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和《新世界》沒能還原的北平,這部37年前的電影裡都有

2020-08-28 趙豬的光影視色

前段時間,徐兵導演的《新世界》引起的爭議挺大。一方面大家被劇情吸引了,看進去了,喜歡這個故事的一些人物和設定;但是另一方面,長達七十集,拖沓的節奏,有的時候為了人物和出奇制勝,遛觀眾玩的不合理劇情安排,也成為攻擊它的槽點。

我個人而言,還比較喜歡《新世界》。當然,它有不少被逼無奈的缺陷,但是這都掩蓋不了導演營造出的老北平四九城局氣、豪橫和溫暖的氛圍。能夠從布景到人物設定到臺詞和演員選定上,都做到這麼有生活氣息,可以看出導演對「北平」這座城打從心眼裡冒出來的熱愛:就像田丹兩次仰視高高的前門樓子;就像徐天和賈小朵並肩坐在後海岸邊,數九寒天一塊泡腳的青春愛戀;也像是劇集最後,從北平到北京的新世界以後,在耀眼的陽光和十月金燦燦稻穗的映襯下,徐天和田丹重逢後的盡在不言中。對一座城的熱愛,莫過於此!能有這種熱愛,才是這部劇最有精氣神的部分!

中國近幾十年的大幹快上,城市規劃和發展,其實非常的不人性化,部分泯滅了一個城市和一個城市百姓的性格!就像從「北平」到了「北京」。現當下的北京,或許已經跟許多世界級大城市沒有區別,GDP和地標也都夠上了國際大都會的級別,但卻完全喪失了曾經作為「北平」時的人情味。但是這又是社會進步的必然。

所以才難怪有《新世界》,有像姜文的《邪不壓正》這樣的電影,費盡力氣去還原曾經的北平,找回大家懷念的北平!不過,要說真正的北平氣象,今天我要介紹的這部37年前的散文電影《城南舊事》,可以說完全再現了姜文和《新世界》徐兵心心念念的北平,那些城,那些胡同,那些事和人!

《城南舊事》是第四代吳貽弓導演的代表作,散文化的敘事,淡而有味的鏡頭語言,無論是當年還是現在都顯得格外出挑。尤其是當下,在所有的電影都追求高概念,強情節,多重反轉劇情結構的當下,像《城南舊事》這樣慢條斯理,輕輕淺淺,卻能夠潤物細無聲的散文電影,實在是太稀缺了!

《城南舊事》成功的基石還在於原作,臺灣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同名散文體小說,或者說叫自傳體小說。吳貽弓導演很聰明地從裡面選取了英子少女時代的三個故事,三個人,原作裡涉及到父親和蘭姨娘那段就直接沒用,雖然對父親的角色稍微有點刻畫不清,但是對於電影本身而言,卻更完整,也更有稚氣。

再稍微多介紹一下林海音女士和原作。林女士是臺灣人,母親是板橋林家,不懂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了解一下,在這兒就不贅述了。特別介紹她是臺灣人,重點在於鋪陳一下,《城南舊事》說的其實是她的成長是在北平完成的,最後回到臺灣已經30多歲,而正如她小說中所寫,直到她去世,她仍然記著自己少女時代在北平見到的那些人,那些事。人往往都是如此,少年成長時學習和見證到的事情,或許已經無法再追回,但是卻會牢牢地鐫刻在腦子裡,因為那是決定了你一生成長的最初,也是最美好!

《城南舊事》電影是按照時間順序來的。第一個故事是瘋女人秀貞和小桂子。電影一開篇就是年幼的英子在自家門前學駱駝咀嚼,小嘴一鼓一鼓的,這本是小說裡林海音女士的一處閒筆,沒想到吳貽弓導演卻偏偏珍而重之地保留並且表現了出來,小演員沈潔的神情,舉止真是太傳神了,那種小孩的大膽,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就這麼一個鏡頭就都體現了出來。其實暗中還表現出英子的家教新派又注重對孩子的啟發。對了,沈潔只演過《城南舊事》這麼一部電影,之後就再沒有出過鏡了,只做過一些幕後工作,很可惜。

飾演秀貞的是當年很紅的女演員張閩,她算是吳貽弓導演的御用,參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吳導的《巴山夜雨》,在八十年代還演過《筆中情》、《青春萬歲》等影片,89年以後就出過留學去了,之後再沒有出鏡。八十年代那一批演員,好像大多數都出國了,也沒有再演出過什麼影片,像陳衝、鄔君梅這樣能夠演到現在的非常少,但其實她們那一批女演員真是千姿百態,各有各的美,不像如今的女演員,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而且,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那時的女演員戲都很不錯!

第一個故事結尾的處理很有特點,原作小說裡交代了秀貞和小桂子母女相認後一塊去趕火車,結果在雨夜中被火車軋死了。電影裡沒清楚交代這一點,很快就讓英子搬家了。或許是導演於心不忍,不想讓觀眾和電影裡的英子都太早的接受到生離死別的痛苦,另一方面,這樣的處理,也讓電影散文的特質變得更突出。

不過電影相對原作有一點改動,原作裡秀貞的男人沒死,是回老家天津了,所以秀貞在找回女兒以後趕火車其實是為了去天津找孩子她爹。但是在電影裡,導演雖然沒明說秀貞的男人,進步學生死了,但是連續兩段在街頭遇見送刑場的戲,其實是暗示了秀貞的男人已經死了的,這點改動無傷大雅,只是讓人物看上去更進步一點,雖然沒有原作世事無常,女人都是被傷害對象的立場那麼堅定,但也算是八十年代國產電影的一種特色吧。

第二段故事,英子搬到了新蓮子胡同,開始上小學了,學了一篇叫《我們看海去》的課文後,在胡同廢宅裡遇上了一個疼愛弟弟,被生活所迫的小偷,和他成為了朋友,卻也間接害了他的故事。演小偷的是張豐毅。

差不多是同一年,也就是1982年,張豐毅演出了《駱駝祥子》和《城南舊事》。都是老北京電影,但是張豐毅的表演是截然不同的,《駱駝祥子》也是一部重現老舍先生筆下老北平生活的電影,凌子風導演是第三代導演領軍人物,他更在意的是祥子的城市無產者的淪落;而吳貽弓導演是海派導演,他更在意的是無奈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在《城南舊事》裡,張豐毅的戲極少,就十幾句臺詞,但是眼神中的善意卻是他能夠成為英子口中朋友的關鍵,說起來,這個小偷的角色對於張豐毅而言是靈光一閃的,卻也是沒什麼難度的。

當然,這段故事最重要的是那句「我分不清哪兒是海,哪兒是天,也分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是原作者林海音很樸素的一種世界觀,善惡本來就不是可以一概而論的,而對於少年來說,懂得堅定自己的善意,才是最重要!這也是英子這個角色,和《城南舊事》最寶貴的地方。

第三段故事是保姆宋媽的離開,其實這個故事是從頭貫穿下來的,同時英子父親的離世也為整部電影劃下了一個不完滿但是很有餘味的句號,預示著英子驟然間的成長。複雜的成人世界過得飛快,但卻再也沒有什麼值得牢牢記住的故事和人!

飾演保姆宋媽的鄭振瑤老師,飾演她丈夫的是徐才根,說起來這兩位都是海派演員,但奇怪的是,或者說老演員的功力就強在這一點上,讓他們演老北平人,一點違和感都沒有,無論是口音還是做派。對了,飾演英子父親的嚴翔,如今還活躍在熒幕上的譚宗堯、李光復這些老戲骨當年在《城南舊事》裡,都只是有一兩場戲的小配角,但是就是那一兩場戲,卻補充了整部電影的北京風味!

不同於其他老北平電影刻意強調的胡同口音,《城南舊事》一方面是延續了吳貽弓導演意在言外的散文化特質,把氣韻和氣質放在第一位,這其實也很符合原作和原作者林海音外來者進入北京的事實;那時的北平是真正包羅萬象,兼包並蓄的。另一方面,在背景上,拉洋片的,放留聲機的,胡同口的井水,六必居的醬菜夥計,送法場的臨行酒等等,雖然都是很小的細節,但是卻都是導演別有用心的細節。這一點上,《新世界》同樣做的不錯,相比起來,姜文的《邪不壓正》則有些失真,特別是那個屋頂上的北平,雖然是個很有趣的景觀,但四九城全都連成一片,則難免有點矯枉過正。北平的胡同,有寬有窄,可不是都那樣!

時光啊!凡過去的都將成為歷史,而當下的卻少有人銘記。沉溺在過往的光影之中,誠然有趣,但卻難免忽略了當下的珍貴。還是讓這種沉溺都留在電影裡慢慢流傳好了,至少別讓後來人完全忘了,老北平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相關焦點

  • 姜文和《新世界》沒能還原的北平,這部37年前的電影裡都有!
    前段時間,徐兵導演的《新世界》引起的爭議挺大。一方面大家被劇情吸引了,看進去了,喜歡這個故事的一些人物和設定;但是另一方面,長達七十集,拖沓的節奏,有的時候為了人物和出奇制勝,遛觀眾玩的不合理劇情安排,也成為攻擊它的槽點。我個人而言,還比較喜歡《新世界》。
  • 北洋三部曲,你看懂了《邪不壓正》,就懂了姜文心中的北平!
    民國的影片小說有很多,但是哪一部能還原出當時更加真實的北平?《邪不壓正》這部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它是通過張北海先生的小說《俠隱》加以改編。張北海先生寫小說時帶著對故鄉無比的思念的情感,恨不得把北平一切樣貌特徵收入筆下,而姜文是把它拍成了帶有奇幻色彩的故事。
  • 姜文這部電影,既有玩世不恭的深情,又有參透世事的荒誕
    還是《太陽照常升起》中獨身帶大兒子的瘋媽,姜文的作品裡,總是會有鮮明的女性角色。電影《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老先生的小說《俠隱》,說的是一個關於老北京的復仇故事,不過熟悉姜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導演
  • 看完姜文的《邪不壓正》,懷念他18年前拍的這部片子……
    實際上,姜文的電影拍了有六部。而之前在接受採訪時姜文說「這次我要拍一部我兒子能看得懂的電影」。這兒子指的是誰,仁者見仁,畢竟姜文還喜歡給「鬼子」當爹,他大女兒叫姜一郎,兩個兒子分別叫姜太郎和姜次郎……一些姜文粉大喊觀眾低能,實在沒必要,因為連姜文自己都沒說看得懂就是高級,這電影有多個人化他比誰都清楚。這就像塊蛋糕,做的實在不好吃,你卻怪顧客吃不出高級進口材料的味道,就本末倒置了。
  •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 五大看點全解析
    這部被業內人士盛讚為「姜文作品集大成之作」自籌備起就備受矚目,話題不斷引發各界轟動。如今終於揭開神秘面紗,觀眾止不住讚嘆:「等了四年果然不負期待」「說姜文是最浪漫的導演一點也不過分」「《邪不壓正》是我看過最講究的電影」 「值得所有觀眾看完後起立鼓掌」?!公映當日,片方重磅公布「北平之夜」特別視頻和公映海報,猩紅色的北平城樓殺機四伏,昭示李天然復仇記正式啟幕。同時,影片五大看點逐一浮出水面。
  • 微史記 | 姜文將出演《午夜北平》,該片講述狐狸塔下的一樁真實的...
    據媒體報導,著名導演、演員姜文將主演Netflix劇集《午夜北平》。該劇改編自老北京真實事件的罪案小說《午夜北平:英國外交官女兒喋血北平的夢魘》。姜文出演警察署長韓世清。在翻閱所有能查找到的檔案後,他逐步還原了真相——1937年1月的一個早晨,一名老翁遛彎到北平城城牆上的東南角樓即「狐狸塔」下時,看到一個白人女子躺在血汙之中,她的頭蓋骨已被打碎,面部也已面目全非,裙子被撕碎,心臟、膀胱、腎和肝臟均被割走……警察很快查明,死者為19歲英國少女帕梅拉·維納。養父愛德華·維納1880年來到中國,曾任職英國駐福州領事館領事。
  • 姜文的世界,周韻的規則
    又有哪個成熟男人能受得了周韻的溫柔呢?周韻最大的成就,才不是嫁給姜文。姜文表面粗狂,內心細膩;而周韻也一直都不簡單,長得溫溫柔柔,卻偏偏倔強勇敢。與其說剛柔並濟,他們更像是兩個驕傲靈魂的傾談。1999年,她和朋友到北京旅遊。就如姜文喜愛北平一樣,周韻對北京一見鍾情。風沙中有一座大氣的城市,處處都有機遇。即便拖著巨大行李箱,在積水潭漆黑的夜中爬天橋時,她也難以對這樣的北京心生怯意。
  • 鬼才姜文6部高分電影,成就他「封神」之路,每一部看了不下5遍
    喜歡電影的網友都知道,作為個電影獨行俠的鬼才導演姜文,在幾十年裡雖然只導演了5、6部片子,但卻被影評人評為內地第一導演,這讓很多人的都想不通,憑什麼?其實很簡單,作品不在乎多少,經典才是關鍵,雖然他拍的少,但是部部有口皆碑,不紅都難。今天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姜文的巔峰電影,看看一部好片是如何頂十部爛片,拭目以待吧!
  • 《邪不壓正》-從電影配樂裡讀姜文
    如果說電影是集合了各類藝術表現工具的藝術,那音樂便是電影思維裡的意識流。一幀幀畫面與音樂旋律的流淌,構成了電影所要表達的內涵。我一直以為,去理解一位人莫過於看他喜歡什麼樣的音樂,而他所喜愛的音樂類型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姜文無疑是喜歡古典音樂的,這份厚重也註定了他對電影的思考。
  • 網飛中國版「福爾摩斯」劇《午夜北平》曝光 姜文主演神探破案
    英國作家保羅·法蘭奇近日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曝光,其真實懸案小說《午夜北平:英國外交官女兒喋血北平的夢魘》將被網飛拍攝成電視劇《午夜北平》,姜文主演警察署長韓世清。
  • 姜文在雲南蓋了四萬平方米的屋頂 就為了讓他「飛簷走壁」
    這人自由靈魂控制肉身的一自由人每一塊肌肉都像雕塑一般的完美這是姜文帶來的肉慾從《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豐臀到《邪不壓正》的希臘雕塑姜文一如既往的讓我們大飽眼福這人講究電影是家長裡短 三瓜倆棗以外的東西他從來不怕別人不懂 即使他拍了一場又一場的夢按姜文的話講永遠會有看不懂電影的觀眾但咱必須得拍講究的電影觀眾總有一天會懂得當他們有一天懂了 回頭看姜文行 夠講究 就夠了所以姜文 一部隊大院出身的人 給我們帶來了他眼中的北平內憂外患
  • 深扒《邪不壓正》取景地,北京出發2h,長城腳下就有高度還原北平的星光小鎮
    作為「北平三部曲」的完結篇,電影裡有日寇鐵蹄即將踏碎的亂世格局,有浪漫主義的屋頂少年成長,有拳拳見血的驚險復仇,有獨屬於姜文的黑色幽默以及不要錢般揮灑的荷爾蒙,但小飛君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電影裡的北平城因此如何還原北平風貌成為姜文拍攝電影前的最大難題。在苦惱拍攝地時,姜文第一時間就想起了位於京郊的古北水鎮。
  •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的電影語言
    從主演《芙蓉鎮》《紅高梁》,到出演《星球外傳.俠盜一號》,從導演《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到導演《讓子彈飛》,姜文是為數不多的,能編會導會演的電影人。姜文導演的電影雖然不多,但以其獨特的電影語言——電影蒙太奇,包括畫面語言,聲音語言和色彩語言,形成自己的導演風格,成為——電影語言是電影藝術在傳達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種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統稱。即電影用以認識和反映客觀世界、傳遞思想感情的特殊藝術語言電影語言是一種直接訴諸觀眾的視聽感官,以直觀的、具體的、鮮明的形象傳達含義的藝術語言,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邪不壓正:仍然是姜文,也只能是姜文
    相比原著小說,《邪不壓正》大概只是用了小說中一個基本的角色設定,和大致的人物關係。啊,還有那個復仇的主題。但是,細節全都重新組織、做了變化。所以,如果你抱著還原原書的態度去看這部電影,一定會覺得變化特別大。
  • 電影《邪不壓正》上映2周年,再看姜文的野望
    離開電影很久了,想起兩年前的今天,是電影《邪不壓正》上映的日子。用這部電影,抗擊新冠,懷念電影,這個世界必將邪不壓正。電影《邪不壓正》改編自小說《俠隱》,作者是張艾嘉的叔叔張北海,這位在北京生活到13歲後遷往臺灣,在臺北生活不到20年後又定居紐約,接著在聯合國工作了20多年的老人,被張艾嘉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嬉皮士」,在《俠隱》這本書裡你看到的,也正是張北海本人骨子裡的舊民國氣質,以及桀驁不馴的西洋做派。
  • 姜文在《邪不壓正》裡隱藏了20個彩蛋,第一遍看不懂太正常了
    姜文為了這部電影,籌備了有差不多十年。今天上映,可以算是國內影迷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第一時間去看了電影。撲面而來的第一感覺就是——果然是姜文的手筆。 依然是情緒澎湃的張揚,依然是亂世紛爭的謀劃,依然是他鍾愛的北洋時期。
  • 影評 | 《邪不壓正》裡姜文的「俠隱」,你看懂了多少?
    然而盧溝橋一聲槍響,北平淹沒在戰爭煙塵中...這部《邪不壓正》依舊很姜文,電影風格一直以來,都有一些顯著的個人標籤。首先姜文的作品裡一直有非常顯著的話劇元素,大量運用中、近景和特寫鏡頭,造成空間感的壓縮。放大表演者的面部表情,使觀眾去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和劇情發展。
  • 午夜系列05:邪不壓正和北平大麗花
    一起來討論玄學吧    姜文的電影新作邪不壓正,仍在院線上映。大家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不一,毫無疑問的是,電影的敘事不是流暢的,夾雜著許多隱喻和導演的私貨。在我看來,也許對人物的刻畫顯得有一些跳脫,動機因此看起來莫名其妙。導演也許想藉此引發觀眾的思考,正如新怪談主義文學一樣,看電影時的困惑感本身也是導演想傳遞給我們的。
  • 姜文《邪不壓正》明日上映!四年磨一劍,能讓華語電影世界沸騰嗎?
    整個中國電影世界,只有姜文一人配得上這樣的期待?▼期待演員:彭于晏裸戲、許晴激情戲、還有姜文說相聲《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俠隱》。原著說的是年紀輕輕的太行派掌門人李天然,親眼目睹師門被殺,而滅門的正是身為大師兄卻沒當上掌門由此因妒生恨的朱潛龍,以及日本幫兇羽田。李天然死裡逃生,被洋醫生救起並送往美國讀書。若干年後的1936年,李天然回到北平,開始自己的復仇計劃。
  • 彭于晏、廖凡等齊聚長城腳下,和姜文一起看了場露天電影
    首映禮上,對於自己的電影,姜文話不多,只說「我在電影裡拍過許多女神,我願意仰視女人。」在《邪不壓正》這部電影裡,「愛情」確實也分量頗重。 137分鐘的電影放映完畢後,不少嘉賓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歌手林依輪表示兩個小時的電影讓人意猶未盡,「太嗨了,太爽了,用一個字表示就是燃,無法克制起立鼓掌的衝動」。黃渤表示,「姜文的電影,一向是電影人的一個小節日,我今天來可以說是過了節。」寧浩評價電影,「特別的爽,特別的姜文,特別是電影的電影,特別是姜文的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