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作者: 蔡康永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最近恰逢年會聚餐高發期,馬上也要到春節,大家少不了親朋好友各種走動和問候,說話的場景和應對挑戰也隨之而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蔡康永的第一本實用書,在「說話」多年之後,首次嘗試教人「說話」。
康永哥更是在書中便許下宏願:這本書會令「本來已經很討人喜歡的你,在未來變得更討人喜歡」。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我們都需要說話,並且,需要會說話。
而我們會不會說話,有沒有能力去想像聽自己講話的人是什麼心情,對方想聽到什麼,不想聽到什麼,最後能不能通過說話實現我們的目的,這些其實都是很講究的。
認真對待和別人的溝通,透過說話,把別人放在心上。
1 『如何打動人?』
蔡康永在主持《康熙來了》的時候,每一集的開場,都儘量避免直接介紹主題,而是通過打動觀眾的技巧,來吸引大家的注意。
比如他不會直接說:「我們今天晚上要談高薪工作。」對於蔡康永這樣的大牌主持來說,這樣介紹太像白開水了,觀眾也不會覺得這話題有什麼新奇。
所以他會這樣開場:「你看我和小S的對面,坐了十個這麼年輕的人,他們看起來也沒有被折磨得很慘,可是為什麼他們每個月領的錢是同齡人的五倍呢?」
蔡康永的說話心得之一,就是用有趣的懸念來打動人。當你用呆板的說法,你就會得到呆板的反應,而你用比較有滋味的說法時,你就有可能得到比較有滋味的反應。
會說話的人,能夠把普通的事情說得有意思,打動對方,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像我們最常見的自我介紹,如果你說,我是哪一年出生的,這是比較平常的回答,而當你說,「我出生那年,麥可·傑克遜出了那首《Beat it》呢!」這樣的介紹,要麼吸引到同樣喜歡麥可的人的注意,要麼會引起大家好奇去回想,你是哪一年出生的。
也許往後對方聽到這首歌或者聽到和麥可·傑克遜有關的話題時,都會想起那一年出生的你,這也是在社交中找話題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在剛剛認識對方的時候,更容易打開一個話題,增進雙方的溝通。
當然,也不是我們聊什麼都能引起對方的興趣。
2 『聊天時話題卡住,尷尬了怎麼辦呢?』
蔡康永有一個大招,就是聊吃的話題,八成不會冷場。因為這個世界上對美食、對吃感興趣的人比我們想像得要多很多。
像這樣的案例,在《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中還有八十個,涉及生活、職場等各種常見畫面,每一個案例講解都是一條說話心得。
並且,在這些技巧背後,蔡康永將「說話之道」上升至生活哲學的側面,希望能夠帶給大家更多驚嘆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