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1考研正式報名已經結束,目前各大院校也正在陸陸續續的統計人數。從近日各院校公布的今年報考人數來看,2021考研報名人數大概率會突破420萬!與去年340萬人的數據相比,2021考研的總報名人數再創新高!
專業不對口、換個專業
許多人大學期間讀的專業不是自己選擇的,被迫選擇的專業,專業上不熱愛,院校也不是名校,專業院校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
還有就是讀的專業當時是非常熱門的,結果畢業以後發現就業生源非常龐大,隨著經濟發展 沒有那麼多的缺口崗位,不好就業。
現在工作從事的行業與本科階段所讀的專業不對口,並且發展商受到專業的限制、需要和工作上相關的專業
教育是提高專業知識、圓學業夢的平臺。
經濟不景氣、裁員風險
現如今,行業發展經濟不景氣也很常見,每10年就會面臨的經濟危機,還有疫情等等不確定因素。就意味著企業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新增就業崗位少、工資增長緩慢。
為什麼現在很多企業/工廠 996工作制和大量裁員?其實就是經濟不景氣、企業就業壓力大。企業只能採取降低成本的方式,來維持自身的發展。
企業吸取員工更多的剩餘價值,直接裁員降低用人成本。比如1個人可以做3個人的事,那另外2個人就會直接被裁掉。
教育是提高行業認知度、抵禦風險的手段
高學歷普及、競爭增大
每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都是逐年遞增的趨勢,2018年為820萬,2019年為834萬,2020年為874萬。
現在各國移民政策收緊,我國對海外留學生的吸引力持續增加。其中,2018年各類留學歸國人數為51.94萬,2019年的留學歸國人數為60萬,2020年留學歸國人數62萬人。
換言之,我國高校畢業生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既要本國畢業生競爭,還要與大量海歸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就業門檻,尤其是待遇好的崗位門檻,不斷抬高,考研提高學歷也就成為許多人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了。
教育是提高就業競爭力、抵禦風險的途徑
圈子平臺小、現狀不滿
在更好的環境可以遇到更高層次的人,可以有試錯的機會,身邊更優秀的人激勵著你前進,你的自尊心也會激發你自己。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考研提升自己是個換池水的過程。從池塘到長江,再到大海,優越環境逼著你變強。
走出校園那一刻都認為:我在社會上也可以這樣,我能成長的更快。社會是個大染缸,不是池塘,你沒有機會犯錯,更沒有同情,你不夠優秀只能往後稍一稍
很多大學生經歷過的兼職是發傳單,服務員。體驗到的不是第一桶金的獨立,而是社會的殘酷。如果你考到北京外國語大學,隨便找一個翻譯工作都是1500一天。你靠自己去跨越這個階級很難,研究生可以,這是社會的尊重。
應屆生也加入到考研的主力軍
選擇讀研的許多同學,就業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單位,沒有做好面對職場的準備,本科隨大流過了4年,也沒有足夠的社會經歷,去面對承擔每一個選擇帶來的風險。
所以面臨的唯一好的、肯定不會出錯的選擇就是通過讀研,給自己一個緩衝期的同時還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再者就是沒有想好自己是找工作,還是考研,看到身邊的人都在考研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自己陷入恐慌之中,雖然沒有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但是知道提升這條路肯定是對的。
在中國,人口基數龐大,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永遠會有許多人為設置的阻礙來限制你的發展,也許是英語四六級,也許是研究生學歷,也有可能是211/985的第一學歷。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天賦異稟,即使沒有那些堪比入場券的證書,也會被人認可。招聘的時間成本太高,你沒有入場券,你連見到招聘者的機會都沒有,不會有人聽你陳述自己,沒有人會因為你浪費自己的時間。考研是可以跨越階級跳躍式上升的,這雖然是一件被詬病的事,但這也是國家、社會對於求知的尊重。
考研也並沒有那麼神奇,一場考試也許不會立竿見影地改變你的人生,也不見得立刻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也許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與結果相比,請更好地去享受整個學習求知的過程,迷茫,荒頹,無所適從,奮起直追,相信我,考研遠不是兩天12小時的一場答卷考試,更多的是一種成長,誰都無法拒絕長大,與碩士學位相比,考研過程中你學習的東西你的堅持才會真正使你受益終生!