位老先生的意思是:賊是愛國的,老爺賣國!陳大悲的「愛國賊」劇名,成功地達到了戲劇效果,他要揭露的、要鞕撻的是「賣國賊」,而不是「愛國的賊」。而當今一些人用的「愛國賊」,與當初的意思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不再是「賊是愛國的」而成了「愛國的賊」。初看起來只是詞位置作了個的顛倒,但其中意義已有了大變化,原來意思是:「賣國賊」這詞,壞了賊的名譽;現在成了「看來愛國的人是賊」。據我所知,這個詞廣泛地在中文網際網路上使用,是一位流竄到國外的公知楊恆均。後來五嶽散人等公知開始普遍使用該詞。

 

每年的國慶節,總有公知如喪考批,進行各種諷刺挖苦,甚至有人公開在網上說這一天是「淪陷日」。而到了雙十,又是他們跑出來歌唱對岸,太平洋沒加蓋,這些遺老遺少怎麼不遊過去呢?

 

 

美國在911後,為了防止所謂的恐怖主義威脅本土,加強了向世界各地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輸出普世價值,把其民主模式強加於別的國家,製造了伊拉克、敘利亞等民主樣板。

 

在世界範圍內,美國一直是宣揚自由民主的典範,包括在世界範圍內進行顏色革命,在中東發動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等,宣揚的都是民主,自由等價值觀。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美國在中東最大的盟友沙特,卻是當今為數不多的君主獨裁國家,那為何如此獨裁的沙特也能成為民主美國的盟友呢?因為沙特雖然獨裁,但是極度符合美國的利益,因此無論民不民主美國才不會管。而美國之前的民主自由,也不真的是要給別國帶去民主,只不過是打擊敵對國家的藉口罷了。而且沙特因為體制的獨裁,5000多個王子腐蝕國家,一旦沒有美國的支持,很快就會被推翻。因此,沙特離不開美國,美國也需要沙特,獨裁不獨裁併不重要。對於不跟美國混,不聽美國話的國家來說就慘了。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都跟美國過不去,美國就以反對獨裁,推行民主自由的名義,陸陸續續推倒了薩達姆,幹掉了卡扎菲,搞亂敘利亞。對於美國來說,只要是自己不喜歡的,就可以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打擊異己,這就是普世價值的真相。戰爭過後,滿目蒼痍,死傷無數,國家一片混亂,幾十萬人被殺,幾百萬人成難民。這樣的情況下,還談什麼民主自由?

 

美國說了,難民都是恐怖分子,美國拒絕接收。當初聽了美國忽悠走上街頭要做民主公民的人們,現在是美國眼中的恐怖分子了。央視記者孔琳琳在十幾年前寫過一篇小文,或許可以作為本文的一個補充。

 

孔琳琳在2006年寫的《911五周年遐想》:

 

我還記得五年前的那一個清晨,北京大街上突然出現了許多戴著黑紗的西方人,報紙的大標題寫著「美國遭受恐怖襲擊」,人們見面就互相談論著,好像在說,外星人襲擊了地球。

 

也是從那時開始,賓拉登,蓋達組織,突然間成為人人熟悉的「摩天怪獸」,阿拉伯,穆斯林與恐怖分子乃至伊斯蘭法西斯分子悄悄劃上了等號。但是這等號,對於我來說,不是那麼容易接受的,我知道這等號的背後,是成千上萬的人被貼上了恐怖標籤。

 

前不久在孟買,一個寶萊塢的明星從杜拜拍戲回來,就受到了當地警方的傳訊,問題是連珠炮似的,包括他在杜拜都接觸了什麼人,幹了什麼,而和他一起去的另外30多個同事卻沒有這待遇,為什麼,也許僅僅因為他是其中惟一的穆斯林。

 

我有許多穆斯林朋友,我和他們有很多差異,但是在很多方面都一樣,有恨有愛,有自尊,不喜歡被別人無端猜測和另眼相看。更不喜歡被別人欺壓和歧視。

 

來到了印度,這裡的突發事件是那麼頻繁,罪魁禍首被認為是克什米爾分離組織武裝分子。為什麼這個地方不太平,這就要去印度共和國成立的歷史中去找找原因。同樣,恐怖分子為什麼老和美國過不去,恐怖分子在911後為什麼越來越多,就要看看美國在世界各地都幹了什麼。前不久,一個無辜的伊拉克少女被姦殺,全家被害的慘劇難道僅僅是一個士兵的罪行嗎,一個曾經不民主但是和平穩定的伊拉克何曾天天以爆炸事件名聞全世界。

 

小布希在911後發明了一堆新詞,最新的一個是伊斯蘭法西斯分子,估計這句話一出,恐怖分子又得新增幾個,這次英國炸機未遂事件中,被逮捕的嫌疑人中有很多是出生在英國,911發生的時候,有些人也許還尚未成年,他們為什麼要步賓拉登的後塵,為什麼不老老實實地過自己的安生日子,娶妻生子,享受生活,而寧願犧牲自己幹些玉石俱焚的事情,有些人真該好好地想一想。

 

911之後的5年,正是我對美國重新認識的五年,我知道他在各地販賣的民主面紗只蒙在他自己的臉上,對別人,他是滿臉塗血,頭戴鋼盔的「吸血鬼」,難怪普京要對小布希說:

 

「我們肯定不想要伊拉克似的民主。」

相關焦點

  • 一文解密:央視女記者孔琳琳在英國保守黨年會上「掌摑」港獨始末
    很快微博就傳來大快人心的消息,央視女記者孔琳琳在會場發言被拒後,會議現場嚴辭抗議,並掌摑港獨分子。10月2日,#央視記者孔琳琳#無指控釋放,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名。但是,縱觀整個事件,大家了解央視女記者孔琳琳掌摑的港獨分子姓甚名誰嗎?知道這些人有什麼來頭嗎?背後有些什麼勢力嗎?
  • 英國法院判央視記者孔琳琳普通襲擊罪成立,我使館回應
    中國記者在英國保守黨年會邊會上正當行使權利表達觀點,卻遭到百般阻撓和粗暴對待,正常履職受到幹擾,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令人不得不置疑英國一貫標榜的新聞和言論自由。現在孔琳琳竟被判有罪,更令人對英國司法公信力產生懷疑。
  • 原片現真相 央視記者孔琳琳被粗暴欺凌
    ,出現不當的身體接觸,令孔琳琳出現大動作的反抗,但事件發生後,外國傳媒及香港某些向來立場偏頗的傳媒,只選擇性報導央視記者孔琳琳掌摑他人,卻沒有把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如實報導,令人質疑有想維護英國,混淆視聽的意圖。
  • 視頻:央視女記者孔琳琳掌摑港毒分子,幹的漂亮!
    事情發生在9月30日,英國保守黨年會期間,舉行涉港問題會議,邀請香港非法「佔中」主要策劃者和「港毒」分子參會。在孔琳琳提問發言表達觀點時,竟然遭到百般阻撓,甚至人身侵犯,之後孔琳琳被英國警方帶走。據報導,孔琳琳在會議現場駁斥的是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本羅傑斯(Benedict Rogers)的言辭。
  • 英國法院判孔琳琳有罪用意何在?
    文 I 蘭斌強一年前,中國央視記者孔琳琳在英國保守黨一個會議上怒斥鼓吹「港獨」分子遭到粗暴對待事件,並被英國司法機關和西方媒體顛倒黑白渲染曾掀起軒然大波。一年後的今天,英國的法院更有恃無恐判決孔琳琳有罪,實屬卑鄙!
  • 一文解密:央視女記者孔琳琳掌摑港獨始末
    很快微博就傳來大快人心的消息,央視女記者孔琳琳在會場發言被拒後,.現場嚴辭抗議,並掌摑港獨分子。 10月2日,#央視記者孔琳琳#無指控釋放,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名。但是,縱觀整個事件,大家了解央視女記者孔琳琳掌摑的港獨分子姓甚名誰嗎?知道這些人有什麼來頭嗎?背後有些什麼勢力嗎?他們是如何混進英國保守黨年會的?
  • 英國法院判中國記者孔琳琳普通襲擊罪成立,我使館回應
    問:11月29日,英國伯明罕地方法院判定中國記者孔琳琳普通襲擊罪成立,請問有何評論?答:我們對判決感到震驚和憤怒。中國記者在英國保守黨年會邊會上正當行使權利表達觀點,卻遭到百般阻撓和粗暴對待,正常履職受到幹擾,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令人不得不置疑英國一貫標榜的新聞和言論自由。現在孔琳琳竟被判有罪,更令人對英國司法公信力產生懷疑。
  • 孔琳琳事件再次打臉西方「普世價值」!
    文 I 蘭斌強今天(2日)凌晨,央視官方微博發布一條消息公布:央視記者孔琳琳已被無指控釋放。消息說,中央電視臺歐洲中心站記者孔琳琳在被英國警方逮捕後,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嚴正交涉和輿論的壓力下,短時間內釋放了。
  • 孔琳琳事件一年後,英國佬判孔琳琳有罪,順帶撕下了英國皇帝的內褲
    英國法治滑天下大稽。事情來龍去脈可以了解下。」 孔琳琳事件,我去年曾寫過一篇文章港獨英國聚會,央視記者孔琳琳砸場子是何用心?,大家不妨先看此文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11月29日,孔琳琳被英國伯明罕地方法院判定普通襲擊罪成立,判處有條件釋放12個月,並被責令支付受害人附加費等費用,以及100英鎊賠償金,共計2115英鎊。為此,我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答記者問時稱: 「我們對判決感到震驚和憤怒。
  • 港毒分子囂張到了英國,給中美貿易戰提了一個醒!
    2018年9月28日,「非法ZHAN中」四周年之際,香港臭名昭著的三名臺毒分子戴、羅、李,千裡迢迢來到英國,參加兩年一度的英國保守黨年會。在羅哲斯講話結束後,持有此次會議記者證的央視記者孔琳琳當即從聽眾席站起來,當面揭穿羅哲斯和「港毒」分子:「你撒謊!你反華!你想分裂中國!你連中國人都不是。其他人都是漢奸!」(「You are a liar. You are anti-China. You want to separate China. And you are not even Chinese.
  • 特雷莎·梅卸任保守黨黨魁 英國「脫歐」將何去何從?
    (國際觀察)特雷莎·梅卸任保守黨黨魁 英國「脫歐」將何去何從?  中新社北京6月8日電 題:特雷莎·梅卸任保守黨黨魁英國「脫歐」將何去何從?  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脫歐」首相、第二位「鐵娘子」、時尚女Boss……62歲的特雷莎·梅身上被外界貼有太多的標籤,這也使她成為國際政壇上一個令人矚目的政治人物。不過,從6月7日開始,這些標籤都不再重要,自當天卸去英國執政黨保守黨黨魁的職務後,特雷莎·梅近三年的首相生涯正式進入倒計時。
  • 休·格蘭特號召阻擊保守黨:讓英國留在歐洲!
    在BBC去年播出的迷你劇《英式醜聞》中,休·格蘭特扮演百年來英國政黨中最年輕的領袖、自由黨領袖Jeremy Thorpe再過一個月,英國即將迎來提前大選,首相鮑裡斯·詹森希望自己所在的保守黨能獲得更多議席,以便順利推進脫歐大計,而反對脫歐的英國人也希望能藉此機會將詹森拉下馬,
  • 英國上議院可能將遷至約克?保守黨主席這樣回答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路透社報導,19日,英國保守黨主席克萊弗利表示,將英國上議院遷至北部城市約克是政府「一系列計劃中的一項」,目的是平衡英國不同地區的水平。據報導,在2019年12月的英國大選中,首相詹森領導的保守黨贏得了議會下議院絕對多數席位,還在反對黨工黨傳統的英格蘭北部腹地贏得了一系列席位。為了鞏固這些成果,詹森已承諾,加大對英格蘭北部的投資。此前,該地區一直受重工業衰退和緊縮政策的影響。在被英媒問及政府是否計劃將英國上議院遷至約克時,克萊弗利回答稱:「可能會。
  • 孝順兒媳孔琳琳:為照顧身患7種癌症的婆婆,把病房當成了家
    當時姜峰27歲,孔琳琳24歲,都到了要成家的年紀。但明明心中已經有了她,姜峰卻遲遲不敢表白,直到電視劇殺青,他才約了孔琳琳,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辦理好入學手續後,孔琳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探望姜媽媽。此時的姜媽媽已經身患四種癌症,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看著幾乎不成人型的姜媽媽,孔琳琳心疼極了,對她說:「阿姨,您真堅強。」
  • 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3任首相發推慶賀!默克爾:英國仍是...
    導讀:英國今年1月31日正式「脫歐」後,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過渡期將於今年12月31日結束。  來 源丨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公開信息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當地時間24日,英國首相詹森在唐寧街首相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英國與歐盟達成協議。  歷經9個多月拉鋸談判,歐盟與英國在12月24日終於「破局」,宣布達成「脫歐」貿易協議,英國得以避免在明年1月1日「硬脫歐」。
  • ...伊恩·鄧肯·史密斯|保守黨|湯姆·圖根哈特|蓬佩奧|詹森|...
    他打破外交常規,在與英國首相詹森會晤前,首先去見了「中國研究小組」的一群人。究竟這個「中國研究小組」是何方神聖,如此受到蓬佩奧重視?4月25日,當新冠疫情還在醞釀、蔓延的階段,一個由英國保守黨議員中的對華鷹派組成的小團體「中國研究小組」(CRG)成立了。牽頭人是英國議會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湯姆·圖根哈特。
  • 大多數英國受訪者希望特雷莎•梅全程領導脫歐進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路透社10月10日報導,10月9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委託ORB展開的民調顯示,約60%的英國受訪民眾希望現任首相特雷莎•梅能在英國完全脫歐之前繼續任職。此次民意調查是在特雷莎•梅在保守黨年會上發表演講之後的周末進行的。民調顯示,有57%的選民希望特雷莎•梅至少就任至2018年3月,也就是在英國完成脫歐之前繼續擔任首相一職。
  • 英國是牛津的
    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學術,還是在政治上,牛津都是英國當之無愧的王者。一本英國經典政治教課書曾總結過首相特徵:白人,男性(柴契爾夫人和特雷莎·梅打破過慣例),四十歲以上,伊頓公學加牛津大學。這個刻板印象至今沒有完全被打破,這也暗合不列顛從來沒有鼓吹過「英國夢」的孤島情調,這裡只有很現實的階層與背景。 很有意思,最開始的十名英國首相候選人中,七名畢業於牛津,且都是男性,另有一位男性是巴基斯坦裔的賈維德,他沒進過牛津,另外兩位是女性,也沒有進過牛津。
  • 13年前與張斌偷偷生子,氣得其原配大鬧央視,程雨涵如今怎樣了?
    張斌一直在央視工作,因為業務能力不錯,所以在央視站穩了腳跟。 那是在隔年的3月8日,記者在張斌和胡紫薇居住的小區看到了張斌的汽車。 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張斌剛回來,春節之後他就在上班了,並且還透露出兩人已經和好了,進進出出的十分親密,應該又在一起了。
  • 英國大選結果出爐!梅姨豪賭「玩砸了」!英國又尷尬了
    英國前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特雷莎·梅在競選活動中已經暴露了軟弱之處,她的過分自信和傲慢,使得她對形勢和民眾作出了錯誤判斷,可能以短暫的一年時間葬送保守黨三年以多數黨單獨執政的局面。本次大選是去年6月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舉行的首次大選,選舉結果將對英國「脫歐」進程產生影響,但應當不會逆轉「脫歐」結果。今年4月,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布提前舉行大選。由於當時保守黨民調支持率大幅領先主要反對黨工黨,分析認為,保守黨意在利用當時民調支持率大幅領先的優勢,通過選舉增加議會席位,強化與歐盟進行「脫歐」談判的話語權,以兌現此前「硬脫歐」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