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久沒在影院看華語犯罪片了,所以當看到《風平浪靜》上映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就買了票。
儘管做好了一定的"平庸片"心理建設,但看完的時候仍然有一定的心理落差,畢竟"章宇性感"和"片子好看"是兩回事。
首先作為一部犯罪片,全片的基調已經通過陰暗的畫面定下來了,每一秒都預示著這會是一個沉重的故事。
少年時代的宋浩在遊戲廳被欺負,李唐替他出頭。
在宋浩可以保送的時候,李唐又頂替了他的保送名額。
在宋浩失手捅了某位本地富豪之後,目睹了一切的李唐又包庇了他。
宋浩一直生活在李唐的陰影之下,而最大的陰影就是在李唐殺害了萬小寧之後宋浩還要替他掩埋屍體。
無意中,萬小寧父女倆都成了宋浩殺的。
已經成家且有娃的宋浩最後承受不住多年以來的心理壓力,選擇了自殺後弒父。
雖然電影中沒有明確的鏡頭表現出是宋浩捅了宋建飛,但可以通過宋建飛的面部特寫和章宇的採訪來判定。
雖然李唐父子的行為、潘曉霜的包庇都通過最後的字幕受到了法律的嚴懲,但這種"文字懲罰"看起來並不是《心迷宮》那種為了過審才特意加上去的,而是懶得拍出來,強行給影片一個結尾而加上去的。
因為整段文字沒有任何讓人覺得唏噓的部分,就像他們被懲罰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整體看下來,本片的整體風格雖然灰暗,但看上去並不令人心塞,所以在看過《心迷宮》《烈日灼心》《爆裂無聲》《暴雪將至》之後,很難給出這部影片很高的評價。
因為本片的劇本,漏洞不是一點半點。
最大的漏洞就是警方竟然沒有一點兇手的線索。
宋浩上過二樓摸過門把手,也在廚房爭鬥過,但警方竟然沒有採集到一點指紋。
宋浩捅人之後去過海邊,用的時間和宋建飛補刀的時間差不多,所以兩人才能前後腳到家。
但既然是犯罪片,怎麼可能沒有掩蓋罪行銷毀證據的過程?
警察居然不能在兇手沒清理過的現場找到任何蛛絲馬跡,只說排除了情殺和仇殺就失去了調查方向。
既然這樣,在警方沒有找到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一位成績異常優異並且即將參加高考學生突然失蹤不是更令人懷疑嗎?
難道說警察沒有繼續查下去都是李唐在包庇宋浩?
如果這樣的話,我勉強還可以接受,但這樣牽連的人更多,片尾"過審字幕"又沒提這些人也受到了懲罰,所以只能暫時認為劇本中並不是這樣設定的,警察就是在沒有處理過的現場中什麼都沒查出來。
為了逃亡而逃亡,為了包庇而強行包庇,為了推進劇情而不顧犯罪片最基本的套路。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神馬一直在看表,不是不關心劇情的進展,而是既然可以料想到接下來的進展,又何必一直盯著銀幕看呢?
從一開始感受到智商被侮辱之後,就一直沒舒服過。
在假期還一直穿著校服去遊戲廳,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好欺負的乖學生。
不知道好友是哪家,就隨便進一家再上個二樓?
富豪被捅失血過多之後,還能一直搖頭晃腦地指責李建飛,估計他的血量還很足,完全沒有因為失血而頭暈,因為我看他晃頭晃得我都快暈了。
再說潘曉霜,十五年前的宋浩的確很優秀,但現在的他並不。
能這麼死纏爛打地一定要跟宋浩在一起的話,我唯一能相信的理由就是之前的宋浩她高攀不上,而現在落魄的宋浩和她剛好相配。
並且找一個犯過罪的男友也是對自己的警察父親的一種挑釁。
但一旦把潘曉霜和宋浩的角色性別調換,這不是又是個變態的故事嗎?
一個男的,死纏爛打就是要跟你戀愛,還要強行跟你發生關係,想想就害怕。
但宋浩的生活想要風平浪靜就必須穩定下來,要想穩定就必須有家庭,潘曉霜就是讓宋浩安定下來的工具人。
還有最後宋浩拿著鏟子衝出收費亭打人砸車的那一幕。
我到現在都沒懂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車滯留在那裡,堵車?肇事?看風景?
但那不是剛過收費站的高速口嗎?之前什麼都沒交代,直接停一堆車就是為了把李唐堵住等宋浩來用鏟子拍他?
這種不斷出現的違和感十分影響觀影體驗,總要自己腦補一些沒出現過的劇情讓故事合理,讓我覺得自己不僅是個觀眾還是個半個編劇。
說了這麼多不完美的地方,影片中其實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面。
我最喜歡的就是少年宋浩和成年宋浩切換的那一個鏡頭。
伴著石料掉下而飛揚的粉塵,宋浩完成了從少年到成年的過渡。
飛揚的粉塵既隱藏著他灰暗的過去,也紛擾著他現在的視線,讓他看不清未來的道路。
然後便是最浪漫的坐車打傘
再有就是伍佰演唱的同名片尾曲《風平浪靜》。
電影沒表達出來的情緒,都被片尾曲補上了。
聽著就有種想坐在小船上隨著海浪一直飄下去的感覺,遠離煩惱遠離家鄉遠離親人。
雖然會永遠孤獨下去,但也會永遠自在下去。
《風平浪靜》雖然劇情漏洞多到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部犯罪片,但好在還可以吹吹演員們的演技。
一部院線電影如果只有演員們的演技可以表揚的話也確實有點慘,借用一句豆瓣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